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新興市場,ANSYS技術成為驅動產品創新引擎

2020-12-15 中國製造業信息化門戶

    中國北京,2011年5月25日——作為優化產品研發流程的仿真技術及軟體的開發者和革新者,ANSYS公司總裁兼執行長 (CEO) Jim Cashman首次來華並召開新聞發布會,為中國CAE用戶帶來最新的ANSYS技術發展。

    隨著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公司從產品研發階段即採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技術手段增強市場競爭力。因為大部分產品的附加值都產生於設計階段,中國在注重產品設計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具有行業領導者地位的公司已採取、部署並加強了工程仿真技術的應用,以應對市場在產品完整性、創新、工程成本管理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挑戰。

    ANSYS總裁兼執行長 Jim Cashman表示:「作為CAE市場的領導者,ANSYS是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將三大物理學(流體(CFD, FLUENT 和CFX)、結構(ANSYS機械)、電磁(ANSOFT))集中於單一環境中的公司。截至2011年,《財富》全球 500 強企業中的工業企業前百強中的 97 家在使用 ANSYS 產品。這反映出了ANSYS在工程仿真領域無與倫比的技術優勢。」

    如今,工程仿真技術已經迅速延伸至各行業,如航空、汽車、能源、電子,甚至醫療保健、建築和消費品等。大量的工業界實踐證實應用工程仿真技術已經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必然趨勢,在當前產品日漸複雜的趨勢下,如果無法通過優化的仿真技術來模擬和測試產品的數位化樣機,新產品將缺乏創新的源動力。

    藉助ANSYS突出的技術優勢,一些有遠見的公司已將工程仿真技術推到了新的高度,它們認識到工程仿真技術可以帶來的巨大戰略利益,通過大規模仿真應用,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ANSYS中國區總經理邱春雷表示,「ANSYS提供的工程仿真技術在中國企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但對於中國大部分的企業來說,CAE技術依然是陽春白雪。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藉助工程仿真技術縮短產品研發時間並削減成本不再是可選項,而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ANSYS開始逐年重視中國這個新興的CAE市場,並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和服務支持,為中國客戶提供最新的工程仿真技術。」

    為順應企業對工程仿真技術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需求,ANSYS 於 2011年初推出了ANSYS工程仿真軟體第 13 版的最新版本。ANSYS 13.0軟體套件是目前市場上最全面的工程仿真解決方案,可在完整、高度可用的虛擬環境中快速設計產品與驗證。該環境能採集複雜的耦合物理現象,可讓人們充分信任產品設計。工程師可使用 ANSYS13.0 達到前所未有的技術深度與廣度,以壓縮其設計流程,並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開發創新產品,同時還能減少在物理原型開發與測試上所花的時間和費用。

    同時,ANSYS 提供的 Smart Engineering Simulation解決方案使工程師能大幅縮減設計與分析周期、跨多物理場場進行參數研究與設計優化、提高虛擬原型的準確度與完整性,並能採集和重複使用仿真流程與數據。用戶可通過 ANSYS Workbench 平臺與仿真技術進行溝通和互動,該平臺旨在提高仿真流程的效率。ANSYS Workbench 平臺具備與 CAD 的雙向連接能力、自動的項目級更新、參數化管理及集成的優化工具等優勢,可實現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

    Jim Cashman認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在各項重大科技成果中展現了他們的才能,中國已經具備了在創新性設計和優化的仿真應用領域成為領導者所必需的一切條件。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工程仿真技術在中國本土的快速增長見證了這一自然而然的變革。


關於ANSYS :

    美國ANSYS公司(ANSYS Inc.納斯達克:ANSS)是世界最大的仿真軟體公司。成立於1970年,致力於工程仿真軟體和技術的研發,在全球眾多行業中,被工程師和設計師廣泛採用。40年來為全球各行各業產品研發與優化提供能完全集成多物理場仿真軟體工具的通用平臺。ANSYS 提供綜合全面的工程仿真解決方案套件,使用戶幾乎能訪問其設計流程所需的任何領域的工程仿真。從設計理念到最終測試階段,驗證並排除新產品的設計問題,ANSYS軟體能夠顯著加快設計和開發周期,降低成本,洞察新產品性能。

    ANSYS整個產品線包括結構分析(ANSYS Mechanical)、流體動力學(ANSYS CFD, FLUENT/CFX)和電子設計(ANSYS Ansoft)軟體系列以及ANSYS Workbench和EKM等。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車輛、船舶、交通、通信、建築、醫療、國防、石油、化工、醫療等眾多行業。

    ANSYS中國是ANSYS Inc. 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設有上海、北京、成都和深圳四個分公司,負責ANSYS在整個中國的業務發展和市場推廣。目前在中國,ANSYS電子設計系列產品(原ANSOFT公司產品)由ANSYS中國直接負責市場、銷售與技術服務等。ANSYS 機械和流體仿真設計產品以及ANSYS Workbench和ANSYS EKM產品由渠道合作夥伴安世亞太科技有限公司(Pera Global)負責銷售與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是當今眾多技術創新的核心,將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
    人工智慧有望成為中國「智」造的突破口,將有助於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李克強說,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 ANSYS發布旗艦新版本:工程仿真軟體ANSYS 15.0
    ANSYS的首席產品官Walid Abu-Hadba指出:"工程仿真軟體ANSYS 15.0建立在我們長達40年工程仿真軟體的領先基礎之上。我們通過提高性能、推出新的求解器功能在所有關鍵物理場領域都實現了巨大改進。我們通過伴隨求解器、HPC可擴展性、從微米到全系統的高效仿真建模等創新技術繼續擴大我們的仿真領先優勢。"
  • 讓消費者驅動研發,解讀數說故事產品創新的應用邏輯
    7月26日,由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數據智能委員會發起,由益普索數據科學研究院、秒針營銷科學院和上海國際廣告節聯合組織的「格物致知-2019數據智能營銷論壇」在上海舉辦。現場,Facebook、科大訊飛、京東雲、京東數科、網易傳媒、巨量引擎等企業代表到場,圍繞數據、技術、創意、品牌共談數據智能的演變與未來數說故事創始人兼CEO徐亞波博士受邀出席論壇並系統闡述了產品創新場景下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及數據智能應用。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一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
  • 2020年BCG科技挑戰者:新興市場下一代創新生力軍
    以色列在吸引頂級科學家、鼓勵開展政產密切合作、推動技術發展方面,擁有長期的成功經歷。俄羅斯政府資助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發展成為多項技術的重要樞紐。2014年以來,新興市場迎來了超過10,000家科技企業,其中近半數來自中國以外。
  • 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創新驅動中自我生長融合發展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已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發展規劃》的發布無疑為新能源汽車進入發展「快車道」再添動力。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支撐。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成布局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迎來新一輪的政策窗口期,步入高質量發展之路。
  • 「十三五」成就巡禮|創新:安陽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
    我市持續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各行業湧現出一批領軍型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以往都是人工生產,效率低、風險大,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圍繞轉型升級政策,企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高薪引進高端科學技術人才併購置智能化生產設備。如今,生產線只需遠程操作員根據數據操控生產,不但減少了員工風險,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博軌道董事長助理黃利軍說,「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我們企業的產品走向世界、走向國際市場。」
  • 讓「設計思維」成為創新引擎
    「時代在變化,技術在變化,經濟在變化,對設計的需求也在變化。設計,必須且正在被重新認識、定義,全球設計正經歷著一場由designdoing向designthinking延伸的革命。」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說,為此,同濟大學設計教育改革正在著力於對學生進行「設計思維」的培養,希望畢業生能進入到各行各業,成為各行業「創新的引擎」,真正實現「設計驅動創新」。
  • 延安市「十三五」創新驅動發展 戰略規劃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態性服務業,以服務創新引導、整合和提升技術鏈、創新鏈。——以雙創為導向。大力引導個性、時尚的創新創業活動,培育各類新型眾創空間,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為社會驅動增長的引擎。
  • 強生數位化創新:讓職能後臺成為數位化創新引擎
    強生總裁Alex gorsky:「我們近期的首要任務是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創新和提升執行效率來加速增長。在內部我們建立了嚴謹的管理流程,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我們正在推出新的商業模式和客戶體驗,以應對醫療整合和醫療替代資源的開發。我們還看到,技術和數據對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正在以成本效益的方式改善成果。」
  • 晉級Gartner魔力象限挑戰者,浪潮存儲聚焦新興技術尋求新的跨越
    對於浪潮的跨象限,Gartner這樣評價:」浪潮存儲產品組合包括HF和AS系列,能夠滿足用戶對中、高端存儲的需求。在評估期間浪潮存儲發布了基於端到端NVMe技術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HF5000G5,同時發布了適用於K8S環境的CSI驅動程序並對AIOps平臺進行了升級,實現了整體軟體和平臺功能的增強」。
  • 火山引擎楊振南:技術驅動消費場景進化 激活業務新增量
    火山引擎是字節跳動旗下的數字智能與企業服務的科技品牌,我們致力於將字節跳動服務於數億用戶的大數據、人工智慧、增長工具、諸多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帶給行業中的企業客戶,幫助他們帶來創新、帶來持續穩定的增長。  今天分享主題叫做《智能技術帶來的關鍵改變》,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改變,一個是智能技術。
  • 創新驅動的「長江之歌」
    經過28年的發展,這家高科技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光纖和預製棒供應商,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依靠自身的研發和創新,長飛也成為國際先進技術的輸出者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者。長江黃金水道,是域內居民寶貴的資源。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既要保住青山綠水,又要實現經濟效益。這看似矛盾的破題之法在於創新。
  • ANSYS 發布ANSYS Student版本,對全球學生免費
    ANSYS Student 軟體和License下載地址:http://www.ansys.com/Industries/Academic/Student+Product/Product+Download       目前被頂尖的組織機構和專業工程師用於打造全球最先進產品的業界領先工程仿真解決方案,正式向全球學生免費提供
  • 緊扣「創新驅動」這個關鍵詞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僅是黨中央賦予北京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北京強化首都功能、謀劃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和重要抓手。對於首都北京來說,減量發展是特徵,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事實上,北京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一直位列全國首位,以創新驅動發展也正是北京的優勢所在。
  • 人才「引擎」驅動 蘇州工業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十年磨一劍,從工廠化到創新化,從工業園區「到「非凡之城」,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在園區聚力創新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下的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新智認知:創新驅動,引領數字產業發展
    楊瑞:新智認知(股票代碼:603869)是新奧集團旗下數字科技板塊上市公司,作為行業認知解決方案提供商,緊緊把握互聯時代發展趨勢,以客戶的一線業務場景為牽引,基於對行業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自主研發數據服務引擎Digital OS平臺、一體化指揮調度系統及大數據智能建模引擎等核心產品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戰略背景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推動發展方式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促進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精細、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國家力量的核心支撐是科技創新能力。創新強則國運昌,創新弱則國運殆。
  • 賽伍技術依靠創新驅動 打造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龍頭
    賽伍技術憑藉戰略性、系統性的技術創新體系,成為了太陽能背板領域的世界龍頭企業,連續多年實現太陽能背板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賽伍技術注重研發創新。公司擁有需求識別、產品概念設計、差異化設計、測試評價、失效模型分析預測、產品開發門檻管理等方面的研發管理流程,使得新產品的需求針對性強、量產可靠性高。
  • 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江蘇引擎」
    回眸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江蘇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牢記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以創新驅動打造發展引擎,5年來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實支撐。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江蘇正凝聚各方力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