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向來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明清故宮是當今世界現存的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毫無疑問,故宮在全世界各國宮殿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民宅看喬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文共2435字,將從明清晉商、山西喬家、喬家大院的建築之美和喬家大院的裝飾和鎮宅之寶等五個方面展開敘述,完整閱讀需要5-8分鐘。
01明清盛極一時的晉商
要想了解喬家大院,還得先從山西祁縣喬家說起,說到喬家,又不能不提起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晉商。
晉商是中國最早也是最有權勢的商人集團之一,在明清之前,晉商已經小有發展。女皇武則天就是晉商家庭出身,據說她父親是木材商人。但在山西之外,富商大賈層出不窮,晉商總是被壓一頭。
直到明朝實行「開中制」,晉商藉助山西一省就佔有兩個軍事重鎮的優勢,取得販鹽權,開始真正崛起。發展到清朝,晉商和朝廷多有來往,一度成為「皇商」,很多晉商家族也迎來了鼎盛時期。喬家的崛起,正是乘了當年時代的東風。
02山西喬家是什麼來歷?
如今提到晉商,絕對繞不開喬家,喬致庸更是山西商人的典型代表。
喬家不像王家,發跡很早,祖上又是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喬家直到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時期,才算是開始「創業」了。
喬貴發是個孤兒,早年窮困潦倒,憑藉堅韌的意志,「走西口」拉駱駝,用幾年時間攢下原始資本,開始做「賣豆腐」、「發豆芽」之類的小本生意,後來竟然開設了自己的店鋪,並不斷擴張,到鹹豐年間,喬家幾乎壟斷了包頭的生意。
喬家傳到第三代的時候,家業已經非常豐厚,在茶葉、絲綢、糧食、金融上都有經營,十九世紀末期,在喬致庸手上喬家的資本達到了白銀四千萬兩,按糧食價格折算相當於人民幣140億元。喬致庸借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和光緒西逃,花大錢結交朝廷要員,又送給朝廷四十萬兩救急,喬家得以達到全盛時期。
喬家的崛起、興旺和他們嚴謹的家法家規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喬家最注重誠信,還有「六不準」的家訓:
不準納妾、不準虐僕、不準嫖妓、不準吸毒、不準賭博、不準酗酒。
這或許是喬家能在三代之內從一貧如洗到富甲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03喬家大院的建築之美
喬家大院是喬致庸的府邸,喬家一代主事喬貴發在乾隆年間,為他的三兒子喬全美建造了這座宅院,並取名為「在中堂」,喬全美在此基礎上擴建,直到喬致庸手上發展成今天的「喬家大院」。
大院規模
喬家大院是北方漢族傳統民居中的代表,與山西的其它大型宅院一樣,採用全封閉城堡式的建築結構,其建築總面積達4175平方米,有著19進大小不一的院落,共涵蓋了6個大院、20個小院以及313間大小廂房。
大院布局特色
整所宅院呈「囍」字布局,各個小宅院都是單坡向內傾斜的屋面,向內傾斜的屋面一方面可以將雨水導向院內,另一方面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也反映出當時的晉商儘管家世顯赫但依舊保持著勤儉持家的端正品行。
而這些房屋頂面背後的高牆則是面對著院外,因此宅院的牆面不僅氣勢恢宏,還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喬家大院外圍的牆體渾厚端莊、渾然天成,阻隔著宅院外面的市井喧囂,使宅院內部擁有了獨特的恬靜氣質,生活環境完全不受到外界的幹擾。
宅院三面環街,無論從規模還是外貌都與周圍百姓民居有很大的區別,且並不相連。宅院外圍的磚牆有十多米之高,垛、樓、閣相互穿插著坐落於外牆之上,更使得院牆威嚴端莊、氣勢逼人。
總體而言,喬家大院的布局合乎當時嚴謹的「仁義禮孝」觀念,在設計上也構思得非常精巧,「囍」字形的整體格局凸顯了個性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祈願心裡的體現。
04喬家鎮宅之寶
犀牛望月鏡是喬家的「鎮宅之寶」。這寶物高兩米,有一噸之重,由三部分組成:上面是圓形鏡面,象徵月亮;中間是祥雲;底座是一隻犀牛,「犀」諧音「喜」。這件寶物是用用東南亞進口的鐵梨木,精雕細琢而成,配以毛光玻璃,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之珍寶。
05寓意吉祥的裝飾品
喬家大院內的每一件木雕藝術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寓意蘊含其中,每所大院的正大門上都會雕刻上各朝代的風雲人物或者故事角色甚至一些民間不知名字的人物圖像。
福祿壽
有的大門上刻著垂柱麻葉子,垂柱上除了刻著月梁鬥等等十三個頭的旱鬥之外,還刻有九隻碩大的烏鴉,這些歌烏鴉身形健美,羽翼精細,可以看出是手工技藝極好的工匠之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喬家大院二院的正門上有一處木雕「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題材在喬家大院的木雕中,也較為多見。「和合二仙」主載婚姻的美滿,因此又被叫做「和合二聖」,這在我國傳統民居的裝飾紋樣中,佔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
「和合二仙」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中虛擬的愛神,他們當中一人手持的蓮花有「並蒂蓮」的寓意,一人手捧盒子象徵「好合」之意,與「和合二仙」時常出現的是蝙蝠的紋樣,一般有五隻,蘊含著人們「五福臨門」的祝願。
百子圖
在二院的正房門樓上刻有「百子圖」,這也是山西民居中較為常見的創作題材,其它地方的木雕還有「天官賜福」「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等吉祥圖案。
此外,每間廂房、樓房的梁柱也是木雕的重頭戲,柱頭上的木雕形式多樣,雕工精美,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好,梁柱上的各種藤蔓植物用來象徵多子多福,如石榴、葡萄,刻著芙蓉花與萬年青綠植的圖案則寓意著萬年長青。
匾額
喬家大院中幾乎有門必有匾,無匾不成門,因此各種樣式的牌匾在這裡可謂包羅萬象。石雕的、木雕的,方形的、象形的,刻著字的、繪上畫的,應有盡有。
在如此多的匾額之中,有四塊匾最有歷史價值和藝術觀賞性,分別是:「仁周義溥」「福種琅環」 「身備六行」和「丹楓閣」。
「仁周義溥」的匾額是由李鴻章在光緒四年寫下贈予的,「福種琅環」是清末慈禧太后御賜的,而「身備六行」則是祁縣的昌源河東三十六村在民國十六年的時候拜送給喬映奎的。可見喬家雖然是商人出身,但在政治上卻有著不低的地位。
「丹楓閣」匾額較前三塊則更具價值。「丹楓閣」的匾額是傅山親筆題寫的,傅山在各領域都有非凡成就,被尊稱為「清初第一人」。據史料記載,在「丹楓閣」完工後,傅山親筆題了「丹楓閣」的字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