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調查對象到案之初,大都有心理落差明顯、對抗情緒較強等特點。審查調查人員既要嚴格依規依紀依法收集證據,又要關懷感化審查調查對象。一是以學習黨章,重溫入黨誓詞和入黨申請書,召開特殊組織生活會等方式作為談話開篇,用理想信念教育感化審查調查對象;二是幫助審查調查對象分析被立案審查調查的根源所在,講清形勢,以平等的關係、真誠的態度,消除對立情緒,引導其反思悔過;三是向被談話人亮明政策和出路,進行教育,讓審查調查對象認識到如實供述才是最好出路,促使其在思想上發生積極轉變,相信組織、依靠組織,進而主動配合調查。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效就在於辦案人員與審查調查對象之間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要堅持同志式、幫助式、挽救式審查,想辦法變對抗為交流,消除雙方隔閡;要耐心傾聽審查調查對象對違紀違法事實的合理解釋,增強相互認同感;要切實關心和解決審查調查對象的合理訴求,增強相互信任感;可以藉助生日、中秋、春節等重要時機,通過陪同過生日、吃月餅、慶佳節等人性化活動,觸動其反思情緒,悔錯認錯。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要注重找準審查調查對象利益關切點,講明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的原則,講清配合與不配合的不同結果,使審查調查對象認識到「早交代比晚交代好、交代比不交代好」,促使審查調查對象在權衡利害中主動交代問題。審查調查對象往往關注五個方面:個人名聲、家庭財產、家人(或特定關係人)、處罰結果和身體狀況。要因勢利導,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促使審查調查對象積極配合審查調查。
實踐中,因審查調查對象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僥倖心理等因素,有的對違紀事實認定尚能接受,但對一些涉嫌職務違法、職務犯罪事實往往極力辯解,如不能答疑解惑,案件達不到最佳效果。要通過組織審查調查對象學習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典型案例等,普法釋法,力求做到合法、合情、合理三者相統一,使審查調查對象心服口服、悔錯認錯。
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審查調查對象普遍存在的僥倖、對抗、悲觀等心理,本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因人施策,適時推進。其沉默時耐心疏導,過激時勸其冷靜,悲觀時堅定其信心,僥倖時當頭棒喝,等等。根據審查調查前期、中期和後期的不同階段,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努力做到「四個知道、一個跟上」,即知道審查調查對象「想什麼、顧慮什麼、害怕什麼和希望什麼,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跟上」。案件實踐中,避免「一腳油門踩到底」的談話方式,如果一味加壓,導致審查調查對象看不到出路和希望,只能選擇對抗到底。要充分運用法律的威懾力和紀律的嚴肅性,既依規依紀依法指出其行為性質的後果,又依規依紀依法指出爭取從寬處理的出路,促其主動交代問題。
個別審查調查對象不甘在黨紀國法面前「束手就擒」,從而上演各種「戲碼」:串供、偽造證據、轉移贓款贓物、訂立攻守同盟,凡此種種,屢見不鮮。要向審查調查對象講明,在政策談話和確實充分的證據面前,掙扎只是徒勞,「同盟關係」不堪一擊。要善於利用涉案人員利己思想,精準選擇切入點和突破口,撬開證據缺口,打破同盟關係。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辦案實踐中,因察之以微,掌握和利用一些細節,強化心理暗示,往往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要注意把握「三細」:一是審查調查對象壓力之下特有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習慣等,準確把握其心理變化;二是特殊情景下證人與審查調查對象的交流內容、情景再現、日常稱呼等,適時拋出,強化心理暗示;三是調查取證時的特殊符號、特殊名稱、特殊數字、特殊號碼等,見微知著。
要積極運用證據思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掌握證據、運用證據,打消審查調查對象的僥倖心理、對抗心理,促其態度轉化、配合調查。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善於藉助外力,避免閉門造車,要綜合運用各種力量,形成合力,促進審查調查對象思想轉化,提升辦案效率。辦案實踐中,要緊緊依靠案件發生地的黨委、紀委(紀檢監察組)開展工作;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建立與審查調查對象的信任關係。
要嚴格按照監察法、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要求,自覺強化「沒有安全就沒有審查調查」的觀念,樹立「不依紀依法就是違紀違法」的理念。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守住程序底線和安全底線。只有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審查調查對象認錯悔錯,才能有效取證,若通過虛假承諾、指供、誘供、打罵體罰、恐嚇甚至刑訊逼供等方式違規辦案、違法辦案,則可能導致翻供、冤假錯案甚至安全事故,必須堅決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