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貶低他人而抬高自身價值的人,內心都比較自卑

2020-12-17 陳以蔡視界

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人,總是用各種方式貶損他人,嘲笑弱勢者,貶低成功者,似乎見不得任何人好。

一個人的心境,往往會投影到外部世界,內心陽光的人,看世界也是明媚的,而內心陰暗的人,看世界也是黑暗的。

當一個人無限貶低他人的時候,多半是為了抬高自身價值,至於為什麼要抬高自身價值,說白了就是內心比較自卑,於是用貶低他人的方式來抬高自身價值,以抵消內心的自卑感。

自卑的人是可憐的,在人格成長過程中多受到負面的衝擊,才會在走上社會以後,仍舊用貶低他人的方式來作自我保護。

自卑的人也是可恨的,因為在這些人內心裡,充滿了嫉妒、多疑,無法用明媚的心靈去看待這個世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

受到愛多的人,會更懂得怎麼去愛別人,受到恨多的人,也學會了怎麼去恨別人,一個人會怎麼對待外部世界,取決於這個人在曾經所處的環境裡,如何被對待。

當我們遇到自卑的人的時候,能影響並改變其自卑心態最好的方式,就是傳遞自信,切勿與其爭執不休。

文|蔡銀兵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總喜歡貶低別人的人 其實內心很自卑
    02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自我認知」,意思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貌、性格、社交關係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認識,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自己評定。我們通常說一個人對自己很欣賞,覺得自己優秀,很自信,這樣的人就是自我價值感較高的人。反之,就是自我價值感偏低,這樣的人通常的表現是不自信、自卑、性格比較懦弱。自我價值感的高低,是一個人在內心對自己的認可程度,並不是以外在的強弱表現來界定的。就比如,前面說到的那個同事,外在的表現上他是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人,對自己很自信。
  • 心理學:貶低別人價值的人,通常自身也沒有多少價值
    包括討好型人格在內,儘管他們極力否定自己的價值,但是他們在討好別人的過程中,仍然希望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也就說,沒有人真正願意全盤否定自己的價值感。一個人的價值感,也正是體現了其存在的意義。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負面認知,都是從懷疑自我存在的意義開始的。作為孩子,長期遭到父母的否定,性格就會變得自卑,就會缺乏探索世界的動機。
  • 愛貶低別人的人大多數是因為心裡自卑,這類人為什麼會心裡自卑?
    為什麼我不想貶低別人、覺得那樣很丟人,但還是控制不住的非議別人呢?因為貶低,是人們通過內部評價維護自身內在價值的三種方式之一,它是一件所有人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其餘兩種是:抬高自己、過分稱讚他人)每人都需要一定的內在價值,而這種內在價值、只能通過比較獲得。
  • 心理學:內心自卑的人,有這5個特點,你中了幾條?
    文/唯晨心理學上認為自卑心理是由於個體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知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其表現出來的情況多為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隨波逐流,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人,謙虛過頭且只要遇到事情就認為是自己的不對,從來不肯也不敢去追根究底。
  • 心理學聖經:自卑的人有福了
    ——阿弗雷德·阿德勒有一個人,年幼便患上了佝僂病,長得又矮又醜,5歲時,又患上了肺炎,每天都生活在自卑和悲傷中,你認為,他未來的命運會如何呢?事實上,這樣悲慘的童年經歷,並沒有將他擊倒。這個人就是阿弗雷德·阿德勒,與弗洛伊德和榮格並稱「心理學三巨頭」的著名心理學家,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堪稱個體心理學領域的聖經。
  • 心理學:不會拒絕他人,源於你深度的自卑,4個方法幫你找回自信
    直到有一天,我有幸接觸到了鄭州一位知名的心理學教授,並跟她學完了一年的心理學課程,我最終明白:我不會拒絕他人,源於我內心處極度的自卑,源於我童年的一些經歷。找到了「病因」,我欣喜若狂,我開始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行為,最終克服了內心深處的極度自卑。
  • 心理學:永遠不要當著一個人的面,去貶低他
    01在人的內心世界裡,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稱讚,表揚。這個時候,會讓我們更加的自信,做事更有衝勁。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個感受,當別人當著你的面,貶低亦或批評你的時候,此時你會感到委屈,覺得自己失去了面子,別人會看低你。漸漸地,你開始變得敏感自卑起來了。
  • 心理學分析:有這3種表現的男人,內心往往很自卑
    一個自卑的人,往往生活比別人更艱難,他們常常要承受著比他人更多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今天我們可以藉助心理學的理念分析一下,生活中有這三種表現的男人,內心都比較自卑。運用心理學的理念分析,一個男人如果突然陷入自我否定的心理中,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這時候往往不是他能力的問題,而是內心深處的自卑在作祟。他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長久以來習慣這種心理狀態,有了問題和難關不是想著攻克,而是想著逃避。這是自卑的表現。如果對自己常常又這種表現,說明他自卑程度較嚴重。
  • 心理學:戰勝自卑的心理學解析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自卑不可怕,了解戰勝自卑的心理學解析,能幫助我們克服自卑。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即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優勢,趕上或走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正是這一心理機制的作用,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動力,成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尋求補償的願望就愈大,成就大業的本錢就愈多。
  • 內心成熟的人,永遠都不會貶低他人喜歡的東西
    生活中經常遇到一種人,當你買了一件喜歡的衣服時,有部分人會誇讚衣服漂亮且適合你,而少部分人會澆一盆涼水到你的頭上,告訴你這件衣服不怎麼樣,並且還質疑你的眼光。你所有的激情一瞬間被打敗。你喜歡文藝的東西,他會說你裝文藝,你喜歡魯迅,他覺得你老土。
  • 心理學:自戀的人掩蓋自卑的5種形式,越自戀越自卑?(深度)
    他總是自鳴得意,卻對每個人都不滿意。大家都猜想,可能是因為他家境貧寒,小時候甚至靠撿垃圾度日。從小積累的自卑,讓他的敏感一觸即發。老王長得高高瘦瘦,好像一個豆芽,他喜歡穿皺巴巴的棉布衣服,搭配一雙笨頭笨腦的運動鞋。他最近對銷售部的業績很不滿意,所以盯上了冰冰。冰冰每次開會前的心情就像是「赴刑場」,因為她知道,老王又要批鬥她了。
  • 心理學小知識:正確認識自卑。
    每天兩分鐘,帶你了解一個心理學小知識。(聽說帥哥美女都喜歡點讚關注哦!)今天呢,來跟大伙兒聊的話題是自卑,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自卑的感受。它可能是在與他人比較時產生的一種比不上的感受,也可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和標準對比時感受到的無法實現或能力不足。不管是哪一種,自卑感都來源於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比較,而比輸了的結果威脅到了我們對自己價值的認知。
  • 一個故事告訴你:做人,永遠都不要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這個故事會告訴你:做人,永遠都不要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否則,就只會暴露自己的狹隘、無能和無知。來看這個寓言故事:一次,「動物界」進行了一次評選活動,想要選出一個勞動模範,鳳凰作為主評委,廣泛向其他動物徵求意見,這天,它問到了麻雀:「麻雀,你也算見多識廣,認識不少動物,能不能說說那個動物最應該當選勞動模範?」
  • 《自卑與超越》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走向輝煌人生,你需要有點自卑
    在我的慣性思維裡,認為自卑是一種負能量,直到阿德勒先生出版了《自卑與超越》,阿德勒在書中說到:「誰都不能替代你過你的人生,誰都不能幫你真正的解決問題,但是擁有了勇氣,我們就有了克服困難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強大內心,任何時刻都能成為你人生的新開始。」
  • 為何有人會貶低他人,到底透露著什麼心理信息?
    悟到了這一點之後我就此觀察了很多愛貶低人的人。發現很大很大的比例,對他人的貶低,實際上都是在貶低自己;在某方面貶低的越瘋狂,在這方面他內心越崩潰。我還驗證過呢。曾經有個女領導表面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一般不批評人,但是她對於下屬是兵,要有兵的自卑樣子特別執著,經常公開批評下屬說:「你就是一個兵,你想怎麼的,你就是兵!」
  • 人在面對強大對手時會產生自卑,而優越感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自卑
    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在一個新環境裡,你時常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不敢跟人提要求,不敢接受別人的幫助;在人多的時候不敢主動發言,認為沒有人會贊同自己的意見;有時,甚至不敢穿得太時髦、不想引人關注,因為別人的注目會讓你手足無措,默默無聞時反而覺得輕鬆自在……而所有這些困惑,都是源於內心的不自信,深深的自卑會讓心靈蒙上一層灰
  • 酸言酸語貶低他人 你已經露出嫉妒馬腳了
    縱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每個人深深隱蔽在潛意識裡的魔鬼。要想克服嫉妒心魔,須得打開心門,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學會用同理心接納他人,走出心理極端不平衡的情結。最近常佔據媒體版面的「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展現優越感」行為,這也是一種嫉妒的扭曲表現。
  • 心理學:內心極度自卑的人,大都有這五個現象,你中了幾條?
    心理學:內心極度自卑的人,大都有這五個現象,你中了幾條?自信的人從外表都是可以看出來的,她們的眼神往往很堅定,不會因為別人就受到影響,自卑的人眼神總是會躲躲閃閃,顯示了她內心的不自信。自卑的人往往都存在於生活中的各個行業,她們甚至抗拒正常的生活,不喜歡和別人面對面的交流或者害怕和別人接觸。
  • 心理學:如何才能從極度自卑,變成死不要臉?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所有人都在愉快地聊天,卻把你當空氣;在公眾場合中,從不敢單獨發言;儘可能避免所有聚會,總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尷尬;跟陌生人打電話不說自己的名字,而是說關係,覺得別人記不記得自己不重要;憤怒時,一般不敢當面翻臉。 其實,這些行為都是自卑的表現。
  • 心理學:經常犯錯的人,內心都比較恐懼,他們是孤獨可憐的孩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經常犯錯誤的人,我們可以歸類出3點原因。1、受虐型人格,喜歡被虐。2、大大咧咧或智力有缺陷!3、故意的,希望被關注。終上所述,上文中那名經常犯錯的孩子和年輕白領都是非常健康的人,那麼他們經常犯錯的原因只有一個了,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