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裡,杜甫就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但是其實杜甫的愛情故事也令人動容。杜甫的一生只娶了一個人,只愛著自己的妻子。這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可是很難得的。杜甫的妻子是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在杜甫快要三十而立,但是楊怡只有19年的時候,兩人擊昏,共度餘生。三十年的相濡以沫,讓人十分羨慕。
杜甫的少年時代的生活是優越的,飽讀詩書,受到藝術的薰陶,因此文採飛揚。但是卻屢屢落榜,但是少年意氣風發,有著不平凡的抱負。
那時候的杜甫,就是鮮衣怒馬,過著瀟灑的生活,也就是在這樣的輕鬆的生活裡,杜甫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楊怡。
兩人結婚以後,杜甫的父親就去世了,物質生活開始慢慢貧窮。於是杜甫又在長安應試,但是參加的舉人全部都落榜了。杜甫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開始尋求其他道路,但是卻都沒有結果。
長時間這樣被打擊,總是會心灰意冷。就像是所有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一樣,受到了社會真正的挫折後,就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和懷疑。於是杜甫在長安困守長安十年的時間裡,鬱郁不得志,過著貧困的生活。
楊怡出生在官宦人家,但是卻不慕榮華,心甘情願的跟著杜甫過著清苦的生活,沒有半點怨言。
但是,因為杜甫的仕途失意,家庭也隨之處在饑寒和疾病之中,連最基本的生活安定都是一種奢侈。亂世之中,貧窮,飢餓,逃亡一起組成了他們的生活,即使生活很艱辛,兩人還是
作為一個責任心極強的人,杜甫看著自己的妻兒跟著自己受罪,感覺十分的自責。同時也對從小書香門第,養尊處優卻用自己的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日常生活的重則的妻子十分敬佩。
也就是那時候,有一個小官等著杜甫上任,原本「不作河西尉,悽涼為折腰」的杜甫,也因為不熱心再讓妻兒受苦,也就接受了無所作為的小官。
在亂世中依著這樣的小官苟且偷生。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辭官回到成都後有了一段較為安定的日子。楊怡和杜甫可以安心地下棋,讀書,吟詩,平凡的度過每一天。
但是,沒有物質的生活是困苦的,兩人的生活很快又陷入了貧困。一日,杜甫在外出歸來,快到破舊的家門的時候,聽見妻子在哭泣。杜甫連忙推門而去,只見自己的小兒子竟然活活地被餓死,家中連一粒米都沒有。杜甫為自己的貧困、無能感到羞愧,為世道的炎涼感到悲涼,想到無數的百姓都在貧困中掙扎,就感到十分的悲憤,寫下千古名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出自於此。
但是楊怡還是和杜甫一起熬過生活。
艱苦的一生,困苦的一生裡,年輕時恩愛,年老時相伴,還有比這更幸福的愛情嗎?
杜甫為自己的妻子寫了很多的詩。一首《月夜》是杜甫和妻兒分離的時候寫的,杜甫在長安的月夜裡,遙望天空獨孤懸掛的月亮,不經遙想自己的妻子或許也這樣的夜晚,站在冰冷的月夜下思念自己,而旁邊的孩子,還在問母親她在想什麼。他在想像中,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在同一個時空裡,並肩講話。在這首詩裡,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杜甫在對妻子的想念,也能感受到對妻子的心疼。
一首《夜雨寄北》是杜甫寫給與分隔兩地的妻子的詩。不用華麗的辭藻,不用典故,直抒胸臆,將無盡的深情蘊含在樸實無華的詩句中。
詩人在大雨滂沱的秋雨之夜,孤身一身,此情此景,倍感孤獨與寂寞,想著和妻子的恩愛的生活。開頭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新出一副夫妻恩愛的生活景象:親愛的妻子啊,你肯定在問我什麼時候回去,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你的身邊。
但是未來我們相聚以後,一定又會是一副良宵美景吧。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只能在無盡的遐想中,對你承諾我們的未來。現實真的太過於悲涼,我只想在想像中求得一絲的安慰。
結語:「求之不得」和到「願得一心人」的轉變,從「追思君兮不可忘」到「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變化。杜甫的寫下的詩句裡,總是帶著現實的悲愴,帶著求之不得和惘然的心情。這樣情感沉重的力量,更令人動容。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平凡卻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