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來自抗疫戰鬥中的書信

2020-12-15 澎湃新聞

2月17日中午,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首期節目上線,演員葉璇讀著上海醫務工作者夏江臨寫給支援武漢前線的丈夫許詩琨的一封家書。

《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海報

「距離除夕你離家奔赴武漢七天了。七天,日子長得像是一年。」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僅僅讀了幾句拉家常的話,葉璇已經哽咽。

許詩琨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一名急危重症護士,作為上海首批醫療隊成員,在今年除夕夜舉家團圓的時刻告別家人,連夜趕赴武漢。1月26日年初二下午2點半,他所在的上海醫療隊正式進駐並接管武漢金銀潭醫院北2樓普通病房和北3樓重症監護病房。

《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劇照

信中,夏江臨表達了對丈夫的無比自豪,並稱:「有千千萬萬像你一樣的英雄在前方,我們很安心,我們有信心戰勝它。有你們這群『逆行者』的頑強拼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將取得勝利。」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節目將於2月17日起,每天中午12點在騰訊視頻播出,暫定播出15期,節目組希望以書信的力量來撫慰人心,鼓舞前方鬥志。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稱,入選的15封信,希望能比較全面地反映疫情期間多種戰鬥崗位的境況和心態。其中,有醫護人員寫給家人的,也有家人鼓勵一線戰士的,有寫給警察的,寫給小賣店老闆的,也有寫給快遞小哥的,有媽媽寫給兒子的,也有孩子寫給父母的。有標準的信件,也有詩歌,題材各有側重,各有感動人心之處。

「我們現在是邊錄邊播,未來三周,可能還會找到更多感人好信,把溫暖傳遞給大家。」關正文說。

除了葉璇,李光潔、海一天、吉傑等演員和歌手也已經參與了節目錄製。與以往的《見字如面》不同的是,這次特別版由於在疫情期,大家都在自覺隔離,無法按照《見字如面》的原有形式搭建舞臺、組織觀眾、明星登場,而是由明星在家自行錄製,再經過後期團隊剪輯包裝後上線播出。關正文表示,也許疫情過後,再看這些視頻會有些粗糙,「但我們希望能夠盡最大努力精緻化,讓我們將來再看也不後悔,爭取能夠成為這個特定時期的一種特殊的記憶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抗疫特別製作版從騰訊視頻與實力文化團隊共同作出決定製作到節目上線,僅用了四天的時間。節目組很多年輕的編導也是連續奮戰三十小時。演員們也是克服各種困難在家裡開幹,自己打燈,自己拍攝,還有的演員在參加其他義演的間隙克服困難完成錄製。

《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劇照

從產生創意到製作播出,這一次遠程合作倒也讓關正文對「遠程協作」有了新的認識:大家都是第一次在節目實際製作過程中藉助網際網路遠程合作。要知道在此之前,整個視頻製作領域對網際網路的使用僅限於收文件、發通知、開小會。非常時期,儘量減少集聚式工作是對大家負責,但導演和演員不在一起,內容編導和音樂編輯不在一起,甚至剪輯和包裝也不在一起,大家積極地適應通過網絡的遠程交流,一點一點地讓細節精緻化,幾天下來,反倒開始疑惑,是不是我們原來的生產方式太落後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更早使用別的行業早就實現了的遠程協同呢?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錄製,所有參與的演員藝人都是公益性的。他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創作過程也非常認真。幾乎所有演員錄製完成之後,都特別期待自己的MV剪輯完成的樣子。剪輯完成給他們傳過去,回復全是滿滿的感動。

關正文說,「儘管疫情對所有人都是災難,但災難之中有大家,有溫暖,有勇毅,讓我們看到了人間最美的風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推特別製作版:展現抗疫中感人書信
    2月17日,這封信成為了《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的第一封信。截至當日17時,節目已在騰訊視頻播放超過180萬次。疫情,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疫情是全國人民的事情,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作為傳媒內容的創意生產者,我們當然希望能盡微薄之力。」
  • 明星在家讀信支援抗疫,《見字如面》推出特別製作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節目將於2月17日起,每天中午12點在騰訊視頻播出,暫定播出15期,希望以書信的力量來撫慰人心,振奮精神,傳遞能量,鼓舞鬥志。
  • 《見字如面》推出特別製作版 15封書信感動人心
    明星在家自行錄製,支援抗疫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此次,騰訊視頻與《見字如面》團隊希望能將這些信件讀給大家聽,鼓舞前方鬥志,傳遞正能量。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稱,入選的15封信,計劃播出三周,希望能比較全面地反映疫情期間多種戰鬥崗位的境況和心態。其中,有醫護人員寫給家人的,也有家人鼓勵一線戰士的,有寫給警察的,寫給小賣店老闆的,也有寫給快遞小哥的,有媽媽寫給兒子的,也有孩子寫給父母的。
  • 《見字如面》特別版,俞灝明朗讀抗疫青年醫生家書
    新京報訊(記者 張赫)2月24日,《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第六期節目如期上線騰訊視頻。在這期節目中,演員俞灝明朗讀了在抗疫一線的青年醫生文力寫給父母的家書。作者文力是俞灝明十四年的粉絲,於是給節目組留言,希望可以得到俞灝明的籤名照,送給自己的未婚妻。
  • 聚焦戰疫中的書信和人生,看《見字如面》再次硬核「破局」
    最近,已經做到四季的清流綜藝《見字如面》「變臉」了,它推出了短小精悍的特別製作,通過一封封疫情中普通民眾的「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疫情中的人生百態,看到了國人的眾志成城和對戰疫必勝的信心。就在兩天前,國家再次出手規範網絡綜藝,忽然發現之前已經破局的《見字如面》再次「硬核」了一把,這個特別製作也許沒有豪華的陣容和製作,但卻用簡單質樸的形式和真摯感人的情懷打動了很多觀眾,為我們眾志成城的戰疫時光留下了感人的一頁。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
  • 見字如面 以詩傳情 一封封書信詩詞背後的抗「疫」故事
    見字如面,中國人喜歡以書信和詩意傳達美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入戶排查、樓棟消殺、防疫宣傳、購物買菜……社區工作者、護士、警察成了街巷樓棟中最繁忙的身影之一,也是深宅在家的居民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小區為大家築起了一道「防疫牆」。何以言謝?
  • 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
    親愛的同學們:為落實市教委關於組織開展「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培養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現將「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見字如面》17日上線,15封書信見證戰「疫」一線動人故事
    2月17日,葉璇將這封特殊時期的家書帶上《見字如面》首期節目。接下來,《見字如面》特別製作將從全國戰「疫」期間的幾百封書信中選出15封,每天一封在騰訊視頻亮相。 據了解,許詩琨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一名急危重症護士,作為上海首批醫療隊成員,在今年除夕夜舉家團圓的時刻告別家人,連夜趕赴武漢。
  • 抗疫版《見字如面》上線,李光潔海一天葉璇等明星在家自行錄製
    昨天,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節目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於昨天起在騰訊視頻播出,暫定播出15期,希望以書信的力量來撫慰人心,振奮精神。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在黑龍江衛視推出的「見字如面」明星讀信節目上,演員歸亞蕾在讀三毛寫給王洛賓的信 這樣一封沉睡在歷史之中的信件,通過一檔「見字如面」的明星讀信綜藝節目再次引起公眾關注,所帶出的還有對那個時代的反思特定文本攜帶的人文色彩與話題能量,使「見字如面」在充斥螢屏的綜藝節目中具備了相當的辨認度。但誰能保證它能在一個碎片與速食的流行文化背景下突圍出來?事實上,這也是總導演關正文起初最擔心的問題。幾年前,關正文的公司「實力文化」製作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兩檔以比賽形式展開的綜藝節目。如果說之前的節目主要依託於傳統電視平臺,「見字如面」在一開始便被定義為網絡綜藝。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據悉,共有一百餘封經過精心挑選的書信陸續在《見字如面》被朗讀。三天之內《見字如面》就會在騰訊視頻推出單一信件版,讓觀眾對這檔即將在網絡掀起風暴的節目先睹為快。    是有趣也是意外和驚喜    面對人生困境,《見字如面》並不會用套話對人進行寬慰,而是會直面現實。但這絕不意味著,這是一個沉重的節目。相反,《見字如面》要追求的是有趣。    所讀信件力求有趣有幽默感。有趣成為節目篩選信件的重要考量條件,其次才是真的能夠形成感人力量的文字。內容和文字平庸無趣的信件,即使來自名人,也很難在節目中被朗讀。
  • 「見字如面·一封書信」徵文啟事
    書信是百姓和家庭的獨白,書信之美在於真情文字中有愛、有情、有家、有國。一封封書信,除了感恩和思念,更多展示著勵志、向善、期望等豐富的精神內涵。書信中蘊含的真情實感,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變得愈發厚重綿長,彌足珍貴。 「見字如面·一封書信」欄目旨在借傳統書信,通過社會各行各業多維度、多層次地展現平凡人的真實心聲,以平凡打動人心,以平實的口吻傳遞情感力量,記錄社會文化歷史變遷。
  • 15封信展現疫情下的人間真情,《見字如面》推抗疫特別版,李光潔等...
    2月17日中午,《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上線,由葉璇讀這封信,僅僅幾句家常話,葉璇已有些哽咽。夏江臨和許詩琨都是上海的醫務工作者。因為工作特殊性,結婚6年來,他們從沒一起過過除夕。今年本準備一起過。沒想到,除夕那天,丈夫許詩琨奔赴了武漢前線。
  • 《見字如面》!書信可以這樣隨意朗讀嗎?
    於是,《見字如面》被推上了被告席。-1-始《見字如面》第二季第10期節目中,嘉賓朗讀了一封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看過節目的觀眾,相信是有所感動的。但這對於遺屬來說,可能更像是「往傷口上撒鹽」。
  • 全屏首檔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見字如面》總導演、實力文化創始人、人稱「文化頑主」的關正文,繼玩轉漢字和成語之後,這次又將目光聚焦在書信上。《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也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節目總導演   這一回,「文化頑主」帶領他麾下這支國內頂尖的文化節目製作團隊,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大掃描和大梳理,開始了在書信文化領域新的徵程。
  • 給故宮寫封信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9位學生代表向北京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孩子們的書信: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
    近日,由北京7名中學生倡議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活動,已收到數百封全市中小學生發來的手寫信件。北京日報小苗版與北京教育新聞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聯合進行搜集整理,精選出部分佳作呈現給讀者。咫尺之書,紙短情長。坡外坡親愛的爺爺:展信安。
  • 孩子們的書信: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
    近日,由北京7名中學生倡議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活動,已收到數百封全市中小學生發來的手寫信件。北京日報小苗版與北京教育新聞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聯合進行搜集整理,精選出部分佳作呈現給讀者。咫尺之書,紙短情長。 坡外坡親愛的爺爺: 展信安。我們分別至今,已有一年之久。誠以此信表達想念。
  • 三毛遺屬訴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書信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因《見字如面》節目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將節目方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供圖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以被朗誦的形式出現在了《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據了解,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