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老師的English課
話說,得知阿小姐可以直接和當地的同學一起上ELA(English Language Arts)課程了,老母親悲喜交集。阿小姐在第一天的興奮和新奇感過後,就立馬陷入了自艾自憐的狀態之中。如果能夠預知和當地的9年級學生一起學習ELA會經歷哪些磨礪的話,估計她連第一天的興奮也會打個三折了吧,哈哈。
對了,好幾位朋友看了前言,給我留了言。有一位已經在美國學習了一段時間的阿小姐的同學的媽媽,特地留言解釋說明了English Language Arts在北美的教育體系中,相當於我們國內的語文課的地位。
更有好友分享了自己朋友的孩子初中出國讀書的經歷。這個孩子成年之後才告訴她媽媽,剛去美國的前半年,每天乘坐校車的時間,是她最恐懼的時候。因為,其他的孩子們之間,都在嘰嘰喳喳的聊天,而她根本聽不明白他們在討論什麼。這種一時間無法融入的「culture shock」,別說對孩子了,對大人來說也真的是很不容易適應啊。
因為語言的問題,在無法和他人暢通無阻地溝通、表達的階段,這種內心受到的巨大衝擊,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巨大的吧。
好在這個孩子,當她讀大學開始,就立志做志願者去幫助大年齡移民的孩子了。,所以,這種衝擊和影響,對於每個新人,都同樣會經歷。但是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是消極的,也可能,是可以轉化成積極的動力的。
從朋友們的回覆可以看得出來大家的共識:出國留學,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敢說,不管你之前有多麼的重視英語學習,或者自認為英語有多麼好,和實際應用和溝通中需要的程度相比較,那都還是遠遠、遠遠不夠的。除了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的孩子之外,體制內的孩子們在聽說讀寫方面,和英語是母語的同學比較起來,真的就是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
我有一個英語語言能力在我心目中,就是神一樣存在的好友。當她定居在美國10年左右的時候,我問她,你和老外溝通應該完全沒有問題了吧?她想了想,很認真地回答我說,那和當地人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那時候,我自以為是地點著頭。
現在想來,當時,我其實並沒有能夠真正的理解她的意思。我以為我理解了,因為我覺得那就是她一貫的謙虛。我以為,這種語言上的差距,就是我的上海話和真正老上海之間的洋涇浜的差距。
有了切身體驗之後,我才知道,上海話和普通話和各地方言之間的差距只是人類語言發音上的差距,意思、文化和規則,大體上還有一致性。英語和中文之間的差距,毫不誇張的說來,那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思維方式和不同表達方式的結合體。
況且,你能夠看懂和你能夠聽懂,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你能夠聽懂和你能夠表達出來,有著更大的差距;而你能夠比較流利的表達出來,和你能夠非常精準、貼切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又是幾個層級之間的差距。
最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所思所想,能夠用學術的語言和老外的文章架構,寫出一篇有理有據有深度的essay出來,真的是需要不斷地修行,不斷地精進。更別提English LanguageArts是要用英語進行各種各樣的再創作了,例如改編歌詞,寫詩歌,寫小說……不過,這是一趟雖然艱辛,但是相當值得而且非常有趣的旅程哦。
剛開學的一段時間,因為我自己忙於一針一線,一鍋一碗,一桌一椅地趕快把家安頓下來。想著要在朱先生回去之前,把所有可能想到的事情做一個安排。所以,每天我們倆都是筋疲力盡。要是問阿小姐,「今天怎麼樣啊?」阿小姐照例都會回答:「不怎麼樣,連猜帶蒙唄。」「老師上課講了點兒啥?」「自我介紹,做遊戲,講各種各樣的規則唄。」
我們在這裡呆了差不多快要一個月了,朱先生回國也已經有好幾天了。阿小姐還是這樣例行公事地回答的時候,老母親真的急了。這都一個多月了,還在講規則,這都是啥情況呀?這到這兒這麼久了,阿小姐除了能夠多講出幾個同學的英文名字之外,好像啥也沒學啊。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趕快,拿出這段時間的英文講義和作業來瞧瞧,到底是什麼情況啊?
這麼細細看了幾頁紙之後,還真是懵圈兒了呢,完全超乎我對「英語」和「語文」學習的理解。好像,的確不太好回答,到底學了哪些知識點。既沒有詞組、語法的學習和解析,又沒有段落大意和寫作手法的歸納總結。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9年級開學,老師發下來的outline.
看上去,阿小姐也沒有說錯,的確就是在做遊戲和講解學習規則,但是,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課程的開始,老師首先講解了她的這門課的課程規劃和學習方法,以及老師制定的各項課堂規則和學習標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些規則。
我最喜歡這一段「所有的課堂規則都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則:尊重和責任心」。
在這裡,老師一般讓學生們上課時,就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當小同學回來告訴我說:「My English teacher is Mrs. English」時,我覺得她肯定是在開玩笑。這肯定是小朋友搞不清楚老師的名字,所以圖省事兒,就這麼隨便叫叫的。後來看了選課單,發現,人家真的就叫「English,Sarah」。遇到名為「English」的老師教「English」,簡直是不可思議。
English老師在剛開始,就以遊戲的形式,要求所有的同學做自我介紹。每個人自行找12個同學,把他們的名字填寫在鐘錶圖上,他們自己喜歡的位置上。所以,自我介紹包括自己的名字、哪裡人、以及自己的喜好。
作為9年級英語課上,唯一的一個中國人,阿小姐可以很容易的被別人記住,但是要記住那些名字,再對應上12個面孔,可真也是不容易啊。好在,通過這樣的活動,她一下子就認識了好幾個同學。
然後,English老師專門花了一節課的時間用來教授9年級的學生們,「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傾聽者」(Becoming an Active Listener)。
2. Show That You’re Listening5. Respond Appropriately這樣的課程要求,是要求每個同學在用心分享自己的想法的同時,要學會傾聽他人的分享,並且需要做出正確的回應。還要從他人的介紹中學會收集信息,學會提問,學會澄清和積極思考,但是不要輕易評判和攻擊他人的觀點。總之,是教給大家用一個開放、包容、積極的姿態去吸收更多的信息和觀點。
大體看完這些內容之後,我感覺,似乎English老師的英語課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語言學習本身的關聯性好像非常的不一樣。反而倒是和我們過去在團隊中培訓到的「溝通和談判技巧」中的內容非常相似。然而,那是我們在職場中才接受到的培訓課程哦。
老師在開學初明確告訴同學們,這些規則和要求是貫穿於今後所有的學習中的。那麼,這到底是期望給9年級的學生帶來哪些獲益呢?這勾起了我對這門課程的好奇心和對英語老師的興趣。
一周以後,阿小姐說,總算布置英語作業了。我趕快湊過去問她,老師到底出了什麼題目。但是,阿小姐說:「老師說了,沒有主題,隨便寫,只要按照要求,寫清楚就好了」。這又是什麼操作?
阿小姐有感於第一天體育課上,就被要求到校外的公園裡跑2400米的痛苦,寫了一篇「學生不應該在公園裡跑步」的作業交了上去。之後,老母親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小兔崽子,你以為,到了國外就可以自我放飛了嗎?
再三勸她換一個話題,她就是不聽。世間高大上的,值得花時間探討、辯論的話題多了去了。這種應該在哪裡跑步的話題,有什麼可討論的呀?老師讓去公園裡面跑步,就跑唄。這麼多當地學生都沒有抗議,就你一個初來乍到的老外非要表達自己的異議?再說了,這樣的作文有立意嗎?有啥主題和中心思想可以升華嗎?簡直就是瞎胡鬧。
兩天以後,問她,分數出來了沒有啊?答曰:「沒有啊,先自己給自己打分,然後,是同學相互討論,打分。」哎喲,真是的,學生們自己相互批改分數呀。哎,真是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但是,我看到小朋友們寫的反饋和評估表之後,老實說,對Mrs. English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每一個人的作業,自己找兩個同學批改。但是,老師事先給大家明確了規則。要求同學們就文章的目的、觀念、文章結構、論點論據之間的邏輯性、語法、詞法……這幾個方面給與評判。每一個同學對每一點要提出自己三個方面的建議:「1.我喜歡的一點……」;「2.我感到有些困惑的是……」;「3.我建議你可以改進的地方……」
被批改的同學也要根據別人的評語,反過來給他們在下圖的三個選項中,就他們的評價和建議的有效性給予反饋。
然後,每個人根據其他兩位同學的建議和對自己的作業進行修改。再把原始的作業,同學們的評估建議表和修改好了的作業,一起提交給老師。
English老師,除了批改同學們最後提交上來的作業之外,還會對每個人給其他人的評估建議表打分。
看到阿小姐花了一整個晚上,查好了同學們的反饋表上的那些不認識的單詞,再一項一項對照著反饋和評分,認認真真地修改完之後的作業,忽然,心裡生出了不一樣的感覺。
這種感覺暫時還說不清楚是什麼,應該是一種深深的觸動,但是,我知道,除了觸動之外,更多的,是感動。
看到那些9年級的同學們認認真真地給出的評語和建議,我知道,老師在教給孩子們如何提問,如何思考,如何積極正向的反饋和建議。看了阿小姐修改好的作業,我知道了,她在學習,在思考,在積極的評價中得到了鼓勵;在正向的建議下,正在努力爭取提高。
而且,在這裡,任何一個話題,只要有理、有據,你都可以暢所欲言地去闡述自己的看法,可以想辦法說服他人採納自己的觀點。在這樣日積月累的影響下,當你走上實際工作崗位的時候,你會發現,勇於發表自己的觀念和建議,會是一件多麼自然而然、得心應手的事情。
看樣子,English老師的English課,教授的,可絕對並不僅僅是English啊。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的公眾號,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即可。更歡迎大家點「在看」,或者轉發朋友圈。能夠讓更多朋友閱讀到這些有關於小留學生和我們的海外生活的文字,對需要的人有所幫助,是我的榮幸。感謝您的關注與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