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09:28:43 來源:浙江日報
劉雪松
湖南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成績,獲湖南省今年高考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送祝福。填報志願時,鍾同學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理由是: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了樊錦詩的影響。
有媒體給鍾同學貼上「留守女孩」「專業冷門」「沒有錢途」等標籤,並反覆拋出未來就業與收入、考古很髒很累等誘導性提問。但鍾同學回答很簡單:「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鍾父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與少數人對高分「寒門學子」報考所謂「冷門專業」的惋惜不同,許多網友向她送上祝福,並親切稱她為「考古女孩」;至少有十餘個省份的考古界前輩接龍般地送禮送祝願;北京大學官微更是向鍾同學表示熱情歡迎:「我在大學等你。」更讓鍾同學喜出望外的是,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得知此事後決定,和北大顧春芳教授一起為她送去《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
從輿論的反應來看,可以說鍾同學面對「拉後腿」的負面情緒是「非典型」的。但揆諸現實,高考選擇專業時一句「喜歡就夠了」,並不是每個考生都能說到做到的。很多家庭、甚至熱心的學校和老師,對於考生選報專業時個人興趣愛好、志趣理想的尊重程度令人憂慮。每年高考之後,家長、老師越俎代庖是常態。考生靠邊,旁人「包辦」。不少人把選學校、選專業的方向,設置成將來哪個更好找工作、怎麼掙到大錢。
人生選擇的重要關口,家長、老師出主意,顧及孩子將來的就業和收入,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完全無視孩子的理想、特長和興趣愛好,急功近利地硬按「牛唇」對「馬嘴」,這樣的「作主」是給孩子幫倒忙,也是對人才的一種摧殘。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就自己的最大資本。今天高校的一些所謂「冷門專業」,恰恰需要優秀學子的真興趣、真熱愛,需要理想支撐這張看似寂寞的「冷板凳」。一個社會,如果考生圍著「錢途」打轉轉,這個社會的人才體系必定是扭曲的。同理,一個社會如果「冷門」的專業一直都是「冷板凳」,這個社會的人才價值觀是需要重新校正的。因此,守護考生的理想,激勵考生的初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健康良性互動。
北大在回應中很給力,「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求學之旅,橋都堅固,道路都光明」,強調這是「中國最好的考古專業」。這就是文化自信、教育自信,是求賢若渴的熱情召喚。這樣的大學才能成就自己,這樣的專業一定能成就學子。所以,北大和這位「考古女孩」是相互選對了。
編輯:李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