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了解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篇約11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做個溫柔的爸爸媽媽,但是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叛逆和淘氣行為,耐心會被逐漸消耗,最後還是會控制不住地對孩子大喊大叫,最後不僅沒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雖然自己的怒火發出來了,但是親子關係卻多多少少受到了些影響。所以當家長在教育時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目的的,並且還會讓孩子的情緒也變得更加負面。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跟孩子溝通呢?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當人們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不同的聲調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就像家長批評孩子時,如果家長能夠壓低聲調、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時,孩子更容易接受,因為低一些的聲調可以放鬆孩子的牴觸、逆反的心理,對溝通更有利。而且家長心平氣和的溝通也是給孩子做了一個正確的示範,讓孩子了解到處理矛盾時並一定需要大喊大叫。
注意溝通時的語氣和措辭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聽話,火立馬就起來了,情緒也漸漸失控,但是這樣的教育效果並不好。所以家長在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後,溝通時要壓低聲音,可以先想好怎麼來措辭,一定不要說一些類似「不聽話爸爸媽媽就再也不愛你了」的話,組織好語言之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家長要注意,跟孩子說的時候要平靜一些,引導孩子的思路跟著自己走,這樣也會平復一下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能更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清晰地告訴孩子自己的觀點和要求
有時候家長通過對孩子大聲喊叫或者恐嚇威脅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其實這也是家長懶惰的表現,雖然孩子可能暫時聽話了,但是事實上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裡做錯了,也不知道家長需要讓自己改正哪裡,這樣以後就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家長在跟孩子溝通時,也要使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需求,把自己的期望解釋給孩子聽,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比方說,當你帶孩子去看某些展覽的時候,孩子肯定會閒不住想東摸摸西摸摸的,如果你只是大聲呵斥孩子「不許碰,碰了就揍你!」,孩子不明白為什麼,有時甚至會因為叛逆心理更加想摸。但如果你告訴孩子,展覽館裡有規定不可以摸,摸了會有罰款之類的懲罰方式,這樣孩子就了解摸了會有什麼後果,就能理解了。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記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這樣的教育效果反而會讓大人孩子都很「傷」,因此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正確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
如果您喜歡樹屋的時光,請您關注我。歡迎對文章內容進行評論,一起探討對於家庭教育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