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剪紙達人」陳潔榮:讓傳統文化精髓躍然紙上

2020-12-27 國際在線

陳潔榮在進行剪紙創作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楊雪薇 吳國頌

一幅長達5米的《清明上河圖》,竟是用一張紙、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完成的!這是北宋都城汴京當年的熱鬧街景,數量龐大的人物、動物、交通工具、城樓等元素,全部栩栩如生,傳統文化的精髓躍然紙上。這幅作品,讓剪紙達人陳潔榮最引以為傲。

留著平頭,趿拉著拖鞋,家住珠海金灣三灶的陳潔榮在鄉親們眼中並不起眼,很多人都無法將這位平凡的中年男人與心靈手巧的剪紙達人扯上關係。21年前,因為機緣巧合,陳潔榮愛上剪紙。自此,他自學成才,作品從無人問津,到如今漂洋過海,還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立體剪紙作品。

放棄「鐵飯碗」追尋心中喜好

1996年,陳潔榮從中山大學的專科畢業後,在珠海一家雜誌社工作,就是人們眼中羨慕的「鐵飯碗」。但不到兩年,陳潔榮主動請辭,他說:「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我想我的工作是我的愛好。」

辭職後,迷茫又彷徨的他經常走在街頭,尋找心中的答案。

1998年的一天,陳潔榮在香洲街頭偶遇一名剪紙藝人。剪紙藝人的作品不過是傳統的剪紙,但鏤空的紋路精緻漂亮,圖案活靈活現,陳潔榮看得出神,他感覺自己遇到了那份尋找已久的工作。

「剪紙能成為我一生的工作嗎?剪紙能成為我一生的工作!」

陳潔榮反覆地自問自答,不出一星期,陳潔榮就暗下決心,把剪紙變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如何才能學到精湛的剪紙手藝?「剪紙藝術當年並不時興,身邊根本找不到能教我的師傅。」陳潔榮說,為了提高技藝,他白天泡在圖書館裡找書,對著教材自學剪紙。晚上回到出租屋,設計、繪圖、刻印、剪紙。很多時候,陳潔榮一天工作和學習的時間都長達15小時。

陳潔榮展示剪紙作品《清明上河圖》

作品無人問津獨創立體手藝

有天分的陳潔榮,不到半年就學會了剪紙,過年時常見的十二生肖、福字祝福等剪紙已順手拈來。為了生活,陳潔榮嘗試將自己的作品擺上街頭,「只想賺點生活費」,但生活總是被殘忍地打擊。

「我試過在蓮花路、圓明新園等地擺地攤,一套剪紙,8張只賣8元錢,但也是鮮有人問津。」陳潔榮告訴記者:「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剪紙是什麼,也疑惑怎麼這種東西都能拿出來賣。」他憶起當「走鬼」的收穫:一天能賣20元到30元算是很好的了,很多時候都沒有收入。

1999年,陳潔榮來到廣州,他堅信:「廣州是國際大城市,這裡的人的視野一定更加廣闊。」

在廣州,陳潔榮繼續做起「走鬼」,但一次在天光墟,他的剪紙作品差點被城管全部收走。後來,陳潔榮去到書店、酒店、景點等地方進行剪紙作品的推銷,終於有些地方願意寄賣他的作品。

當時,紀念品熱潮風靡校園,陳潔榮回到母校中山大學,以中大風景做剪紙,當作紀念品售賣,竟獲得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一次,陳潔榮在校園裡閒逛時,看到有學生在製作板畫,突然靈光一現,「我的作品是不是也能做成立體的呢?」歷經12天的磨鍊,陳潔榮的第一幅立體剪紙———《雨巷》終於問世。

與傳統的剪紙不同,立體剪紙更具有透視感和空間感,能傳達真實物體的構造,更接近繪畫中素描的味道,這也是陳潔榮區別於一般剪紙藝人的地方。

經歷幾年的打磨後,2003年,陳潔榮在廣州開了一家工藝品店鋪。他向記者憶起獲得「第一桶金」的喜悅:當時他在外省採風,突然一通電話告知他,一位紐西蘭友人看中了店鋪裡的剪紙,願意支付7000元的定金,這著實讓陳潔榮信心大增。

回鄉傳承剪紙讓世界都瞧見

如今,陳潔榮在多年累積下已經成功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他的作品已賣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紐西蘭、東南亞等地,「剪紙達人」的稱號當之無愧。6年前,陳潔榮從廣州回到家鄉珠海金灣,希望讓這裡的人也愛上剪紙。

陳潔榮還從小對女兒進行剪紙傳承,女兒三四歲就學會了簡單的剪紙。今年,他還在三灶為民圖書館、三灶春花園中心村婦聯中心等地對小朋友進行剪紙教學。

對於未來,陳潔榮說他希望有一天能帶著自己的剪紙,在世界各地巡迴辦展,讓中國的傳統藝術,為世界所認知。「我還希望將來可以在三灶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剪紙博物館,讓大家都能免費參觀我的剪紙作品」。

相關焦點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陳潔榮,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三灶城市剪紙」傳承人。在習得傳統剪紙手藝的數十載中,他利用剪紙作品記錄城市生活的變化,並不斷在手法技藝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形成別具一格的「三灶城市剪紙」流派。2019年,「三灶城市剪紙」被正式列入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納入金灣中小學特色課程名錄之中。
  • 小夥靠一把剪刀讓合肥「躍然紙上」 15米長剪紙作品讓人大開眼界
    巢湖、大蜀山、清風閣、天鵝湖……這些合肥的標誌性景點都出現在一張長達15米的紙上,這就是剪紙達人丁健創作的作品《一卷知合肥》。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丁健耗時一年多完成了這幅巨型剪紙作品,使合肥的城市魅力躍然紙上,令人大開眼界。
  • 2013中國夢踐行者致敬辭
    2013中國夢踐行者——曲格平、馮侖、雷軍、鬱亮、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代表:康冰)、李冰冰、郭敬明、梅葆玖(代表:胡文閣)、快遞員(代表:順豐快遞員秦永輝),在沃爾沃2013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現場接受了致敬。中國夢踐行者 曲格平
  • 「 弘揚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走進邱縣非遺之「剪紙篇」
    玉芳剪紙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文化藝術的結晶,通常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民眾中世代傳承、為大眾共同享受,是至今還在民眾中流傳的「活態文化」。悠遠的歷史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邱縣先民不僅蘊育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造就了大量具有邱縣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我們走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邱縣非遺之「玉芳剪紙」。剪紙作品剪紙藝術起源於民間,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
  • 「珠寶」Qeelin農曆新年主題珠寶:黑白生肖牛、剪紙與比翼鳥
    為了慶祝中國農曆新年,Qeelin 特別推出一組珠寶新作——「Bo Bo」系列新增一枚小牛掛墜,巧妙融合生肖牛與熊貓黑白配色;「Wulu」以中國傳統剪紙為靈感,在紅瑪瑙中鏤刻出繁複的剪紙圖案;「Love Whisper」新作則營造出一對比翼鳥在林間棲息、翱翔的春日景象。
  • 戈壁天堂,閃耀中國文化自信的踐行者
    她拍攝的短視頻,如做竹沙發、如做蠶絲被、如做吊柿餅、如做蛋黃醬、如泡逍遙草本茶,等等等等,都是關於自己的衣食住行,且都遵循著中國的傳統工藝製作方式來完成。有不計其數的外國人,因為她的短視頻,開始關注、了解中國文化。很多在YouTube留言的網民,表示發現了她的帳號後,「夜以繼日」看完了她的作品,很感謝她所展現的「天堂般的生活」。
  • 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目前,很多中小學校都自主開發、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課程,有的學校還研發出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教材。這些傳統文化課程和教材的涉及面非常廣,包括經典誦讀、剪紙、書法、茶藝、武術、傳統節日、節氣物候、傳統戲劇等。
  •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就存在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中。軒轅黃帝所開創的文明,概括起來包含了兩大核心部分:第一大部分是關於「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所以,「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方法,是軒轅黃帝所開創的中華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兩大部分。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中醫、武術,周易術數都是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世界觀上的應用,「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 誠品、漢聲攜手舉辦「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探索傳統文化之...
    1月12日,「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於誠品生活蘇州3F展演廳開幕,《漢聲》總策劃黃永松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做客誠品大講堂。春節它不僅延續著一種文化習慣,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情懷與更新意識。
  • 「智能春聯」爆紅?傳統文化又變得「省事」了!
    央視網聯合百度人工智慧嘗試推出了「智能春聯」,人工智慧通過學習擁有創作春聯的能力。只需要在百度搜索「智能春聯」,打開H5頁面,然後輸入2到4個字的任意關鍵詞,「智能春聯」就會創作出一副個性化春聯。如輸入「大聖」,就會得到上下聯為「大聖登高歌盛世,金雞起舞慶新春」、橫批為「喜迎新春」的春聯;輸入「好運」,人工智慧就創作出上下聯為「一年好運滿園錦繡,萬眾同心遍地輝煌」、橫批為「春光滿園」的春聯。
  • 【2020遴選議論文寫作】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
    【2020遴選議論文寫作】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英語課堂遇上傳統剪紙,高校學子化身「手工達人」
    楚天都市報6月20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婁新雅 左盈)對摺宣紙,剪出宅家生活;揮毫潑墨,繪出京劇臉譜;學思結合,書寫文化之美……近日,一份份傳統文化氣息十足的期末作業,在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級師生的朋友圈刷屏,老師們直呼「大開眼界」。
  • 離石故事|石州剪紙(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康文斌的《戰士緊握手中槍》等3幅軍事題材作品入選蘭州軍區空軍首屆美展,並在《青海日報》發表,他創作的《普及大寨縣》(六幅)剪紙於1977年3月在《呂梁報》發表。1986年9月,離石縣首屆藝術展覽共展出剪紙191件,中國剪紙學會專家稱為「呂梁魂」「黃河之花」。剪紙藝人段月英、楊月玲、李靈巧、喬桂英、韓桂蘭曾多次受到省、地、縣表彰。時任離石縣文化館長李在田的文章亦在《中國剪紙報》發表。
  • 非遺文化走進大學校園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博雅課堂」剪紙專班啟幕
    圖為師生們一起在學習剪紙。(劉淑芬攝)  前天下午,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50餘名師生齊聚課堂,感受剪紙這一非遺文化,這代表著該校2017年「博雅課堂」剪紙專班正式啟幕。據悉,「博雅課堂」剪紙專班已被列入2017年寧波市「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工程。  據了解,本期「博雅課堂」剪紙專班計劃招收學員60人,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由寧波大紅鷹學院李建榮教授和該校巧手妙作剪紙藝術社劉珊等4名同學擔任主講。
  • 書法、剪紙、陶藝…波蘭學子參觀漯河高校,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謝海良「中國文化,太贊了!」5月21日,在參觀了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的書法、剪紙、陶藝等傳統文化工作室後,一位波蘭青年向陪同的學生表達了自己激動的心情。他們先後在美術館參觀了畢業生作品展、館藏作品展,並在書法、剪紙、陶藝和扎染工作室等進行了現場體驗。
  • 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十大國粹」,你都知道嗎?
    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2、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很重要一環,是中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鍊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故稱之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 扎染、造紙、剪紙……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系列非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扎染、造紙、剪紙……近日,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了一系列非遺活動,老師們帶領小萌娃動手動腦,體驗非遺文化。天橋區濱河幼兒園非遺活動現場「每周四下午濱河寶貝都會進行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非遺活動,讓孩子們玩轉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 北京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協會在服貿會上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剪紙...
    9月8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貿易板塊——第15屆北京文博會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推廣與商務合作推介會在北京裕龍飯店召開。
  • 英特爾「創意大比聘」懸賞創意達人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一起來比頭腦,拼熱誠,成功入圍決賽,即可進入英特爾與搜狐網、中國教育1套、江蘇衛視合辦的《創意大比聘》電視節目,冠軍亦可獲得國際知名4A廣告公司的海外工作機會,成為真正的創意達人!2011年9月3日(北京)——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搜狐網、中國教育電視臺1套及江蘇衛視聯合主辦的「英特爾創意大比聘 」活動第二輪海選的現場比賽在北京新東安廣場火熱進行,參賽選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於創意的理解和熱愛!
  • 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串珠達人""剪紙能手"亮絕活
         八大湖街道舉辦傳統手工展示體驗活動   為充分挖掘七夕節日文化內涵,引導廣大居民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區近日舉辦了一場傳統手工展示體驗活動,現場教授剪紙與串珠技藝 ,吸引了二十餘位手工愛好者前來參加,其中還有四位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