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共同難題——孩子的情緒總是不受控制,要麼遇到困難只會一味的退縮,只會用「我不行,我不會」來逃避現實;要麼對待突發狀況只會大喊大叫,從來不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實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並不難,只是家長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我朋友家的孩子俊俊今年四歲了,雖然他是一個小男子漢,但是性格卻有點軟弱。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邊,他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我不會」。對於他這種嚴重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朋友很也是束手無策。
這不,上午在朋友在教他數學題的時候,遇到一點點困難,他就會退縮:「媽媽,這個題目太難了,我不想學了」;下午,在和小朋友們玩遊戲的時候,小夥伴還沒講完遊戲規則,他就又開始打起了退堂鼓:「這個聽起來遊戲好難啊,我一定玩不好,咱們換一個簡單的遊戲吧。」
其實,像俊俊這種不自信情況的孩子不在少數,對於孩子這樣的教育問題,讓家長很是頭疼。
1.兒童自身的心理原因
孩子的內心比成年人更加敏感和脆弱,有時候可能對於同一件事,大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小孩子卻默默記在了心裡。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經常回想起之前發生的事。時間久了,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損害,性格也會變得懦弱。不敢自己做決定,也不敢輕易提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最後變得趨炎附勢,隨波逐流。
2.外界環境的影響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有過被「別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懼吧。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日後身心的發展,尤其是帶有批評性的評價會在孩子的記憶中持續更長的時間。家長如果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你就是不行」之類的話,就會讓孩子在腦海裡形成「自己不行」的固定思維模式,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這很不利於孩子的日後發展。
3.家長過於強勢
有一些家長喜歡給孩子做決定,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許多選擇的機會。漸漸地,也失去了自主的能力,每次遇到事情的時候,還是會希望有人能幫助自己出主意,做決定。從而沒了主見,也從心理經常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
1.鼓勵孩子正確的釋放情緒
擁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是人生來就有的權力,家長不能也無法剝奪這份權力。所以,在孩子需要釋放自己的情緒時,家長需要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過於遏制。對於孩子情緒的管理,家長可以從平時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平穩情緒的養成。教會孩子通過畫畫或者寫日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2.引導孩子傾訴自己的想法
溝通是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梁。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和孩子談心。其實,孩子是非常渴望家長能夠走進自己的內心的,尤其是比較內向的孩子。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清楚孩子的情緒爆發點,從而找到有效的辦法來辦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3.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情緒問題
要讓孩子知道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家長的言傳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是,在孩子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只依靠家長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讓孩子徹底解決情緒表達上的問題,主要還是需要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比如孩子可以通過閱讀小故事的方式,學習到正確解決情緒的好辦法。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3到6歲兒童的情緒管理繪本,這套繪本共分為《要有自信》、《你能做好》、《有你真好》等八冊能夠激發孩子內在自信心的成長勵志親子動畫圖書。繪本以可愛的小動物為主角,以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麻煩事為主線,通過爸爸媽媽的引導,讓他們變得自信、誠實、勇敢。
孩子的情緒管理不是一件小事,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身心發展。所以,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解決情緒上的問題,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管理,將會是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