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儘管只是一場「普通」的考試,但每年高考還是能夠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對於不少人來說,高考也是「改變命運」的一場考試。前不久,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以676分的好成績被大家關注,50多位老師連夜報喜,千萬網友送上祝福,可謂相當喜慶。
不過,不少網友知道鍾芳蓉同學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後,卻被個別網友「嘲諷」,有的說「白瞎了這個分數」,有的說「這個專業不賺錢」,還有的說「畢業後就知道自己有多蠢了」。看到這些「刺耳」的評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實挺不好受的,有兩個問題在腦海中不斷「盤桓」。
一個是什麼才算是「改變命運」。在這些「嘲諷」的網友眼中,可能寒門學子,只要賺的比以前多了,那就算是「改變命運」了吧,而高考填志願的選擇,為的不就是要選一個未來高薪且好就業的專業嗎,高考像鍾芳蓉同學這樣的高分,在高考志願的選擇時,相當於得到了選擇的「優先權」。正因為此,在大家的眼中,鍾芳蓉同學要是選擇熱門好就業的專業那是理所應當,而選擇冷門的考古專業,反而被「嘲諷」。
現實中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校友會網曾統計了高考狀元所選專業的情況,有近四成的高考狀元,選擇了經濟學、工商管理類專業,一直以來,這些專業都相對比較熱門。而近些年,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等專業頗為吃香,以至於高分考生扎堆報考,教育變得越來越「功利化」。
其實,「改變命運」改變的不應該僅僅只是物質上的增加,更多的應該是思想上、格局上的提高,讀書不應該只為了「黃金屋」,只為了「顏如玉」,更應該去「擺脫平庸」,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改變命運」。鍾芳蓉同學的選擇是令人欽佩的,不畏人言選擇了自己的理想,這儘管平凡卻不平庸。
二是能做出自己的選擇是幸運的。高考志願填報本應該是考生自己的事,但很多家長卻喜歡幫孩子去規劃、去選擇,由於觀念和想法的差距,家長的觀點很難和考生一致,以至於一些同學左右為難,一邊是家長根據經驗選擇的「好就業」的專業,一邊是自己的興趣和想法,這也是高考後家長和考生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應該儘量的尊重考生的選擇,畢竟孩子已經成年,自己的路就應該自己去走,而對於考生來說,適度的聽從家長的建議也是需要的,畢竟家長都是「過來人」,家長的經驗可能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從小獨立的鐘芳蓉同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是幸運的,因為她和很多農村考生一樣,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很少有家長能夠提供經驗,想選擇什麼專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也正是因為此,鍾芳蓉同學身上擁有的農村的考生獨立和坦然,令我欽佩,高考676分,選北大考古專業怎麼了?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別人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