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嗎?
孩子做作業總是分心,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本來半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了晚上11點,結果孩子不能睡覺,父母也要陪著;
陪孩子閱讀,可是孩子的注意力總不在書上,不是陷入自己的思考,就是左看右看,反正不在點上;
看孩子跳舞,她的眼神總不在老師的身上,一會跟小夥伴說會話,一會扣扣指甲;
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很揪心?其實這都是孩子的專注力出了問題。
孩子的專注力隨年齡遞增
曾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遞增。
2歲寶寶的專注力大約為7分鐘;
3-4歲寶寶的專注力大約為9分鐘;
5-6歲孩子的專注力大約為10-15分鐘;
7-10歲孩子的專注力大約為15-20分鐘;
10-12歲孩子的專注力大約為20-25分鐘;
12歲孩子的專注力大約為30分鐘。
2-3歲的嬰兒專注力為10分鐘
當你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的是時候,我們應先思考是否跟他的年齡段相吻合,如果專注力符合年齡段發展規律,就無需太焦慮,反之,我們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幹預了。
孩子專注力差有什麼危害?
孩子的專注力跟學習有很大的關係。你會發現那些很會學習的孩子都是特別擅長利用課堂45分鐘,他們在課堂上45分鐘集中注意力,課下無需再補課也能做得很好,其實這都是「專注力」的功勞。
反之,專注力差的孩子就算你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給孩子補課,效果也是甚微的。因為他們在單位時間內產出的效率比較低,聽不進去,就算投入大量的金錢與時間,也是徒勞。
導致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專注力差,一個方面要考慮孩子自身的發育階段,另一個方面我們需要從外部考量是否有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存在:
1.環境問題。
周圍環境太雜亂,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的學習桌上有吃的,有玩具。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孩子很容易被誘惑。
跟孩子一起整理一下周圍的學習環境,讓學習歸於學習,讓玩具歸於玩具,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幹擾。
2.雜念幹擾。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內心有想要做的事或者情緒,這些雜念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了,情緒低落, 內心可能在想「會不會老師不喜歡我了?」在這樣的情緒幹擾下,孩子的專注力都被「情緒」轉移了,就無心當下的學習。所以當看到孩子情緒低落或者無心學習時,最好先排除孩子內心的雜念,不要讓孩子帶著雜念學習。
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你可以試試15分鐘原則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15分鐘原則?
15分鐘效率法則是一套管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專注15分鐘,拋開雜念,克服無法專注的習慣。
在《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中提到:人高度專注的狀態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孩子的課程會設置45分鐘呢?
雖然人的高度專注狀態只有15分鐘,但是課堂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將知識傳授給孩子,所以將45分鐘作為孩子的一個學習單位。
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些善於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通常課程將課程分為2-3部分,以15-20分鐘為一個專注單位進行授課。中間穿插一些題外話活躍一下課堂氛圍,讓孩子的大腦放鬆一下再繼續。
如何運用這個15分鐘法則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
1.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讓孩子感受專注力帶來的成就感。
比如孩子喜歡繪畫,我們可以讓孩子畫畫,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肯定會有一定的專注力,當孩子畫完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你畫這幅畫畫的很好,在畫畫的時候你沒有分心,全神貫注地畫完了,只用了20分鐘,這樣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你喜歡的手工了。
我們稱讚孩子的專注力高,而且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專注力帶來的成就感,而且用其他愛好「手工」做鋪墊,無意中向孩子傳達出高效的意義:專注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
2.時間限制。
很多孩子在假期的時候,都是先玩個夠,最後快開學的時候,再急急忙忙地趕作業。有的人甚至會在開學前的最後2天,一口氣把所有暑假作業都做完。你家孩子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限制學習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事情,一般人的專注力都會比較高。其實這是因為大腦分泌的「去甲腎上腺素」在起作用。去甲腎上腺素可以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並能提升學習能力,使頭腦變得清醒。由此,大腦就能發揮出最高機能。
我們可以利用大腦這個機制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寫作業,我們可以給孩子限定個作業時間,以每15分鐘為限,讓孩子有一定的緊迫感,促進大腦「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然後設置一定的獎勵,讓孩子更有動力。
3.分時段勞逸結合。
孩子的專注力大約在15分鐘,但是如果孩子的學習需要較長的時間,比如60分鐘,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以15-20分鐘就設置一定的休息時間。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在孩子稍微懈怠的時候讓孩子休息,如果感覺孩子還在專注的學習,千萬別把孩子的專注力打斷。
比如,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畫了超過20分鐘了還是很專心,這個時候,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如果這個時候打斷,就會讓孩子的專注力更加不集中。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種種跡象表明,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不僅僅是學霸和學渣的區別,未來對工作,對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試試這些方法,也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