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髮型是金錢鼠尾,為什麼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

2020-12-25 騰訊網

眾所周知,清朝入關之後,曾發布過極為嚴厲的「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執行口號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而從清朝髮型的發展來看,雖然留髮面積在逐步增多,但至少在乾隆以前還保留著「金錢鼠尾」的髮型,那麼為何康熙畫像的耳邊會出現頭髮呢?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讀書像》

清朝髮型的變化史,從「鼠尾」到「豬尾」再到「牛尾」

清朝其實早在入關前邊已經開始推行「剃髮」政策,要求叛投自己的漢人全部改變髮式,以此作為臣服的標誌。入關前後曾一度有所放鬆,直到攻陷南京、蘇州、杭州之後,攝政王多爾袞認為大局已定,這才重新頒發「剃髮令」,並嚴厲推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高壓政策,甚至「剃髮不如式者亦斬」。

而從清朝的髮型發展來看,清朝男子的髮型其實並不全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種「陰陽頭」,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的,其中清初時期被稱為「金錢鼠尾」,清朝中期為「豬尾」,清朝後期則被稱為「牛尾」(即「陰陽頭」)。

清朝初期「金錢鼠尾」:即將絕大部分頭髮剃掉,只在腦後留小指粗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垂於腦後。由於這綹頭髮的蓄髮面積只有一枚金錢大小,像是老鼠尾巴一樣,故而便被形象的稱為了「金錢鼠尾」(如上圖)。但由於當時全國各地經常因為剃髮而爆發起義,因此清廷不得不對剃髮政策進行調整,蓄髮部位開始逐步由腦後轉移到頭頂,但蓄髮面積仍然只有細細的一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的紀實畫稿則證明,直到乾隆時期清朝男子的髮型還是金錢鼠尾。

清朝中期「豬尾」:在經歷了長期的鬥爭之後,清朝男子的髮型仍在短暫的發生改變,鬚髮面積逐步開始擴大,最終從金錢大小擴大到了掌心大小的面積,而這個髮式又被形象的稱為了「豬尾」。(如上圖)不過,這種演變的速度卻極為緩慢,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時,整個蓄髮面積也不過全部頭髮的三分之一。

清朝後期「陰陽頭」:嘉慶四年(1799年)以後,這種髮型的變化開始加速,在不超過百年的時間裡,蓄髮面積開始佔到全部頭髮的一半,最終演變為了將頂發四周邊緣只剃去寸許,而中間保留長髮、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後,名為辮子或稱髮辮,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陰陽頭」(如上圖)

其實不止康熙,乾隆以前的皇帝畫像耳邊全都有頭髮?

如上所述,直到乾隆年間,清朝男子的髮型仍然以「金錢鼠尾」為主,那麼為何康熙畫像的耳邊卻有頭髮呢?(如下圖)這顯然與「金錢鼠尾」的髮式有著較大的差距。

翻閱資料查找之後,我發現其實不止是康熙皇帝,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順治、康熙,包括少年時期的雍正畫像,耳邊全部都有頭髮(如下圖),反而是雍正成年以後,尤其是乾隆以後的皇帝畫像,耳邊開始變得極為乾淨。這個特殊的規律,顯然與清朝男子髮型的演變史有著明顯的差異,這又是為何呢?

那麼是因為滿清入關之前髮型不固定嗎?這個說法顯然站不住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傳教士衛匡國在《韃靼見聞》中表示,女真已經出現了「只留腦後少許,上下二條結辮以垂」的髮式。崇禎十七年(1644年),日本商人竹內藤因海難在北京旅居一年,他在《韃靼漂流記》中也對清朝男子的髮型進行了描述「他們的人都剃頭,把頭頂上的頭髮留下來,分成三綹編成辮子。他們男子把唇上的鬍鬚留下來,把下面的剃掉。無論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樣。」可見,清朝入關之前,「金錢鼠尾」其實就是固定髮型。

那麼是因為清朝皇帝剃髮間隔太長頭髮長出來了嗎?這個說法同樣難以站住腳,一是多位皇帝不太可能全部在頭髮恰好長出之後進行畫像,這種巧合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二是普通人在畫像之前,還要精心打扮一番,更何況是皇帝,況且剃頭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那麼是因為這些畫像乃是後人所畫嗎?這種說法同樣不對,根據查證,努爾哈赤生前共有兩張畫像流傳至今,而上面這幅便是收藏於瀋陽故宮檔案館中,最接近真人的畫像。而我查閱了順治、康熙各個版本的畫像,發現竟然毫無例外的耳邊全有頭髮,而這些畫像之中,不乏當朝畫師的作品。

如上所述,這個問題我也很是費解,如果說這些畫像全部為真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乾隆以前清朝皇帝的髮式與普通百姓的可能不同,直到乾隆之後才開始統一。

相關焦點

  • 清朝人不都是「牛尾辮」嗎?為什麼皇帝畫像中會有鬢角存在?
    努爾哈赤,清太祖皇太極、清世祖順治帝、清聖祖康熙帝的不少畫像中也是有鬢角存在的,而且還不算太短!這就非常奇怪了,清朝人不都是「陰陽頭、牛尾辮」嗎?而且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怎麼還會有鬢角呢?▲清太宗皇太極畫像,同樣有鬢角▲清世祖順治帝畫像,也有鬢角清朝中後期之前根本沒有「陰陽頭、牛尾辮」先說「陰陽頭、牛尾辮」,這幾乎是清宮戲的「標配」!在現而今的電影、電視劇裡,只要是個清朝男人,都是這個髮式。什麼努爾哈赤、多爾袞、順治帝、康熙帝……這些清朝初期和中期的皇帝,也都是這個髮式。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簡直不堪入目,不要再被清宮劇騙了!
    尤其是這些清朝的皇帝和王爺們全是這種陰陽頭,前半部分剃乾淨,後半部分編成髮辮。 根據當時留在中國的日本商人竹內藤在《韃靼漂流記》當中記載,當時中國人的髮型是這樣的,除了頭頂留一點點頭髮,然後其他位置全部不留髮,然後把頭頂那一點點頭髮紮成一個細小的辮子。當時的人稱之為金錢鼠尾。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著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朝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 真實的清朝男人的「辮子」,醜到讓你無法直視!
    尤其是這些清朝的皇帝和王爺們全是這種陰陽頭,前半部分剃乾淨,後半部分編成髮辮。即便作為一個鋼鐵直男,小編都覺得這個頭型簡直是醜瞎了眼。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實際上清朝的髮型比這個還要醜!!!要醜!!!醜!!!大明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入關的滿洲貴族下令全體漢人無論官民都必須學滿洲人削髮垂辮,但凡不從者一律斬首。
  • 在強制命令留辮子的清朝,禿頂的人該怎麼辦?
    咱們看揚州八怪中金農的自畫像就知道,這種金錢鼠尾所需要的發量並不多(主要還是要求百姓剃光頭,留個能看出來的小辮兒即可,這樣醜陋的頭型與中國歷代衣冠制度相差巨大,所以百姓們根本無法接受),而禿頂人士們更多的是謝頂或髮際線前移……所以無論情況有多嚴重,總能夠在您後腦勺憋出一根小辮兒吧?
  • 你們覺得,為什麼清朝人要把前面頭髮剃掉呢?
    後來明朝滅亡,滿洲人進入長城以南的中原地區後繼續施行這一政策,由於這和漢人的傳統思想有極大的出入,所以招致漢人特別是江南一帶漢人的強烈反對,於是滿洲人採用暴力手段去強行推行,期間發生許多屠殺漢人的事件(之前在遼東也發生過),當滿洲人把反抗的漢人屠殺了一大批之後,剩下的漢人基本都選擇了剃髮易服來保命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傳教士: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當然也有一些硬骨頭,他們誓死與頭髮共存亡,因此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所以就有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說法。金錢鼠尾辮我們現在看清宮劇,發現清朝人的髮型還是很帥的,有的人甚至戲稱他們的頭型為「陰陽頭」。事實上,最初的《剃髮令》規定的髮型可謂是不堪入目,就是著名的「金錢鼠尾辮」。
  • 清宮戲都是騙人的,清朝辮子頭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現今看的清宮戲裡滿族男子都梳著陰陽頭,就是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幾乎就是光頭)到了清朝後期才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那種「牛尾辮」的樣式,以前的畫風可是相當清奇的,相信現在的所謂的偶像、小鮮肉也是很難駕馭的。
  • 清代男人的辮子:順治時只能腦門心留一小撮頭髮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朝人的髮辮有多髒?有時候100天都不洗一次,味道使人難忘
    清朝的辮子有多髒?有時100天不洗一次,滋味難忘。《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身體與頭髮皆為父母所賜,而對於古人來說,頭髮與生命同等重要。曹操曾以其馬踏莊稼,削髮代先,一直受到將士們的尊敬。
  • 古人對頭髮有多重視?到了跟人「玩命」的地步,不止是清朝
    東北地區各族群部落的相融,方才形成清時女真,故初稱為「後金」,兩者確有淵源。由此看來,在歷任女真統治者心目中,頭髮、著裝的式樣,是一等一的大事,他們為何對這些「表面功夫」如此看重呢?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心中不免忐忑:萬一這些「南蠻」,哪天聚眾鬧事,大搞復明活動,局面會無法控制。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近些年來,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接連上映,比如說《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都是很不錯的宮鬥劇,即便是現在,依然還有人重複地看。不過大多數清朝劇,講述都是後宮的爭鬥,還有皇帝的有一些故事。
  • 晚清男子的辮子能有多髒?傳教士:氣味讓人嘔吐,夏天根本不能靠近
    不過那時候太小了,不懂什麼情情愛愛卿卿我我,我曾經對還珠格格最大的疑問,便是為什麼皇阿瑪、五阿哥、爾康等人要留著這麼醜的髮型呢?為什麼和其他的古裝劇不同呢?後來,我知道了 ,原來清朝,就是這樣對髮型有「特殊要求」的朝代。
  • 這才是清代真正的髮型
    我們看的清宮戲裡滿族男子都梳著陰陽頭,就是頭髮的前半部分剃掉,後半部分編成髮辮。然而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幾乎就是光頭)陰陽頭是清末才慢慢出現的。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回,真的像英國傳教士說的味道令人作嘔嗎
    在古代男子都會修理髮型,然後把長發挽起來,再盤起來,到成年之後行弱冠之禮的時候,就在盤上的頭髮上帶帽子。那麼古代人留髮留多久呢?現在人們常說的,待我長髮及腰,其實也是古代男性頭髮長度的一個標準,長髮及腰不是等人來娶,而是頭髮長了,應該修剪修剪了,然後選一個黃道吉日把頭髮剪了,剪下來的頭髮還要收藏起來或者焚毀,以示對祖宗的尊敬。
  • 清朝的旗頭是用真頭髮梳的嗎,圖解清朝歷史上的旗頭髮型
    我們經常會在清朝的古裝劇中看到裡面的女性角色都會佩戴各種各樣的旗頭,這是清朝女性特有的一種髮型。從最近幾年的清宮電視劇比如《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裡面對於旗頭的設計和樣式也是五花八門的。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
  • 古代男子髮型,秦漢最硬氣,清朝最醜!
    【古代男子髮型,秦朝最硬氣,清朝最醜!】第一種,束髮,這個古裝劇中見的比較多,就是將頭髮全部紮起來,用冠固定或者用簪子固定,再窮一點就用布條固定了。第二種,半束髮,顧名思義,其實也就是扎一半放一半,十分有仙氣。
  • 清朝人髮型咋這麼醜,是電視劇中的樣子嗎?專家:可別再被騙了
    首先有一點需要區別對待的是:電視劇只是電視劇。形象對於演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視組也不可能對演員們的頭髮去大動幹戈,因此便是選擇了「瓜瓢頭」這種最為好處理的髮型,具體操作便是:讓演員帶一個頭套,再把瓜瓢頭髮貼上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