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科技癮 | 小白想買個好耳機,如何快速「修煉」?

2021-02-07 知乎日報

 

題圖:全景視覺


耳機的江湖,從來都是坑坑窪窪,稍不留神就會跌倒,千金即散。


如何快速修煉?


小白需要掌握哪些核心要領,才能屹立耳機江湖不倒?


「老司機」又有哪些難忘經歷?





耳機圈子對小白而言到底水有多深?

  


我是發燒友,我買耳機的目的就是聽音樂,同時我也是電子工程師,所以從理論和技術上來解釋一下我遇到的,或者說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坑,對大家進行一個科普,給新手一個建議,讓對聽音樂有興趣的新手少走一些彎路。


在介紹之前我要和大家科普一下事實:那就是電子產品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賣的貴的東西成本一定高,東西也好,這個成本不僅包含物料和材料成本,也包含,研發,設計,測試,量產中的儀器成本,不良品率,損耗;渠道,品牌的維護費用以及售後等等等等,最後包含以上所有過程中的人工成本。


所以買東西只考慮物料成本不考慮質感,體驗,售後這些亂七八糟的不要猶豫,正軌渠道買五百以內的耳機絕對性價比沒的說。哪怕買到次品,7 天無理由退換貨你也值得擁有!


推薦 AKGK450,K240,安橋 E700,創新 air 啥的,這類耳機推薦到處都是,大家都說好的基本上不會差!以上是我實際買過的,真的還不錯,性價比高。


那麼接下來正式開始,首先介紹一下組成聽音樂的這套播放系統:


音源(音樂文件)——解碼(硬體+軟體)——通道(線材,藍牙等等)——耳機——人體


這套系統類似於木桶原理,那一部分最差,聽出來的效果基本就是按照最差的那個來的,當然如果整套都差的話,實際效果也可能比最差的那個還差一點。


當然每一個環節的好壞和投入對整套系統的收益提升在比例上是不同的。當然這套系統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提升大小:耳機≥音源>解碼>人體>通道


那麼接下來我按照提升從小到大給大家講一下每一部分分別是什麼情況,有那些坑。



1. 通道



通道在這裡指的就是線材,線材的關鍵就是線的材料,長度,截面積。影響的就是阻抗,阻抗匹配最終影響的聽感部分在於增益,比如有的耳機換線會覺得亮,那就是阻抗變了。


那麼要注意了,這裡是第一個坑,也是超大的一個坑,所有的你覺得亮的感覺或者動詞打次的感覺都可以通過調節播放器的均衡器來達到類似的效果,當然雖然原理上是不同的,但是在整個系統的最終作用是大差不差的。


因此這個不同,對於小白來說,完全不值得花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去燒一根線。


在這裡多說一句藍牙,藍牙算是通道,但是影響的更多的是在於音頻文件本身,而不是通道,音頻在藍牙部分進行的編解碼是有損的,所以這個影響不能算在通道裡面,要算在音頻裡面。


藍牙作為通道的影響在於幹擾,比如播放器和藍牙接收隔兩堵牆,保證音頻變成全損格式。不過無線是藍牙的賣點,屬於功能需求,和音樂本身關係不大了。


這裡多提一句索尼大法的 LDAC,真的黑科技。音損很小,而且新的 Android8.0 的手機很多都支持 LDAC 了,確實很不錯!



2. 人體



沒錯,排了人體在這裡大家先別笑,且聽我慢慢說來。


人體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首先是耳屎,這東西大家其實都不太多,但是必要的清潔還是要做的。


其次是心情和身體狀態,為啥這麼說呢,心情不好的時候聽歡快的歌體驗是很差的,身體狀態差的時候聽搖滾是想死的。


所以聽歌應該作為一個愛好,而不是一個不得不做的事情。在有需求的時候聽歌滿足一下自己才是正確的道路,不要因為聽歌耽誤了生活,耽誤了學習和愛你的人。


換個角度,非要買套高端發燒設備聽歌,然後吃半年泡麵也是沒必要的,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這個是本話題僅次於清潔耳屎的第二個重點(笑)。


本話題的坑在於大家不要忽略了聽音樂的初衷,不要為了發燒而燒,沒意義。要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生活!愛聽音樂只是愛生活的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部分!


最後給大家宣揚一個玄學,聽歌的時候多喝熱水,越聽越舒服,感覺耳機和耳朵會融為一體,異物感會消失(前提是耳機本身不要太差)。哈哈哈哈,信則有,不信則無!



3. 解碼



解碼分 3 個部分:硬體,驅動和軟體


硬體就是電腦音效卡啊,手機音效卡,播放器啥的;


驅動就是電腦自帶的驅動,手機的底層驅動,播放器編解碼驅動啥的;


軟體在這裡定義為軟體播放器中的均衡器(通俗點就是酷狗播放器上的什麼人聲,什麼現場,浴室亂七八糟的場景切換)。


額,這裡面的專業知識就太多了,講起來三天三夜也大概也許講得完。


簡單的科普一下吧:


硬體的參數就是編解碼速度,編解碼接口,運放噪聲亂七八糟的一大堆指標,電路板的布局,電容電阻的質量等等,電子元器件一分錢一分貨,這個話題不免讓我又想起和小夥伴們 DIY usb-dac 時被一百多一顆運放支配的恐懼!


驅動的話就是硬體配套的驅動,代碼寫得好的,編解碼驅動效率各種就給力,所以大廠的代碼有保障。


最後是均衡器,這個沒啥東西,太多可以做的了,就是音頻採集,然後傅立葉變換,然後***********就是個算法,大廠的算法是很牛皮的(畢竟人家的工程師都是頂級的,再加上辣麼多年的積累),好了 講完了。


我講講效果吧,效果就是是否有失真,是否有雜音,底噪啥的,是否夠亮,是否聲音大,聽起來心潮澎湃,帶感!


這部分的坑很少,因為大部分人都沒這個需求,手機或者電腦就夠了,最多上個播放器。玩箱子的暫時就不放在這個範圍內了,那一套小白也不會隨便玩。


廠商和渠道商在這個上面做的文章也非常少,因為沒量,賺的少。


坑的話說一下播放器吧,買大廠!質量,售後各種東西都有保證,技術沉澱也有。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超過2-3K的溢價越來越大,性價比也越來越低。大家自己把握。


再說一下臺式機吧,臺式機自帶底噪,windows 自帶的驅動太……


給大家推薦一個:FxSound,誰用誰知道!


至於均衡器,手動隨便調,調音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不滿意可以免費換!(笑)



4. 音源



音源就是音樂的文件質量,建議大家上無損格式(根據自己前端的支持格式選擇),推薦 FLAC,壓縮率高(空間佔用小),格式無損,還可以增加圖片,方便編輯。說到編輯的話推薦一個軟體:foobar2000。


MP3、WMA 啥的這些幾 M 的歌曲都有損失,當然採樣率越大越好。實際情況是自己的設備局限於手機和 100 塊以內的耳機的時候,聽不出 320k MP3 和 FLAC 的區別,有好耳機的就聽得出來了而且差距比較大,大家自己把握。反正無損格式這東西有渠道也免費下載的到。花點錢支持一下原創也是情懷!


另外好的音樂和差的音樂體現在製作音樂的作者或者傳播者的良心上,什麼意思呢。幾種情況:


(1)這個無損格式可能是假的,用 320K MP3 升頻的,這種無損也是假無損,一般在二手渠道上特別的多,一聽基本上也能聽出來。


(2)這張專輯或者音樂用心精良,收音設備都是頂級,編曲,編解碼細節處理也都到位,歌手感情豐富,唱功優秀,那這首歌一定是良品。


作為對比,某大牌主播直播的時候唱的歌錄下來了,大家廣為流傳,實際聽起來其實是聽個熱鬧,感情,細節各方面必然是被專業歌手碾壓的。這個差距不是無損格式可以彌補的……


最後多說一句話,上古時期錄黑膠唱片的大神們是真的大神,因為黑膠唱片錄製是一步到位的,不存在後期的修音,剪輯,全部一步到位。相當於拍電影的一鏡到底!(歌神張學友演唱會從頭唱到尾很厲害,但是這是常規操作,大家坐下!)每每想到這個,都會對那些大神升起無窮的敬意。


現在的修音有多可怕大家都清楚(相當於照騙,PS,美圖秀秀),但這樣就失去了很多音樂本身的東西,沒有靈魂!(相當於大家只在乎外表,不看一個人的內在了)這個三觀正我覺得要比聽感正更重要!



5. 耳機



關鍵的點來了,也難為大家看到現在。直接開說,由於坑太多,想到哪說到哪。


同等價位下,音響素質>大耳素質>入耳素質,畢竟單元大小擺在那裡,越小的東西越難做,價格也越貴,大家可以這麼理解。


耳機的參數包括阻抗,靈敏度,頻響範圍,解析力,瞬態,聲場等等等等,不詳細說了,就告訴大家幾點,超過 200 的耳機頻響範圍都差不多(去看看 K450 的頻響範圍,碾壓多少一兩千的耳機,但是沒啥用),大耳聲場比入耳好,現在流行的動圈,圈鐵的瞬態和解析都比傳統單元好一些。


靈敏度和阻抗是配套的,整體影響就是大家常說的能不能推得動。


其實一般夠用的情況下,這個參數差距聽不出來的,你調調音量影響更大。就相當於你拿 386 的 CPU 去帶 1080 的顯卡,當然推不動,這是系統配套的問題,不是耳機質素的問題。


當然以上所有的參數最終轉化為聽感就不一樣了,接下來重點講這個所謂的玄學。


先總體說一下:


耳機兩三百一個坎,超過這個價格秒殺地攤九塊九,秒到渣都不剩。超過兩三百的耳機就有點開始拼整體素質,工藝了。


一兩千一個坎,這個價位比幾百的還是好聽的,但是差距沒有那麼大,一聽想特別驚豔的就別想了。


差距沒那麼大。另外超過這個價格之後,僅僅是耳機提升比較有限了,超過這個價位拼的更多的是調音和佩戴的舒適感,質感以及發燒友群體等等。而且到了這個價位,不上播放器甚至耳放都對不起耳機了。


也就是這個價位要系統整體升級!才能繼續體現出差距,但是差距大小和投入比越來越小,到大後面基本毫無性價比可言,當然為了面子,追求我有你沒有,追求頂級的不談。


簡單講一些調音,大法雜食和動次打次真的不錯,我個人很喜歡,森海古典,AKG 聽 acg 電音啥的,鐵三角人聲。


(隨著價格的提升,調音差距越來越小,這些差距都可以通過均衡器切換,不過實際情況是到這個價位之後非常不喜歡用均衡器了,我也是這樣,也不知道為啥,發燒友的特質?)


所以追求素質的幾百塊上千的夠了,要再提升就要燒播放器啥的了,而且配套的音源啥的都要跟上。根據需求和經濟實力來,適可而止。


假貨問題:森海、鐵三角是假貨重災區。買的話建議走官方或者正規渠道,買有保障的。


煲機:煲機不是玄學,只是被吹得有點懸。煲機在電子產品行業來說叫老化,在機械行業叫磨合。類似於汽車的磨合期,就是為了耳機單元等機械部分磨合,然後電路部分呢上電老化。


實際情況就是大廠的耳機工藝是非常好的,供應商都是頂級的,流程也是非常健全的,人家在工藝,檢測,測試各個環節過程中已經在機械和電子部分磨合到位了。你再煲機對電子和機械部分影響很小了,屬於磨損,不適於磨合了,哈哈哈。


為啥有人會說煲機確實有提升,那就屬於身體這個範疇了,可能你哪天身體狀態好,或者耳朵當天的狀態特別適應這個耳機,突然感覺聽著舒服了。


這個狀態是會震蕩的,哪天身體狀態不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聽感又會變差的,不信堅持多聽聽,自己體會。


這類耳機普遍集中於 1K 以下的耳機,個人狀態和耳機磨合有起伏。(這句話是個人的感覺,確實超過 1K 的耳機基本沒有聽的不舒服的時候,有時候又覺得是佩戴感和聽感的雙重作用,好耳機聽著不累,戴著舒服)


說到煲機不得不說一下佩戴姿勢,聽大耳的話姿勢還好,能不戴眼鏡儘量不要戴。


而入耳的話,好耳機的佩戴姿勢要倒立的,也就是繞耳帶,具體姿勢大家去搜一下,我原來以為大家都知道,後來才知道好多人不知道。


倒立的話,入耳耳機的外側會被自己的耳廓頂住,這樣的聲場會好很多,細節各種也清晰的多。


所以這才是玄學的一部分,很多人姿勢都錯了,就在出測評,忽悠大家去買,這不是扯淡麼。


你別不信,大家現在用手指頂住自己的耳機,往裡面壓住別放開,是不是音質好多了?


所以,想有提升,佩戴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入耳)。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後面想到啥補充啥。


總之一句話,聽音樂是系統性工程,想靠系統中的某一個部分就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電腦用了五年老化了,換個內存條就復活了?不存在的,迴光返照而已)。有這樣不切實際需求的人自然容易被很多不切實際的東西騙!


音樂沒那麼重要,更沒那麼可怕,喜歡就買,量力而行即可。


最後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聽音樂的初心,愛自己,愛生活!





你戴降噪耳機時都發生過哪些好玩兒的事情?

  

知友:老房(5,300+ 贊同,什麼值得買生活家)


1. 帶降噪耳機看電影,兒子悄無聲息的從背後爬過來,自己突然被嚇到跳起來,然後把兒子嚇哭了,被老婆打。


2. 帶降噪耳機打遊戲,老婆說話沒聽見,被老婆揪起來說「別以為帶著耳機就裝作聽不見不想去洗碗」,被老婆打。


3. 帶降噪耳機寫報告,文思枯竭之時想站起來走走找找思路,沒聽到老婆在身後幹活,不小心把老婆剛整理好的箱子打翻了,被老婆打。


4. 老婆說看你經常戴這個耳機到底好用不好用讓我試試,然後聽過後說怎麼還是能聽到地鐵中咣浪咣浪的噪音,看你花這麼多錢買這種不實用的破玩意兒,被老婆打。


5. 老婆說既然她自己戴著坐地鐵能聽見噪音,那就說明在家裡肯定我是裝作聽不到她說話的,被老婆打。


6. 我說老婆別打了我不用降噪耳機了還不行,於是換了個平頭塞耳機,但兒子在邊上鬧騰我為了聽清音樂把音量開的很大又沒及時聽見老婆說啥,被老婆打。


(卒)


想要避坑的小白還沒看夠?


耳機發燒友有話要說?


別猶豫,戳「閱讀原文」來知乎專題一起討論:想,買個好耳機




如何用五個提問,看盡新中國 70 年?

《哪吒》被指抄襲、「明學」興起

豬八戒的前世今生

亞馬遜森林大火的真相

為什麼肥皂沒有被市場淘汰?


相關焦點

  • 知乎科技 | 這是我見過最實在的「AirPods 深度使用感受」
    題圖:Super叔/知乎AirPods Pro 的實際體驗如何?降噪表現符合你的預期嗎?比不上頭帶,但無線領域來說確實頂級水平之一了  降噪耳機是提升幸福感的利器,在交通工具上,圖書館,自習室等特別需要。什麼叫「摘下耳機的那一刻,世界都不一樣了」,同時支持通透模式,就是你不用擔心帶著聽不到外面聲音,可自主關閉或者開啟降噪模式。
  • 知乎帶貨最全攻略,人人可操作的副業項目,知乎好物推薦實戰篇
    「平臺很想推,但大家都不是很想玩」,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直到體驗好物的人越來越多,創作者也從知乎真實獲取了收益,知乎帶貨的名頭才算打響了名聲。請注意,這個名聲也只是對於行內人而言,主要指的是知乎大V,仍然有一大批創作者對於知乎帶貨一頭霧水
  • 知乎科技癮 | 大學新生該如何選購開學必備的電子產品?
    有人說,這是「別人為你鋪的路走完了,接下來該自己鋪路走了」。開學的日子近在眼前,你為自己準備好新學期的裝備了嗎?想要打好開學第一仗,先要學會把錢花在刀刃上。品牌、外觀、性能都可以是購買的理由,並沒有什麼「買虧了」這樣的說法。在這裡我當然是著重從性能和實用性的角度來談談。
  • 知乎科技癮 | 這可能是男生最想要的七夕禮物清單
    售價偏高,因為成本較高,市場上稍微精緻一點的價格就要上  400 元了,好幾千元的也不足為奇。2. 雖然鍵盤有很長壽命,但是防水能力略差,使用時需要多加小心。說完機械鍵盤的優缺點,再來解釋一下,機械鍵盤中的「軸」是個什麼東西。
  • 新手如何通過知乎好物月賺20000元?
    參加知乎培訓差不多有 1 個月多了,我從一個 0 基礎的小白,從零開始做帳號,到現在一個月收入過 2 萬,已經超過了我的工資。作為副業來說,這個項目真的給了我太多的驚喜,接下來我復盤一下我是怎麼做到這個成績的。我這個只是中規中矩,有其他更高的大V,不顯山露水。知乎潛力很高,我這真算不上什麼。
  • 知乎「小藍星推薦」,能否成為國民信賴的消費參考榜單?
    10月28日上線的「小藍星推薦」,是對「知乎評分」的產品化展示,以榜單形式對特定品類的商品按評分,由高到低排序進行呈現。「小藍星推薦」目前主推數碼、時尚兩大領域,累計75萬評價數據,覆蓋手機、耳機、口紅、面膜等共計30+品類,上榜單品400+。
  • 通過知乎好物推薦啟動副業 月入1萬隻是基本操作
    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有網絡就可以啟動,每天花幾個小時,副業全職都行,新手小白按本文的教程也能快速上手。【什麼是知乎好物推薦?】創作者通過「好物推薦」功能在回答、文章、櫥窗中插入商品卡片,若其他知友通過商品卡片購買商品,創作者可獲得相應的返傭收入。開通「好物推薦」功能後,創作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進行分享,幫助知友高效地購買到心儀好物。
  • 從「有用」到「有趣」,知乎「新知大學」顛覆場景營銷
    自2018年9月,知乎分別在北京、西安、成都、武漢、南京、上海、廣州的七所高校開展一場名為「新知大學」的線下活動,結合知識傳播的天然土壤,所到之處都掀起了一場「新知運動」,也為大學這個神聖的場景增添了一種新的可能。
  • 2021年 - 現在如何把「知乎」的文章優雅的收割下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
    「知乎」是一個大型的在線知識庫,涉獵之廣,出乎想像。雖然近幾年來,知乎的「重心」一直下移,有不少話題下的帖子質量幾乎和「貼吧」接近,但儘管如此,知乎上面仍舊沉澱了大量 有用的經驗 或 專業的知識。無論我要腦外科這種的專業冷門的知識,還是買手機電腦這種大眾的參考性意見,「知乎」都能給出至少可啟發的答案, 當然其中也含有不少「無釐頭」「抖機靈」「軟廣告」的文章需要我們分別。因此,就像收集知乎文章一樣,如果要收集這些網上良莠不齊的知識,我們可以:(1)簡單粗暴的用腳本爬取文章(2)通過我們甄別篩選,有選擇的手動收藏。
  • 知乎內測「好物推薦」,回答可加入商品連結
    或許是出於用戶體驗考慮,知乎對參與「好物推薦」的回答作了不少限制,據界面介紹,知乎要求每個回答文字部分不得少於 200 字,最多插入 10 個商品且每天僅限發布一個包含商品卡片的內容。這與小紅書「品牌合作人」有類似之處,符合資格的博主人在種草筆記中插入小紅書合作商家的產品,不同的是,小紅書的博主們的收入來源於廣告費,對轉化率並無直接要求。
  • 不買Beats了!它就能讓任何耳機秒變無線耳機
    大家家裡還囤有不少有線耳機吧?畢竟手機用了這麼久,耳機肯定不能少。但有時為了方便,難免會想買多一副無線耳機來備用。尤其是當蘋果在 iPhone 上取消了 3.5mm 接口後,越來越多果粉在 AirPods 面前選擇「屈服」了。
  • 75條笑死人的知乎神回復,用60行代碼就爬完了
    A: 程式設計師女朋友顏值高,我是服的,因為隨便問十個程式設計師他的女朋友是誰,有九個回答是新垣結衣Q: 為什麼一部分人寧可買幾個機械鍵盤換著用,也不願意給自己敷一下面膜?A:老子不靠臉吃飯。老子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鈔票。老子想怎麼花就怎麼花。Q: 程式設計師夫妻結婚戒指刻什麼字好?
  • 曬桌面:你的桌子上有哪些「酷炫」的設備?
    這是一次由「知科技」發起的「曬桌面」交流活動,旨在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桌面設備,互相種草(誤   耳機 Bose QC35。其實我更想帶我的 A20 奈何太過裝逼容易被打。機箱是買的外星人的 但是裡面的件都是組裝的。主要是外星人太貴整機買不起。倆 12 寸的 TT 靜音扇,電源一個 12 寸扇(1200w),再加一個 12 寸的水冷一共 4 個扇。
  • 「留」進中關村—知乎專場活動來啦!
    」的狀態。為了響應國家「穩就業」的號召,促進留學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順利就業,「中關村示範區業海外人才雲招聘」繼續進行,讓迷茫的你有機會輕鬆「躍龍門」,在職場生涯大展鴻圖!,在知乎直播「中關村示範區企業海外人才雲招聘」。
  • AirPods 之後,未來的耳機可能是「無形」的
    圖片來自:《天龍八部》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說,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如今「傳音入密」這一神功也已經可以通過科技實現。讓耳機從有線走向無線後,直接邁入「無形」的階段。 這到底是什麼黑科技,真的有那麼神嗎? 無耳機定向傳輸音樂,到底是什麼? Noveto 發布的設備叫做 SoundBeamer 1.0 ,外形和一個普通的音響沒什麼不同,之所以可以無需耳機就能定向傳播音頻,是基於一項新的音頻技術「sound beaming」(聲音光束)。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知乎商業市場總監陳欣受邀出席,並於11月15日下午「守:深耕時代的來臨」活動單元發布了主題演講。  「知識營銷」被知乎正式標籤化的半年時間裡,知乎商業 Live 獲得「第五屆梅花網營銷創新獎」最佳營銷產品創新金獎;另外,知乎梅賽德斯奔馳「致敬人類首次登月」、知乎天貓「玩物立志,玩出理想生活」分別獲得最佳事件營銷創新銀獎和最佳電商營銷創新銀獎。
  • 知乎「2020電商增長驅動力」峰會報告發布
    近日,知乎以「圓桌」形式,舉辦了首屆在線行業峰會——「2020電商增長驅動力」,逾百家電商相關機構和上千位網友通過發布回答的方式踴躍參與。截至12月22日,峰會瀏覽人次累計達到近7000萬,相當於一場線下峰會規模的數萬倍。
  • 知乎愚人節彩蛋「B 乎」:比起硬核更強調好玩
    硬核知識、仙神雲集……加上動輒「985 畢業」「年薪百萬」「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描述,這樣的知乎,是不是讓你有一些距離感?日前,知乎推出了一個特殊活動——「B 乎」,意指 B 面的知乎 。與圖文類內容為主的知乎日常不同,B 面的知乎中視頻內容佔了大多數,包含「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一圈人不說兩家話」「如何優雅的抬槓」等,顯示出知乎推出了一個特殊活動——「B 乎」、搞怪調皮、年輕活力的一面。如果說萬物皆需一分為二地看待,那麼知乎以圖文為優勢、問答為特色的光芒,無形中掩蓋了知乎的另一面。
  • 【耳機便攜】專屬於「我」的參考耳機:索尼Sony Just Ear定製入耳耳機
    因為希望擁有一個專屬於「我」的參考耳機,作為寫耳機評論的主觀判斷依據。 像是「古典音樂的臺灣之光」,收錄了鋼琴家林佳靜與小提琴家曾宇謙;「深夜食堂」的辦得到的事、炸雞塊、酒蒸蛤蜊;甚至在高浩涵的「百年經典」檔案夾裡,滿懷期望地點進去,想找到所謂「百年經典」,竟然是苦海女神龍與愛拼才會贏,可以想像Sony舉辦這些音樂講座,肯定現場趣味無窮。
  • 耳機小白必讀 一分鐘看懂什麼是TWS耳機
    自從主流旗艦手機相繼取消耳機孔,TWS耳機成為了當下消費者關注度的耳機品類。那麼什麼是TWS耳機?這個我們要先從TWS技術說起,TWS全稱是「True  Wireless  Stereo」,意思是真無線立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