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波廷傑近日用中文發表的「五四演講」,顯然受到美國官方的重視,與美國現政府班底中其他官員的講話有所不同,其中既有政策宣示的成分,又有一些結合波廷傑自身「中國學」或中國問題研究背景,與中國近現代史相關聯的內容。其主旨,就是希望在中國內部引起更多的對立和對抗,試圖把中美之間的問題轉化為中國內部的矛盾。

波廷傑的談話分兩個部分,一是試圖從美國的角度闡釋「五四」運動,二是把這種闡釋用於當下中國。我們注意到,兩個部分共有一個中心概念——平民主義。這個平民主義是英語「populism」的中譯,而中文普遍把這個詞翻譯為民粹主義,它一般被用來指受某些特定集團鼓動下反對社會精英的運動。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政治學中,民粹主義都不能算作一個正面詞彙。波廷傑刻意地用平民主義的譯法來避開民粹主義的含義,又把平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對立起來。實際上,西方政界、學界和媒體經常指責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是一種民粹,也就是平民主義,尤其是網絡中的「小粉紅」。而波廷傑有意將平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區分開,是企圖引發中國社會內部的對立。

有意思的是,波廷傑刻意忽略「五四」運動與中國左翼運動興起及共產黨成立的關係,刻意忽略「五四」運動的救亡圖存特徵,對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貢獻無一語談及,而是列舉了與美國聯繫極為密切的胡適和張彭春,胡適是「五四」幹將中少數擁有美國留學背景的,而張彭春不為中國大眾所熟知,他是戲劇活動家,當年留學美國,後來移居美國,是教育家張伯苓的弟弟。波廷傑在推崇一個他製造的由「美國價值」引領和影響的所謂「五四傳統」。只要對「五四」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刻意曲解。

波廷傑所推崇的「五四」大眾性,也就是為「普羅大眾」服務的觀念,在胡適和張彭春的思想中位置都不高,反而是像陳獨秀、李大釗這樣的先驅者所倡導最力的。這又是波廷傑與中國思想史相關脈絡相矛盾的地方,他為何強調「普羅大眾」,並刻意將其與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相聯繫?因為這個談話的實質是企圖向中國發出某種呼籲和動員,其解釋脫離了「五四」的歷史實際,為美國當下的利益服務。其所謂「中國當下不需要民族主義,而需要平民主義」,潛臺詞是主張用平民主義來撬動中國社會的現實。其舉出的一些所謂代表性的人物,很多都是反中華民族的激進極端力量。

這個談話中最為極端和缺乏根據的部分,是將「五四精神」與川普的「美國優先」結合起來,稱這種平民主義在川普崛起和「美國優先」中的支撐作用與「五四」是類似的。這恰恰暴露出美國社會內部面臨的巨大社會分歧,也顯示他雖然一口流利中文,但與中國現實已經完全脫節。一方面,波廷傑所指稱的平民主義即使在西方世界內部也飽受批評,與一般人所指有極大差異;另一方面,中國當下年輕人所代表的社會潮流,他們對於民族認同的強調、對中國社會的認同、通過民族風所展現出的多元文化色彩與個性,與波廷傑所指的平民主義和民族主義有根本性區別,美國的反華人士還帶著冷戰時期看待蘇聯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把政府當作所謂「壓制社會、鼓動民族主義的力量」,而年輕人是「反正統的平民主義代表」,企圖通過這樣一套話術打動中國青年,卻與中國青年越隔越開。

波廷傑通過推崇平民主義來強化美國的民族色彩,高度重視美國利益,而中國的平民主義應該摒棄民族主義,向美國的民族主義價值皈依。中國不存在國家利益,不能也不應該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是必須在內部進行鬥爭。一句話,美國優先,中國不配優先,最好是做「五四」前那個在國際上沒有能力的、內部分裂動亂的中國。這種通過衝擊中國,來達到「美國優先」不戰而勝目的的言論,實在是波廷傑的一廂情願,對中國實際情況稍有了解的人都不可能像他這樣凌空蹈虛。

我們要注意的是,波廷傑的講話意圖極為清晰,這是美國現政府班底成員過去很少涉及的,在某種意義上回到了傳統上美國保守主義勢力向中國內部問題發難、推行「和平演變」的路數。不過,那種與中國社會之間的隔膜,對中國現實的缺少把握,也顯示出美國當下決策層對華政策思路有多少空洞虛幻的成分。這一變化所傳遞出的意圖,值得中國社會給予應有的重視與回應。(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2020-05-13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維:「平民主義」錯譯成「民粹主義」,該糾正了
    「民粹主義」是英語「populism」(平民主義,反義詞是「elitism」精英主義)的詭異中文譯法。儘管「populism」有些微的自嘲貶義,大體還屬中性,歐美不少著名政治家自稱「populist」,即「平民主義者」。
  • 張頤武:禁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禁用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張頤武表示,與科技方面的情況不同,「科技是我們想要,他(美國)不給;文化是我們有些東西到他那兒,他現在高度警覺,不讓我們去,這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張頤武認為,美國現在高度警覺,擔心我們未來在文化上把他的脖子卡住,就把文化問題政治化。
  • 【訪學歸來】江雲琴:立足賓大,探索平民主義運動的意義
    2018年1月3日至2019年1月2日期間,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我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進行了聯合博士培養。政治鬥爭與平民主義在美國學習期間,我密切關注網絡和當地媒體的新聞報導,以加深我對美國政治、社會的認識,了解政治爭議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 北大教授張頤武: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訪談者:朱開雲  受訪者: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青評論:近期,電視節目《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很多觀眾發現原來很多字自己都不會寫了。您作為《漢字英雄》節目的評委,在這方面有何感受?  張頤武: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漢字書寫在變得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 張頤武:匠蕎是毛鋪的一小步 可能是中國白酒一大步
    9月25日,在今天的毛鋪中國和宴暨毛鋪年份匠蕎上市發布會上,著名文化學者、評論家張頤武表示,毛鋪年份匠蕎是毛鋪的一小步,也是中國白酒的一大步,中國白酒走上了一個更高境界,走向了和合文化,走向了更高境界。
  • 張頤武:學英語有助於理解中國文化
    張頤武:當然了,跨文化的理解必須要有多語言的能力、跨語言的能力。學英語這個事情沒有什麼值得爭議的,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現在就是技術性的問題比較多。第一,中國人學得好多年還是「啞巴」英語,應考能力很強,但還不太能用,在交際時只能說一些最簡單的話,稍微複雜一點的用起來就比較難。這是我們要提高的,學了很多年效果不是很好,效率不是很高。
  • 張頤武: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
    8月6日,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抖音短視頻於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舉辦「共享共創——短視頻與社會創新論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的主題演講。
  • 「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2020-06-25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2019-12-12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吃瓜群眾給方方女士和張頤武教授的一封信
    方方女士張頤武教授你們二位好。在廣大讀者心裡你們二位都是事業有成、功勳卓著的當代名人。一位是受讀者喜歡的知名作家,一位是受學生喜歡的著名學者。二位都屬於當代名人,你們的共同之處都是憂國憂民,你們希望祖國更強大,人民更幸福。
  • 張頤武聊"年味兒":最重要是團聚 懷念母親做的紅燒肉
    今天,請大家跟小編一起,跟隨文化學者張頤武的腳步,追尋飄散在歲月中的年味兒。 聊起春節印象,文化學者、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侃侃而談,既有濃濃的溫情回憶,又有敏銳的文化觀察,並帶有全球化的視角判斷,讓人欽佩於他的博學和文化底蘊。
  • 美國人不喝美式咖啡?
    還有一件震驚咖啡界的事就是,義大利第一家星巴克在米蘭終於開業啦,還掀起了排隊潮!Espresso發源地人民坐不住了......為什麼說美國人不喝美式咖啡呢?話說,一直以來美式咖啡和意式咖啡,是咖啡界最難調和的兩個勢力。比如說,美國人不喜歡美式咖啡,他們更喜歡喝的是滴濾咖啡。
  •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圖)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教授應邀作了《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的主旨演講。演講現場  2000多年前,張騫途經古涼州出使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以河西走廊為核心的古涼州地帶便成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西亞的重要通道。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互鑑促進中馬健康產業長遠發展
    在中馬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分論壇上,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參加論壇並發表演講。張頤武教授作為文化領域的學者,首先闡明亞洲國家文化交流互鑑具有良好的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中馬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和深入,為更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開講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社會各界2000多名人士聆聽演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教授應邀作《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的主旨演講。2000多年前,張騫途經古涼州出使西域,開闢了舉世3聞名的「絲綢之路」,以河西走廊為核心的古涼州地帶便成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西亞的重要通道。
  • 美國富人和名人優先檢測?川普:這就是人生!
    富人和名人被優先考慮檢測?川普:"也許這就是人生!"(圖/路透)在美國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病毒疫情,讓很多名人、政客和體育明星即使是沒有症狀,也爭先恐後接受檢測。然而由於病毒檢測資源不足,多數一般民眾和病人卻排不上號,反而是富人被優先。此一現象引發反彈聲浪。
  • 北大教授張頤武評高考作文:哲理性題目空間大,真寫好難度高
    北大教授張頤武評高考作文:哲理性題目空間大,真寫好難度高 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2019-06-0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
  • 奉行「美國優先」!蔡英文又變臉,臺民眾:自食惡果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川普在上臺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中國也首當其衝地成了美國政府的眼中釘。近年來,為了遏制中國大陸發展,美方頻頻對臺「示好」,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更是企圖「倚美謀獨」。「臺美」勾連不斷,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這種甘當棋子,而獲取政治私利的行為,蔡英文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而再再而三地趁這段時間,與美國進行多次「軍事交易」,來強調她與川普政府的「交情」,想要借美國之勢來威懾大陸。選舉結果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優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這一消息,可謂是讓蔡英文猶遭一記當頭棒喝。
  • 解析:美式鄉村家具與美國人民的情懷
    美國的歷史較短,早期是開拓創業期,社會狀況決定了美式家具的特點:粗糙、大尺寸,但空間運用得特別合理。美國是一個多國移民國家,家具風格也是集眾家之長,既有法國的浪漫,又有英國的紳士。美式家具常加入掃馬尾,故意做舊、做裂紋,多用橡木、松木等粗紋理的木質,不拘小節,講究粗獷、大氣之美,生活**、舒適**、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