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中國古代史學和文學的經典著作,不少來源於《史記》的成語現在廣為流傳和使用,但其中有些成語的意義已並非原意。以下略舉幾例:
異軍突起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陳嬰原為東陽縣的令史,為人謹慎守信,頗有威望。東陽的一群青年在陳勝起義消息的鼓舞下,殺了東陽縣令,聚集了數千人,要找一個首領,卻沒有合適的,就去請陳嬰出任。陳嬰推辭不幹,大伙兒強把他推為首領,於是縣內參加起義的一下子增加到兩萬餘人。年輕人想擁立陳嬰,乾脆就讓他稱王,部下均用青色的頭巾裹頭,要作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起於世(原文是「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的母親勸他不要稱王,可以歸屬名族,陳嬰就率部歸屬項梁,壯大了楚軍的隊伍。
「異軍突起」這個成語就由「異軍蒼頭特起」概括演化而來。異軍就是指「另外一支軍隊」。現在,這個成語用來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
一字千金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秦莊襄王子楚在位三年後死去,太子嬴政繼位,這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把呂不韋加封為相國,尊稱為仲父。當時,各國那些有名望的太子或王族子孫都以收養門客為榮。呂不韋覺得秦國雖然強大,但在招攬天下賢士方面卻不如別的小國,就下令廣招賢士,凡來投奔的人都隆重地接待,後來門客多達三千餘人。當時還有一種風氣,就是各種思想流派都著書立論,宣傳各自的政治主張。呂不韋組織了一群文人,寫出了八覽、六論、十二紀,範圍十分廣泛,書名定為《呂氏春秋》,共二十多萬字。書寫成後,還讓人把書抄好張貼在鹹陽城的城門上,向前來圍觀的人宣布:有誰能去一字或添一字者賞給千金(原文是「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後來,人們用「一字千金」來稱譽文章的語言精練絕妙。
「自力更生」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有個名叫嚴安的人和另外一個叫趙樂的人一起上書給漢武帝,談論天下形勢,說古道今,分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勸他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的勢力。其中有一段話大意是:秦始皇當政時,消滅各諸侯國,吞併天下,統一了中國,號稱始皇帝,統管全國,他摧毀了各諸侯國的城池,銷毀了兵器,以表明再不打仗了。天下的百姓們脫離了戰爭的苦難,遇上了聖明的皇帝,人人都像獲得了新生似的(原文是「人人自以為更生」)。假若秦國減輕刑罰,少收賦稅,減少徭役,重視仁義,輕視權力,寬厚治國,那必定會世代安定的。接著又敘述了秦國滅亡的原因和對漢王朝的建議。漢武帝見了他們的書信,十分讚賞,就把他們提拔到朝中為官。
「自力更生」這一成語由「人人自以為更生」轉化而來,現在的用法與原意已經不大相同,用以形容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興起來,把事情辦好。
「後來居上」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
汲黯在朝中為官時,張湯和另一個叫公孫弘的人都還是小吏。後來由於漢武帝的器重,他們二人都被提拔到了朝中,與汲黯的職位相同,在任用辦事時甚至還超過了他。而汲黯由於性情倔強,總愛提意見,所以漢武帝不重用他,好長時間也不提拔他,他十分不滿,常發牢騷。一次,汲黯見到漢武帝,就說:「您任用群臣就像堆放劈柴一樣,後來放的卻在上面。」(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他的話是批評漢武帝用人不按次序,不論資歷。
從這句話中,後人引出了「後來居上」這一成語,詞義卻轉變了,用以比喻後來的人或事物超過了前人前物,成了褒美之詞。
(文章摘自《秘書工作》雜誌2010年第1期。作者:李嘯東)
註:本文來源為《秘書工作》雜誌及微信號「秘書工作」(mishugongzuo),任何媒介轉載均須註明來源,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頁面
通訊錄→右上角「+」→搜索「秘書工作」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盡在《秘書工作》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