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是英語「populism」(平民主義,反義詞是「elitism」精英主義)的詭異中文譯法。儘管「populism」有些微的自嘲貶義,大體還屬中性,歐美不少著名政治家自稱「populist」,即「平民主義者」。但當前的中譯「民粹主義」有明確貶義,甚至有「民之納粹」的聯想,以致當今不少中國學人理直氣壯地著文譴責之。當中文的「民粹主義」反譯回英文,只可能是「populism」,不可能譯為讓西方人莫名其妙的「大眾納粹主義」。
「民粹」譯法起初並無貶義,而是「民之精華」的褒義。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後,有俄國「平民派」流亡日本,在東京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曾尋求其幫助;大概受日文「國粹」啟發,譯其名為「民粹」派,以對應「群氓」。這種譯法也能避免與「democracy」(今譯「民主」)當初的一種流行中譯「平民主義」混淆。「民粹」變成明顯的貶義詞,應來自中國共產黨人在上世紀30年代末期翻譯列寧著作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列寧激烈批判俄國的「平民派」,因其強調俄國農村傳統村社的社會主義性質,間接否定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雖沿用「民粹」舊譯,被列寧批判的思想當然是「反動思想」。
今天再無理由把「populism」譯作「民粹主義」,而應準確譯為「平民主義」。
探討平民主義的政治主張基本是徒勞的。當代平民主義的核心主張僅是反對精英踐踏平民利益和蔑視平民智慧。人類社會的區隔,首先是男女性別,其次是精英與平民,再次才是階級、族裔、國家等。所以,平民與精英之分很抽象,並不必然有明確的政策取向,也同是否屬於「極端主義」無關。同樣,主張婦女權利的人,在政治立場上可能是右派,也可能是左派;既可能溫和也可能激進。平民和精英兩種主義的主張者中既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左派,也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右派,當然還有中間派。所有左、中、右的政治主張,無論溫和或激進,都可能傾向平民,也可能傾向精英。
在私有制消亡之前,精英與平民是對幾近永恆的悖論。不彰顯智慧與平庸的差異,要求精英為廣大平民無償做奉獻,社會就平等,大多數人就不會感到痛苦,但代價是全社會的平庸。但倘若對個人智慧報以包括財富在內的對他人的支配權,就生出追求支配權的精英集團,代價是廣大平民感到痛苦,感到相對被剝奪、被支配,進而導致社會分裂。個人智慧相對貧乏的群體因愚蠢而被淘汰,個人智慧相對豐富的群體因社會分裂而被淘汰。常有強調社會平等團結的群體被強調個人私慾的群體擊潰,也常有強調個人私慾的群體被強調社會平等團結的群體擊潰。
傳統中國為何不盛行「平民主義」說法?與西方傳統社會有法律規定的嚴格階級地位分際不同,中國小農社會缺乏實行長子繼承的客觀條件,「富不過三代」,階級分際既不清晰也不穩定,所以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平民與精英的相互依存性。《尚書·夏書·五子之歌》中就聲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帶有北方遊牧生活遺傳的唐朝,把精英與平民分得比較清楚;但也說精英與百姓是舟與水的關係,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人與唐人不同,傾向用魚與水、骨與肉的關係形容精英與平民的關係。「民本」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思想根源,與近代西方流行的「民主」相得益彰。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為什麼全球盛行對抗精英主義的平民主義?第一大原因是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出現質變;第二大原因是市場的全球化迅猛發展。
從種植和養殖的財富,到近代製造的財富,又到而今設計研發出的無形財富,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正處於劇變中。極少數精英遙遙領先,贏家通吃,甚至把很大一部分精英也變為平民。僅6000萬人口的法國擁有深厚的高科技製造傳統。而今法國教授月薪兩三千歐元,與清潔工和卡車司機相同;但披上「洋馬甲」的精英,月薪高達十幾萬歐元。法國社會分裂,再無力創造空客奇蹟。在社會平等環境裡成長的法國教授們,站在所有抗議運動前列,並非偶然。
冷戰後,近14億人口的中國給全球化注入了巨大動能,也讓總共不到10億人口的發達國家感受到巨大壓力。在全球化中獲利最多的美國和中國,平民與精英在收入鴻溝上的擴大速度也最快,所以兩國都是平民主義的溫床。美國政權被反全球化運動劫持,自稱「平民主義」政權,並非偶然。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誓言解決「不平衡發展」問題,亦非偶然。
號稱能左右人類未來的技術烏託邦,是精英主義在今天的突出表現。資本界以未來科技之名圈錢,號稱無腦的「智能」將代替人腦,誘惑不做也不懂算法技術的文科生做公關,忽悠了經濟政治精英,還人為製造出平民即將被先進技術淘汰的恐慌。如果開放的全球金融化是未來,開放的香港模式就是人類未來,平民就只能像香港居民那樣靠炒房養老。如果迷信未來的人工智慧和市場化將很快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眼下醫患關係的惡化就不值得重視。對未來技術控制社會的迷信,對市場機制萬能的迷信,對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迷信,使精英話語挾持議程,與平民話語和平民日常生活的關切漸行漸遠,甚至讓不少金融騙子鑽了空子,把平民當「韭菜」收割。
反思時下的精英主義傾向,筆者呼籲,勿用「民粹主義」,改用正常、中性的「平民主義」。(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