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中傷亡率最高的戰役,讓美軍顏面無光的貝裡琉島戰役

2021-01-14 網易

2021-01-10 18:35:47 來源: 歷史皇太后

舉報

  貝裡琉島本身的戰略價值並不大,是否攻下這裡對美日雙方的影響都很小,但是雙方卻為了這個島嶼付出了這麼慘烈的代價,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時候的太平洋戰爭已經走到了末期階段,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戰爭全面潰敗,絕對國防圈被美軍屢屢突破,導致日本本土上都遭到了美軍的襲擊。在這種巨大的優勢之下,美軍決意給全面登陸日本本土打下一個橋頭堡,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場極具爭議的戰役發生了。

一、菲律賓群島作戰計劃

  時間已經來到1944年的中旬,美軍憑藉著強大的綜合國力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呈碾壓之勢,美軍的轟炸機已經多次轟炸日本本土了,這也意味著戰爭距離日本本土越來越近了。這時候原子彈還沒有發明出來,美軍為了攻佔日本本土設計出了兩個作戰部署。第一個方案是將菲律賓群島上的日軍擊退,他們以菲律賓作為據點向前拿下琉球群島,這樣就可以穩紮穩打的。第二個策略則是捨棄菲律賓群島,直接攻佔琉球群島以及臺灣,然後用美軍強大的海上優勢封鎖菲律賓群島周圍的海域,防止日軍前去增援。

  

  不得不說第二個計劃可以有效地減少美軍的傷亡,並且也更加容易。但主張第一個方案的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固執的認為,一定要先行拿下菲律賓群島,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只是想報當年被日軍在菲律賓擊敗的一箭之仇。見到對作戰部署的爭議這麼大,那最終只能由總統羅斯福來做決定了。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羅斯福竟然選擇了勞民傷財的第一個方案,當時的美國軍方都認為是因為即將大選,羅斯福為了籠絡麥克阿瑟才這樣選擇的。但是實際是因為臺灣和菲律賓的複雜背景,臺灣這時已經被日軍佔領了五十多年了,日軍在這裡根深蒂固,當地的很多百姓甚至都已經習慣了日軍的統治。而菲律賓則完全不一樣,當地的百姓是親美的,他們迫切地希望美軍趕快將他們解放,而且日軍狡猾的散布了美軍怕傷亡而不會選擇解救菲律賓人民的謠言,基於這些因素最終羅斯福也是無奈才選擇了這個方案

二、作戰部署

  當時作為日本的同盟國德國在蘇德戰場上也是屢屢碰壁,在庫爾斯克會戰之中慘敗於蘇聯。日本再也指望不上他們的老大哥德國能施以援手。日本這邊為了保衛本土的安全,甚至從將一部分日本關東軍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上來,用來穩定住太平洋戰場的局面。日本國內甚至認為,美軍在1947年之前都不可能將他們的外圍防線徹底摧毀,於是他們想利用陸軍兵力的優勢,儘可能的輸體面一點。讓美軍對於登陸作戰膽戰心驚,美國國內也會對這遙遙無期的戰爭感到厭煩,他們就可以藉此和美國和談而不是投降。

  

  既然決定了打菲律賓,那麼就要做好完善的準備儘可能的減少傷亡。我們今天的主角貝裡琉島就位於菲律賓群島的東側,他屬於帛琉群島美軍想先佔領他,從而保障登陸菲律賓的美軍的安全。之前我們說過很多人都認為這場戰役是無用功,但這並不意味著貝裡琉島本身的戰略價值不重要,說這場戰爭沒有必要也是從上帝視角來看的,在當時拿下他只是有利無害的決定。帛琉群島因為有著良好的港口,所以駐紮著日軍精銳的具有一萬多人的第十四師團,還有其他普通部隊的配合。

  

  駐紮在帛琉群島的日軍一開始並不覺得會很快和美軍交火,因為他們覺得美軍想要突破日本的外圍防禦至少也要一年多。但他們本身是精銳部隊,對於軍隊的演習和操練還是非常認真快速的,正因為這樣日後才對美軍的登陸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六月美軍蛙跳直取塞班島,並且給日本的聯合艦隊帶來重創,這時才讓島上的官兵感到了戰爭的陰雲。但他們並沒有感到恐慌,他們有著精銳部隊的傲氣認為只要美軍來攻,必然會受到極大的損失。並且他們根據之前戰爭的失敗總結出,要利用島上的地形修築嚴密的地下防禦工事(應付美軍的轟炸)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

三、血戰開始

  貝裡琉島正是日軍的防禦重點之一,島上的五姑娘山有著密密麻麻的山洞,日軍將這些山洞改造成了堅固的堡壘,灘頭地區甚至還設置了無數的地雷。但美軍對這一切都不知情,在偵查過菲律賓群島的情況之後,他們認為這一代的日軍守備力量都很薄弱,甚至他們認為根本就不用拿下帛琉群島,直接打菲律賓就可以了。指揮部甚至都已經批准了這項計劃,但由於通訊問題命令延遲,美軍選擇依照原來的計劃攻佔帛琉群島,他們甚至自信的認為兩天之內救援可以拿下貝裡琉島。

  

  九月十二日戰役開始了,美軍的400多架艦載機從航空母艦上出發,和海上艦隊配合將整個貝裡琉島的表面炸了三天三夜,貝裡琉島的表面已經滿目瘡痍,美軍一度認為島上的日軍已經被他們全部炸死了。之後美軍的海軍陸戰隊立刻著手登陸,日軍沒有盲目開火,而是將美軍放入他們的火力範圍之內。美軍看登陸這么半天都沒有日軍開火,一定是都死光了於是更加毫無防備地向前進發。就在這時日軍突然開火,無數的子彈和炮彈朝著美軍士兵襲來,這完全就是一場屠殺美軍剛剛登陸就有一千多人被日軍殺死,一半以上的人非死即傷。有些美軍至死都不知道日軍是從哪鑽出來的。

  美軍在第一次的失敗之後立刻調整了登陸地點和戰略部署,他們再度針對灘頭地區對日軍的火力點進行轟炸,他們聰明的將八輛坦克運送到了前線掩護登陸士兵。日軍一點都沒慌立刻派出全部的十六輛輕型坦克,前去反擊美軍的登陸部隊想要把他們一舉趕下海。但美軍的坦克裝甲遠厚於日軍,日軍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沒有多少損失,美軍也就憑藉著海空的優勢才能向前緩慢地推進。短短一周的時間美軍就傷亡四千多人,美軍的指揮部看到這個局面一度想將部隊撤出來,直接去攻打菲律賓,但現在撤了之前不是白打了嗎。美軍立刻大批的增兵,最終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停止了大規模的作戰宣布佔領了貝裡琉島

結語

  雖然戰爭在十一月宣布結束,但是直到1947年島上殘存的日軍還在和美軍打著遊擊,直到日軍將領親自宣布日本戰敗的命令,島上的日軍才繳槍投降。這場戰役堪稱是太平洋上最慘烈的戰役了,美軍傷亡一萬多人而日軍的十四師團最終才有不到二百人活了下去。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二戰六大「絞肉機」戰役:中國的這一場,直接拖垮日本內閣
    二戰中也不乏能被形容為「絞肉機」的戰場,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戰役。6.貝裡琉島戰役受限於太平洋各個戰役的戰場,美日之間的陸戰規模不可能像蘇德戰場那樣龐大。然而正是因為受到地形限制,美軍和日軍間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1944年9月15日,美軍對貝裡琉島發起進攻。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1950年11月10日,在通向長津湖蜿蜒崎嶇的山道上,美軍陸戰第一師分批次越過故土裡,朝著朝鮮北部繼續前進。 可是,這些在那場戰役中都沒有能阻擋志願軍的前堵後截,當該師師長史密斯拒絕他的上級堅守徵地命令選擇突圍撤退的時候,該師的美軍士兵們內心充滿了恐慌。特別是一路上面對著志願軍一天數十次的衝鋒,在那個寒冷的冬天,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身心寫滿了疲憊,他們靠著強大的火力,每天突圍的距離只有千米,戰鬥最殘酷的一天他們甚至花了整整一天只突圍了500米!
  • 塔拉瓦戰役讓陸戰隊損兵折將,但卻為美軍日後的反攻打下了基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曾經在太平洋上啃過很多難纏的骨頭,比如說塞班島、關島、貝裡琉島戰役、硫磺島、衝繩等等。陸戰隊員們曾經在戰場上浴血廝殺,憑藉他們的鮮血和勇氣攻克了一座座日軍頑強防守的島嶼。但是,沒有任何一座島嶼能夠和塔拉瓦環礁的貝蒂歐島一樣,美國海軍陸戰隊印象深刻,也沒有任何一座島嶼能夠如它一樣對美軍影響深刻,甚至改變了美軍後續的攻島作戰。
  • 《血戰太平洋》開播 耗資2億成史上最貴劇集
    《血戰太平洋》是由HBO電視臺製作的一部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迷你劇,被稱為另一部HBO的經典戰爭劇《兄弟連》的姐妹篇。《兄弟連》主要講述美軍在歐洲戰場的遭遇,而《血戰太平洋》主要講述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戰事。
  • 美國人如何看上甘嶺戰役?美軍四星上將:把我們打成了傻子
    上甘嶺戰役在韓戰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場戰役也給美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入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美國軍事院校在選擇中國軍隊課題時,把上甘嶺戰役和雷鋒現象作為兩項重要內容,他們認為,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隊。
  • 太平洋戰爭轉折點——中途島戰役的始末
    僅僅在一年之後美國在中途島以較少的兵力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徹底打擊了日本囂張的氣焰,並且一舉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局勢。為什麼會爆發中途島戰役呢?美國又是如何贏得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的呢?接下來我們會一一道來。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野心越來越大。
  • 衝繩島戰役老照片:美軍士兵擊殺約10萬日軍
    衝繩島戰役的慘烈對於當時進攻該島的美軍士兵來講,足以稱之為是一場讓人難以忘懷的噩夢。美軍當時在該戰役中投入了18.3萬人,而守備該島的日軍則是12萬人。 在該場戰役中,美軍傷亡了約7.5萬人,其中直接陣亡約1.3萬人,傷亡超出了硫磺島戰役和瓜島戰役的總和。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一張張照片中,去看看這場慘烈戰役中的歷史畫面。
  • 為什麼美軍在衝繩戰役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衝繩島是琉球群島中比較大的一個島衝繩島是琉球島中間比較大的一個島,在群島的中間位置,基本在我國臺灣島與日本的中間。這裡很早以前就生活著古代琉球人,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一直奉中國的大陸各王朝為宗主國,1943年的開羅會議決定由美中共同託管琉球群島,但囿於中國當時的形勢,實際就是美國在主導。
  • 為什麼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二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獨特在東太平洋和琉球一起組成第一島鏈,監控東亞一帶。因而衝繩島也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基石」。當時日本法西斯武士道精神也讓美國人在塞班島和硫磺島等戰役中深有體會,知道此次戰役絕對是一場硬仗,美國人也對戰役傷亡有了一定的預估,然而讓美軍指揮部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役卻遠遠比他們想像得要慘烈得多。
  • 此小國僅兩萬餘人 卻和日本關係最鐵 連國旗都類似 曾和美軍血拼
    說起位於西太平洋上的小國帛琉,這個曾經被譽為「上帝的水族箱」旅遊國家,每年以獨一無二的黃金無毒水母、千年大珊瑚等等海洋生物和海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該國屬加羅林群島,由300多個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其中只有9個島有常住居民。
  •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何時開始走下坡路?絕非1942年中途島戰役的失利
    同樣,在太平洋戰爭中,儘管日軍在中途島戰役損失慘重,但是日本陸海軍還有能力跟美軍抗衡,在兵力兵器上仍然略有優勢。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聯合艦隊損失了四艘大型航母,但是其水面艦艇編隊以及準備登島的陸軍部隊損失輕微,而美軍在損失「約克城號」後也暫時只剩下兩艘大型航母。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而上甘嶺戰役的兵力密度,不僅比韓戰一至五次戰役大得多,而且也是其它三大戰爭中任何戰役所罕見的。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炮火的密度,也創歷史空前。雙方集中了438門大炮,「聯合國」軍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達300門,志願軍7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有138門,「聯合國軍」還動用了3000架次飛機和170輛坦克。
  • 血與灰燼之島,太平洋戰場絞肉機,被此戰役打怕的美軍決定向日本...
    粟林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粟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登陸戰役。 二) 美軍對硫磺島的海空轟擊早已開始。
  • 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佔據著絕對優勢,為何仍付出了7.5萬傷亡代價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之後,歷經了漫長跳島戰役的美軍,開始逐漸接近日本本土。此時的美軍開始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而距離日本本土僅有560千米,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基石」的衝繩島,便成為了美軍最為理想的跳板。於是,美國開始調動大量兵力,於1945年4月發動了衝繩島戰役。
  • 衝繩島戰役82天,美軍,日軍,當地民眾遇到怎樣的災難
    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了馬裡亞納海戰,塞班島戰,中途島之戰後,終於打到了離日本本土最近的衝繩島。衝繩島,原先也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就是琉球王國。在清朝末年琉球是最恭順的一個藩署國。夾在中國與日本海中間南北長105公裡,東西寬31公裡。
  • 衝繩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傷亡慘烈?鮮為人知的四點原因
    《血戰鋼鋸嶺》 陸軍中將巴克納深感屈辱,次日起集結兵力發動全線猛攻,並終於有所進展,然而在一線指揮的巴克納,卻於6月18日被日軍炮彈擊中身亡,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 衝繩島戰役中,那個抗白旗走向美軍的日本小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跳島戰役後,同盟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發現衝繩島距離日本僅340英裡。如果佔領了此島,那麼會更方便進攻日本。於是,1945年4月上旬,衝繩島戰役爆發。該戰役總共持續了82天,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鬥。美軍7.5萬人傷亡,日本傷亡人數在7.7萬到11萬。
  • 衝繩島戰役:挑白旗走向美軍的那個日本女孩,後來怎樣了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之中,曾經爆發了無數次的戰爭,每次戰爭都會給社會帶來的沉重的負擔,造成許多家庭破碎,人民流離失所。在本世紀不到50年的時間裡,先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世界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兩次世界大戰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傷亡一次比一次慘烈。
  • 血戰82天的衝繩島戰役有多殘酷?美軍8萬人傷亡,2萬人精神失常
    人口約四十六萬,主要城市有那霸、首裡和本部町,衝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兩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還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
  • 衝繩戰役,日軍放虎歸山要和美軍血拼,結果十萬人被美軍打死
    中途島海戰結束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走下坡路,美軍憑藉著其強大的海空軍力量,還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把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打的節節敗退。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逐漸向日本本土逼近,硫磺島戰役後,衝繩島成為了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