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培養,離不開高等教育。
柳州應該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高等教育資源。
自治區教育廳2019年的數據,廣西共有高等院校78所(不含4所成人高校),分布在廣西12市。其中本科38所(含13所民辦),專科40所(含12所民辦)。
地區分布上看,高校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是南寧、桂林、崇左。首府南寧有34所高校,佔比43.5%;桂林12所,佔比15.3%;崇左7所,佔比8.9%。
數據來源丨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公布數據整理
截至2019年末,貴港和防城港沒有屬於自己的高等院校。如果算上廣西財經學院防城港校區,那麼廣西14市裡,就只剩下貴港沒有高等院校了。
令人意外和費解的是,作為廣西的工業中心,廣西第二大城市,柳州只有6所高等院校,數量只有桂林的一半,甚至比崇左還少1所,也僅比百色多1所,與其經濟地位極其不匹配。
柳州是沒有支撐高校發展的這個實力嗎?
當然不是。
2019年,柳州GDP 3128.35億元,財政收入436.31億元,這兩組數據在廣西區內都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首府南寧,遠高於桂林、崇左、百色等市。
來源丨廣西統計局
同時,柳州市2019年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經費投入達到了25.45億元,佔當年財政收入的5.83%。可見柳州在教育方面的重視和投入。
柳州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為了滿足經濟產業發展需要,柳州在2019年新引進了1.41萬人才,而柳州用於人才獎勵支出的費用達到了1.1億元。
不管是基礎教育投入還是人才引進,柳州在這些方面的支出都不含糊,真金白銀地投入,目的只有一個:更好地服務和建設柳州經濟。
圖片來源網絡
柳州雖然經濟實力強於桂林,但在高等教育方面卻遠不及桂林。
桂林12所高校裡,有多達9所本科學校,除了廣西師大,以及廣西師大灕江學院,其它都是以桂林城市命名的高校,這些高校在各自領域裡綜合實力都不算弱。比如作為國內四大電子科技大學之一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實力雖不及其它三所,但該校畢業生質量在珠三角地區還是獲得很多企業的認可。
反觀柳州,截止2019年末只有廣西科技大學和柳州工學院2所本科高校,以及4所專科院校。不管是高校數量還是高校質量,柳州總體上跟桂林有著明顯的差距。
圖片來源網絡
有經濟實力,有區位優勢,也捨得重金引進人才,為何在高等學校的辦學規模、學校數量、辦學水平上卻不及桂林、甚至崇左呢?
這還要從廣西在高等教育上的布局說起。
在很早之前,廣西就明確了高等教育布局策略:要強化南寧、桂林高校「雙核」驅動功能,構建其他設區市「一本多專」高等教育格局。
布局策略決定了主管部門對每個地方高等教育的經費投入和扶持力度。
廣西科技大學雖然位於柳州,但卻是自治區管轄的高校,要加大對廣西科技大學的支持力度,增加經費投入,還得主管部門說了算。
從結果呈現上看,設區市「一本多專」格局已經基本構建完成,南寧、桂林的「雙核」驅動也在不斷強化,已經初步完成了之前制定的高等教育格局構建。
因而在未來,從統籌廣西全局發展的角度出發,應該考慮,也有必要對廣西高等教育格局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從全國來看,各大高校扎堆省會城市是普遍現象,南寧作為首府,強化南寧的高等教育也在情理之中。桂林作為知名旅遊城市,不適合發展高汙染、高耗能的重工業,發展、強化科教也無可厚非。
柳州的發展要靠人才,人才光靠外引不是長久之計,最根本的還是培育,高層次的人才培育要靠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必須做到「外引內育」相結合。
圖片來源網絡
以柳州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地位,長遠發展角度謀劃,柳州必然需要更多有實力的高校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以此驅動當地經濟發展,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在高等教育布局上,重新審視和謀劃,給予相應的支持。
因為柳州配得上與之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待遇。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