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家長拖累孩子成長,這三招教會「懶」父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2020-08-10 萌寶小棉棉

文/小莘

編輯/萌寶


很多家長不免會吐槽自己的孩子在家什麼都不做,吃穿全由家長負責,天天只會&34;。其實孩子之所以有這樣懶散的行為,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聯。家長們與其吐槽自己的孩子懶散,不如認真想想平時是否對待孩子過於勤快,事無巨細地幫助孩子,從而助長了孩子的懶散。事實上,家長們的這種勤快並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拖累孩子的成長

社會上不乏&34;的報導,這些孩子到了應該獨立自主的年齡,卻如嬰兒一樣毫無自理能力,甚至連鞋帶都不會綁,被子也不會疊,究其關鍵原因,還是父母的做法不當。

孩子&34;的原因:

  • 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

&34;從來都最容易導致孩子缺失應有的自理能力,然而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既然孩子不懂,而且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還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倒不如直接幫孩子做了,還省時省心。但一時的省心搭配&34;的謊言下,孩子慢慢地滋長了依賴的心理,更是懶得理所當然。

  • 家長捨不得孩子受傷

無論學習什麼東西,都有受傷的可能,就算是孩子學走路也會有摔倒的時候。但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見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將孩子保護在溫室之中,孩子的一句哭聲能夠換來慈谿太后般的待遇,無疑是剝奪了孩子試錯的機會,最終成為一個什麼事都不會做的&34;。

  • 家長過於操心有關孩子的一切

孩子小時候操心他是否睡得安穩,孩子上學了就要操心他的早餐,作業,上學的方式,書包的整理等等,但事實上,很多事情都能由孩子獨立完成,家長卻毫無意義地忙前忙後。

因此,勤快父母培養不出優秀娃,孩子太懶很大一方面是父母的過於勤快所導致的,這就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成長。

父母太&34;的孩子的影響:

(1)讓孩子變得玻璃心

冰心曾說,人們只驚羨成功的花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但家長們的勤快卻掃清了孩子成長路上的所有&34;,孩子不必&34;,那麼在小小的打擊面前,孩子都會變得脆弱不堪,沒有挫折承受能力。

(2)讓孩子變得不懂感恩

家長的勤快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就好像天天給一個人一顆糖,某一天突然不給,那個人都會不滿,而家長若是有一天不幫孩子的忙,孩子想必會哭鬧不停,甚至怨恨家長。這樣的孩子沒有感恩之心,無論在哪裡都是會被厭惡的。

(3)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家長的忙前忙後都把孩子&34;好了,孩子無需自己動手,又怎麼能夠培養自理能力,而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自理的人,又怎麼會在大事上有所作為呢?所以已有很多自理能力差的大學生都遭到了被開除的命運的例子,當然自理能力差的人在社會上亦是不受歡迎的。

所以說,勤快父母培養不出優秀娃,要正確教育孩子,家長知道如何&34;才是關鍵,這三招教父母如何變&34;。

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34;

1、 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就放手

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在什麼階段能夠做什麼事情有所了解,比如三歲的孩子還要餵吃飯顯然是不合理的。然後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一定要放手由孩子獨立來完成。即使一開始孩子完成得並不好,經常把事情搞砸,家長們都不要去幫忙。只有孩子多次嘗試,才能夠學會做那件事,才能夠擁有相應的自理能力。

2、 讓孩子獨自走路上學

孩子獨立上學也能夠很好地培養他的獨立能力,而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甚至可以成為孩子的經驗。如果家離得比較近,家長們應該嘗試讓孩子獨自走路上學,如果一開始不放心,可以在後面跟隨,等孩子適應了以後就可以放手了。無論如何,距離學校十幾分鐘的路程還要親自接送的話,就實在不合適了。

3、 凡事相信孩子

要知道,通常家長認為孩子做不到的事,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比家長想像中好得多。所以家長需要凡事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只有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引導他,孩子才能夠漸漸獨立。

寫在最後:

要培養孩子獨立人格,家長不能夠過於勤勞,親力親為並不是合格的父母,反而是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正確教育孩子,知道如何&34;是關鍵,孩子未來是否能夠在社會上很好地立足,是否擁有良好的自理能力,需要家長這一刻的放手開始。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懶惰,往往是家長造成的,家長用好這三個對策,孩子能變勤快
    原因一:家長太勤快,為孩子包辦一切,讓他失去了鍛鍊機會有的父母確實非常勤快,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安排得很好。但對孩子這種情況,這可能是一種負作用。如果事情你都幹了,那麼他幹什麼呢?當孩子要學習吃飯時,父母來餵他;當孩子要學習走路時,父母總抱著他;當孩子剛一學習自己收拾房間時,父母都收拾好了,因此父母都幹了,他能幹什麼呢?
  • 家長要做到「3懶2勤」,孩子長大不僅獨立能幹,頭腦也聰明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兒女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長大以後獨立能幹,最好頭腦也聰明,這樣在我們無法陪伴他們的路上,至少他們也能走得更順利。相信多半家長都是這樣想的!其實教育孩子也要講究張弛有度,不是做勤快家長才會教育出好孩子,應該學會該犯懶的時候犯懶,該勤快的時候勤快。
  • 「懶」父母和「勤快」父母有啥區別?不用理論,看看孩子就知道了
    但也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唯有獨立才能成才,由此衍生出了兩波具有鮮明區別點的家長。1)一部分家長十分「勤快」,為孩子忙東忙西,努力付出2)另一部分家長卻很「懶惰」,放養孩子成長,很少關注兩類家長究竟孰優孰劣
  • 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美國家長是這樣做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是很多媽媽們最容易忽視的,據中國兒童中心相關研究表明,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與父母的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的成長教育密不可分為方便媽媽們了解孩子不同時期人格培養的重點,幫媽把孩子的成長過程歸納為了以下四個階段: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甚至決定了孩子80%的性格特點,因此也便有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說法。
  • 父母懶一點孩子更優秀,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該怎麼「懶」?
    同事說自家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個極差,做父母的特別「勤快」,但是孩子卻特別的「懶」,「真不像是親生的。」那麼,培養孩子的關鍵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父母們累死累活,孩子卻半點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沒有呢?其實,有的時候懶父母反而更「吃香」,而父母懶惰一點,培養的孩子可能更健康積極。
  • 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堂姐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了,飯來張嘴,衣來伸手,鉛筆掉了都不撿起來。堂姐跟我抱怨道:「像我這樣勤快的人,怎麼生出這樣的孩子來。」這就是,侄子早上半小時,再指令下達父母遵命中度過。而我們的父母往往認為,他年太小了,沒有能力處理各種的問題,我們要幫他們解決,或者是有的時候認為他們年齡小,多幫他們做點事,節約點時間,讓他們多去學習,殊不知這其實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成長,如果你剝奪了他這種成長的權利,那麼對他的智力發展和學習都沒有好處的。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比如當我們在面對以下幾種情況時學會「偷偷懶」,對培養孩子而言會更有益。如果孩子在這方面長期依賴於父母,那孩子自己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更加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了。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過於「積極」,時刻盯著孩子,一有點差錯就趕緊指手畫腳,或者提示;孩子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趕緊給他解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實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基本上都是姐夫在做飯,有時候做家務都懶得做,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懶媽媽能夠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呢?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懶媽媽」更有助於孩子儘早的獨立,發展獨立的人格和自信,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智慧媽媽要學會懶,懶得有水平,有技巧,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所以,在有些事情上,媽媽適當的「偷懶」,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尤其是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三點,這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
    很多孩子在家裡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在過度的溺愛和保護下,變成了難以自理的巨嬰。父母只能是孩子成長的參與者,缺乏界限地去包辦和代替只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3點。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 父母太勤快,孩子就懶了
    這是每個幼兒園都會教孩子的童謠,但是並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讀懂了這個歌詞,因為他們沒有實踐過,他們的父母太勤快了,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權利被剝奪了。如果孩子沒有從小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他今後就很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勤快」的父母不如「懶」父母
    相信以上的畫面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年紀小或者為了讓孩子節省時間來學習,其他事情一概包辦了。其實這樣在無心中不僅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當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事情、解決困難的時候,正是在鍛鍊能力、學會成長,而這樣的權力被父母剝奪之後,自然總是原地踏步,成為「巨嬰」。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下面給大家幾點建議。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熊孩子太懶了怎麼治?用了這招家長天天樂開懷,孩子變化太大了
    其實,一點兒也不晚,在古聖先賢的教育當中,培養一個孩子,就是從小教會孩子:灑掃、應對、進退!不會沒有關係,從現在開始,耐心引導,肯定孩子會有一個大變化!第一,耐心教會孩子做最簡單的家務。 孩子太懶只是以前教育的一個結果。只要從當下開始,耐心教會孩子做事的具體方法,並且,在整個過程當中,多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自然就會做得更好。
  • 喊話那些勤快的家長:請「懶」點,你再這樣做孩子直接養廢
    原標題:喊話那些勤快的家長:別作了!那些很「懶」的父母,卻能養出勤快優秀的孩子,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的「懶式」教育,更能讓孩子自己成長,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作為父母,「懶」就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少幹預,多肯定,讓他們擁有獨立掌握命運的能力。
  • 做事拖拉的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四招,孩子肯定有進步
    做事拖拉的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四招,孩子肯定有進步!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的,很是頭痛,學會這四招,孩子的進步可以看得見!別太勤快,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懶媽養出勤快孩子」,這句話真的有些道理
  • 別再慣孩子了!父母越「懶」孩子才能越獨立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長和獨立進食的樂趣,也無法培養起他們對於食物的敬畏之心。那接下來的人生,要一直帶著父母生活嗎?離開家長,又該如何?其實,孩子在適當的年紀,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相應的事情,家長大可相信孩子的能力。家長不能一生陪伴孩子的成長,教會孩子生活必備的技能才是真的愛孩子。
  • 全家套路Jasper洗碗,應採兒感慨:父母越懶,小孩才會越勤快
    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孩子的勤快與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高層次的父母,知道「偷懶」,讓孩子多幹點活,提升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 低層次的父母,恰恰相反,即便知道孩子要勤快點,卻總在不停幫孩子做事情。
  • 家長要做到「3懶2不管」,孩子長大肯定有出息,建議收藏
    不要總是勤快的收拾孩子的房間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會看不上孩子房間的雜亂,無論家長勤不勤快,可能在對待收拾孩子房間的問題上,都一個比一個勤快,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特別容易調皮搗蛋,你收拾的再整潔,過不了,一會兒孩子就又能把房間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