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管理,關係到孩子的人格,家長不能忽視

2020-08-28 A飛飛老師

01

在生活當中的確會存在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爆發自己的情緒,他們總是顯得難以將自己的情緒控制住,以至於給人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有些孩子看起來好像是沒有什麼缺點,但是身上可能隱藏著一個一觸即發的缺陷——性格陰晴不定。

孩子的情緒管理,關係到孩子的人格,家長不能忽視!

孩子可能前一秒還在笑,但下一秒就開始變得各種抓狂。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的情緒管理的問題。

情緒教養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情緒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

如果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作為父母,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同時,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

這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02

情緒無法控制的孩子只會在生活當中陷入被動的局面,只有情緒教養高的孩子才能夠善於將自身調理好。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自我管理?

  • 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了解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如此表現
  • 安撫孩子,幫助他識別自己的情緒
  •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評判,並引導他積極面對及解決

情緒的管理,不僅僅是在孩子爆發情緒時,進行有效的安撫和引導。平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情景對話,故事的講解來讓他知道,如何管理情緒。同時,家長幽默平靜的對待孩子的情緒,孩子也能平和地接受大人的「道理」。

在引導孩子情緒管理時,父母要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選擇更加睿智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解決難題,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每一件事情,這樣的話孩子久而久之情緒就能被掌控。

當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變得情緒穩定的時,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心理學中表示:「當人格變得不穩定時,潛在的內心躁動會影響一個人的訴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一點我們便可以了解到,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被情緒帶偏,所以他們根本不能夠在最快的速度內解決問題。

相反那些不能被情緒帶偏的孩子,他們深刻地了解到現如今到底應該做什麼,所以他們解決問題會顯得輕鬆一些。

同時,當一個孩子的情緒變得被動時,他們將會不知所措,甚至會出現「惰性」的性格。

因為孩子此時已經方寸大亂,他們再也不能用最平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整個人此刻的樣子是非常躁動的。在躁動的情緒下,孩子將會忽略掉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且被這種情緒長時間纏繞,必然會變得懶惰。

還有一點就是孩子的自律,這往往與孩子的情緒教養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說孩子不能夠有效地將自身的情緒調整好的話,在做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想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那麼孩子的做事能力就會大大下降,他們的效率也會大幅度削弱。

這也是為什麼心態好的孩子,總是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切。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教養,唯有如此才能夠使得孩子們在做事的時候變得輕鬆一些。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階段,千萬不能忽視孩子「情緒教育」!
    01 關係人的斷層: 師生關係由幼兒園的類親子關係轉向小學的權威型師生關係,孩子感到更大的壓力和負擔。家長急得團團轉,認為孩子不懂事,鬧情緒。後來,老師了解到,宸宸不願意當主持人,並不是說不出主持詞,而是家庭給孩子太大壓力導致的。一家人反覆對孩子強調:這次就看你的了,我們都會去幼兒園看你主持的,要好好表現,別丟臉。
  • 孩子經常大哭大鬧,情緒教養無法管理?「情緒小風車」來幫忙
    1、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 人格指的是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夠控制自我的行為,當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差的時候,其實他就不具備一個完整的人格,因為他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需要靠父母的幫助。心理學家們喜歡說人類的情感就是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而海裡面其實還隱藏著人的「情緒教養」。也就是自我的情緒管理。孩子的情緒教養是要從小就培養起的,越早培養越是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那些學習太好的孩子呢,因為高處不勝寒,也經常會有擔心、不安等等情緒裡。而考試則幾乎是所有孩子壓力的來源,讓孩子時常處於不好的情緒裡。情緒的另外一個來源會來自孩子身體上。女孩子身體發胖或者臉上長痘痘,都能困擾到她們的情緒。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這也算正常表現。
  • 家長課堂|孩子總愛亂發脾氣?如何讓他學會情緒表達和管理
    為什麼有的孩子生氣了會說「我不開心」,有的卻是扔玩具發脾氣?為什麼心裡難過,孩子卻什麼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無理取鬧、愛發脾氣、自卑、焦慮.……每個父母都遇到過孩子的情緒失控,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成為了處理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一大棘手問題。
  • 孩子情緒不穩定,跟情緒腦有關係
    我家孩子從小脾氣大,有時候還莫名其妙發脾氣,稍稍沒達到他的要求就發火,又哭又鬧,不哄怕傷身體,有時候哄半天也沒用,好多時候還,我該怎麼辦?小童相信有這樣"抱怨"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易怒,脾氣大,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到的"情緒"範疇。
  • 心理自卑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家長還在忽視「迴避型人格」?
    許多家長對此非常無奈,明明沒有多傷心的事情,可是孩子就是很敏感,動不動就哭。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傷心、難過。因為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自己相處,所以他們一旦接收到不利的信息,就會把自己重新藏起來。3、喜歡逃避。
  • 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越穩定,父母別偷懶
    而如果孩子頻繁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就要考慮孩子的"情緒教養"了,因為越早培養孩子的"情緒教養",孩子的人格才能越加穩定,父母千萬別在這種小事上偷懶,否則會引起一些不良的影響。
  •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如何影響孩子的人格?
    人格變化只有三種途徑:一、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包括覺察自己的情緒、想法、願望和行為,並理解這些狀態背後的意義;二、跟各種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際關係中鬆動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三、找一個精神分析師。父母潛意識傾向於讓孩子嘗嘗自己童年各種痛苦的味道,把孩子製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 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美國家長是這樣做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很多媽媽們最容易忽視的,據中國兒童中心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與父母的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的成長教育密不可分對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美國家長的做法往往能帶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啟發。比如,同一個問題,中西兩方的家長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回答。當孩子問及「爸爸,我們家有錢嗎?」之類的問題時,一位美國的爸爸是這樣回答的:「我有錢,但是你沒有。因為我付出了勞動,我通過自己的奮鬥積累了財富」。
  • 6歲前的孩子,情緒喜怒無常,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二,家長耐心疏導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孩子不哭後,家長把孩子叫到身邊,安撫孩子情緒,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媽媽邊說邊撫摸孩子的小手,擁抱孩子。開導孩子,寶寶媽媽告訴你,剛才那樣哭鬧不好。哭的聲音也不好聽,你的哭聲會影響到其他人。以後有什麼事情,或者你不高興了,要和媽媽說,可不能再這樣哭了孩子一般哭鬧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達到要求,家長了解情況後,如果孩子的要求是正確的,那就要答應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是無理取鬧的,那就告訴孩子,你的這個要求是不對的媽媽不能答應。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疏導負面情緒
    1、容易情緒失控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在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難以做到正確疏導,所以往往會採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來發洩,比如摔東西、打人等。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行為通常是不理性的,很容易傷害到自己和他人。想要讓孩子正確地疏導負面情緒,家長需要訓練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家長學會這幾招,讓孩子掌握情緒管理能力1、讓孩子感知和認識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生氣、不安、焦慮的時候,這些負面情緒一上來,人們下意識地就容易衝動。
  • 5個策略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5個策略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有的時候家長們會想當然的認為,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態是什麼。然而事實是,很多小朋友甚至是高年級的孩子都無法表述清楚。很多孩子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無法做到有效表達。他們只會說「開心」「不開心」甚至是「我心裡難受,但是我說不出來」像這樣對於自我情緒理解的不足會阻礙他們有效使用言語進行溝通並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另外,知道我自己到底因為什麼生氣也很重要。
  • 3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總會打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發脾氣打人,就是因為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如果用打回去的方式,既不利於孩子情緒表達,也無法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導向。孩子3歲發脾氣時總會打人這裡打人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因為無法正確的表達情緒和需求,無法將情緒調節好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會出現打人的情況。雖然打人不對,但這也是孩子無疑是表達和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至少可以說明孩子沒有壓抑情緒。那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 孩子脾氣一點就炸?想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這3招就夠了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一個優秀的人的必備品質,情緒管理可以理解為情緒認知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家長們知道孩子哪些行為可以體現其情緒管理能力嗎?這正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外界的幹擾,也容易被外界的事情轉移。家長們或許不知道,情緒管理還關係到孩子今後的人格發展。
  • 錢志亮:教孩子情緒表達和管理,家長老師應當這樣做
    2004年北京高校某實驗小學發生了一起一年級家長打學生的案件:一鄰班家長衝進教室,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把一個男生從座位裡拎到教室前面,狠狠扇了兩耳光,孩子和家長無話可說。事因該男生每天都要跑到鄰班去抱著某女生狂親並有猥褻動作,女生家長多次通報男生家長和老師,並且當面告誡多次,但男生就是不改,嚇得該女生不敢上學。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少「情緒教養」,家長要注意
    孩子總是容易動情,他們的情緒來去匆匆,這讓很多家長束手無策,但歸根結底,這與父母的情感教育有很大關係,是一種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現,家長應該理解!很多家長會懷疑什麼是「情感教育」?他實際上是對孩子認知能力和情緒自控能力的培養。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是否缺乏情感教育,你可以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和解釋你孩子的情感問題。
  • 解讀孩子的情緒,打開文章去讀去改變
    「先建立關係,再講道理」這是成人世界處理情緒突發事件的最佳溝通策略。在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時,我們認知、執行的原則是:靠近和理解孩子在先,講道理在後。 比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口角,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急於平息孩子的情緒,說「沒什麼大不了的,過幾天就好了
  • 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差,家長不妨這樣試一下,比你吼一萬句都管用
    如何從幼兒期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有些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較冷漠,或者是非常任性,不能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其實這都跟孩子小的時候情感沒有得到認可或者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有很大關係,那麼我們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他們呢?
  • 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家長不妨試試&34;,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大部分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的情緒脾氣越來越大,有時候一點小事情嚎啕大哭,我們父母看見都會勸說對孩子說:不要再哭了,可惜孩子根本就不聽,反而有時候哭的更厲害。家長不知道該怎麼管理孩子的情緒,家長是沒有走進孩子的每位孩子的內心和大人世界是不一樣的,接下來小編就跟各位家長分享一下用3個辦法來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