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熱卻不出汗,或許是無汗症,那一吃飯就大汗淋漓,是什麼情況

2020-12-18 豔子健康新生活

流汗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汗液是人體汗腺的一種液體分泌物,它的存在是人體進行自我溫度調節的一種方式,是為了避免體內溫度過高而給身體帶來傷害。人體不少部位都有汗腺分布,它分為大汗腺和小汗腺兩種,大汗腺分布在人體的胸部、腋下等部位,在高溫的情況下,會產生大量的汗液。小汗腺廣泛分布在皮膚下面,當體內溫度升高時,它們會同時發力,排出細密的汗滴,對人體進行降溫,它是人體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稱為溫熱性發汗。

出汗不僅是人體降溫的一種自我調節機制,而且是身體排出毒素的重要途徑,它還可以起到通經活絡,疏通血脈的作用。因此,中醫有「出汗養生治病」的說法。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這麼一種人,就是天氣再熱,也沒有看見他出什麼汗。人們大汗淋漓,汗透衣背,而他卻汗水全無,衣服乾爽。這種人其實是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礙,俗稱「無汗症」。這種人汗腺先天性發育不良,或者汗腺少,分布範圍窄,汗水分泌少。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比較耐高溫,所在高溫環境中,很少會出現大量流汗的情況。這種人在高溫的情況下,一般尿量更大,因為要通過尿液的排洩來降溫。

除了「無汗症」,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汗少。那就是一些病理因素所導致的,比如說體質陰寒、腎氣不足等,也會出汗較少。

與此「無汗症」相反,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非常容易出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人非常容易出汗,氣溫稍高就會大汗淋漓,更不要說三伏天了。在同樣的環境下,別人一點汗意都沒有,但他卻汗溼衣背。稍一運動,更是大汗淋漓。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因為出汗多就意味著排毒多,新陳代謝快,對身體更好。這種理解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及時補水,確實是對人體有益的。

但是,在出汗多的人中間,有一種人比較特別,那就是吃飯時總是大汗淋漓,這可能預示著身體出現問題了。

吃飯時容易出大汗,有可能是氣虛。中醫有氣、血之說,氣和血是相輔相成的,體內的氣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來源。如果氣不足,就會導致吃飯大量出汗。因此,這種情況是要補氣的。

吃飯時容易出汗,有可能是血糖出現異常了。不管是高血糖,還是低血糖,都會出現吃飯時出汗過多的現象。一吃飯就滿頭大汗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表現,此外,還會伴有食量增加卻消瘦、飲水頻繁而口渴等症狀。

血糖偏低的話,也會在吃飯時出現大量出汗的情況。這是因為,低血糖會刺激神經,引起興奮,導致汗液大量分泌。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應該及時測量自己的血糖,必要時要去就醫。

吃飯時滿頭大汗,在中醫上有一個名字:飲食汗。它是形容脾胃失調導致的問題。飲食中或者飲食後大量出汗,可能是虛脾熱症所致。因胃與脾的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在飯食的熱氣激發下,胃的運作會加快,而脾臟虛弱,難上跟上,就會發生大量出汗的症狀。

脾臟虛弱的人,要加強對脾的調理。多吃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如馬鈴薯、山藥等都是很好的補脾治虛的食物。薏米也是非常好的健脾祛溼的食物,同時還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因脾虛而引起的虛胖,對減肥也有一定的幫助。

註: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這些出汗可能是疾病預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
    到了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動不動就會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吃一兩口,就像被水衝過一樣。但是和你一起的吃飯的人,都沒有這種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這些出汗可能是疾病預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出汗的作用是調節體溫,還是一種有效的排毒方式。夏季自然出汗,有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如果常呆在空調屋不出汗,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代謝系統紊亂,並把皮膚的排毒功能轉移到肝和腎上,增加它們的負擔。
  • 不出汗,體溫上升,有中暑的危險-特發性後天性全身性無汗症
    特發性後天性全身性無汗症(AIGA)是出汗量極端減少的疾病。體內有熱,也有中暑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就此詢問了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東京都文京區)皮膚科橫關博雄科長。 ▽汗突然出不來了 出汗,是神經間傳遞信息的乙醯膽鹼這種物質通過促進出汗的神經被分泌出來,作用於皮膚上的排汗器官
  • 大汗淋漓未必是天熱 這14種情況會盜汗
    大汗淋漓未必是天熱 這14種情況會盜汗 原標題:   晚上睡覺時臥室溫度太高,或是做了特別生動的夢,早上醒來時你會發現床單溼漉漉的。雖然惱人,但盜汗通常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難道是熱的嗎?警惕這3種異常出汗
    今天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一件煩心事:每當吃飯時,都會不自主地出汗,而且是滿頭大汗,尤其是聚餐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尷尬。這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也可能碰到過,有些人吃飯時愛出汗,只要一動筷子,不管春夏秋冬,就會汗流不止,額頭,鼻尖,頭上滿是汗珠。這是為什麼呢?
  • 運動後出汗和天氣熱出汗有什麼區別?運動排汗真有助於排尿酸嗎?
    運動的出汗和天熱得出汗,在成分上面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實際上真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另外就是運動排汗可以促進自身尿酸的排出,從而幫助降低自身的尿酸。有一句老話」動汗為貴「,其實就是說通過運動所出的汗會更可以促進自身的健康。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哪?
  • 吃飯大汗,一生白幹?從出汗看健康,不同部位汗多分別說明什麼?
    現在天氣比較冷,正常大家並不會出很多的汗,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這樣一種人,明明天氣冷,吃飯的時候還是會出汗,天氣熱的時候出汗會更恐怖,吃個飯,上衣都能溼透。老年人看到這種人,喜歡說一句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幹」。
  • 為什麼有人運動的時候不出汗?出汗就是減肥嗎?
    汗水是身體的冷卻劑,出汗是保持身體涼爽的主要方法,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毒過程。如果在劇烈運動時不流汗,會患上與熱相關的疾病,例如發生中暑、頭暈甚至昏厥。65歲及以上的人、兒童和嬰兒容易受到熱應激,會導致無汗症。糖尿病和帕金森病以及法布裡病或者霍納綜合症等疾病,會導致神經性損傷而阻礙汗腺在運動過程中的正常功能,導致無汗症或在運動時出汗不足等汗腺問題。
  • 老話說「吃飯大汗,一生白幹」是什麼意思?愛出汗的人不妨看一下
    現在已經進入了三伏天,在這樣炎炎的夏日,不管是做什麼都容易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這個時候出汗也是正常的,不管是坐著不動還是在吃飯的時候出汗也是正常的,它也是調節人體體溫的一種手段,出汗就能帶走人體的熱量,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 為何有些人動不動就出汗,有人幾乎不出汗?誰的身體更好一些?
    除了高矮胖瘦之外,有一些人稍微動一動就會出汗,而一些人很少冒汗,兩種人相比,哪種身體更健康呢?動不動就出汗正常情況下,只有身體感覺熱才會出汗,如果沒有運動,天氣也沒有很熱,動不動就出汗的話說明身體是不健康的。
  • 知否|為何有些人容易大汗淋漓,有些人卻不愛出汗?
    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季節,最近北方氣溫連續超過36度,多地區發布高溫預警。在無比炎熱的三伏天,出汗是正常的身體現象,是身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通過排汗的方式可以排出體內多餘的毒素和垃圾。但奇怪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只是輕微地出汗,而有的人卻大汗淋漓呢?出汗量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個體差異汗液來自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是極多的。數以百萬計的汗腺,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汗腺,它們廣泛地分布於全身的皮膚下面,平均每平方釐米約有300個,全身共約230萬個。
  • 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這5種出汗異常,可能是身體故障
    生活中有部分人總是特別容易出汗,動不動就大汗淋漓,有可能是身體出現疾病的信號。因為正常人在沒有受到外界高溫的影響,或者劇烈運動時一般不會大量出汗,出汗是身體排洩水分,維持正常體溫的一種形式。像常見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在發展過程中就容易出現怕熱、出汗的情況,患者可能會經常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動就會大量出汗。因為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影響下,交感神經變得異常興奮,身體代謝速度加快,因此產生的熱量更多,可能就會稍微一活動就大汗淋漓。
  • 為什麼有人會不出汗或大汗淋漓?2個「坑」,你踩了哪個?
    為什麼有的人不會出汗,有些人卻容易大汗淋漓?一般來說,身體的汗液主要來源於汗腺的分泌,而身體的皮膚豐富著大量的汗腺,這些汗腺在外部溫度比較高或者運動的時候就會進行排汗,而一些汗腺比較發達的人就更容易出汗,但除了汗腺分泌多外,還有一些疾病原因也會導致多汗的現象。
  • 為什麼有人運動不出汗?有人卻大汗淋漓?這4點你注意了嗎?
    許多健身的小夥伴經常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人運動的時候不出汗,而有的人卻是大汗淋漓呢?」在健身房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出汗特別多,衣服全都溼透了,而有些人運動過後卻和沒運動一樣,感覺他們一點汗都沒出。
  • 晚上睡覺出汗多,原因不只是熱那麼簡單!以下4種情況可對照
    不過,並非是所有的出汗都是正常情況,如果在夜間出汗頻繁且量大,無論天氣炎熱與否,都是這種情況,那就可能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更年期症候群所謂的更年期,其實就是女性「絕經期」,我國女性通常都是在45-55歲階段進入絕經期,平均年齡為49歲。
  • 動不動就大汗淋漓,為什麼你總比別人愛出汗?給你2個理由
    然而,生活中有部分人總是比別人更容易出汗,甚至動不動就全身溼透,這種現象出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導致人體經常大汗淋漓的原因有哪些呢?1、身體虛弱部分人身體虛弱明顯,容易出現動不動就會大汗淋漓的情況。因為當身體虛弱的時候,容易會有津液流失的表現,稍微一動就會大量出汗,甚至有時候還是冒冷汗。部分腎虛明顯的患者,在夜間睡覺時還容易有出虛汗、盜汗等情況出現,這些都和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有關。因此應該嚴格注意身體的調養,通過合理的飲食及治療幫助改善體質,避免身體虛弱之後經常流汗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
  • 出汗多,原因無非只有4個,若吃飯時滿頭大汗,或是這個問題所致
    出汗是體溫調節的一種表現,這是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炎熱夏季,稍微一動就大汗淋漓。大一部分人群吃完飯後滿頭大汗,就如同水洗過一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汗腺在身體內是如何分布的?2、熱負荷熱汗是內外熱負荷刺激產生的,由下丘腦的體溫中樞調控。熱負荷的散熱需求影響著出汗量和出汗的速度,換句話說,所處的環境越熱,出汗就越多。3、局部皮膚溫度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耐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同樣局部皮膚溫度對出汗也有影響。
  • 身體4個部位出汗,或許暗示大問題,其中之一是中風前兆,別大意
    出汗是一件非常平常不過的事情,尤其是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下,外出走一走,就會覺得汗水止不住的往外冒。妥妥的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汗」。人為何會出汗?2、是疾病的信號:身體異常出汗,或許是一種疾病的信號。
  • 總是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體質?中醫說了有這4個情況
    「哇,你動都沒動就一頭汗,有這麼熱嗎?」「誰讓我有這個『獨門絕技』呢,我都懷疑自己有病了!」我們經常會發現身邊有些人總比別人愛出汗,明明就是做同一件事,有些人就大汗淋漓,有些人卻只是微微出汗,看起來差別非常大。
  • 伏天出汗排毒騙你多少年?大汗淋漓可能是溼氣重,三方法有效祛溼
    汗水是什麼?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汗液中98%~99%的成分是水和鉀、鈉、鈣、磷等電解質,其餘1%~2%是尿素、乳酸、自由基、無機鹽等細胞代謝物,如果真的說汗液裡面有毒的話,那則是尿素氮,人體細胞代謝產生的尿素氮主要通過尿液排出,汗液中1%左右的尿素氮含量微乎其微,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 為啥有人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專家:不同部位出汗,暗示不同疾病
    出汗是人體進行體溫調節、身體排毒的重要方式,同時在出汗的過程中,身體會感到神清氣爽,可為什麼有人動不動就大汗淋漓呢?其實生活中引起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炎熱、精神過度緊張、進行劇烈的運動等,這些都會導致出現大汗淋漓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