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維:「平民主義」錯譯成「民粹主義」,該糾正了

2020-12-11 環球網

「民粹主義」是英語「populism」(平民主義,反義詞是「elitism」精英主義)的詭異中文譯法。儘管「populism」有些微的自嘲貶義,大體還屬中性,歐美不少著名政治家自稱「populist」,即「平民主義者」。但當前的中譯「民粹主義」有明確貶義,甚至有「民之納粹」的聯想,以致當今不少中國學人理直氣壯地著文譴責之。當中文的「民粹主義」反譯回英文,只可能是「populism」,不可能譯為讓西方人莫名其妙的「大眾納粹主義」。

「民粹」譯法起初並無貶義,而是「民之精華」的褒義。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後,有俄國「平民派」流亡日本,在東京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曾尋求其幫助;大概受日文「國粹」啟發,譯其名為「民粹」派,以對應「群氓」。這種譯法也能避免與「democracy」(今譯「民主」)當初的一種流行中譯「平民主義」混淆。「民粹」變成明顯的貶義詞,應來自中國共產黨人在上世紀30年代末期翻譯列寧著作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列寧激烈批判俄國的「平民派」,因其強調俄國農村傳統村社的社會主義性質,間接否定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雖沿用「民粹」舊譯,被列寧批判的思想當然是「反動思想」。

今天再無理由把「populism」譯作「民粹主義」,而應準確譯為「平民主義」。

探討平民主義的政治主張基本是徒勞的。當代平民主義的核心主張僅是反對精英踐踏平民利益和蔑視平民智慧。人類社會的區隔,首先是男女性別,其次是精英與平民,再次才是階級、族裔、國家等。所以,平民與精英之分很抽象,並不必然有明確的政策取向,也同是否屬於「極端主義」無關。同樣,主張婦女權利的人,在政治立場上可能是右派,也可能是左派;既可能溫和也可能激進。平民和精英兩種主義的主張者中既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左派,也有政治、經濟、社會的右派,當然還有中間派。所有左、中、右的政治主張,無論溫和或激進,都可能傾向平民,也可能傾向精英。

在私有制消亡之前,精英與平民是對幾近永恆的悖論。不彰顯智慧與平庸的差異,要求精英為廣大平民無償做奉獻,社會就平等,大多數人就不會感到痛苦,但代價是全社會的平庸。但倘若對個人智慧報以包括財富在內的對他人的支配權,就生出追求支配權的精英集團,代價是廣大平民感到痛苦,感到相對被剝奪、被支配,進而導致社會分裂。個人智慧相對貧乏的群體因愚蠢而被淘汰,個人智慧相對豐富的群體因社會分裂而被淘汰。常有強調社會平等團結的群體被強調個人私慾的群體擊潰,也常有強調個人私慾的群體被強調社會平等團結的群體擊潰。

傳統中國為何不盛行「平民主義」說法?與西方傳統社會有法律規定的嚴格階級地位分際不同,中國小農社會缺乏實行長子繼承的客觀條件,「富不過三代」,階級分際既不清晰也不穩定,所以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平民與精英的相互依存性。《尚書·夏書·五子之歌》中就聲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帶有北方遊牧生活遺傳的唐朝,把精英與平民分得比較清楚;但也說精英與百姓是舟與水的關係,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後人與唐人不同,傾向用魚與水、骨與肉的關係形容精英與平民的關係。「民本」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思想根源,與近代西方流行的「民主」相得益彰。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為什麼全球盛行對抗精英主義的平民主義?第一大原因是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出現質變;第二大原因是市場的全球化迅猛發展。

從種植和養殖的財富,到近代製造的財富,又到而今設計研發出的無形財富,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正處於劇變中。極少數精英遙遙領先,贏家通吃,甚至把很大一部分精英也變為平民。僅6000萬人口的法國擁有深厚的高科技製造傳統。而今法國教授月薪兩三千歐元,與清潔工和卡車司機相同;但披上「洋馬甲」的精英,月薪高達十幾萬歐元。法國社會分裂,再無力創造空客奇蹟。在社會平等環境裡成長的法國教授們,站在所有抗議運動前列,並非偶然。

冷戰後,近14億人口的中國給全球化注入了巨大動能,也讓總共不到10億人口的發達國家感受到巨大壓力。在全球化中獲利最多的美國和中國,平民與精英在收入鴻溝上的擴大速度也最快,所以兩國都是平民主義的溫床。美國政權被反全球化運動劫持,自稱「平民主義」政權,並非偶然。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誓言解決「不平衡發展」問題,亦非偶然。

號稱能左右人類未來的技術烏託邦,是精英主義在今天的突出表現。資本界以未來科技之名圈錢,號稱無腦的「智能」將代替人腦,誘惑不做也不懂算法技術的文科生做公關,忽悠了經濟政治精英,還人為製造出平民即將被先進技術淘汰的恐慌。如果開放的全球金融化是未來,開放的香港模式就是人類未來,平民就只能像香港居民那樣靠炒房養老。如果迷信未來的人工智慧和市場化將很快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眼下醫患關係的惡化就不值得重視。對未來技術控制社會的迷信,對市場機制萬能的迷信,對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迷信,使精英話語挾持議程,與平民話語和平民日常生活的關切漸行漸遠,甚至讓不少金融騙子鑽了空子,把平民當「韭菜」收割。

反思時下的精英主義傾向,筆者呼籲,勿用「民粹主義」,改用正常、中性的「平民主義」。(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我們注意到,兩個部分共有一個中心概念——平民主義。這個平民主義是英語「populism」的中譯,而中文普遍把這個詞翻譯為民粹主義,它一般被用來指受某些特定集團鼓動下反對社會精英的運動。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政治學中,民粹主義都不能算作一個正面詞彙。波廷傑刻意地用平民主義的譯法來避開民粹主義的含義,又把平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對立起來。
  •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我們注意到,兩個部分共有一個中心概念——平民主義。這個平民主義是英語「populism」的中譯,而中文普遍把這個詞翻譯為民粹主義,它一般被用來指受某些特定集團鼓動下反對社會精英的運動。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政治學中,民粹主義都不能算作一個正面詞彙。波廷傑刻意地用平民主義的譯法來避開民粹主義的含義,又把平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對立起來。
  • 當代世界的民粹主義:四種主要類型
    【摘要】民粹主義發軔於平民主義的草根運動。當代民粹主義延續了主張地方平民權利的傳統,又突出了平民化、極端化、批判性、合法性等特徵,一般被學界、政界視為消極、負面、失敗的政治思潮和反應。民粹主義作為一種世界性政治現象,不僅集中活躍於低收入國家或拉丁美洲,還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有所表現。
  • 西方民粹主義反思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西方社會的民粹主義值得警惕和反思。在西方歷史上,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經常交混,民粹主義發展到後來往往成為民族主義。西方歷史上民粹主義大多發端於「憤怒、怨恨、不滿」。例如,憤怒導致的民粹主義曾催動日本朝著軍國主義轉向;怨恨導致的民粹主義曾將希特勒的納粹黨選進德國總理府;不滿導致的民粹主義曾歡迎墨索裡尼向羅馬進軍,掌握義大利政權二十餘年。
  • 什麼是民粹主義▏美國優先是民粹主義,還是愛國主義
    也就是說,真理是有對錯之分的。3,從真理標準共識中我們可以知道,與實踐結果相吻合的真理就是正確的真理。顯然,如果真理的定義不違背以上——真理標準共識,那麼,這個真理定義基本上就不錯。子一哲學認為,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能指導人們行為的意識。
  • 民粹主義:過去與未來
    其中有一篇文章《世界政治大變局中的民粹主義》,如其名所示,專注於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源於19世紀,起起伏伏,延續至今,是推動當今多個主要國家以及世界變化的一個重要動力。如果深入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必不可忽視民粹主義。這篇文章簡明扼要,概括學界對民粹主義的論述,又不乏自己的洞見,能給讀者提供很大幫助。此文作者有兩人:張國璽、謝韜。
  • 美媒痛罵川普是法西斯主義者,美國如今的民粹主義與法西斯有何...
    川普與支持者 那麼什麼又是民粹主義? 同樣簡單的說,民粹主義或者說平民主義在一開始就是作為精英主義的對立面出現的,即由於底層的大多數人受夠了少數當權派精英的剝削,進而對精英的決策合法性也產生了質疑——取而代之的,就是以民意取代法律與程序原則,認定多數人支持的就是規則。
  • 英媒:民粹主義攪動全球政治格局
    文章稱,研究還揭示了全球政界人士是如何逐漸採納了更多的民粹主義論點,將政治說成是普通民眾的意願與腐敗和自私自利的精英之間的一場是非善惡之戰。文章介紹,基於講話中包含的民粹主義理念多少,每位領導人都得到了一個平均的民粹主義「評分」。這些數據明確了歐洲和美洲所有最大國家以及印度的領導人的民粹主義話語。
  • 【訪學歸來】江雲琴:立足賓大,探索平民主義運動的意義
    清華大學結合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促進學科發展和建設開放式大學的目標,按照「選拔一流的學生,到國外一流的院校、科研機構或學科專業,師從一流的導師」的要求,依託該項目選拔推薦優秀博士生赴國外知名高校開展為期6-24個月的聯合培養。自2007年起,近2500名清華大學博士生獲得項目資助赴國外聯合培養,提高了論文研究水平,開拓了國際視野,在諸多方面取得了收穫。
  • 2017民粹主義透視
    【關鍵詞】民粹主義  網絡暴力  民主  團結    【中圖分類號】D07    【文獻標識碼】A民粹主義作為一種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的社會思潮,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影響越來越廣泛。但是,人們對與民粹主義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 觀察家 | 在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之間
    因此,有一點是錯不了的,民粹主義重返舞臺,肯定是精英主義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從作為這一波民粹主義廣泛抨擊對象「建制派」一詞中,也許可以找到大體的答案。建制派,在英文中是The Estab-lishment。這個詞,在美國被使用,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也在用。從直接的意思來說,有點我們漢語中的當權派的意思,即掌握著權力的上層政治人士。稍微引申一點,可以看作是既得利益集團的近義詞。
  • 孩子喜歡「跪著」睡覺,該不該糾正?醫生:很多家長都錯了
    導讀:孩子喜歡「跪著」睡覺,該不該糾正?醫生:很多家長都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跪著」睡覺,該不該糾正?醫生:很多家長都錯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獨家】中國民粹主義三個動向
    2016年,民粹主義思潮及其產生的一系列現實行為在中國暗流湧動。由於中國的選舉制度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民粹主義在中國的表現並不是西方那樣全國性大爆發,而是在各類輿情事件的演變和網絡輿論中,在全國各地、線上線下不斷引發一次次「小地震」,呈現一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態勢。在這當中,網際網路是民粹主義重要的助推力。由於網際網路隱匿性的特徵導致了大量情緒化和非理性的表達,也引發了「烏合之眾」的誕生。
  • 社會焦慮與網絡民粹主義的特質
    網絡民粹主義土壤是社會焦慮 中國網絡空間的民粹主義與西方民粹主義有著很大的差異。2016年以來,英國脫歐、美國川普大選上臺,標誌著民粹主義在西方抬頭並成為社會主流思潮。「成都七中食堂事件」就是對食品安全焦慮的典型案例,該事件一度引發全國關注,形成民粹主義輿論聲浪。雖然這起事件被證實是肇事者故意擺拍製造假新聞引發網絡輿情,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下社會的不安、焦慮情緒。
  • 胡錫進:民粹主義在中國得到控制
    【環球時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有觀點認為中國存在民粹主義,而且可能會一定程度影響中國和平崛起與國際形象。」12月16日,在環球時報2018年年會上,主持人楊銳提到這樣的現象,並就此向環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發問。胡錫進回應稱,中國確實存在民粹主義,而且在網際網路上表現得很激烈。
  • 民粹主義這個「框」究竟裝了些什麼?
    總的來說,根據具體訴求差異,我們可以將當前西方民粹主義分為右翼民粹傾向和自由主義的民粹主義兩大類。法國極右翼政黨「法國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在現今西方媒體和學界的主流話語體系下,右翼被視為當下民粹主義的主要來源,英國脫歐、川普上臺以及法、德、奧、荷等國右翼政黨崛起都被歸結為民粹主義作祟。
  • 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浪潮尚未達到高峰。Populism['pɔpjulizəm] n.民粹主義crest[krest]v.達到頂峰sobering['səʊbərɪŋ] adj.
  • 「掉隊的拉美」——民粹主義的根源與後果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塞巴斯蒂安愛德華茲教授的《掉隊的拉美:民粹主義的致命誘惑》一書,從民粹主義的角度解讀拉美長期衰落之謎。世人對拉美自然會有更高的期待。雖然擺脫殖民統治的時間略晚於北美地區,但是拉丁美洲的自然資源更為豐厚,不僅有廣闊的耕地和牧場,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礦石,因此,在獨立初期的19世紀,收入和生活水平超過了同期的北美。
  • 對精英的復仇:川普與民粹主義
    川普在這股民粹主義大潮上上位,並讓美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川普的當選是失落白人對於精英的報復,民粹主義本就是代議民主失靈民眾的自發反叛。一、反對精英首先我們明確一下民粹主義的定義,按照德國學者米勒的定義,民粹主義有兩個特點,一是反對精英,二是對人民代表性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