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加速「重慶造」 電子產品年產量或超億臺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擴大投資,除產筆電還將造幾千萬臺桌上型電腦、顯示器 黃奇帆李艾科出席雙方深化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昨日,深化重慶市人民政府與惠普公司戰略合作籤約暨捐贈儀式現場。 記者 歐陽祖兵 攝 

    據重慶日報消息 惠普全球總裁兼執行長李艾科首次訪問中國,就把重慶定為其行程的重要一站。昨天,惠普又與市政府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宣告惠普將與重慶建立更加密切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市領導黃奇帆、童小平、劉學普及多位惠普全球高層出席籤約儀式。 

    惠普全套班子悉數來渝 

    據了解,此次惠普來渝陣容十分強大,李艾科將惠普的全套班子悉數帶到重慶,足見惠普對重慶項目的重視。按照協議,惠普重慶基地的內涵將進一步拓展,除了生產幾千萬臺筆記本電腦外,還將生產幾千萬臺桌上型電腦、顯示器。 

    此次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顯示了惠普「紮根」重慶的決心和信心,必將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引領大批信息產業及其代工商、零部件配套商等匯聚重慶,進一步推動重慶工業結構的戰略轉型,助力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重慶攜手惠普碩果纍纍 

    黃奇帆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協議的籤署表示祝賀。他說,李艾科總裁這次來重慶,帶了惠普公司主要的領導成員,這在惠普幾十年的歷史上是第一次。過去6年,重慶與惠普攜手並進、碩果纍纍。6年前,惠普與重慶合作在渝成立全球軟體開發中心;3年前,雙方又進一步合作建立了惠普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填補了中國內陸沒有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空白。從那時起,逐漸形成了重慶與惠普合作的「1+5」體系。「1」就是有4000多萬臺筆記本電腦的製造基地,它包含為惠普服務的代工廠商,以及260多個零部件製造企業,實現惠普電腦80%的零部件重慶本地造,大大降低了零部件的物流成本。同時,為了將生產出來的電腦快速便捷地銷往全世界,重慶新建了兩個保稅區,又打通了航空、鐵路、水路三個出項物流通道,使重慶成為中國內陸的交通樞紐、通向歐洲的橋頭堡。「5」是指惠普在渝設立的全球軟體服務中心,全球測試服務中心,中國呼叫中心,亞太結算中心,大學城資源共享網絡平臺。這個體系的建立,使得重慶電子產業和信息服務業有了長足進步。 

    惠普系電子產品要上億臺 

    黃奇帆說,今天雙方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就是要擴展惠普重慶基地的功能,延伸產品鏈,除了生產筆記本電腦以外,惠普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電子產品製造商,還要在重慶基地生產幾千萬臺桌上型電腦、顯示器,這樣就有可能使重慶基地生產的各種惠普系電子產品超過1億臺。 

    同時,惠普在平板電腦和3G手機軟體開發方面也有很強的技術能力,我們將以此為平臺,努力吸引重慶大學城的大學生、教師,各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大學城創業,開發平板電腦和3G手機中的應用軟體,重慶市政府將給予微型企業的扶持政策。重慶的目標是發展成為應用軟體開發的創業基地、創新高地,通過這樣的產業引導和政策扶持,形成人人參與高科技、人人創造新產品的體制機制,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創新和發展。 

    此外,考慮到「雲計算」業務是信息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惠普公司也明確未來發展戰略重點是雲計算、互聯互通和軟體服務;而重慶市政府今年初也推出了「雲端」計劃,「端」就是打造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顯示器等各種電子終端產品的基地,「雲」就是打造基於「雲計算」的全球網絡數據中心。希望雙方能夠在「雲計算」等業務上有新的戰略合作。 

  惠普將擴大在渝投資 

    李艾科說,中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次到訪重慶,親眼看到了這樣的變化。惠普作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製造企業,始終把中國作為其全球投資和戰略發展的重點,其中,重慶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要點,它對於惠普服務中國客戶和全球客戶,具有高度重要性。 

    李艾科表示,惠普之所以看好重慶,是因為這裡有高素質的勞動力,以及市政府在科技方面的遠見卓識,這幾年通過與重慶的合作,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今後,惠普將進一步擴大在重慶的投資,期待和重慶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 

    籤約前,黃奇帆會見了李艾科一行。

  相關新聞 

    惠普給學校捐千臺電腦 

    雙方除了將從諸多方面深化和擴大合作外,昨日,惠普公司還向我市貧困地區捐贈了一千臺筆記本電腦。 

    據悉,惠普在我市加快發展的同時,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此次惠普向重慶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筆記本電腦,將用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我們獲贈的8臺筆記本電腦,將全部用於學校網絡課程教學。」九龍坡區辰光學校成為首批受捐單位,該校校長嚴俊介紹,該校作為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定點學校,現有學生1600名,其中900多名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 

    記者 楊雪峰 劉渝暢 

  新聞背景 

    重慶四大優勢 

    吸引跨國巨頭 

    我市在出項物流大通道、產業鏈垂直整合(進項配套)、人力資源保障、要素資源保障,四個方面的優勢,讓惠普等跨國公司更加看重重慶。 

    優勢1 

    打通赴歐物流大通道 

    預計到2015年,我市航空貨運能力將增至200萬噸以上,成為國內一流樞紐機場。「重慶-深圳鹽田港-歐洲」鐵海聯運快速通道和「渝新歐」大通道開通,將重慶到歐洲的時間分別縮短到27天和13天,使重慶成為面向歐洲的「橋頭堡」。 

  優勢2 

    產業鏈垂直整合降成本 

    「整機+配套」垂直整合的進項配套思路,將原材料、零部件等以最快速度實現80%的本地配套率,從而降低進項物流成本,實現產業鏈垂直整合、集群式發展。 

  優勢3 

    每年培養15萬IT人才 

    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利用全市57所大學和數百所職業學校,每年培養IT專業人才15萬人以上。 

  優勢4 

    土地能源要素有保障 

    目前重慶各種生產要素綜合成本僅相當於新加坡、日本等國的40%~50%。我市工業園區有工業用地300多平方公裡,土地資源充裕。未來五年,重慶將有1000萬噸石油、100億立方米天然氣、6000萬噸煤炭、1500多萬千瓦電力裝機可供調用。記者 楊雪峰 劉渝暢

    惠普花開七朵 引來IT巨頭聚集

    三大品牌商六代工巨頭300家配套企業聚渝,雲計算基地建設提速

市民在惠普體驗店裡選購電腦 記者 歐陽祖兵 攝

    2005年,惠普與重慶GDCC合作項目拉開了雙方戰略合作的序幕。昨日,記者從惠普與重慶市政府籤約儀式上獲悉,6年來,惠普筆記本電腦出口製造基地、全球結算中心以及大學城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等「七朵金花」,相繼在渝盛放。如今,重慶筆記本電腦製造基地的規模不斷擴大,IT巨頭紛紛入渝,產業集聚效應迅速凸顯。

    惠普在渝形成全產業鏈

    惠普在重慶,已逐步形成了「軟體與硬體結合、國內業務與國外業務結合、製造業務與結算業務結合」的全產業鏈互動發展格局。6年時間,已建立了七大分支機構。

    2005年10月,惠普全球軟體服務中心(中國)重慶分中心成立。2008年6月,惠普全球測試服務中心成立。2008年10月,惠普中國呼叫中心成立。根據協議,該呼叫中心第一期計劃在今年建成。2008年10月,惠普電腦生產基地(內銷基地)、惠普(重慶)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開工。2010年1月,該基地正式投產,產能達400萬臺。2009年9月,惠普(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製造基地、惠普(重慶)生產、出口、採購及結算有限公司成立。2010年9月,該基地向海外出口第一臺電腦。2010年,惠普全球結算中心成立。2010年,惠普重慶大學城資源共享網絡平臺建成。

  跨國IT巨頭紛至沓來

    截至目前,惠普、宏碁、華碩3家品牌企業以及富士康、英業達、廣達、仁寶、緯創、和碩6家代工企業已入駐重慶。

    來自市經信委的消息稱,今年3~6月,每個月都有一個重大項目籤約。其中,已籤約零配件企業300家,並進一步帶動更多的零部件企業投資重慶。此外,經過談判,除了已規劃的1億臺筆記本電腦項目外,印表機、智慧型手機、桌上型電腦等其他1億臺信息產品也將納入重慶基地生產。

  我市「雲」基地建設提速

    今年初,我市啟動「雲端計劃」,即建設百萬臺伺服器的國際離岸雲計算數據基地。

    重慶雲計算基地已引進眾多全球雲計算領軍企業、落地了一批重大項目。目前,我市已與太平洋電信、阿里巴巴、中國移動、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金數據、中國聯通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籤約,並於4月初啟動了首批項目建設。記者 楊雪峰 劉渝暢

  惠普「七朵金花」

    全球軟體服務中心

    全球測試服務中心

    中國呼叫中心

    筆記本製造(內銷)基地

    筆記本出口

    製造基地

    全球結算中心

    大學城資源

    共享網絡平臺

    全球最大鍵盤生產商落戶江津 明年初投產 

    又一IT巨頭落戶重慶。昨日,全球最大鍵盤生產商——臺灣群光集團重慶基地,在江津區雙福工業園開建,預計明年初將投產。按群光的目標,未來5年,其重慶基地的產值要超過100億元。 

    同時,隨群光集團落戶的還有其21家核心配套企業。 

    生產基地明年初投產 

    群光電子重慶雙福生產基地佔地800畝,總投資額為28億。據介紹,基地計劃明年初投產,該項目建成後將主要生產鍵盤、攝像頭模組、電源適配器等筆記本電腦核心配套產品以及數碼攝像機、LED照明燈、消費電子和通訊電子產品。首年產值將達到10億。而未來5年,群光的目標是產值超過100億元。 

    群光集團副董事長林茂桂介紹說,重慶基地前兩年將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配套產品,約兩年後,群光的數碼攝像機生產將全部轉移到重慶基地。 

    據悉,群光集團研發的CMOS__DV將數碼攝像機平民化了,因價格便宜的優勢,使其在全球DV市場的佔有率為38%。 

    未來一半產能在重慶 

    據介紹,臺灣群光集團生產的鍵盤、攝像頭模組、網絡攝像頭、數碼攝像機等四項產品居世界第一,電源供應器、無線網絡模塊及滑鼠等產品全球領先,名列全球科技企業百強第73名。去年,該集團鍵盤產量達1.2億個,全球鍵盤總產量是4億個。即是說,從全球來看,基本上每三臺電腦中的鍵盤,就有一臺是群光集團生產的。 

    「這是我們在大陸的第11家工廠。」群光集團副董事長林茂桂說,「選擇雙福,除了江津區的盛情邀請和投資環境外,主要是這裡很平坦,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歡上了這裡。」 

    「另外,這裡距離大學城很近,我卡了手錶,15分鐘就到了。」林茂桂說,「這是最大的一家工廠,今後群光一半的產能在這裡,是群光在內地的製造中心。」 

    21家配套企業跟來了 

    群光的落戶讓我們見識了巨頭的力量。昨日,為群光配套的21家企業集體籤約落戶江津雙福。 

    據介紹,21家配套企業總投資額為15億,產值約30億元,產品涉及薄膜開關、柔性線路、鋁件、矽膠、鍵盤支架、注塑件、傳感器、模具等各核心配件。 

    江津區區委書記關海祥表示,群光以及配套企業的落戶,將進一步完善江津區的產業鏈,江津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將邁出更強勁的步伐。同時,也為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增添了重要動力。另外,還將為重慶打造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奠定堅實的基礎和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基地帶動5萬人就業 

    僅群光電子重慶雙福生產基地,就將提供5萬以上的就業崗位。林茂桂介紹,明年初投產後,群光首批將招聘6000人。 

    「我們對員工的要求比較高。」林茂桂說,操作工人要求高中畢業,工程師等技術人員則需要本科以上。大專畢業生適合一些辦事員的職位。林茂桂透露說,群光電子的薪酬水平,在同行業中為中上水平。(記者 金蓉)

    相關新聞 

    今年前5月 

    我市出口筆記本電腦佔兩成 

    重慶筆記本電腦出口快速增長。近日,重慶海關發布數據稱,1~5月,我市筆記本電腦出口量達242.7萬臺,價值8.4億美元,已佔全市出口總量的20%。而去年同期,還幾乎是零。 

    其中,西永綜合保稅區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兩區」實現的進出口產值就達10.4億美元,同比劇增15.5倍。而憑藉IT產業鏈和保稅「兩區」的強大集聚力,目前,已有新普電池、精元電腦、聯豐塑膠、嘉峰塗裝、辛克物流等200餘家IT產業鏈相關企業相繼入渝布點設廠。 

    據了解,從去年5月至今,富士康、英業達以及宏碁的筆記本電腦均已紛紛下線。另外,緯創首臺筆記本電腦也將於今年7月下線。預計到2015年,重慶筆記本電腦產量將達1億臺,年出口量將有100萬個標準貨櫃。 

    市經信委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5月,電子信息行業在筆記本電腦項目的帶動下,1~5月產值增長140.2%,遠遠高於全國11.4%的增幅。前五個月通信電子行業單月增幅分別為138.9%、140.6%、104.4%、150%、162.2%,始終保持快速增長。 

    記者 劉渝暢 

    巨頭入渝 

    至少將帶動40萬人就業 

    重慶與惠普的合作,讓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從低附加值的代工製造為主,向高附加值、全流程產業鏈轉型。 

    同時,還擴大了重慶作為內陸地區的對外開放度,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前來投資,為西部地區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據了解,全球筆記本電腦基地建成後,將實現1000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是2010年的8倍。 

    惠普、宏碁、華碩三大電腦品牌的千億美元結算業務,將給我市帶來200億人民幣的稅收。 

    另外,大批國際信息產業巨頭投資,將催生200多家新企業,吸納至少40萬從業人員,佔重慶全部工業大軍的1/8。 

    記者 楊雪峰 劉渝暢

來源: 重慶商報/重慶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平均每秒鐘「誕生」兩臺筆電,西部(重慶)科學城智能終端產業「加速...
    一起來看看《重慶日報》今天點讚了重慶高新區哪些方面呢平均每秒鐘「誕生」兩臺筆電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加速跑」,上半年筆電出口兩項指標居全國第一的背後一秒鐘能幹什麼?但是在重慶,一秒鐘可以產出2臺筆記本電腦、3.3部手機——這就是今年上半年,重慶智能終端產業跑出的「加速度」。上半年,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出筆記本電腦3214.6萬臺、手機5146.8萬部、智能手錶860萬隻……全市智能終端產品總產量達到1.8億臺(件),同比增長5.3%;實現總產值1834.7億元,同比增長4.9%。
  • 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加速跑」
    但是在重慶,一秒鐘可以產出2臺筆記本電腦、3.3部手機——這就是今年上半年,重慶智能終端產業跑出的「加速度」。   上半年,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出筆記本電腦3214.6萬臺、手機5146.8萬部、智能手錶860萬隻……全市智能終端產品總產量達到1.8億臺(件),同比增長5.3%;實現總產值1834.7億元,同比增長4.9%。
  • 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重慶造」 重慶如何做出這一成績的?
    擁有639家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7、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重慶造」……就在最近,重慶市曬出了一張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眾所周知,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產業鏈條長、供應鏈體系依賴度高、上下遊企業協同強等特點。
  • 重慶西永保稅區開張 打造亞洲最大筆記本基地
    李詩欽在表達紮根重慶決心的同時,也向其夥伴廣撒「英雄帖」:在英業達奠基的同時,更需要的是供應夥伴來重慶投資落戶,集聚成一條供應鏈,打造重慶成為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堅厚實力。他希望各位夥伴快點到重慶投資,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  惠普公司亞太供應鏈總監提姆先生表示,英業達重慶基地將為全球客戶提供惠普筆記本電腦,同時將幫助重慶發展成為主要的高價值電子產品製造基地。
  • 曬亮點丨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加速跑」 上半年筆電出口兩項指標居...
    上半年,重慶智能終端產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出筆記本電腦3214.6萬臺、手機5146.8萬部、智能手錶860萬隻……全市智能終端產品總產量達到1.8億臺(件),同比增長5.3%;實現總產值1834.7億元,同比增長4.9%。「今年上半年,智能終端產業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約0.9個百分點。其中,筆電出口總量和出口值兩項指標居全國第一。」
  • 重慶連續6年成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是中國中西部直轄市重慶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地已構建起集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於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實現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重慶造」。據劉忠介紹,2019年重慶生產筆記本電腦6422.3萬臺、手機1.74億臺,其中智慧型手機佔比56.7%。
  • 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莊正松:重慶已成惠普全球最大筆電基地
    原標題:智匯八方|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莊正松:重慶已成惠普全球最大筆電基地   今(15)日,在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
  • 重慶誕生首家千億電子製造企業 為什麼是廣達?
    原標題:重慶誕生首家千億電子製造企業 為什麼是廣達?  產能加速「擴容」 日產20萬臺筆記本電腦  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作為全球500強企業,行業領先的電子產品設計
  • 臺鹽牙膏今年有望海滄造 年產量將達1億支
    更妙的是,臺鹽這些熱銷兩岸的「鹽生品」,很快就要在廈門落地生產。27日,晨報記者從臺鹽廈門子公司獲悉,臺鹽攜手臺企多威電子在海滄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設立的海洋生物科技公司,最快在今年七八月即可投產。屆時年產量達1億支的臺鹽牙膏將在大陸市場銷售。臺鹽公司以技術入股,佔總投資案15%股份。
  • 「智」在必勝 高質量發展為重慶插上騰飛翅膀
    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的同時,「十三五」期間,重慶在「芯屏器核網」產業全鏈條上持續發力,形成以萬國半導體、紫光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以京東方、金渝惠科等為代表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以奧斯特、超矽半導體等為代表的高端電子材料產業集群。
  • 三季度惠普超聯想重奪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第一兩者相差僅10萬臺
    11月23日消息,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惠普於今年三季度以微弱優勢超越聯想,重回筆記本電腦市場第一的位置,這是對近幾年該市場戰況的一次改變。報告顯示,2020年三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方面,惠普以1470萬臺位列第一,同比增長43%;聯想以1460萬臺位列第二,與前者相差僅10萬臺,同比增長25%;戴爾、蘋果、宏碁分別以850萬、600萬、490萬臺成為前五,依次同比增長18%、39%、34%。從數據看來,這次排名的變化背後或許是惠普搶奪了原屬於聯想的市場份額。
  • 惠普被騙虧損88億美元 仍為行業前三甲
    信息產品集團(PSG)和列印成像系統集團(IPG),是他旗下的倆個支柱,20餘年來HP一直是全球列印領域的領先者,同時他還是領先的個人計算機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全球商用客戶和個人消費者提供商用和消費類個人電腦、移動計算設備和工作站。什麼!你不相信?口說無憑,下面筆者給各位上數據。
  • 全球5臺筆電就有一臺西永造電子信息產業催生一座城
    2009年8月4日,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落戶西永,目前為惠普等知名筆電品牌代工,2012年10月,富士康又將高新智能電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項目落戶重慶,項目年產300萬臺液晶模組與整機,年銷售收入將超120億元。    在富士康落戶西永當天,一同籤約落戶的還有惠普外銷筆記本電腦項目,而以惠普、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產品製造業,正是西永微電園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 惠普高層遊說 廣達中國第三基地落戶重慶
    他說:「與廣達談判最大的困難在於,國內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激烈爭奪,一旦廣達項目落戶其它城市,重慶打造亞洲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的夢想就會破滅,因此,我就給市領導立下軍令狀:『廣達項目失敗,我就引咎辭職』。重慶此戰,輸不起,只能背水一戰了。」廣達最終選擇將中國第三基地落戶重慶,最重要還是因為跟隨惠普這個重量級客戶,這也說明我市將惠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引進入渝的聚合效應在快速顯現。
  • 惠普高層出馬遊說 廣達中國第三基地落戶重慶
    他說:「與廣達談判最大的困難在於,國內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激烈爭奪,一旦廣達項目落戶其它城市,重慶打造亞洲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的夢想就會破滅,因此,我就給市領導立下軍令狀:『廣達項目失敗,我就引咎辭職』。重慶此戰,輸不起,只能背水一戰了。」廣達最終選擇將中國第三基地落戶重慶,最重要還是因為跟隨惠普這個重量級客戶,這也說明我市將惠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引進入渝的聚合效應在快速顯現。
  • 黃奇帆:重慶改革是為了切好「蛋糕」 避免兩極分化
    這個板塊是全球電子產業的核心體系,這兩年重慶已經形成了2億臺件的布局規模,包括1億臺筆記本電腦、3000萬臺印表機、4000萬臺桌上型電腦,幾千萬臺平板電腦、3G手機和路由器、伺服器等等,將形成1萬億元的銷售值。現在重慶一個城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布局規模,幾乎和沿海6個省市的規模旗鼓相當。  為什麼內陸重慶會突然形成這樣一個布局?原因就在於重慶有個「3+1+1」的發展模式。
  • 這種電子產品1年出貨超1億臺!華為、三星、小米紛紛入局
    這種電子產品 1年出貨超1億臺!華為、三星、小米紛紛入局!你的手機「配」了嗎? 摘要 【賣爆了!這種電子產品1年出貨超1億臺!華為、三星、小米紛紛入局】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TWS耳機」關鍵字,出現了幾十個品牌的產品,價格從不到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 重慶連續6年成全球最大筆電生產基地
    中新社重慶5月21日電 (記者 劉賢)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忠21日在當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2019年,重慶市連續第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產量約佔全球的40%。同時,手機產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產量約佔全球的十分之一。
  • 「智造重鎮」再下一城 重慶首家千億電子製造企業誕生
    廣達(重慶)公司。廣達(重慶)公司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18時44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重慶電子製造業首家千億級企業誕生!廣達(重慶)公司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危機中育先機「破千億,我們用時11個月便完成了去年制定的年終目標!」廣達(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說。時間撥回到年初。作為全球500強企業,行業領先的電子產品設計製造商,廣達公司在春節前便拿下多個大單,計劃開足馬力提高產能。
  • 惠普:失去的 20 年
    作為矽谷第一個明星企業,1942 年惠普就建立起了第一座自己的大樓。接下來幾年惠普則開啟了瘋狂發展之路,除了收購大量的公司鞏固電子醫療儀器和分析儀器以及列印業務外,1968 年,惠普還發布了世界第一臺臺式科學計算器 HP 9100A。1972 年,惠普發布 HP3000 微電腦,正式進軍計算機領域,並快速成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