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2020-08-02 剛哥說教育

堂姐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了,飯來張嘴,衣來伸手,鉛筆掉了都不撿起來。堂姐跟我抱怨道:「像我這樣勤快的人,怎麼生出這樣的孩子來。」

媽,幫我削鉛筆、

媽,幫我收拾書包

爸,幫我倒水

媽,快給我戴紅領巾

爸,繫鞋帶。

這就是,侄子早上半小時,再指令下達父母遵命中度過。



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人只要成長,每天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小學生,由於他的年齡小,接觸的問題多,所以說他就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

而我們的父母往往認為,他年太小了,沒有能力處理各種的問題,我們要幫他們解決,或者是有的時候認為他們年齡小,多幫他們做點事,節約點時間,讓他們多去學習,殊不知這其實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成長,如果你剝奪了他這種成長的權利,那麼對他的智力發展和學習都沒有好處的。

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他思考的過程中就是腦袋在動腦子,在想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如果你直接跟他說了答案。他可能就不再動腦子,

如果我們家長任何事情都急於幫助,無論是在生活上的還是在學習上的,那這個孩子,他就慢慢的不會動腦,不用動腦,不想動腦,久而久之他就沒腦可動了,就變成了一種依賴,什麼事情都由父母來,凡事都有父母,我也不需要動腦,我不需要想事情,只需要張張嘴媽媽來爸爸來就可以了。

在這裡我給大家幾點經驗。大家不妨試一試。


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1.放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爸爸這個字怎麼讀,這個爸爸也不認識,你們學了查字典,你去查,然後也告訴我一下。兒子開心去查了下,不曾想這個字還是個多音字,他給我科普一下,並標記在樹上,以後遇到不認識的字也沒有再問過我,在外面看到不認識的字。總會讓我拍照,回家自己查。

放開雙手,洗內衣,洗襪子,掃地等等這些家務都可以讓孩子去做,第一次做的不好,多做幾次就可以了。這些都都可以促進孩子生長發育,更能激發孩子探索未來的熱情。

做事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在成長中摸索經驗,摸索處理問題的方式,慢慢的他就能獨擋一面了。放手,讓他來。


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2.說說你的想法

下午晚飯後跟兒子都是約定好了6點20準時到我辦公室做作業,結果6點30還沒有過來。直到38才過了。過來我沒有立馬批評他,而是讓他說下原因。他說:「和我玩的小朋友6點半才回家,他讓我多陪她一下。」你說下這樣做對不對。他說不對,應該做一個守時的人。

我跟他說:「1.做一個守時的人,我先做好了約定。2.做一個有主見的人,我們要有判斷力,時間到了,我就要守承諾,就要去完成下一個任務,而是聽別人的說的話,而輕易改變」。

如果一個孩子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就會依賴於別人,容易受別人影響而沒有主見。

因此,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給他們時間考慮,讓孩子發表下自己的意見,對的表揚,不對的一起改正。


做個「懶」父母,培養出獨立,勤快的孩子


3.讓他走在前面

每次去超市,我都會寫一個購物清單,然後讓孩子拿著,我在後面推著車子,讓他來選,讓來拿。讓他當家作主,包括收銀結帳的時候,除了現金我給他(支付密碼我是不會給他說的)。每次都像個小大人一樣。

讓孩子走在前面,能使大大膽的面對未來,即便摔倒,,我們依舊在他的身後做他堅實的後盾,這樣有利於他自己一個人面對未來。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只要肯放開手,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能做許多在父母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是@剛哥說教育,用教育啟迪家長,讓孩子因心靈智慧而美麗!感謝您的關注和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勤快家長拖累孩子成長,這三招教會「懶」父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因此,勤快父母培養不出優秀娃,孩子太懶很大一方面是父母的過於勤快所導致的,這就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成長。所以說,勤快父母培養不出優秀娃,要正確教育孩子,家長知道如何&34;才是關鍵,這三招教父母如何變&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34;1、 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就放手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在什麼階段能夠做什麼事情有所了解,比如三歲的孩子還要餵吃飯顯然是不合理的。然後在孩子能力範圍內的事,一定要放手由孩子獨立來完成。
  • 什麼樣的「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娃」,「懶」字最重要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呢應該「懶」一點,不要讓自己的那麼勤快。其實從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溺愛孩子的一個狀態,根本就不是在幫他,反而是在害了他,在孩子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各位爸爸媽媽的要逐漸的減少,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幫助。讓他們學會替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或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父母呢,也要學會做一個「懶父母」,或許「懶父母」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 「懶」父母和「勤快」父母有啥區別?不用理論,看看孩子就知道了
    但也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唯有獨立才能成才,由此衍生出了兩波具有鮮明區別點的家長。父母和「勤快」父母有啥區別?,他的父母從小就給他灌輸獨立自主的觀念,從小培養浩浩的獨立思維。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便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倒垃圾,掃地,洗衣服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掌握了許多的生活技能,甚至還能夠自己做幾個簡單的菜。正是浩浩父母的「懶」,讓浩浩變得更加優秀,他並沒有因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成績退步,反而當上了班長,還變得越來越成熟穩重。
  • 父母太勤快,孩子就懶了
    這是每個幼兒園都會教孩子的童謠,但是並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讀懂了這個歌詞,因為他們沒有實踐過,他們的父母太勤快了,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權利被剝奪了。如果孩子沒有從小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他今後就很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 只有做好「懶」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
    媽媽,才能培養勤快的孩子。這種情況在我國比較普遍,但在歐美國家,那些媽媽們仿佛每個人擁有自己精彩的生活,她們把自己活得漂漂亮亮的同時,依然沒有耽誤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其實有的時候不必非要時時刻刻的「盯著」孩子,適當的偷懶,放手不管孩子,會更有助於培養出聰明能幹的孩子。
  • 「勤快」的父母不如「懶」父母
    ,什麼都不會,於是都替孩子做了。或者為了讓孩子節省時間來學習,其他事情一概包辦了。其實這樣在無心中不僅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當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事情、解決困難的時候,正是在鍛鍊能力、學會成長,而這樣的權力被父母剝奪之後,自然總是原地踏步,成為「巨嬰」。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下面給大家幾點建議。
  • 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雖然說寶媽們的這種帶娃方法很靠譜,但是,有時候如果寶媽太過於勤快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好處。如果真是想要培養出來優秀的孩子的話,寶媽們最好在這4方面「懶惰」一些。在這4個方面,寶媽別太勤快,越「懶」越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1.
  • 做個「懶」父母,培養勤勞娃
    很多娃爸娃媽都抱怨:娃怎麼就那麼懶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勤勞的爸媽啊!小的時候,因為心疼,因為擔心,因為時間不夠,因為學著太慢……本該讓孩子體驗的勞動因為各種原因被我們的娃爸娃媽包辦了,孩子的各種問題協調性就來了!到了孩子該獨立做事的時候,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抱怨沒有用,因為我們錯過了培養娃勞動意識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就該放棄嗎?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基本上都是姐夫在做飯,有時候做家務都懶得做,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懶媽媽能夠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呢?
  • 父母懶一點孩子更優秀,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該怎麼「懶」?
    同事說自家的孩子和自己就是一個極差,做父母的特別「勤快」,但是孩子卻特別的「懶」,「真不像是親生的。」那麼,培養孩子的關鍵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父母們累死累活,孩子卻半點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沒有呢?其實,有的時候懶父母反而更「吃香」,而父母懶惰一點,培養的孩子可能更健康積極。
  • 「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有個奇妙的現象:越是「懶」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越勤快!而一些非常勤快的媽媽,反而會培養出懶惰的孩子。媽媽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或者別的事情,就自己全部代勞了,長此以往導致孩子喪失行動力,從而衍生出了「媽寶孩」。「懶媽媽」該懶在哪些方面:1.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家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不是瞬間擁有的。
  • 這3種勤快媽媽,累死也教不出優秀娃,但懶媽媽卻能教出優秀娃
    這3種勤快媽媽,累死也教不出優秀娃,但懶媽媽卻能教出優秀娃第一種、不捨得讓孩子幫忙的媽媽每個媽媽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她們寧願自己勤快些、辛苦些,也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家裡什麼事兒,都不捨得讓孩子幫忙的媽媽,只會養育出一個懶惰、不懂得心疼父母、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因為他體會不到媽媽的辛苦。由於長期不幫忙做家務,所以孩子也失去了家庭責任感,甚至還會變得異常懶惰,這樣的孩子將難以成才,也成不了優秀娃。
  • 萌娃求撕火腿被拒:你的「勤快」正在毀了孩子
    超級育兒師蘭海說:在孩子們面前成人適當的示弱,適當給他們比自己強的機會,有利於孩子成就感的培養,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強。如果我們都能做,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不能做,那孩子就能完成這20%, 必須給孩子一個自己做事,享受成功的機會。
  • 家長要做到「3懶2勤」,孩子長大不僅獨立能幹,頭腦也聰明
    ,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好結果。其實教育孩子也要講究張弛有度,不是做勤快家長才會教育出好孩子,應該學會該犯懶的時候犯懶,該勤快的時候勤快。每次寶媽收拾完桌面,這種整潔的狀況只能維持在孩子使用桌面之前。這裡建議你做一個懶得收拾孩子桌面的懶媽媽。
  • 喊話那些勤快的家長:請「懶」點,你再這樣做孩子直接養廢
    那些很「懶」的父母,卻能養出勤快優秀的孩子,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懶」一點,學會放權,對孩子的自我獨立是成全,更是助力。不僅教不出獨立自主的孩子,反而使孩子因為被控制,而失去獨立的欲望或更加猛烈的反抗。
  • 勤快媽都有個懶孩兒,適當地懶一些,孩子才更優秀
    在全世界的父母中,中國的家長談不上最會教育孩子,但肯定是最用心的那一個。可是,你有沒有見過一個現象,往往勤快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媽媽,都有一個懶孩兒,反而是,不怎麼勤快的媽媽,卻總是能養出優秀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愛講道理的勤快媽媽,很難養出優秀孩子我一個朋友出了名的勤快。
  • 寶媽在以下方面越「懶」,孩子將來越有出息,別再盲目勤快了
    可惜時代變化,賢妻良母並未能得出好的結果,尤其在子女的教育上,越勤快的寶媽越容易養出沒出息的孩子。於是,有育兒專家站出來發言了,以下方面寶媽越懶越好,千萬不要盲目勤快,不然只會讓孩子變成媽寶,不管不問才能讓孩子更有出息。一語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質疑專家的說法,認為是在為女性的懶惰找藉口。
  • 全家套路Jasper洗碗,應採兒感慨:父母越懶,小孩才會越勤快
    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孩子的勤快與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高層次的父母,知道「偷懶」,讓孩子多幹點活,提升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 低層次的父母,恰恰相反,即便知道孩子要勤快點,卻總在不停幫孩子做事情。
  • 王菲自曝「帶孩子挺懶」,揭秘育兒真相:父母越「懶」孩子越出色
    當女人成為媽媽後,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還能輔導娃作業,陪娃上補習班,三頭六臂無所不能,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好。這是大多數人以為的「好媽媽」標準。但是奇怪的很,這樣每天把自己忙成陀螺的勤勞媽媽,卻養出了一堆「低分孩子」,反而是那些「懶媽媽」們,更容易培養出讓人省心的「高分孩子」。
  • 孩子常做家務好處多,巧用「5+3法則」,培養愛做家務的勤快娃
    家長只要牢記5個「要」,就可以培養出愛做家務的「勤快娃」。1、要抓住孩子的「勞動敏感期」,從小開始引導培養。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喜歡自己去嘗試體驗。1歲多的小寶寶,才剛剛會走路,他很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肢體來接觸並感受外界的一切。所以,他會對大人勞動的工具產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