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美國家長是這樣做的

2020-12-19 孕嬰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很多媽媽們最容易忽視的,據中國兒童中心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與父母的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的成長教育密不可分,並且後者往往處於主導地位。

為方便媽媽們了解孩子不同時期人格培養的重點,幫媽把孩子的成長過程歸納為了以下四個階段: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甚至決定了孩子80%的性格特點,因此也便有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說法。對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美國家長的做法往往能帶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啟發。

比如,同一個問題,中西兩方的家長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回答。當孩子問及「爸爸,我們家有錢嗎?」之類的問題時,一位美國的爸爸是這樣回答的:「我有錢,但是你沒有。因為我付出了勞動,我通過自己的奮鬥積累了財富」。同樣的問題如果放到中國的家長身上,孩子更可能聽到這樣的答案:「我們家很有錢,這些錢以後都是你的」。

不同的答案映射出家長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美國是比較追崇獨立精神的國家,下面幫媽帶大家來看看,美國的家長是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

1、臥室獨居

在美國的家庭中,很多孩子在嬰兒時期便獨居一室,等孩子長到三四歲時,父母便通過給孩子裝夜燈、買布偶玩具等方式減少孩子的恐懼感。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自小便有了對自立的認知。

2、生活教養

自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首要階段,美國的家長自小會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什麼場合應有什麼行為,比如不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而影響別人,不隨意觸碰別人私人物品等,孩子從小受這種環境的薰陶,便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也自然不會太過任性。

3、減少對孩子的生活幫助

美國孩子在出生七八個月時就開始嘗試獨自進食,日常也是獨自一人或與周圍同伴一起遊戲和玩耍。在玩具玩壞之後,父母一般會鼓勵孩子嘗試自己修理。孩子很少會整天纏著父母,慢慢便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4、教孩子使用日常工具

美國的父母會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了解工具的用途、性能以及操作要領,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獨自使用它們,一般孩子在學齡前(5—6歲)便已掌握煤氣灶、洗衣機等工具的使用。

5、讓孩子適應陌生環境

美國父母時常帶孩子出入陌生場合,使孩子逐步學會適應陌生環境,同時學會在陌生場合的自我保護,囑咐孩子牢記常用電話號碼,比如父母電話、家庭電話、警察、消防、急救電話等。

6、學會求助

在孩子無法獨立完成某件事的時候,美國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向周圍同伴求助,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求助中獲得認同感,同時避免孩子因受阻而情緒消極。

獨立人格的塑造不僅會擴展人的自由、發揚人的個性,還會幫助我們建立健全的社會意識。幫媽認為,美國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建立在美國特有的社會模式之上的,這種社會模式來自於歷史長期的積澱。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我們並不能為孩子創造這樣的生存環境,但是,我們並不能放棄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畢竟,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服管教怎麼辦?美國家長常用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很多家長對於這個問題都比較關心,就是孩子不服管教怎麼辦?有一部分家長持「武力法」,認為孩子不服管教打一頓就好,如果孩子還是不服管教說明是打得不夠,多打幾次就長教訓了;還有一部分家長持「說理法」,當孩子不服管教時是他們還不懂道理,多跟他們講道理,把道理多念叨幾遍孩子就不會這樣了。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文/陸夭夭前陣子讀到了一首詩,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裡面有這麼一段話:&34;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總是有著莫大的期許,希望他們可以出人頭地,所以從孩童時期就打著贏在起跑線的口號,對他們嚴加要求。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人格,成為有主見的人?
    如何不讓孩子成為不迎合他人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是自己有主見的人。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在未來的工作中,人際交往中,盡一切努力滿足別人的請求,遷就身邊的人,更甚者喪失自我麼?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獨立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倡導民主的父母,培養的孩子多是具有自信、合作、樂觀的孩子。
  • 心理學:美國家長普遍都「正面管教」孩子,培養獨立人格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緣起美國的育兒體系。該體系在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礎進行改良,旨在幫所有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發展全面人格,而這其中的核心就是讓對方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 勤快家長拖累孩子成長,這三招教會「懶」父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文/小莘編輯/萌寶很多家長不免會吐槽自己的孩子在家什麼都不做,吃穿全由家長負責,天天只會&34;。其實孩子之所以有這樣懶散的行為,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聯。家長們與其吐槽自己的孩子懶散,不如認真想想平時是否對待孩子過於勤快,事無巨細地幫助孩子,從而助長了孩子的懶散。
  • 孩子獨立人格培養,從自己動手收納開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獨立人格培養,是親子教育的重要的一環,而收納習慣又是培養孩子獨立人格的重要方式。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購買很多玩具。過了五分鐘新鮮度,這些玩具就會被扔到家裡的每個角落。一開始會亂扔玩具,到了學齡期便會開始「丟三落四」,開始找不到橡皮,鉛筆,書本,錢包等,做作業的時候也會答題漏題,讀題跳行,粗心大意。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個「死循環」,媽媽一直在給孩子找物品。
  •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懂得利用做家務,讓孩子的人格更優秀
    現在,一個家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被全家人照顧得很好。有些孩子甚至不得不等待父母幫他們收拾書包、繫鞋帶等瑣碎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養成了過分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這不利於孩子獨立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所以,父母必須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有時,我們也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有意地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 不想孩子做跟屁蟲,試試以下3個方法,培養他成為獨立人格的人
    很多孩子在3歲之前,家長都好難分辨出他們是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當他們開始上幼兒園,接觸這個社會時,他們會嘗試找一個自己覺得舒服,安全的方式來跟別人相處,這樣家長就能觀察出來,他們是喜歡做別人的小跟班,還是會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 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重視獨立人格的培養,錯過一生成就平平
    其實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而且孩子內心很單純,他們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是這種呵護和照顧不是控制,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他懂什麼啊,還不是要我們來幫助他。」於是很多家長就包辦了孩子的所有,甚至覺得孩子只有聽話照做才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當孩子真的成為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的時候」,他們內心的精神需求和一些行為和想法就被我們生生的扼殺在搖籃之中了,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遭受到打擊,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形成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 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行,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行,家長一定要這樣做1.讓孩子真正理解善良列夫·託爾斯泰說過:沒有單純或是在擁擠的地鐵和公交車上鼓勵孩子為老人或是其他有需要的人讓座。一旦孩子有善意的行為,就要給他們積極正面的鼓勵,並給孩子講解他們善意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幫助。讓孩子對即使是微小的善舉也感到自豪,這就是培養孩子從小懂得&34;的道理。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一步,閱讀能力的強弱也是英語水平高低的體現,我們在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懂得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而在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做好閱讀。當然,在孩子能夠做到精讀和泛讀之前,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指導。
  • 兒童時期需要注意獨立人格的培養,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特徵
    沒有金錢上的獨立,就沒有自信;沒有思考上的獨立,就沒有自主;沒有人格上的獨立,就沒有自信;獨立的人格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很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呢?獨立人格的體現加拿大學者伯恩人格結構理論闡述,把個體的人格結構分為PAC三態,即父母態(P)、成人態 A、兒童態C。
  • 培養孩子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看美國、日本家長如何讓孩子獨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就犯了&34;的錯誤。比如很多家長,都打著&34;的名義,強行幹涉孩子的選擇,扭曲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獨立不起來。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家長「戲」太多,紅家長研究發現,美國、日本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上值得借鑑,美國、日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如何做的呢?
  •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從這兩個故事裡,我們不難發現,故事一的媽媽運用了她的智慧,在小孩表達自己的意願後,沒有強加幹涉,因為她清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不讓他做什麼,他卻偏要做。所以這位母親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小孩不會因為媽媽的幹涉而覺得自己被媽媽控制而產生牴觸情緒;反而是自己發現這件事不能做,印象無比深刻,相信下一次他再想在大雪天外出,定會穿上合適的衣服才出去。
  • 家長這樣做,能培養孩子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總結通過上面的事例我們不難看出,家長要學會機智的來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要蹲下身來跟孩子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名家做法理察·菲利普·費曼是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的爸爸非常善於引導孩子思考。
  •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從現代化發展來看,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有很多都是嬌養長大的,那麼在成長過程中,就難免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 心理學家指出,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性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重要方面。性格屬於非智力因素範圍,與智力因素組成心理活動兩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方面。
  • 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性,助力孩子實現人生的夢想
    所以不能太溺愛孩子,該做的家務讓孩子自己去做,讓孩子多去鍛鍊,這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家長一定要抓住。過分關愛,反而有害無益。平時抓住一些夏令營之類的活動,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探索外面的世界,不僅開闊眼界,還提升了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孩子獨立能力?
    如果書包真的很重,也不是幫孩子背,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整理書包,減輕書包重量。給自己的當天學習做個計劃,用什麼,就帶什麼,父母不要什麼都去包辦代替。」父母希望孩子早獨立,就要在培養孩子獨立的問題上多做功課,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人民日報評虎媽:美國教育重視人格思想獨立
    美國人才觀重視的是人格的健康與思想的獨立  多年以前,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美國朋友來中國參觀一所幼兒園,看到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問孩子們是什麼。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個圓。這位美國朋友感慨地說,如果在美國,孩子們的回答會是五花八門:有說是太陽,有說是飛碟,有說是煎雞蛋,有說是向日葵,有說是籃球……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