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順心就大喊大叫?做好「情緒管理」教育,培養理性寶寶

2020-08-17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都是從精疲力盡照顧孩子的新手,轉變為當孩子用小手揉揉肚子就知道孩子是餓了還是拉了的老手。

但是即使是老手,也難以抵擋孩子不順心時的大喊大叫,那簡直就是「魔音貫耳」,令人招架不住。

很多父母都難以糾正孩子的這一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教育。

事例:

小寶是一名3歲的小男孩,雖然他年紀很小,可是聲音卻特別具有爆發力和穿透力,每當他不順心的時候,他就會用大喊大叫、撒潑哭鬧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同時也讓鄰居們苦不堪言。

不少鄰居都因為小寶不顧時間場合的叫聲所困擾,上門投訴了好幾次都沒有用。

小寶父母更是心力交瘁,他們對兒子不順心就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發洩這個問題很苦惱,雖然每次都很抱歉地和鄰居們道歉,但是他們也沒有什麼好方法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

直到有一天,有人在業主群裡把小寶哭鬧的音頻發到了群裡,怒懟道:「這是誰家的孩子啊?一天到晚叫個不停,狼人都沒你能嚎!他爸媽也不知道咋當的,這都管不好嗎?管不了當初就別生啊,整天叫來叫去的煩死了,小心被我逮住打一頓!」

看到了隔著兩棟樓的鄰居發話,小寶的父母實在是沒臉,在群裡和各位業主們致歉之後,夫妻倆決心尋求外援!

他們帶著小寶找到了當地有名的育兒師,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幫助。

老師經過分析後,告訴小寶的父母,小寶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他只有通過大喊大叫的方式才能夠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如果想要改善孩子的這個毛病,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理性的寶寶。

聽了育兒老師的一席話,小寶父母覺得醍醐灌頂,困擾自己的麻煩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最後在育兒老師的幫助下,小寶父母終於讓孩子學會用其他方式排解情緒,不再大喊大叫, 而小區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祥和。

為什麼孩子一不順心就會大喊大叫呢?

孩子一不順心就大喊大叫,一是因為孩子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還沒有辦法通過其他途徑發現自己的不良情緒,或是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在他們心中,只有把不滿通過喊叫宣洩出來,才能夠覺得舒服。

二是因為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能夠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如果孩子只要一大喊大叫,父母就無奈妥協或是用其他滿足孩子需求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只要自己大喊大叫,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孩子一旦養成這種心態,那麼大喊大叫就會成為一件用來索取交換的武器,讓父母招架不住,叫苦不迭。

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有何影響?

①做事情容易衝動

如果孩子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那麼說明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感性比理性佔據主導地位的時間更多。

這會導致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容易衝動,經常會被一些極端的情緒衝昏頭腦,被別人用三言兩語就撩撥起心理的答覆都波動,做出不考慮後果的事情。

如果孩子做事容易衝動,他很難完成好自己的任務,這樣的人,無論在職場還是情場,都容易以失意告終。

②變臉比翻書還快

如果孩子缺乏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這會導致孩子的情緒變化波動大,有可能上一秒還和顏悅色,下一秒就已經變得暴怒不已。

這種變臉比翻書還快的孩子,在人際交往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孩子很難收穫知心的朋友,甚至會因此和別人結下仇怨。

③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也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因為在他的身邊,沒有人能夠做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所有不良情緒。

當孩子的不良情緒沒有得到積極的反饋,甚至會遭到他人的厭棄時,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就無法得到及時的補充,導致孩子會封閉自己的內心空間,難以和別人建立起信任的橋梁。

父母如何做好「情緒管理」教育,培養理性寶寶?

①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斯霍勒博士說,孩子在出生後,本來就有了情緒機制的基礎,但由於孩子還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必須需要有人去引導,一般就是孩子最親近的父母。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具備了相對的感知情緒能力,但是他們卻無法自覺主動地分辨並管理這些情緒。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去分辨這些情緒的區別,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被不良情緒推著走,這樣孩子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才能夠更加理性。

②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桎梏

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就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比如對與錯,善與惡,好與壞。

比如說孩子因為考試成績差而失落大哭,認為成績好就是對,成績差就是錯,自己則是錯誤的一方。

這時候父母要破除孩子的這種思維桎梏,讓孩子學會從其他角度去看待成績差這件事情。比如說父母可以開解孩子,成績差說明進步的空間更大。

父母要教會孩子摒棄這種非黑即白的信念系統,孩子的心靈才能更開闊,情緒才會更平穩。

③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貼標籤


科學研究表明:為情緒貼標籤,對神經有安撫作用,能夠幫助孩子快速從消極情緒中平復下來。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這樣有助於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緒屬於「不良情緒」還是「積極情緒」,處理情緒所帶來的問題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和你說句貼心話

研究表明,情緒穩定的人能夠在是非面前保持冷靜的思考,採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會給人帶來力量和信心。

父母若是不想讓孩子成為情緒的奴隸,那麼一定要培養好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加沉著理性。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不順心的時候會大喊大叫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發脾氣、大喊大叫,其實這都是家長沒做好這6件事
    昨天帶著寶寶去童樂園玩,遇到一個孩子玩的過程中常常會亂發脾氣或者是大喊大叫,小孩姥姥也在說小孩好像從小就這樣,打也沒用,說道理也沒用,孩子為什麼就這樣呢?其實我們會發現一般來說,溫和的家長培養出的孩子也大都是溫和的,脾氣暴躁的家長培養的孩子大都是暴躁的。
  • 孩子情緒管理太差?培養孩子的「加法思維」,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這篇文章就教給各位家長一個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妙招——加法思維,巧用&34;,家長能夠更加情緒地引導孩子正確梳理自身的情緒,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這一理論針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家長言行的模仿。簡而言之,孩子的性格、行為和情緒變化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這是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基礎。如果家長本身的情緒就很容易大變,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和模仿家長這種情緒的欺負變化。比如因為孩子沒考好而大發雷霆、一回到家就抱怨工作的不順心。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另外,性格暴躁、過於強勢的父母,看到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會很容易選擇粗暴的方式壓制、遏制寶寶的情緒,寶寶害怕,就會停止宣洩,但是這種情況時間一長,就會壓抑負面情緒,導致寶寶的「情緒腦」(大腦額葉)發育不良。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 孩子愛發脾氣、大喊大叫,其實都是家長沒做好這六件小事
    相信不少家長都頭疼過,自己孩子愛發脾氣、大喊大叫的問題。但是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溫和的家長培養出的孩子也大多溫和,脾氣暴躁的家長培養的孩子也大多暴躁。家長們想一想,是不是因為自己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出錯了?1、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 孩子愛大喊大叫怎麼辦?5個睡前繪本故事,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本周精選5本繪本,如果孩子遇到下面的情緒問題,反觀下你是怎麼做的?3D立體的設計和鮮豔的顏色全方位調動寶寶的感官和好奇心可愛又好玩,還能增強和寶寶之間的互動一家人都在等著她呢繪本最可貴的是,它不是說教,而是告訴孩子生氣是正常的,是被接納的
  • 稍不順心就愛哭?孩子玻璃心,因為爸媽這些事沒做好
    如果孩子在一兩歲不懂事的時候哭鬧,做家長的可能會有耐心哄孩子,但如果是到了五六歲,到了家長覺得孩子已經懂事的年紀了,他還在哭鬧,那就要看看原因了。問及原因才知道,孩子的脾氣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原本很溫柔、爸媽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小朋友,如今只要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哭鬧。鄰居表示,現在的孩子完全沒有了「小棉襖」的貼心感覺,反而是變成了不定時鬧鐘,壓根兒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響起。
  • 0-3歲情緒管理繪本|塑造孩子一生的好情緒
    情緒不流動的孩子,會陷入內耗,別人忙著專注的發展自己,這類孩子卻在情緒裡難過。情緒不流動的孩子,會影響交往,同伴不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動不動就不舒服了,怎麼玩呢。我一直覺得,繪本,是噴湧而出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它在帶給孩子無限想像力的同時,也讓我們成人恢復青春的活力。
  • 孩子一不順心就崩潰?情緒管理五步法,搞定孩子的爆脾氣
    昨天晚上剛處理兒子不順心。他找我要葫蘆娃的玩具,我沒同意,因為我們約定好每個月只買兩個玩具,如果我要出差或者有節日可以另外有禮物。這個月他已經得到7個玩具了,所以我說肯定不行。於是他就哭了,委屈的不行,大概抱著他哭了半個小時左右吧,他的情緒才逐漸平復。孩子情緒失控,我們最先要做的是幫助他處理情緒,而不是控制情緒,更不是講道理。
  • 孩子一點就炸,面對「情緒小魔王」,家長可嘗試「鷹架式教育」
    看的這個情況,突然想到最近我家的寶寶也是這樣總是一點就"炸":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稍微的不順心或者是我們不順著他的意思就發脾氣。面對孩子的這個"情緒小魔王",家長切記不可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不然將來會對孩子的成長危害多多,此時家長可以嘗試"鷹架式教育" 。
  •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消極情緒」?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很重要
    當孩子的消極情緒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發洩,其實是父母的不盡職,沒有訓練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這才導致了孩子這時候只能夠通過這種無用且令人厭煩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一不順心就大吵大鬧,不僅會亂扔東西還會不停地叫尖叫,每次小寶媽媽哄他的時候都覺得孩子就是自己上輩子的債主,這輩子討債來了。
  • 二胎家庭孩子水火不容?家長先做好情緒教育,才能「一碗水端平」
    孩子遇到這類不順心的事情不懂得怎麼清楚表達自己,只會選擇簡單直接的發脾氣,甚至是作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舉動。因此對待孩子情緒化問題,家長要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平等教育兩個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科學有效的化解二胎家庭孩子「水火不容」的歷史難題。
  • 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培養高情商?這招太實用了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往往會做出極端的行為。生氣、嫉妒、驕傲、激動等等情緒,其實都是人的正常反應,不需要教育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壓抑住或直接抵制「不好的情緒」,而是要教育孩子分清楚每一種情緒是什麼感受,有哪些情緒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有哪些情緒可能會有正面的影響。很多人管理情緒的方式是直接忽略,告訴自己不應該有那樣的情緒,努力地維持表面的和諧,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 寶寶脾氣越來越大?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寶寶脾氣越來越大?家長不妨試試&34;,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大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的情緒脾氣越來越大,有時候一點小事情嚎啕大哭,我們父母看見都會勸說對孩子說:不要再哭了,可惜孩子根本就不聽,反而有時候哭的更厲害。
  • 培養孩子情緒健康管理的4個技巧,讓孩子健康成長
    4個可以培養孩子情緒的快速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重視全面發展教育了,在生活中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數有很多,而今天要說的是關於情緒的問題,情緒的組成部分有很多,那麼,我們有該如何學習並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呢,使他們健康成才?
  • 孩子總是莫名壞情緒?家長巧用「思維導圖」,擊敗「情緒小怪獸」
    家長不要總是看表面對於孩子出現的壞情緒,很多家長都是很不理解,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會有心事或是不順心的事情呢?其實,孩子和大人是一樣,我們大人難免也會有心情低落或是不好的時候,只是大人懂得如何去控制或發洩自己的壞情緒,孩子卻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也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 分享我的陪讀感悟(篇一,媽媽情緒穩定,是為孩子人生幸福託底)
    我通過2017年-2019年兩年時間系統專業學習家庭教育課程,及日常自我覺察、持續踐行,深刻的意識到:媽媽情緒穩定,是為孩子人生幸福託底!在此分享幾點我個人感悟:1、孩子永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觀眾,我得好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需要的是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
  • 作為家長總是大喊大叫地來教育孩子?跟孩子溝通,需要做好這些
    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做個溫柔的爸爸媽媽,但是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叛逆和淘氣行為,耐心會被逐漸消耗,最後還是會控制不住地對孩子大喊大叫,最後不僅沒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雖然自己的怒火發出來了,但是親子關係卻多多少少受到了些影響。所以當家長在教育時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目的的,並且還會讓孩子的情緒也變得更加負面。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學會這三步,輕鬆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共同難題——孩子的情緒總是不受控制,要麼遇到困難只會一味的退縮,只會用「我不行,我不會」來逃避現實;要麼對待突發狀況只會大喊大叫,從來不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孩子這樣的教育問題,讓家長很是頭疼。
  • 深度 一開口便知你的生活教養 孩子的情商培養攻略
    現在情商的概念早已跳出傳統的情緒管理能力的範疇,更多地可以理解為如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並與環境和睦相處的能力。高情商的人,就像個一個修仙者由內而外散發出一股高修為的氣息,有涵養,有魅力,幼兒園裡最受歡迎的小朋友往往就是那個高情商的小傢伙。如果培養孩子的高情商,首當其衝就是父母的責任。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是之道也。
  • 學會這四招,不被寶寶的壞情緒牽著走,做個溫柔寶媽
    文/羊駝媽媽 有很多家長經常抱怨:「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寶媽,但是有時候寶寶脾氣太壞,我就難免也火氣上頭,對孩子發火。」 由於嬰幼兒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生氣的不理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