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兒媽媽育兒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娃獨自寫作業什麼樣?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過讓孩子自己在一個房間寫作業的經歷,我有過,本來每天的作業1小時都能寫完,但那次孩子整整寫了兩個半小時,我和孩子都好奇:「時間都去哪了?」
直到我看到了一個視頻,未解之謎解開了……
視頻內容是一個男孩獨自坐在書桌前寫作業,一共9分鐘的視頻,孩子先是寫了17秒的作業,然後用了10秒鐘戳牆玩,研究了1分31秒家裡的門,再次寫了1分21秒作業後又戳了1分30秒牆,寫了51秒作業、在牆上畫了16秒畫。
之後是發呆42秒和1分38秒調整椅子的時間,最後孩子又幹坐了15秒才起身去上廁所。9分鐘的時間裡,有6分鐘都在發呆和玩,最後以上廁所為結局,真是太真實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段過程中孩子沒能堅持任何一件事超過2分鐘,即使是玩!這樣的專注力真的令人堪憂!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旗下的SCALE組織,曾經發表過一個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公式:
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也就是說5歲的孩子,學習時平均專注時間要達到6分鐘。可視頻中的這個小男孩,最長的專注時間也只有1分38秒,而且還是在調整椅子。更不要說他的年齡應該至少有7、8歲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毛病」上課時很容易分心、寫作業時特別磨蹭,這不僅是孩子學習習慣不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專注力一定是不夠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制定家庭課表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的課堂時通常會比獨自寫作業時更坐得住一些,比如在課堂,孩子多數情況都可以在40分鐘的時間內不上廁所、不隨意溜達。但在家時卻經常坐不住、一寫作業就要上廁所……
這是因為,上課有課堂紀律和課堂時間,孩子明確地知道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可以做什麼,心裡有了預期之後,明確知道只要堅持40分鐘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但是在家,家長往往會說:「快點寫完作業去睡覺!」、「趕緊寫」……一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二睡覺也不是孩子期待要做的事情,所以孩子能拖就拖根本就不願意專心的寫作業。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家庭課表,用小鬧鐘定時做上下課的鈴聲,課堂紀律默認和學校一樣。將吃飯、睡覺的時間固定下來,每寫40分鐘作業,孩子就可以自由活動10分鐘,甚至家長可以配合擔任「老師」的角色。孩子有了心理預期,做事也就會更專注。
2、遊戲中培養專注力
制定家庭課表屬於是一個短期內就可以看出效果的方法,但是從長期來看,專注力的提升也是需要鍛鍊的。
和大家分享幾個鍛鍊專注力的遊戲:
還原遊戲拿出5-6枚硬幣,隨機的擺放在桌面上,讓孩子觀察10秒鐘後蓋上。然後給孩子另外的一堆硬幣,讓他將硬幣還原出來。
根據不同孩子的年齡和專注力狀況,可以適當通過改變硬幣的個數、種類和限時來減少或增加難度。
益智遊戲需要動腦的益智類遊戲也是可以通過專注的解題來幫孩子鍛鍊專注力的,就像這套《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專注力訓練》,就是德國好奇狗專業的團隊設計的益智遊戲和插畫。
吸引孩子眼球
我之所以會給孩子選擇這套好奇狗的專注力訓練書,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一眼的眼緣。
在我看來一套書的眼緣,是決定了會不會有人翻開它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要知道,我們成年人看書可能會去搜評價、了解內容、聽從專業的推薦,但孩子可不是,不管是繪本還是遊戲書,光有好的內容不行,還要有一層吸引孩子的「包裝」才能讓孩子喜歡。
這「包裝」不僅是書的封面,還包括書中的配色、形象等插畫內容。這套書在這些方面做得都很多優秀,還贈送了貼紙、留出了一些空白形象供孩子塗色,這也是我家孩子喜歡好奇狗的根本原因。
專注力+多種能力
這套專注力訓練書一共有7冊,裡面包括7個大類的益智遊戲,不僅對專注力有提升,很多遊戲對記憶力、判斷力、協調力、觀察力、學習力等能力的提升都有幫助。
內容優質
我在買之前也看了相關的評價,很多家長都給出了孩子喜歡、質量不錯之類的好評。也正是這些評價才讓我直接買了一整套好奇狗的書,用過之後也真的覺得沒有買錯。
拼圖、七巧板遊戲拼圖和七巧板都是需要調動動手、眼、腦協作的遊戲,只要孩子玩進去了就可以鍛鍊到專注力。
讓孩子喜歡這類遊戲的前提有兩個,一是孩子喜歡,比如讓孩子拼喜歡的圖案,二是有成就感,比如將拼圖拍照或者做成相框留念。
這裡是果兒媽媽育兒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