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芥末堆 東耳 6月22日報導
在美國讀博期間,國外"實踐得真知」的教學方模式與中國「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模式所形成的較大差異讓潘鵬凱印象深刻。 「中國是很勤勞的國家,但教育一直在一個死胡同裡,把聰明的孩子教笨了。」
帶著想要做些事情促進中國教育變革的初衷,2004 年,潘鵬凱創立了說寶堂,以口語練習切入教育培訓市場,即交互式的語音識別。這種模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線教育。2010年,平臺轉型少兒教育產品,並創立愛樂奇品牌。
目前,愛樂奇平臺上已經聚集了 3000 名外教,90% 為北美外教。一年付費用戶超過 5 萬人,與100 多家知名機構達成合作,包括新東方、卓越、 昂立教育等。自主製作歌劇幾百首,有版權照片 6 萬多張,繪畫有 4 萬多張,還有眾多原創動畫作品。
潘鵬凱父母均在浙江大學任教,1994 年,潘鵬凱大學畢業後也留在浙大教書,主要教授計算機與工業設計相關課程。
1997 年,潘鵬凱無意中看了《數位化生存》一書,不禁感嘆於美國前沿的信息技術理念,後來他成功申請了去麻省理工讀博士的機會。潘鵬凱在麻省理工的主要研修課程就是怎樣讓機器變得更聰明,如何讓機器更好的學習。而培養機器學習,首先就要研究人是怎樣思考、如何學習的。
「MIT校園很小,但你很難想像就這麼小的一個地方已經誕生了 8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主要就是跟思維方式、教育方式有關。」回國後的潘鵬凱對此感觸很深,當時他就萌生了做教育的想法,想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做些事情。
2004 年,潘鵬凱成立說寶堂,以口語練習切入教育培訓市場,即交互式的語音識別。這種模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線教育。
2009 年,說寶堂年銷售量已達到 10 萬套。即便如此,潘鵬凱及團隊仍然面臨著諸多難題,如用戶使用率低下,續費難等。漸漸地,潘鵬凱覺得這種模式可能走不通了。
潘鵬凱認為 「在線」和「教育」的衝突性是在線教育發展的一大痛點,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試錯,其帶來的挫折感和在線最初給人的感覺是衝突的。能做成功的都是順應人性發展規律。
近幾年來,眾多語音項目的出現也掀起了一股風潮。如英語流利說、扇貝單詞註冊用戶數均已達千萬級。面對這一時期語音類項目的集中爆發,潘鵬凱覺得與十年前相比,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及智能硬體性能提升以及用戶意識培養成熟對這一次集中爆發起著關鍵性作用。
PC端相對的地域局限決定了其很難大規模的擴展起來,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用戶的使用場景實現多元化擴展,用戶數量級自然可以實現快速增長;在硬體設施方面,十年前的顯卡、耳麥等硬體設備還是較低層次的配置,語音識別程度較低,而這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其次就是用戶意識培養,那個時候人們對網絡還處於一種抵制狀態甚至是視為危害少年的邪物,對於通過網絡來學習這件事人們還是有諸多質疑的。那個時段興起的楊永信的電擊治療是這一群體意識的縮影。
雖然十年前的語音學習項目與今天相關創業項目不可同日而語,但潘鵬凱認為語音教學與十年前相比雖然有量的飛躍,用戶量級從百萬級到億級,市場規模也大幅度擴展。但並未從根本上實現質的飛躍,還是處於較為基礎的錄音、語音傳話層次。尤其AI的躥紅吸引了眾多創業者進入相關領域,融資也異常順遂,「但這群人往往還沒搞清楚什麼是人工智慧,就開始到處嚷嚷什麼自適應,人機互動。現在的市場很混亂。」潘鵬凱表示。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同樣的一個創業項目進入市場的時間節點很重要,十年前做在線教育,客觀環境決定了很難快速爆發。而十年後的今天進入市場恰好得到了客觀環境助力。
但是回到十年前,受到客觀環境限制的潘鵬凱對行業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之後還是決定轉型。
2009 年,說寶堂正式轉型做少兒英語教育,並於 2010 年創立愛樂奇品牌。公司專做針對 3 到 15歲孩子的英語產品。對於少兒教育市場,最常見的切入點還是培訓,但潘鵬凱卻做了少兒英語產品。
潘鵬凱認為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細化分工,有人提供產品,有人提供服務……線下培訓機構現金流狀況較好,但運營模式較重。
「之前的學習經歷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中國的教育產品實在是太落後了,在學生中間廣為流行的教育產品大多是代代相傳,出版年份較久,很多父輩時用的書現在還在用。這在當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自然是不適用的。所以我對教育產品更有熱情,我們希望能做些事情對這種現狀做出些改變。」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潘鵬凱及其團隊當時就預判未來學習會有轉移到線上的趨勢。所以愛樂奇初期主要研發數碼教材,包括「愛樂奇英語數碼教材」和「愛樂奇英語學習網站」。 後期發展過程中平臺陸續研發了「愛課件」「愛測評」「愛校通」等。用戶數增長起來了以後,又做了實體教材。
後來數據證明他們當時做了一個很正確的決定。目前愛樂奇C端服務用戶數百萬,B端合作機構上千家。用戶對產品的認可離不開潘鵬凱他們對產品的不斷打磨。
潘鵬凱認為,英語教材必須由老外負責研發,在配備國際化的團隊的基礎上充分了解中國市場。目前愛樂奇的核心領導層均是美國名校畢業。同時,他們邀請了世界專業英語編寫者幫助不斷打磨產品,進而提升產品的系統性與科學性。
在研發過程中,潘鵬凱發現對於一些進口的原版英文教材,較厚的課本、全英式的教學模式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用戶體驗很差。為了解決這一痛點,愛樂奇就把相關教學方法以視頻和文字的方法儲存到課件中,方便老師隨時查看,大大降低了老師的備課成本。相比於其他教材,愛樂奇的教材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孩子熟悉語法的基礎上將學習內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除了在教學產品上下功夫,愛樂奇同時幫助老師進行技能提升,平臺研發了一系列完整的教師培訓體系,每周都會有教師培訓的直播課程。
「我們不僅跟校長談,還會跟教研員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痛點,然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做好一部分就給他們用,然後再不斷打磨,不斷更新版本。」
中國公立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一直未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普及,雖然政府購買了非常多的軟體和設備提供給老師,但很多老師並沒有真正實踐起來。而愛樂奇僅僅引進了很小部分公立校,其服務對象還是以培訓機構和高端幼兒園為主。
相對於公立學校的被動接受,潘鵬凱覺得私立學校的表現更為主動,他們更為關注市場動向及競品狀況,因此對前沿技術的接受度會更高,開放性更強,這也使得愛樂奇在進行業務擴展時相對容易一些。
目前愛樂奇與合作機構有兩種合作模式,一是合作機構直接使用愛樂奇的教材,另一種是愛樂奇根據原機構現有內容進行合理配置,現在愛樂奇可以實現定製內容一個月左右全部完成。
近兩年視頻外教模式頗受市場和資本青睞,眾多教育培訓機構開始切入這一領域,且大多數採用的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例如針對 K12 英語教學的掌門一對一。
2015 年,愛樂奇與昂立聯合打磨產品。對視頻外教領域一直存在爭議的「1對1 VS 1對3」、「約課 VS 排課」進行深度實踐調研,2016 年,愛樂奇正式推出視頻外教業務。
愛樂奇採取的是師生一對三模式。這一選擇也是潘鵬凱團隊經過多次試驗得出的結論。對於孩子來講,一對一溝通時,必須開口講話對於孩子來講壓力很大。而如果是一對三模式,孩子會覺得是跟朋友一起學,會相應減少他的壓力。在內容方面,愛樂奇更多的採用場景化教學模式,鼓勵孩子在特定的場景中交流,提升其語言應用技能。在老師層面,平臺會在外教篩選、培訓方面投入較多的精力,對每堂課進行視頻錄像,然後運營團隊會實時進行分析,將實踐較好的經驗推廣開來。
不同於多數機構採用的約課模式,愛樂奇採用了排課模式,這樣孩子就可以與一位老師產生長期互動,「教育是建立信任關係之後,孩子漸漸地打開眼睛、嘴巴、耳朵等。這個時候他的能力才能飛速發展。如果單純的依靠線上教學,每次變換老師,這從本質上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教育產品。」潘鵬凱表示。
潘鵬凱認為未來最好的少兒教育模式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線上主要是提升口語能力,即提能;線下主要在老師幫助下提升知識技能,即提分。「學習不僅僅是指跟老師學,老師只是點燃學習熱情,更多還是依靠孩子自我主動性。學習不單是記,要更多地跟情感聯繫起來,要遵循人類幾千年的發展規律。而不是把商業利益凌駕在科學教學之上,我覺得這種模式很難走的長遠的。教育還是要有平常心。「
針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類似的提供外教直播服務的公司,潘鵬凱表示視頻外教服務不是一個簡單的外教中介服務,而是一個外教教學綜合運營管理工作。比如外教怎麼管理,內容從哪裡來,內容體系之間相互搭配嗎?就單單外教薪水支付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
而愛樂奇則在教學內容研發、課程配置及外教管理等方面與培訓機構進行合作,最大程度對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進行質量提升。
對於未來中國英語教學發展方向,潘鵬凱表示融合會是大趨勢。由於國外優質師資較為匱乏,則中外教結合模式會是最佳選擇,同時引進較為先進的技術做融合。「在未來。線上線下融合、中外教融合以及人與機器的融合會是大趨勢。同時這種融合會讓行業資源更加集中,並逐漸形成大機構和小作坊兩種形態,中間規模機構會被逐漸弱化。」
目前,愛樂奇平臺上已經聚集了 3000 名外教,90% 為北美外教。一年付費用戶超過 5 萬人,與100 多家知名機構達成合作,包括新東方、卓越、 昂立教育等。平臺原創歌劇數百首,版權照片 6 萬多張,繪畫 4 萬多張,包括眾多原創動畫作品。
據潘鵬凱透露,2016 年,愛樂奇平臺教材營收之和與視頻外教營收比為 1:2,未來視頻外教的營收佔比還會有較大幅度提升。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