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

2021-01-18 騰訊網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

一種稱呼是更衣,除了指換衣服外,還指去廁所大小便,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中記載:「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一種稱呼是解手。話說朝廷為了遷徙人口,把人們騙在山西大槐樹下,被迫無奈遷往河北等地。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路上就經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一種稱呼是如廁。「如」,在古語裡是「到」的意思,因此如廁就是上廁所的意思。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句中之「如廁」就是「往廁所去」的意思。

一種稱呼是出恭。「出恭」一詞本無方便之意,從元代起,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離座位。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據說明代科考時,皇恩浩蕩,準許考生如廁,只是屆時須領取一塊牌子,上寫「出恭入敬」,憑牌進出廁所和考場,好比衙門裡要打出「威武」、「肅靜」的招牌,以示莊嚴。雖說內急之時,尚須作恭敬如儀狀,終究是件費力而滑稽的事,但堂堂科考而能顧及內急之需等細節,真可算得是推己及人、深體「下」情的大大仁政,士子們於感戴之餘,便將如廁稱為「領出恭牌」,簡稱「出恭」。

一種稱呼是淨手,是一個委婉的詞語,指排洩大小便。《全元散曲·紅繡鞋》:「這場事怎幹休,諕得我摸盆兒推淨手。」,明代施耐庵《水滸》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林衝吃了八九杯酒,因要小遺,起身道:「我去淨手來。」這都是這一稱呼的體現。

還有一個稱呼是登東。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上元夜,皇上李隆基讓太子先割一塊肉給右相林九郎,可林九郎遲遲不接,最後告訴聖人李隆基他要登東,那登東就是上廁所。因為在這時廁所俗稱東圊,簡稱為東,所以上廁所就是登東。還可以在其他材料中見到,如《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中「荊公見屋傍有個坑廁,付一張毛紙,走去登東。」《水滸傳》第一九回:「那時王慶手下親幸跟隨的,都是假登東,詐撒溺,又散去了六七十人。」《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原來那漢子是他方客人,因登東,解脫了裹肚,失了銀子,找尋不見。」這都是在說大俗之事上廁所。

你們還知道「上廁所」有哪些稱呼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在古代「上廁所」是如何稱呼呢?
    廁所在古代有許多雅稱,有「雪隱」、「宮廁」、「更衣室」「溷軒」等,既然廁所名字都如此雅致,那麼「上廁所」又怎麼會落俗套呢。那就看看古人對「上廁所」這一大俗行為有什麼不同的稱呼呢?一種稱呼是更衣,除了指換衣服外,還指去廁所大小便,這是一種避諱的說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中記載:「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一種稱呼是解手。話說朝廷為了遷徙人口,把人們騙在山西大槐樹下,被迫無奈遷往河北等地。
  • 古人如何稱呼「廁所」呢
    廁所是我們一日三餐後必須要光顧之所,解決我們日常生活,是聞之則臭,不得不去之所。就是這樣一個廁所,在古代是如何稱呼它呢?和現代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話說我國最早的廁所記載,出現在西周的《儀禮·既夕禮》中:「隸人涅廁。」
  • 人有三急,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中國古代廁所發展簡述
    看到這個小標題是不是嚇了一跳,古人上個廁所竟然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其實還真是有一定的風險。咱們先說一下廁所的起源,《周禮》中就有關於廁所的記載,早在三千多年前咱們的老祖宗就開始在道路兩旁建有廁所了,當然很大一種可能就是找個隱蔽的地方挖一個大坑。
  • 古人為何把上廁所說成出恭,究竟什麼意思,其實這與古代科考有關
    然而我們都知道,古人把上廁所稱為「出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著這樣一個褒義詞和如廁之事聯繫起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的科舉考試說起,自隋煬帝創立科舉考試的制度後,科舉便成為了國家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無數普通人也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 古人上廁所用什麼擦屁股,超乎你的想像
    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是吃飯和上廁所,而上大號則需要用手紙,人生自古誰無屎,有誰大便不用紙。你還別說,古代人們上完之後可能真的不用紙,因為在古代造紙不像現在這樣方便,造價是很高的,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用的起,普通老百姓還真可能不用紙,不用紙那用什麼呢?
  • 古人如何將「上廁所」說的高雅,神話傳說中還有關於廁所的法寶
    廁所,是一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你是腰纏萬貫還是家徒四壁,廁所總是要去的。廁所的功能是一樣的,但是如廁環境的差別也會由於家財的多少而不同:石崇的廁所不僅沒有鮑魚之肆的味道,還有美女在你如廁後為你換上一套新衣服。
  • 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並非「下廁所,上廚房」,原來如此
    眾所周知,現代流行的文化俗語有許多都源於古代,古人們創造了這些語言,經久不衰地沿用至今,也就成了社會約定俗成的說法。我們可能從未思索過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說法是出於什麼目的,只是從祖輩們那裡傳承下來,大家都這麼講,於是自己也跟著這麼稱呼了。
  • 古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平明百姓叫爹,有地位的人叫父親大人,王孫貴族叫父王。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
  • 古人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用什麼代替?
    古人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用什麼代替?紙巾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如今的人們生活上已經離不開它了,紙巾的用處多得很,在現代,人們上完廁所除了想到用紙巾,好像已經想不出第二種東西可以替代它了。而在秦漢之前,人們是沒有發明造紙術的,那麼古人上完廁所之後到底是用什麼東西代替紙巾的呢?大家應該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條件可沒有現在這麼好,人們上廁所的地方環境比較惡劣,一般都是在很簡陋的一間小茅房裡,而上廁所的地方直接通到了後邊的菜園子裡,這也是順便給後邊菜園施肥了。環境簡陋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人們上廁所用來擦拭的東西非常奇怪。
  • 為何人們常說「上廁所和下廚房」,怎麼不說「下廁所和上廚房」?
    一、五行說 首先提到和古代房屋的五行學說,便不能不提一下古代房屋的方位布局,因為這布局和「上廁所」、「下廚房」的由來有著密切的關係。 綜上所述,古人按照不同方位,給房屋賦予了不同的五行屬性,只有把建築放在合適的位置之上,才能充分發揮五行相生相剋,生生不息的作用,整個家族才能一年四季,平安順遂,家族的後人才會欣欣向榮,而廁所和廚房的不同屬性,也讓古人對他們有了不同稱呼。
  • 古人為何把如廁叫「出恭」?聊聊歷代「廁所文化」的發展與演變
    在古代人的思想意識中,如果將上廁所的行為直接說成「蹲坑」,不僅有違「禮儀」和孔孟之道,甚至還會被認為是一個比較粗俗的人。所以很多文人雅士,就用「出恭」來代替「蹲坑」二字。不僅顯得特別文雅而且也能避免尷尬。
  •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時間:2017-02-03 12:4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 廁所用上,廚房叫下,一上一下弄懂方知古人智慧
    ——李商隱《藥轉 》前言前文這首詩是李商隱所做的關於上廁所的詩,相比於李商隱的傳世之作,寫一首顯然並非上乘之作,這首詩裡面李商隱引用了兩個古人上廁所時候的典故,而這首詩所寫的內容也是關於上廁所的事情的,因此這首詩的格調也不是很高,所以姑且看一看罷了。
  • 古代人和我們上廁所有什麼不同?
    (一)馬桶發源於我國上廁所,蹲馬桶是你生活的必須,但你知道馬桶為什麼叫馬桶嗎?馬桶跟馬和桶有關係嗎?其實,說簡單點,馬桶就是便器,是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最開始時叫「虎子」。古人這麼叫,因其形狀像虎而得名。
  • 在沒有紙的年代裡,古人用什麼來上廁所?廁所紙原來也大有來頭!
    但即便是有了紙,也不會有人拿它去擦屁股。因為紙張是一種「稀缺品」,它被用來書寫,成為文化的載體。那在不用紙的前提下,古人又拿什麼來擦屁屁了?古羅馬人上廁所場景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用鹽水來洗屁屁,能起到消毒殺菌的功效。不過當大家都共用一塊海綿,有潔癖的人又怎麼能接受,而且大家一塊使用,會不會有交叉傳染疾病的風險了?
  • 貼在廁所的奇趣對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讀個對聯比上廁所還過癮
    古典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話說完了,卻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這是文字的獨特魅力。尤其當一件事庸俗淺薄或者難以啟齒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完美傳情達意。比如廁所,也就是古代的茅房,對聯如何寫才能不落窠臼?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嗎?下面這些對聯,可比這有趣多了!
  • 在沒有廁所的古代,古人都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還好我們生活在現代,沒有帶紙的話,也可以用手機發消息讓別人來送紙,很少會有人遇到上完廁所後沒有東西擦屁屁的尷尬。那麼在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我們的古人上廁所是用什麼來擦屁屁的呢?難道是提上褲子就走人,等它自然風乾嗎?古人會不會擦屁股?用什麼擦?
  • 「人有三急」,古人如何上廁所?古代廁所又是什麼樣子的?
    古人云:「人有三急」,所以如(jiu)廁(shi)之(ce)地(suo)從古至今都是不可或缺的,雖說廁所在國人眼裡是個不願多提的汙穢之地,但是通過廁所的發展歷程,可以窺見其折射出的歷史文化,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據考古發現,廁所其實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了。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上廁所怎麼解決?讀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內各區域作用不同,如三大殿被用於舉行盛大典禮,養心殿和齋宮區被用於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然而,偌大的一個故宮,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那麼上萬人住裡面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
  • 古人對妻子都怎麼稱呼?有一個聽起來像罵人,其深意卻如此優美!
    古人對妻子都怎麼稱呼?有一個聽起來像罵人,其深意卻如此優美!對妻子還可以有什麼稱呼呢?我們耳熟能詳,古人稱呼自己的妻子可以說「夫人」;對外人介紹的時候可以說「內人」;稱別人妻子可以說「賢內助」,對於不同階級職位的人的妻子更是有不同的稱呼。那麼,今天我們就介紹幾個不常見,但是在古代使用的卻很頻繁,極顯優雅的稱呼。「細君幾日路經此,應見悲翁相望心」看到這句話,如果知道細君是妻子的代稱,就很容易體會詩中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