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生活當中的確會存在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爆發自己的情緒,他們總是顯得難以將自己的情緒控制住,以至於給人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有些孩子看起來好像是沒有什麼缺點,但是身上可能隱藏著一個一觸即發的缺陷——性格陰晴不定。
孩子的情緒管理,關係到孩子的人格,家長不能忽視!
孩子可能前一秒還在笑,但下一秒就開始變得各種抓狂。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的情緒管理的問題。
情緒教養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情緒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
如果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作為父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同時,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
這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02
情緒無法控制的孩子只會在生活當中陷入被動的局面,只有情緒教養高的孩子才能夠善於將自身調理好。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自我管理?
情緒的管理,不僅僅是在孩子爆發情緒時,進行有效的安撫和引導。平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情景對話,故事的講解來讓他知道,如何管理情緒。同時,家長幽默平靜的對待孩子的情緒,孩子也能平和地接受大人的「道理」。
在引導孩子情緒管理時,父母要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選擇更加睿智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解決難題,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每一件事情,這樣的話孩子久而久之情緒就能被掌控。
當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變得情緒穩定的時,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心理學中表示:「當人格變得不穩定時,潛在的內心躁動會影響一個人的訴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一點我們便可以了解到,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被情緒帶偏,所以他們根本不能夠在最快的速度內解決問題。
相反那些不能被情緒帶偏的孩子,他們深刻地了解到現如今到底應該做什麼,所以他們解決問題會顯得輕鬆一些。
同時,當一個孩子的情緒變得被動時,他們將會不知所措,甚至會出現「惰性」的性格。
因為孩子此時已經方寸大亂,他們再也不能用最平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整個人此刻的樣子是非常躁動的。在躁動的情緒下,孩子將會忽略掉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且被這種情緒長時間纏繞,必然會變得懶惰。
還有一點就是孩子的自律,這往往與孩子的情緒教養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說孩子不能夠有效地將自身的情緒調整好的話,在做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想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那麼孩子的做事能力就會大大下降,他們的效率也會大幅度削弱。
這也是為什麼心態好的孩子,總是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切。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教養,唯有如此才能夠使得孩子們在做事的時候變得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