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利用虛假材料騙取公證案涉及家庭財產騙取公證書成欺詐犯罪...

2021-01-08 搜狐網

  據北京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的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2009年的兩年中,上報的涉及虛假材料騙取公證的案件多達203件,而因此引發的公證投訴則佔到了所有被投訴案件的15%。

  據統計,目前,一些不法分子越來越多地利用虛假的身份證件申辦業務,假身份證幾乎佔到全部申請公證虛假材料中的26%;假結婚證佔據虛假材料的16%,位居虛假材料中的第二位,其次為假學歷學位證件,佔14%;假離婚證佔9%;假戶口本佔8%。

  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不法分子騙取公證或製造假公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僅靠公證員意識的提高和技術手段的加強是遠遠不夠的,信息的核實能力更為關鍵

  本報記者李松黃潔本報實習生吳萌

  兒子帶著「假父母」從公證處騙得了委託出售房產的公證書,並利用這份公證書順利將真父母的房屋賣出,導致親生父母流落街頭。法院審理後認為,公證機構的過錯導致兩位老人無家可歸,判令公證處賠償120餘萬元。

  面對這樣一份判決,被判賠的公證處表示「滿腹委屈」。《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不法分子通過冒名頂替或是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問題已非常嚴重,此外,還伴隨著偽造公證書,或者買賣、使用偽造的公證書實施詐騙等更為嚴重的違法犯罪活動。

  根據北京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的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2009年的兩年中,上報的涉及虛假材料騙取公證的案件多達203件,而因此引發的公證投訴則佔到了所有被投訴案件的15%。尤其是今年以來,這種現象更是有增無減,在10餘天內,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就曾接連查出5起企圖利用假離婚證、假法院文書騙取公證書的事件。

  80%公證詐騙涉家庭財產

  2009年12月底,張大爺家忽然來了一個陌生人尹某,此人手持張大爺家的房產證讓兩位老人搬離。莫名其妙的兩位老人詢問後才得知,原來,張大爺家的房子早已被自己的兒子私自賣給了別人,而「成全」了兒子買賣行為的,就是一份老兩口「委託」兒子售房的公證書。

  對於這份公證書的由來,作為當事人的兩位老人以及公證處均表示「很無辜」:老人稱之前毫不知情,是兒子私自找他人冒充自己到公證處辦的手續;公證處則認為,自己在出具公證書之前已經全面履行了各項公證審查、辦證程序,並不存在過錯,只是可能在人證相符的審查中出現了失誤。

  為了給自己討個「說法」,面臨無家可歸的兩位老人一紙訴狀將公證處告上了法庭。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係人造成損失的,應該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而據北京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處長王桂芳介紹,像上述案件這樣,申請辦理公證事項時冒名頂替的情況其實屢有發生,往往申請人的相貌與證件照片資料的相似度非常高,公證員在辦證過程中除了察言觀色外尚缺乏有效的辨識手段。「最為嚴重的是,目前,部分不法分子越來越多地利用虛假的身份證件申辦業務,假身份證幾乎佔到全部申請公證虛假材料中的26%。」王桂芳說。

  王桂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被查處的偽造身份證件中大部分為第一代身份證,而「作假者」慣用的方法是運用真實的身份信息,只對照片進行更換。實踐中,這些假身份證的材質仿真度極高,在沒有技術手段的前提下,只用肉眼很難辨別真假。因此,虛假身份證是公證機構和公證員在工作過程中最難認定的一種。

  據了解,北京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曾對虛假材料騙取公證的情況進行過統計,結果顯示,假結婚證佔據虛假材料的16%,位居虛假材料中的第二位;其次為假學歷學位證件,佔14%;假離婚證佔9%;假戶口本佔8%。在證明材料方面,偽造畢業生登記表、學籍卡、成績證明、推薦信、人事檔案摘抄表、派出所證明等也均佔有一定比例。

  「虛假材料侵入的主要是遺囑、繼承和委託3類傳統民事公證業務。這3類與人民群眾家庭財產,尤其是不動產密不可分的公證事項佔到虛假材料騙取公證案件總量的80%以上,不但直接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擾亂公共機構、金融機構、商業企業等正常的運行,還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並對公證公信力也造成了嚴重損害。」王桂芳說。

  假公證成行騙「護身符」

  2008年3月,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公證員負責辦理北京市六環路綠化工程施工招投標公證過程。在審查投標人主體資格時,發現北京市某園林公司提交的兩份「公證書」有多處疑點。公證員立即與出具兩份「公證書」的北京市求是公證處取得了聯繫,經過核實,這兩份公證書系偽造。公證員立即將情況通知了招標單位,阻止了採取欺騙手段非法參與招標事件的發生,隨後向公安機關進行了舉報。

  王桂芳表示,以虛假公證書騙取公證的負面作用非常大,甚至有些違法分子偽造虛假公證書專門用於騙取錢財。

  2009年,北京市國立公證處曾接待了一批從外地趕赴該公證處領取獎品的群眾;2010年,北京市東方公證處也接待了10餘名自外地到訪的領取獎品的群眾……這些群眾遠道而來不為別的,只是因為聽信了不法分子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散發小廣告等形式發布的虛假中獎信息。從傳統的「諾基亞」、「三星」、「索尼」大獎到現在剛剛興起的「吉利-沃爾沃」轎車大獎等,受騙群眾之所以相信這些蹩腳的中獎信息,都是因為其中充斥著大量偽造公證書,部分偽造的公證書甚至挪用了公證機構的真實名稱和公證人員的真實姓名。

  王桂芳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不法分子的上述行為不僅損害群眾利益,還破壞公證公信力,對公證機構及公證員也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有些公證處做了大量工作才得以安撫被騙群眾的情緒;有些公證處即便進行了充分解釋說明,仍有受騙群眾不予理解,甚至要求同為受害者的公證機構承擔其來往路費、食宿等。」

  預防詐騙須共享信息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北京市司法局在公證隊伍中開展了一項為期4個月的特別教育活動———「恪守職業道德維護公證公信」,教育的內容之一就是「識假防假」,加強公證從業人員對虛假材料危害性的認識,提高責任意識和防範意識,預防執業風險。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避免因虛假材料引發的相關問題。

  與此同時,為了預防被騙,北京市公證機構也在科技手段的應用上加大了力度。據北京市公證協會會長王士剛介紹,目前公證機構正在加大對硬體的建設投資,從技術上提高防範能力。「如推廣在公證人員的辦公電腦上加裝攝像頭,將辦公電話統一更換為帶有錄音功能的電話等,針對騙取公證的當事人固定證據、給予威懾,並且已取得了實效」。

  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不法分子騙取公證或製造假公證層出不窮的新花樣,僅靠公證員意識的提高和技術手段的加強是遠遠不夠的,信息的核實能力更為關鍵。

  據了解,為了提高核實材料真假的能力,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公證協會正在從3個方面搭建信息共享平臺。首先,分別在司法行政內網以及市公證協會門戶網設立公證虛假材料查詢欄目,在發現虛假材料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向公證機構發布警示信息,降低當事人利用虛假材料騙取公證情況發生的機率。其次,著手與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共同加強身份信息核查比對,以期有效預防當事人利用虛假身份證件騙取公證書案件的發生。同時,加強與公安、民政、住建委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建立安全高效的查詢方式,為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項提供最為真實、準確的信息。

  面對騙取公證案件的高發趨勢,8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及公證行業的代表又與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安局、住建委、銀監局等多家部門舉行了座談會,就如何預防和打擊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公證書的問題進行探討。據了解,首都司法行政機關正在積極與公安機關協調,目的在於一方面明確追究這種行為責任的依據和標準,另一方面聯合公安機關適時開展專項打擊,以加大對提供虛假材料行為的震懾。

(責任編輯:Newshoo)

相關焦點

  • 利用虛假借款材料騙取銀行借款構成犯罪的借款合同並不當然為無效...
    2014年9月29日某法院作出刑事判決書,認定甲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某偽造採購合同、虛構購進原紙的借款用途與乙銀行籤訂借款合同的行為,構成騙取借款罪。2017年4月17,丙公司以「人民法院生效判決書已經確認本案借款行為為犯罪行為,那麼,借款人以欺騙方式籤訂的借款合同即為無效合同,而保證合同是從合同,主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從合同當然無效」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保證合同無效,被告返還代償款。
  • 虛構勞動關係騙取人才補貼80餘萬!違法!
    經警方偵查,2020年2月至5月期間,劉某等人以代繳社保、偽造身份的方式給60餘名非杭州工作應屆生騙取了人才生活補貼,共計80餘萬元,公司從中獲利20餘萬元。公安機關迅速對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拘留,2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目前,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該公司法人劉某,高級主管張某、郭某和龍某。
  • 騙取貸款罪的常見實務問題
    3.行為人騙取的貸款與其經營狀況、能力是否成比例。即行為人是否具有償債能力。 騙取型犯罪最為典型的即為詐騙罪,詐騙罪的基本構造是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基於認識錯誤處分財產——行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審視騙取貸款罪犯罪構成,不宜擴大打擊範圍
    對於A公司是否構成犯罪問題,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構成騙取貸款罪。因為A公司從銀行取得貸款後未按合同約定的貸款用途使用貸款,具有欺騙的故意,且最終造成無力償借款的後果。第二種觀點認為不構成騙取貸款罪。理由之一就是A公司從銀行獲取的「貸款」是屬於B公司的財產,並非銀行信貸資金。
  • 騙取醫保六千元以上可達詐騙罪刑事立案標準
    濟南市公安局黨委成員、副局長劉剛通報《關於建立協作配合嚴厲打擊醫保基金使用欺詐犯罪工作機制的意見》。現場,劉剛介紹了公安機關對騙取醫保基金案件的偵辦程序。「對於犯罪嫌疑人到案後有認罪認罰、主動上交或退賠犯罪所得等從輕處理情形的,依照法律規定,依法予以從寬從輕處理。」劉剛說。那麼,騙取醫保基金犯罪的表現特徵是什麼?哪些情節嚴重,構成哪種犯罪?
  • 騙取醫保六千元以上可達詐騙罪刑事立案標準
    濟南市公安局黨委成員、副局長劉剛通報《關於建立協作配合嚴厲打擊醫保基金使用欺詐犯罪工作機制的意見》。現場,劉剛介紹了公安機關對騙取醫保基金案件的偵辦程序。劉剛介紹,公安機關應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進行審查,認為有詐騙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決定立案的;認為沒有詐騙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不予立案的,應當說明理由。
  • 廣元市4起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典型案例
    2019年以來,廣元市醫保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醫保局「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專項行動部署,認真執行市政府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工作要求,聯合公安部門堅決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查處一批欺詐騙取醫保基金案件。
  • 關於2起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線索
    、市本級定點醫療機構:4月以來,根據國家、省醫療保障局安排部署,全市組織開展了「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進一步宣傳醫保政策,暢通舉報渠道,掌握了一批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線索。4月23日,我局接到省醫療保障局轉交的編號為212019012301號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線索,舉報對象為張家界麗人醫院。線索基本內容為:龔女士1月10日在該院住院做膽囊結石手術,屬於單病種包幹,醫院卻做為普通疾病報銷醫保。患者參保地為張家界市永定區。(二) 調查情況。
  • 一篇關於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分標準的好文:《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的...
    刑事欺詐對應於民事欺詐,也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刑事欺詐對應於民事違約的欺詐,是指刑法中以虛假陳述構成的欺詐犯罪。我國刑法並沒有類似普通詐騙罪這樣設立普通虛假陳述罪,因此,只有在刑法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對於虛假陳述行為才能按照相關犯罪處理。對於刑法沒有明文規定虛假陳述行為,根據罪刑法定原則,不能以犯罪論處,只能按照民事欺詐處理。
  • 推薦//一篇關於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分標準的好文:《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的界分》
    例如,我國刑法第175條規定的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這是將與貸款詐騙罪、金融票據詐騙罪、金融票證詐騙罪相對應的虛假陳述行為設立為犯罪,但刑法並沒有將與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相對應的虛假陳述行為予以犯罪化,因此對於信用證欺詐、信用卡欺詐、有價證券欺詐和保險欺詐行為只能按照民事欺詐處理,不能認定為犯罪。此外,我國刑法還規定了某些單純的虛假陳述的犯罪。
  • 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下面由李家有律師為您進行相關解答:一、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籤訂虛假合同等方式,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活動的,騙取財物數額達到較大以上的,構成合同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合同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的
  • 騙取出口退稅,如何定罪量刑?
    騙取出口退稅,便是涉稅犯罪中最常見的情形,且一般涉及的稅款金額較大。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騙取出口退稅定罪量刑的規定。一、何為騙取出口退稅?所謂騙取出口退稅,是指以假報出口或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二、如何理解「假報出口」?
  • 貸款詐騙罪與騙取貸款罪重合造成重罪輕判?
    騙取銀行貸款罪通常是司法實踐中被用來為犯罪嫌疑人洗脫重罪貸款詐騙罪替代罪名。、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超出抵押物價值重複擔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行為。
  • 陳興良: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如何區分
    例如,我國刑法第175條規定的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這是將與貸款詐騙罪、金融票據詐騙罪、金融票證詐騙罪相對應的虛假陳述行為設立為犯罪,但刑法並沒有將與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相對應的虛假陳述行為予以犯罪化,因此對於信用證欺詐、信用卡欺詐、有價證券欺詐和保險欺詐行為只能按照民事欺詐處理,不能認定為犯罪。此外,我國刑法還規定了某些單純的虛假陳述的犯罪。
  • 誰在騙取老百姓的「救命錢」?北京二中院通報「詐騙醫保基金犯罪案件」情況
    那麼,究竟是誰、在用什麼方式騙取老百姓的「救命錢」,我們又該怎樣堵住漏洞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15日發布了近一年來審理此類案件專題調研情況。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北京二中院及轄區共審理詐騙醫保基金案件35件,被告人47人。刑二庭庭長譚勁松介紹:「犯罪金額4600餘萬元,人均涉案金額近100萬元。
  • 雲南查處並通報7起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案
    冒用信息、欺詐騙保、套取醫保基金、重複報銷……日前,雲南省文山州依法查處並對外通報了2020年7起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典型案例。1、文山州人民醫院37名職工刷卡套取醫保基金案騙保過程: 經查,文山州人民醫院37名職工利用內部收費室便利刷取個人醫保卡共70條(次)套取醫保基金187986.62元
  • 起底房產「套路貸」犯罪團夥騙取74套房產案值過億
    引導偵查補充669冊證據材料自2018年5月以來,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陸續接到多名老人報案,反映被林國彬等人騙取房產並被清出家門。經過6個月的縝密偵查,公安機關於2018年9月27日對林國彬等人收網抓捕,確定案件代號為「9· 27」。
  • 新聞分析:一雙雙黑手是如何從國庫中騙取錢財的?
    另有59起案件、167名犯罪嫌疑人正在審理當中。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騙取出口退稅大案。據查實,潮陽、普寧兩地從事騙取出口退稅的100多個犯罪團夥,僅從1999年至2000年6月,就虛開增值稅發票金額323億元,涉嫌偷騙稅近42億元。
  • 刑民交叉型詐騙犯罪的司法認定
    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如果行為人與其中一方形成共謀,製造某種民事法律關係的假象,就會使被害人產生其具備履約能力的錯誤認識,最終遭受財產損失。在借貸型詐騙犯罪中,通常包含「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等欺詐手段,涉及行為人與第三人虛假合意的判斷。
  • 「包治百病」「老中醫」……河北通報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案例
    昨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7年河北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部分典型案例。其中有不少「保健品」被犯罪分子包裝成包治百病的「神藥」,專門騙取老年人錢財。提醒人們注意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