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時有兩個男藝人的言論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上去A到爆的胡軍,發表過對LGBT群體特別溫柔的言論,這檔2015年的舊節目,被一位博主截圖後,獲得了4萬多的轉發,迷妹們哭著表示自己沒愛錯人。(尤其是《藍宇》的迷妹。)
而另一邊,新褲子樂隊的彭磊被挖出言論:「如果女的一直喜歡這個東西(搖滾),那她就有問題了,反正我覺得是這樣。」
本文作者出面解釋如下:
他說的話,你們根本沒明白。他不是性別歧視,他說的是國內大環境下女性的困境,做女樂手比男樂手困難太多,能堅持下去的絕對不是一般人,而且很多都是富二代。他不是覺得石璐有問題,他是覺得這個世界有問題,不然男貝斯那麼多,他幹嘛非要找趙夢。
我們從基本的閱讀常識來說根本看不出彭磊在說世界有問題,明明就是喜歡搖滾的女性有問題,年輕時喜歡就可以了,歲數大了別——也許他們滾圈不需要成熟的女人。
假設這個專訪是作者寫作能力太差導致的誤會,那請問這個微博是咋回事?——「女孩不會關心什麼音樂的,關心的還是人物好不好看,會不會和她有情感。」
每當我們提出,某某人的言論是歧視女性、歧視LGBT群體、不夠尊重人的多樣性……時,就會立刻收到如下評價:斷章取義!上綱上線!煽動性別之間的對立!更有一條是:收錢了,帶節奏了!!
可是如果把男人女人換成白種人黃種人,換成某地人和某地人,那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吧?
部分男性讓我感覺到人和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他們活在自己的邏輯裡,把優勢當作理所應當,把跟自己想法不同的直接斥為異類。
有時候講道理都累了,就想問一問,你們有基本的共情能力嗎?如果你換個位置,變成了別人,你還會這麼想嗎?
我們今天要提出的是:能對其他群體有基本的共情能力,真正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和感情的,才是好男人、真紳士。
這樣的男性,當然存在。胡軍是鋼鐵直男,宇宙大總攻,alpha中的alpha。
但是他在《藍宇》裡跟劉燁演繹捍東和藍宇的愛情也特別感人。
他在2015年的《易時間》裡說,自己完全知道軍燁CP粉的存在。
但是,胡軍說:「這是讓我在某種程度上比較高興的一件事情。」因為CP粉首先都是被作品感動的,這就說明作品有影響力:「我們幹了一件值得幹的事情。」
至於有CP,胡軍覺得很OK。
胡軍說,自己演了兩部同性題材的電影(《東宮西宮》》《藍宇》),就認識了很多LGBT群體的朋友,他對這些朋友的評價都很高,說他們全是精英,很敏銳。
曾經在劇組的同事在國外有了同性婚姻,胡軍說人家挺幸福。
張國榮非常支持《藍宇》這部電影,胡軍也提到了,讚美他對於電影的幫助,誇他無私等等。
胡軍為了角色,特別認真地去跟一位人士聊過,被他的感情生活打動。
為了拍攝《東宮西宮》,胡軍跟張元去很多地方體驗生活,深入了解另一個人群的狀態。
胡軍說,這種感情很純粹,甚至可能超越男女之間的愛情。看得出來,他是真的認同了這種感情,才能演出《藍宇》那麼好的故事。
主持人說:「這個群體還是一個小眾群體……」
胡軍立馬說:「不是一個小眾群體!只是大家不願意去承認這個群體的存在。」
胡軍對同性婚姻的態度:「沒有什麼不可以!」
啊!真英雄蕭大俠,就是胡軍本人吧!!!
比起那些又賣腐又怕自己失去了直男形象的藝人來說,胡軍真的是太坦蕩了!
因為理解觀眾對於《藍宇》的念念不忘,他不介意有人在自己身上寄託一些情意結。
他本人是直到不行的鋼鐵直男,妻子盧芳還在《藍宇》劇組裡演捍東的妹妹。但他從《藍宇》這個故事裡得到了成長,也願意讓美好的感情繼續存在著。
《藍宇》這部電影到現在都是很多觀眾心裡的白月光,不管觀眾本人是什麼樣的性取向,真摯的感情超越了一切。這跟導演和編劇的功力有關,也跟胡軍和劉燁這兩位大直男能對另一個群體感同身受,全心全意、不帶偏見和歧視去演繹有關。
劉燁對《藍宇》的演繹思路也很難得。他說有朋友聽說他要演《藍宇》,就跟劉燁出櫃了,劉燁想的是,不可能吧,他平時跟我一樣的。那位朋友告訴他,演繹藍宇的方式就是:「去愛你的對手,就像愛女人一樣。」
所以劉燁沒有模仿蘭花指扭腰之類的刻板印象動作,而是把藍宇當作一個「有七情六慾的男人」來演繹。
也恰恰是《藍宇》裡沒有刻板印象,只有兩個真實的人,才讓這部戲的感染力更大。
演好一個角色,需要理解和尊重角色裡的人格。王凱曾經在《醜女無敵》裡面飾演了一個性格和打扮上面會被定義為「娘」的角色家明。
但王凱本人除了不希望戲路被「家明」局限住之外是沒有偏見的,而且他對家明這個角色的觀點都很溫柔。
他在《魯豫有約》裡談到這個角色,說:「生活中的我還是蠻正常的」。
之後想了想,好像在說家明這樣的男孩子不正常,就馬上改了過來:「不,應該是蠻普通的。」
這樣細節裡的謹慎措詞真的很難得,像家明一樣的男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尊重吧。對女性的態度,也很見男性的水準。王凱在這方面同樣是不錯,他說「剩女」是褒義詞,說明優秀要求高。
陳偉霆的《女皇》就是向「剩女」概念的反擊,讚美堅持自己的女性。
辯手黃執中則反向思考壞女孩和壞男孩的標準,把生活裡的性別歧視說得很透徹了。
何炅在催婚氣氛濃烈的《我家那閨女》裡,第一個提出,不覺得吳昕這樣沒結婚的女性就是失敗的,提倡節目組要探討女性更幸福的生活方式。
《拜託了冰箱》裡,張歆藝說自己離過一次婚,「覺得自己不金貴了」。
而何炅及時指出:沒有人認為離過婚是成功男人的瑕疵,卻很多人會說「這個女人很成功但是她離過婚」。這就是赤裸裸的雙標呀。
而何炅更認為,離婚沒有對錯,離過婚的女性不應該在意外界目光。
創作也能看出一個男性的觀點。李健說《在他鄉》的歌詞裡有「讓她的溫柔善良,來撫慰我的心傷」一句,有點自私,為什麼讓女孩的溫柔善良撫慰你的心傷呢?
他以前的微博也轉發過反對性別歧視的文章,說女性是個獨立的人,是「容易被刻意忽視的力量」。
在《南都周刊》的專訪中,李健提出:「女性從來都艱難,女性永遠付出比男性多。」
南都周刊:其實這一代女性也蠻艱難的,處在價值觀分崩離析的時代?李健:女性從來都艱難,女性永遠付出比男性多,而且我一直覺得,在中國普遍來講,女性要高於男性,就是在人格上,中國男性比女的要略遜一籌。同樣一對夫妻, 常常會覺得男的配不上女的,無論從儀表上,從內在長相。你看不入眼的大部分是那些中年男性,六七十年代這撥人,光著膀子,然後說話聲音大,你會覺得中國男人怎麼這麼……南都周刊
此外李健還有一句:「我其實很欣賞那些靠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的女性。」炎亞綸對於女性的觀點也曾經引發過社交網絡上的好評。他說,「我養你」是個害人的說法,女性的魅力應該在於有事業、有自己的生活、有想法。
而炎亞綸在生活裡也踐行著他的觀點。他的媽媽曾是很有抱負卻十分傳統的女性,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整個人的生活重心放在孩子家庭身上。
炎亞綸成人獨立後,失去生活重心的媽媽一度也是很失落迷茫的。於是炎亞綸選擇停下來,鼓勵媽媽走上生活正軌,找到自己。
新一代冒出來的偶像裡面也是有真·天使小哥哥的。《青春有你》選手姚弛,之前的小號裡面就曬過自己穿著有女權主義、LGBT等字樣的T恤。
這些都是他和朋友自己畫上去,而在回復網友時,他還說衣服上的自己都會堅定的支持。
在很多採訪中,姚弛都做到了這句話。在快問快答,記者問道:「腿長和胸大選哪個」,姚弛說,不要用身體定義一個人。
很多細節裡,他都在反對關於男女的刻板印象。
他認為不論男人女人都可以哭,可以爭取各種權利。
《創造營》裡的張顏齊也因為女性生育困難的言論被很多網友誇讚。大家談論將來可能要生孩子,張顏齊馬上提醒:要照顧你老婆的感受,女性生育很痛苦,不是那麼容易的。
現在很多婚戀觀察類綜藝,好多男明星憋著勁立寵妻人設但在節目裡可能就崩了,真正做到處處體諒、照顧妻子的人其實不多。
看完《幸福三重奏》之後,很多人都十分看好大S和汪小菲這一對,因為他們節目內節目外都很契合。
汪小菲也是真的很愛大S,在節目裡,大S因的「剝蝦宣言」之類的言論被很多網友炮轟「矯情」、「公主病「。
汪小菲馬上在微博上發聲保護妻子大S。把自以為是的網友懟回去,直指網友對婚姻中女性挑三揀四、太苛刻。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嘴上說著男女平等,實際上還是把自己放在不平等的位置上。
復網友的評論裡面也看得到,汪小菲是真的很懂得女性在婚姻裡面的付出、懂得感恩的男人。
嚴寬(嚴屹寬)經常被網友虧說情商低,但是他在愛老婆和尊重女性上面是很清流的。
他訪談中談論婚姻時,姿態就好過很多男士了。婚姻中的男女應該也是平等的狀態。「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種狀況在嚴寬家裡是不存在的。兩個人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加好。
他對妻子好,不僅僅是停留在「寵妻」的層面,而是更注重妻子的精神追求,事業追求。傾聽女性的想法,去幫助她完成自己的事業。
生活中,有太多男性都應該補上平等、尊重這一課。在傳統的東亞文化中,男尊女卑、歧視女性、對男女有刻板印象,這些都是根深蒂固存在的,在性別教育上也相對較為落後。
一位男性就算受過高等教育,並不代表他的性別意識跟上了。很多「直男」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到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說出了歧視性言論。他們不知道這是禁錮了別人,也禁錮了自己。
今天胡軍舊採訪刷屏了,但請注意,他是慢慢學習、思考、自省,才有了現在的價值體系。胡軍出生於一個思想十分傳統的家庭,受父母長輩的影響,胡軍在教育孩子上很多時候會存在性別的刻板印象。
比如他曾經認為男生就該窮養、女生就該富養。兒子康康一旦對他撒嬌,他會擺出很難看的臉色,很不照顧康康感受。
胡軍在大學還曾有過被同性戀搭訕的經歷,那時他的想法也跟現在不同。作為一個「鋼鐵直男」,在加上胡軍當時也對這個群體同性戀者不了解,就反應特別大。
當時他也做出了一些激烈的舉動,一度想把那個男的拉到小胡同裡揍一頓。
但是後來他發現了一個派出所,就拉著這個男的去報了案。
警察懲罰那個男生,直接讓他穿了個褲衩蹲在院子裡,當時是個冬天。胡軍當時從派出所出來後就覺得,自己做錯了,十分愧疚。
他就覺得,這樣的方式太羞辱對方了。
但是他後來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去了解LGBT群體,糾正自己的偏見。這些情緒也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中。
胡軍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不斷成長,他後來知道自己很多做法過於傳統,對康康造成了傷害。這也是一種男女不平等。
胡軍還承認在育兒上有過不合適的地方,想按照自己想法把康康塑造成一個他眼中的「男子漢「是不對的,對孩子很不好。
胡軍是扭轉了從父親那邊繼承下來的不對的教育方式。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太單一,也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學習更多元的教育方式。
康康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紳士,也跟胡軍不斷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有關係吧。
胡軍不是從小到大都是現在的想法,甚至也不是家庭教育形成的想法,可是他能在生活裡不斷去思考、修正自己的觀點。
網絡上的言論常常讓我們覺得,有些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偏見了。他們真正缺少的,也許是胡軍這樣基本的共情能力。
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被羞辱時也會難過,去想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自己經歷過的一切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答案,越成長,就越應該學會包容和多元。
尊重是每個人都應當學會的基本功課,而這一切的基礎是:把自己當個人,也把別人當個人,讓一切回歸到「人的感受」,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