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對於我們今天來說,是見怪不怪的一種東西。
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普及呢?紀錄片《That Sugar Film》告訴我們,如果從超市貨架上把所有含糖食品都拿走的話,大約只會剩下20%的食品。
甜蜜的陷阱
當我們進食甜品時,甜味刺激大腦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讓大腦釋放出信號,令人感到開心、愉悅。
但這個愉快的過程並不會持續很久,因為人體肝臟分泌的胰島素會迅速分泌來控制血糖。
突然被人潑了一把冷水,怎麼辦?
被多巴胺激活了的大腦,會加強對糖的渴望。所以如果想一直開心,就要持續吃糖。
但長期的甜味刺激,會讓多巴胺受體減少。也就是同樣甜度產生的愉悅感在逐漸減少。
因此,為了獲取相同的愉悅感,就需要更多的糖來刺激,所以糖也會越吃越上癮。
無形的糖
糖分主要的作用是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但當人體攝入的糖分超過人體實際所需時,多餘的糖分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存儲在人體的肝臟、皮下細胞或肌肉內。
世衛組織建議:
在成人和兒童中,建議攝入的游離糖減少到總能量攝入量的10%以下。
如有條件的話可進一步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使其低於總能量攝入量的5%。
(游離糖是指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日常我們可能並沒有概念自己攝入了多少含量的糖分,先來看一組對比數據:
一杯果汁糖含量≈79g;
一塊夾心餅乾糖含量≈6g;
一瓶可樂含糖量量≈53g;
一顆奶糖含糖量≈4g;
一瓶奶茶含糖量≈45g;
一瓶果粒橙含糖量≈42g;
一杯大果粒酸奶含糖量≈36g。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入添加糖應該不超過 50g,最好少於 25g。
過量的糖對孩子的危害
我們會發現,很多兒童食品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基本都會添加糖。
可以偶爾給孩子嘗一點甜頭,但過多攝入太多糖分對孩子並沒有好處。
齲齒
孩子如果經常吃糖又不注意口腔衛生的話,口腔內殘留的糖分會被細菌利用而產生酸,從而導致牙齒脫礦,容易遭受腐蝕,導致齲齒。
肥胖
飲食中過多攝入高熱量和高糖已經是造成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兒童比不飲用含糖飲料的兒童,肥胖風險增加1.7倍。
此外還有伴隨肥胖而來更容易發生的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影響發育
吃糖太多會導致其他一些營養成分攝入不足,還會消耗身體儲存的維生素和鈣,影響鈣吸收從而更容易骨折。
2019年,世衛組織發布關於嬰兒食品的報告,建議禁止在3歲以內的嬰幼兒食品中添加游離糖等成分。
因此,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儘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少加其他調味品。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每日攝入的糖分也要低於25g。
如何降低孩子飲食中的糖?
多吃原汁原味食物,儘量減少有含糖添加劑的食物;
多吃水果,少喝果汁;
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孩子吃太多糖帶來的可不止是牙齒問題,各位爸爸媽媽們必須得重視起來呀!畢竟,在育兒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多學習了解一點,對孩子的影響也許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擊關注和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