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唱婦隨:杜甫對妻子一心一意,相伴一生

2020-12-27 蕭家老大a

夫唱婦隨:杜甫對妻子一心一意,相伴一生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才,他用無與倫比的筆,完成了中國律詩的顛峰之作,他的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學語文課本稱謂),他被後人尊為「詩聖」,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後世根據他曾任過的官職稱其為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這位官二代(祖父、父親皆在朝為官),前半生「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後半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他的詩作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有約一千四百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世人將詩仙李白與他合稱為「李杜」,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稱:「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列舉在中國歷史上可稱為「偉大」的五個人:諸葛亮、顏真卿、韓愈、範仲淹、杜甫。朱熹評價說,杜甫光明磊落,在人格層面堪稱楷模。

杜甫在二十歲以後,過著當時唐朝文人推崇的漫遊生活。他先在吳越等地,後在齊趙一帶,結交名流,張揚聲名,自謂:「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此時大唐王朝欣欣向榮,年豐物足;年輕的杜甫雄心勃勃,他登上泰山,寫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豪情萬丈的千古名句。

那時的杜甫,家底雄厚,雖然沒做生意,沒當大官,但也不愁生計。他到了洛陽,在自家祖陵所在的首陽山下,建了一座莊園。一邊讀書,一邊與當地名士交往。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三月,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經過洛陽,與杜甫相識。李、杜的相遇,被後人稱為文學史上的大事。實際情況是,李白比杜甫大十一歲,已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杜甫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生,他是李白的忠實粉絲,他們的見面,就像如今的追星族遇見了超級巨星。他追隨李白,一起在山東一帶漫遊,一起拜訪當時著名的道士,他景仰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後來高適也來了,杜甫這樣形容他們在一起的日子:追鷹逐兔,痛飲狂歌,登臨高臺,懷古論今。「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這段時間,杜甫過得相當輕鬆自在,好像就是和朋友在打獵與K歌中度過的。

在富裕閒適的生活中,愛情也如期降臨了。二十九歲的杜甫娶了弘農縣(今河南靈寶縣)司農少卿楊怡十九歲的女兒為妻。司農是掌管錢糧的,用現代語言來說,杜甫的嶽父是集縣財政、糧食、農業三個局於一身的副局長。杜妻楊氏的名字我們不得而知,但婚後,他們夫妻非常恩愛。

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子納妾是十分普遍的事,尤其是在性開放的唐代,所謂忠貞不渝的愛情,往往只是一時的甜蜜。可杜甫卻能做到與楊氏一人廝守一生,他們的愛情雖然沒有像漢朝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那樣驚世駭俗,轟轟烈烈,卻也像潺潺溪水一般,細水長流,永不停息。

杜甫成婚之後沒幾年,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經濟來源一下子沒有了,生活也漸漸窮苦了起來。再後來,國家戰亂,杜甫一家四處逃亡,貧困、疾病、頻繁的分別和擔驚受怕,成了這個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但是,再苦,再窮,杜甫都沒有棄楊氏而不顧,楊氏也始終以嬌弱的肩膀,扛鋤頭種地,背行囊逃難,夫唱婦隨。

杜甫沒有寫過傳唱千古的情詩,但在歷代詩人中,作品裡出現「妻」字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他了。他為妻子所寫的最著名和最感人的詩作當屬《月夜》。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杜甫在長安求官,將妻兒寄放在鄜州(今陝西富縣)妻舅處。一天晚上,杜甫寫下了《月夜》一詩,詩中後四句專門傾訴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此時杜甫已經四十四歲,也已成婚多年了,可詩中對妻子的殷殷眷念,卻如同新婚燕爾的年輕人所為。

乾元二年(759年),關中大旱,饑荒蔓延,正在同榖(今甘肅成縣)落腳的杜甫一家,陷入從未有過的饑寒交迫中,「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天寒地凍,為了妻兒,杜甫不得不上山揀拾橡樹果子或者去挖野芋頭為食。杜甫生活困苦如是,令人唏噓。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這是杜甫寓居在成都時的生活,妻子閒來無事,正在紙上畫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鐵針做釣魚的魚鉤。上句的「畫」和下句的「敲」,從動作上表現出了妻兒的專心與專注的神態。杜甫通過對妻兒對照描寫,一老一小,不但表現了一家人和諧之美,也表現了對相依為命的妻子的眷戀,同時還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顛沛流離生活的厭倦。字字都展示了平淡中的幸福。

杜甫作為人格層面的楷模,不僅在於他對妻子一心一意,相伴一生。而且還在於他身處江湖之遠,卻能心繫天下蒼生,關心民間疾苦。在寓居成都期間,他甚至振臂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雖然杜甫的真誠呼籲,無法改變社會現狀,但畢竟喊出了社會底層的聲音。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杜甫艱苦的一生,一生只愛一個人,艱辛而值得
    在我們的印象裡,杜甫就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但是其實杜甫的愛情故事也令人動容。杜甫的一生只娶了一個人,只愛著自己的妻子。這在三妻四妾的古代可是很難得的。杜甫的妻子是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在杜甫快要三十而立,但是楊怡只有19年的時候,兩人擊昏,共度餘生。三十年的相濡以沫,讓人十分羨慕。
  • 杜甫很忙 歷史:真實杜甫生活不潦倒
         唐宋以來,很多人都把杜甫當作受苦受難的典型,以為他大半生都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刻畫在人們腦海中的杜甫,無不是一個苦大仇深、窮困潦倒的清瘦老人的形象。這種認識和形象,其實跟實際情況大相逕庭。歷史上的杜甫,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窮苦。至少,杜甫的一生,比貌似瀟灑、飄逸的李白,要好過很多!
  • 你所不知道的詩聖杜甫,思妻真愛之情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的一首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仿佛是一串串晶瑩璀璨的珍珠,即光彩奪目,卻又串起了詩人悽苦悲情,又始終滿懷希望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杜甫,無論生活有多少的苦難,有一個人卻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在他左右,如冬日暖陽般的給予他溫暖和關懷,這個人便是他的妻子——楊夫人,杜甫一生唯一愛過,唯一共渡此生的女子。
  • 浣花溪畔桃花源:杜甫的一首詩,寫盡鄉村生活的安詳與寧靜
    唐肅宗上元元年夏,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蓋了一間草堂,在飽經戰亂之苦後,生活暫時得到了安寧,妻子兒女同聚一處,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這首詩正作於這期間。全詩譯文如下: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裡,村中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優雅。
  • 遊鞏義杜甫故裡,緬懷「詩聖」,感悟杜甫的一生
    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是世界文化名人,是最具家國情懷、憂國憂民的詩人。我們對於杜甫的崇敬那是不言而喻。杜甫出生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也就是今天的鞏義杜甫故裡。走到近前,環繞杜甫聖象一周,看著這國內最大的杜甫像,據了解,銅像高達九米,是依照壯年杜甫的想像塑造而成。我們也是感慨萬分,詩人生前四處奔波,見證和記錄了大唐盛世下的悲催,為無數百姓的疾苦吶喊,如今,千年逝去,站在詩聖像前,我們感懷詩人的輝煌一生,更值得我們記憶和回憶!
  • 杜甫的這首詩,望著月亮思念妻子兒女,最後的10字太深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寫月夜下的思念的詩,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首詩寫杜甫對妻子的思念,約作於肅宗至德元年756年。此時詩人在逃難中將家安在鄜州,自己去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在長安懷念妻子和兒女。詩人在靜靜地月夜裡,獨自望著月亮想起了遠在鄜州的妻子。詩人將自己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此時的妻子也在思念自己。自己在思念妻子而妻子也在閨房裡也望著月亮思念自己,雖出異地,但情發一心互相思念,非常別出心裁。
  • 聊杜甫,詩聖之「三別」,學會著離別
    杜甫恰恰目睹了這最痛苦的人生別離:《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三別」中的第一別,《新婚別》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婦因為丈夫是個軍人,明天一早要去河陽守邊,丈夫不得不辭別剛娶回的妻子。而新婚妻子是一個窮人家的閨女,好不容易才置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可是現在卻要把它脫掉,再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著丈夫從戰場歸來!
  • 與鳥相伴一生的人
    像往常一樣,本不寬大的病房添了張小床,那就是精心陪伴作新老人的現已85歲的賢慧妻子陳嘉堅小憩的地方。妻子對丈夫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僅護理記錄就有一摞。陳嘉堅不僅在生活上細心照料鄭作新老人,還是丈夫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自從幼兒教育崗位退休後一直幫助鄭作新教授整理學術文章,並從80歲開始學習英文和電腦。鄭作新教授的英文索引、目錄都是在她的幫助下完成的。難怪鄭作新老人在重病中做夢都在呼喚妻子的名字。
  • 被禁足想念家鄉妻子兒女,杜甫的多情,在這首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把這種情感留出來一部分給他的家人,給他的妻子和兒女。杜甫很多詩歌都會寫妻子兒女,裡面也有最樸實的生活。他的這份多情,更多地表現在自己身陷囹圄、想念妻子寄託情感的唐詩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就是唐代杜甫的《月夜》,看題目其貌不揚,但此時無論是杜甫還是他的家人,也都在經歷著的一生當中最不可預知的未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西逃唐肅宗繼位。在這改天換日之時,杜甫似乎找到了一個機會,決定把妻子兒女留在鄜州,只身前往寧夏靈武,向唐肅宗表達忠心,以求得到重用。
  • 誰說杜甫不浪漫?比他小十一歲的妻子,在他眼裡有雲鬢、玉臂之美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歌,多是憂國憂民之作。按理說,這樣的老夫子應當是缺少情趣的,不浪漫的。是啊,杜甫的一生,與大富大貴無緣,運氣背時,還曾被叛軍虜走,哪裡有資本浪漫呢!在杜甫的詩裡,比他小十多歲的夫人楊氏是這樣的:「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她沒有美麗衣裳穿,住的是草屋;「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戰亂之下,妻子寄住異地,夫妻只能兩地分離;「老妻憂坐痺,幼女問頭風」,杜甫這位老夫子身體不好,夫人總得操心和記掛他的健康
  • 杜甫《月夜》:愛之花,綻放在兵荒馬亂的歲月
    這一晚,杜甫和許多難民一起被拘禁在長安(西安),他的妻子和兒女卻流落在鄜州(富縣)。1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杜甫實在等不及了,於是他向當時的李嗣業將軍寫信求救:「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徒步歸行》借得一匹快馬後,他便連夜狂奔,來到他們所居住的羌村,卻見妻兒滿臉驚愕,原來他們也以為杜甫已經不在人世了。
  • 12月中旬,繁華落盡,與君偕老,3星座攜手舊愛,相伴一生
    天秤座真的可以說,天秤座是為情而生的星座,他們大多性格溫和,對待生活和愛情總是充滿熱情和希望,認為人性本善,覺得世間美好總是被一些小小的善意所擊中,只要對方表現出一點愛心,便會被敏感多情的天秤座接受,再放大,生性多情的天秤座,對愛情有著許多的幻想,關於未來生活的點滴,在他們愛上你的瞬間,已與你共度一生
  • 比詩還催人淚下的一生,關於杜甫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說起和李白齊名的杜甫,想必大家都非常的了解,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關於他們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即使是說上十天十夜,也怎麼說都說不盡,雖然二人可齊名,但是兩個人的經歷性格和創作風格卻完全不同,杜甫,一生悲慘艱辛。
  • 同是唐朝最好的詩人,杜甫潦倒困頓,為何李白卻能一生遊山玩水?
    我們讀唐詩時,有時候會感慨,「這世界真是生而不公」,舉個例子,唐朝最好的兩位大詩人李白和杜甫,李白一生都在遊山玩水,而杜甫卻只能戰亂流離,潦倒困頓,甚至小兒子都餓死了。一、第一任妻子許氏:開元十五年(727年)秋,二十七歲的李白遊玩至湖北安陸,經胡紫陽和馬正公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一名許萱),此後以安陸為家,和許氏一起生活了十一年,育有一兒一女,許氏於738年去世。
  • 「夫唱婦隨」一直是精英們的教子秘訣,能否做到,全取決於父親
    說到「夫唱婦隨」,人們可能就會聯想到「男權主義」。毫無疑問,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夫唱婦隨」、「男權主義」在絕大多數時候是站不住腳的,也不值得被推崇。但在有一方面,卻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論古今還是中外,夫妻間能做到「夫唱婦隨」基本決定著婚姻是否幸福美滿,也真真切切地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杜甫 |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是公元763年流落在梓州(現在的三臺縣,隸屬四川省綿陽市)時所作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一改往日的沉鬱頓挫,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把聽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驚喜之情,毫不掩飾地加以宣洩。其敘事連貫,感情奔放,節奏明快。所以,清代詩評家浦起龍稱讚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 歷史;在唐朝時期,詩聖杜甫一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就是唐朝時期的詩人杜甫。杜甫在歷史上被尊為詩聖,而杜甫的詩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詩史,杜甫是整個唐朝時期最璀璨的詩人之一。杜甫在一生下來就是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中。因此在小時候,杜甫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不錯的。而杜甫的父親與祖父都曾做過官。雖然杜甫的生下來家庭就非常優渥,但是杜甫的一生卻是過得鬱郁不得志。
  • 「夫唱婦隨」是在說重男輕女?那是大錯特錯。是妻子對丈夫的成全
    「夫唱婦隨」是在說重男輕女。那是大錯特錯。而是作為賢內助,你就要成全你的丈夫有所成就。成全,是了不起的美德。王有齡有沒有價值?
  • 杜甫18句經典詩句,全詩可以不背,但這些一定要知道!收藏了!
    杜甫除了仕途不順之外,他的人生還是比較幸福的。雖然生活比較清貧,但是與家人相伴,也算是樂在其中。杜甫是一個非常愛家人的人,而且一生只鍾情於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十分專心的人。杜甫的經典詩作非常多,大約有1500首詩作被保留下來。本期我們選取了這其中非常經典的18首詩作的名句,想和你一起來品讀。全詩可以不背,但是這些名句一定要知道!
  • 杜甫很忙?杜甫原來是情聖!
    「情聖」 與盛唐時代倜儻英逸的詩人相比,杜甫的感情更為真摯深厚。深情是杜甫個性的一個重要側面。因此,梁啓超先生稱其為「情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