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線音樂教育市場能否迎來風口?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素質教育受到政策和社會觀念共同推動的今天,音樂教育發展迅速,其中,網際網路在線音樂教育因為不同於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文章對在線教育的市場發展現狀展開了梳理,一起來看看~

隨著疫情的持續膠著,國內的培訓機構幾乎已經停擺,暑假原本是培訓機構一年中需求最旺盛的時候,此刻卻並湧出太大的浪花。大多數人認為培訓機構要把此次當做加快網際網路步伐的契機。

音樂教育培訓領域自然也不例外,雖然線下機構叫停,但是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還在。那在線音樂教育市場,能否在2020年這個全民禁足的特殊情形下迎來轉機?

一、在線音樂市場

目前在線音樂市場主要有以下兩類賽道:

1. 專注線上視頻教學模式

在這一賽道裡有Finger,提供熱門樂器線上教學視頻(民謠吉他、尤克裡裡、古箏、聲樂、鋼琴、古典吉他、電吉他、架子鼓等),用戶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課程及直播老師,並通過視頻進行線上學習。2018年10月,已完成1億元B輪融資,由綠城服務集團領投、矽谷銀行跟投。

歌手胡彥斌創辦的牛班。主打明星教學,以流行音樂為教學主線,開設聲樂、吉他、鍵盤、編曲四大核心課程體系,由業內教師團隊傾力研發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針對各層次、不同需求的學員,開展教學和培養。

珠江鋼琴投資的彈琴吧,主打電子曲譜和智能硬體(鋼琴、吉他)。

2. 做教育資源撮合的O2O平臺

家教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包括k12學習輔導和興趣教學,O2O音樂線上課程服務和線下教學體驗相結合的一站式學習培訓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目前這一賽道還沒看到特別亮眼的產品跑出來。

可以看到,在線音樂市場還沒有特別頭部的玩家進入,可以說是一片藍海。

傳統k12教育形式早就被顛覆,ai+網際網路也降低了音樂培訓市場的門檻。都說音樂市場市值千億,那入局到底難不難?

眾所周知,在線音樂教育市場,真正有需求的是4歲到10歲人群。

在線音樂教育平臺要解決的終極問題是能否讓用戶真正掌握一門樂器。一則考究團隊是否有強大的研發能力,二則需要用戶與人的天敵——惰性持續做鬥爭,畢竟這很反人類。

二、團隊研發能力

1. 課程研發能力

(1)專業性——系統化課程編配

毫無疑問,課程的專業性是在線音樂培訓的基礎。而專業性的保障之一是專業的音樂教學團隊

在這方面,無論是運動領域的keep,還是英語教學領域的VIPKID,都有很好的先導示範。

據介紹,Keep課程生產團隊中,碩士及博士學歷佔比達95%,其中大多為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美國體能協會認證體能訓練專家NSCA-CSCS、密西根運動實驗室· 研究員、北京市體育科研所· 研究員等,運動健身經驗均在五年以上。此外,團隊也與國家體育總局、太極禪等專業機構合作,最大化保證課程品質。

其次,在課程研發上,如何發展一套較為完善的課程產出體系,快速產出內容也是平臺端需要著重考量的。

一般來說,先進行課程大綱的編寫。由於在線音樂市場,面向K12人群,考級目標明確。結合考試大綱,課程的核心目標不會偏。

第二步進入課程的開發階段,課程設計完成之後,需要反覆測試。能否深入淺出將知識點輸出給到用戶,不自嗨,這是課程研發團隊需要關注的。

可借用可用性測試:可以由課程開發相關人員邀請小白用戶進行體驗與內部測試,通過收到的反饋、建議,進行課程的分析與設計修改。

專家團評審:可以由資深課程設計師對新課程進行審核及評價,保證課程達到能力範圍內的最優質量。

內容生產:評審通過後進入到內容生產環節,腳本分鏡設計,選擇模特、服裝、環境,拍攝,後期剪輯製作。後期團隊的質量也影響著內容的最後成片。

(2)趣味性——遊戲化課程設計

由於目標用戶群為K12人群,按部就班的講述必然枯燥無味,如何在專業性的基礎上,保證趣味性,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或許可以借鑑任天堂老爺子的設計,寓教於樂,將教學課程遊戲化,引導青少年兒童,在趣味中完成一門樂器的學習。

2. 軟硬體結合

在5G、無線電技術等的加持下,軟體與智能硬體結合,在線輔助教學,已成為一些音樂教學平臺的殺手鐧。

在鋼琴教學領域,彈琴吧將APP與鋼琴連接,用戶通過鋼琴上的呼吸燈互動,能快速學會一首鋼琴曲。

在吉他領域,AI音樂學院,與恩雅樂器聯合打造的智能琴可通過LED指示燈與APP課程互動,用戶可依照錄製視頻的教學內容邊學邊練,軟體能對用戶的彈奏情況即時反饋,在視頻上與用戶形成互動,更貼近線下手把手教學的體驗場景。

據說目前研發的樂音識別技術現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對基礎練習曲目的識別準確度達到98%以上,高階曲目準確度在90%以上。此項技術也是該產品的核心壁壘。

但據筆者了解,單音識別確實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而對於和弦,高階曲目的識別,仍不是十分成熟,需持續優化,這非常依賴於團隊的更迭能力。

外人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對於樂音識別,不同於其他普通軟體的研發,這需要核心研發團隊具備一定樂理知識,最好能會一到兩門樂器。只有真正懂樂器的人,才能了解用戶的核心痛點,以及產品迭代的方向。這一條件,大大提升了對於核心團隊的組建難度。

另一端硬體側的挑戰絲毫不亞於軟體側。

大家都了解,樂器的製作程序多,流程長。如何在不破壞音色,硬體發聲結構,還要把控成本的前提下,將硬體與樂器完美結合,這是核心。

目前看起來,國內在這方面發力的主要為傳統樂器品牌商,手握樂器自製生產能力與銷售渠道的樂器廠商,利用穩健的現金流,構建一套研發體系,服務於樂器本身。

好處是樂器自研這一塊不會有大的風險,而弊端也十分明顯。軟硬體打包售賣,會是線上教學平臺最好的歸宿,受限於樂器品牌商的傳統思維與視角,平臺若想做大,除非有強資本做推手。

而純網際網路公司,若想實現軟硬體一體化,也免不了要與樂器廠商合作,自建工廠顯然是重資本投入在初期不現實也沒必要。

3. 課程互動

美智教育,與其他教育培訓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智美教育是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一種。受限於互動局限,在線授課,老師沒有辦法通過視頻解決示範糾正。通過視頻授課,老師既無法看到孩子的彈琴過程,孩子也無法準確領會老師的授課精髓。

筆者身邊通過自學學會了吉他的不少,其中有一個自己組了樂隊,在直播最火的那幾年成為了花椒平臺的籤約藝人,每晚固定演出。可當他遇到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吉他老師指點後,才發現這麼多年來自己的彈琴指法一直是錯的。

最好的課程互動,自然是真人1V1。

可弊端在於,在線1對1的流量獲取形式過於單一,成本必然越來越高;電銷模式難以和用戶建立親密關係,轉化率低,獲客成本自然增高;同時用戶選擇門檻高。

與此同時,獲客成本也非常高昂。目前在線教育機構的獲客成本普遍佔到客單價的一半,甚至更多。也就是說,你籤下一單,一半的錢給了老師,另一半的錢拿去獲客。「按照目前這個形勢,沒有盈利可能,發展得越大越危險。」

如何平衡獲客成本?

似乎很難。高昂的獲客成本必然抬高課時費,縮籠市場。而在社會主流意識裡,美智教育只是給孩子培養興趣的一部分,並不等同於英語、數學等必修課程。以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智行業都只是一種從屬關係。

在線音樂教育市場依然任重道遠,那線下音樂培訓市場呢?

三、音樂培訓市場的現狀

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音樂培訓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2018年我國音樂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800多億元,並且市場規模仍在持續穩步增長中。不少社會資金紛紛注入音樂教育培訓行業,據相關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音樂教育機構已達30餘萬家,音樂教育培訓市場蓬勃發展。

然而,現實卻是非常殘酷的,30萬家琴行中有7成處於虧損狀態,剩下的琴行中倒閉的佔據1成,僅有2成琴行處於盈利或持平狀態。這也符合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市場競爭的異常劇烈。

根據業內調查,當前培訓機構的經營成本,起碼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培訓市場很多項目趨於飽和、競爭加劇,假如節流困難、開源無望,必然會導致培訓機構陷入虧損經營狀態。主要的原因集中在:

1. 招生困難

生源是培訓機構生存的根本,如果沒有生源,培訓機構想要盈利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大多為個體戶的小琴行缺乏專業招生團隊和有效宣傳渠道,招生效率低且擴展有限。

2. 管理不當

科學管理是企業盈利的重中之重,然而在音樂教育培訓行業,很多琴行機構的創始人都是教師出身,他們在教學領域往往很出色,但是在琴行管理方面難免有所欠缺。教師分工不明確,缺乏企業文化,人才留不住。

3. 經營不善

經營是培訓機構盈利的保障,管理是對內,而經營則是對外,一個節流,一個開源,二者相輔相成,同為培訓機構的盈利服務。

琴行收益主要來源於樂器銷售和課費,而課費屬於預收費模式。老師一方面希望學生出勤少,這樣因為沉沒成本而沉澱下來的課費,會直接轉化成利潤。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學生學琴也幾乎是一次性的投入行為,失去一個付費用戶後基本上就等同於失去了這個用戶的終生價值。如果琴行試圖割一次性韭菜,那無疑是一種短視自殺行為。

因此只有當學生上完一節課,才能算產生了一節課的利潤。總體上來說琴行是屬於慢收益行業,一些琴行很容易因為擴張而造成資金供應不上,最後導致資金鍊斷裂,陷入泥沼難以自拔。

此次疫情,讓原本就混亂不堪的線下音樂培訓市場遭受大洗牌。也讓更多的從業者明白,如果再停滯不前,只能慘遭淘汰。如何真正抓住消費者需求並創新,是琴行從業者需要真正反思之處。

在其他傳統領域,如白酒行業,江小白主打小鎮青年酒,從細分新場景脫穎而出;咖啡行業,三頓半以速溶和冷萃撬動速溶咖啡,而傳統美行業「河狸家」一反線下一次性或者間斷性的體驗式服務,主打到家服務,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美業體驗式消費。他們都給音樂培訓市場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與此同時,利好的聲音已經發出:

在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教育部門要主動與體育部門建立常態化協商溝通機制,共同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要深化學校體育中考等評價改革,引導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他表示,為加強美育,2020年要在改條件、改教學、改評價上攻堅。要持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讓「軟任務」成為「硬指標」。美育正式被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

在這樣窒礙難行的日子,誰能越早找到發力點,越能在暗昧之後迎來曙光。誰能在潛力市場抓住更大更深的用戶需求,誰便有可能最先觸碰到閃閃發光的未來。

本文由 @江南布衣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2020年風口上的豬:在線教育行業研究
    編輯導讀: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成為了一大風口。在線教育行業戰況如何?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線教育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發展?文章從這兩個問題出發,對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探究,一起來看看~2020年註定是特別的一年,有些行業面臨生死大考,有些行業迎來騰飛時機。
  •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風口已至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這些高速增長的指標或許意味著,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的風口已至。與此對應的,是在線少兒英語教育領域融資案例增多,競爭也更加激烈。  業績高增長預示風口已至  「家長找不到好的外教老師,優質教學內容嚴重匱乏,學習過程不能有效監控,家長和孩子付出的成本過高。」
  • 抖音音樂內測,在線音樂市場迎來"攪局者"
    當下,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已經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網易雲音樂兩強相爭的穩定局面,前者手握豐富版權資源,並開始向長音頻布局,後者主打音樂社區,強社交屬性讓其脫穎而出。看似平靜的在線音樂行業,卻悄然迎來了新的攪局者。近日,抖音向部分用戶推送了最新的內測版本,其中音樂功能的升級似乎透露出一個信號:短視頻的精銳力量已經兵臨城下。
  • 淘課之家:年關歲末,疫情捲土重來,2021年在線教育是否持續站在風口?
    01、淘課君前言正如2003年的非典讓人們意識到電商的價值一樣,2020年年底疫情的反彈趨勢,2021年在線教育的機遇是否仍然站在了風口?作為在線教育大軍的一員,淘課君今天想借著這個問題討論一下2021年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新難題建議建議。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寒假。
  • 在線教育成風口,發展迎來曙光期
    目前,國內不少在線教育平臺紛紛開放免費課程。騰訊課堂曾經宣布,疫情期間支持線下機構在線授課,機構首批學員開通線上學習權限,免除全部平臺技術服務費。服務推出以來,已有近3000家線下教育機構諮詢報名。在線教育成風口「A股在線教育直接標的較少,更多是教育信息化企業,它們給公立學校提供雲直播等服務,幫助公立學校更好地實施信息化。」中信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馮重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教育概念公司備受機構投資者關注。
  • 剛需市場vs火熱風口|鴻文教育-輕取高考在線如何搶佔市場紅利
    2020年的特殊時期讓眾多行業經歷大洗牌。上半年,教育行業「線上熱、線下冷」,大量流量湧入促使線上教育瘋狂擴張,而線下機構在長期停擺之後陷入「倒閉潮」,多家老牌機構接連爆雷,無法抗住風險考驗的機構紛紛退場。而鴻文教育集團卻轉危為機,推出輕取高考在線項目。
  •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網課市場白皮書暨2021年前瞻報告
    2020年,在線教育大放異彩。尤其是在上半年「停課不停學「期間,以在線直播互動式教學為特點的網課迅速普及,適時彌補了線下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帶來的空缺,也由此展示出這種新興教育形式的巨大社會價值與發展空間。
  • 復購率達30%,VIP陪練打開廣深在線音樂教育新風口
    廣東的孩子通過在線陪練的方式學琴,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線陪練成剛需 疫情難擋熱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線上陪練的需求快速增加。實際上,受特殊疫情影響,幾億人同時上網課一下子從「只存在想像當中」變成了現實。與此同時,在線素質教育尤其是音樂類的在線教育機構也乘勢而起。
  • 2020中國在線職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二、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細分賽道眾多  1、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職業技能教育市場規模達1103.0億元,預計持續保持增長,到2021年,將達到1919億元。  2、受政策支持和技術推動,在線職業教育市場快速增長。2019年,在線職業教育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人,整體用戶量較2018年同期增速達到100%。
  • 風口三年還未爆發,在線英語小班課轉戰下沉市場
    記者 | 柳書琪1吸引多個投資機構、教育巨頭布局的在線英語小班課,至今仍未迎來預期中的爆發。2019年,在線英語小班課公司未宣布過大額融資,甚至屢屢傳出不利消息。2019年1月,在線1對4品牌「LingoBee小靈蜂」母公司有教未來宣布破產。11月,新東方在線(01797.HK)旗下多納外教學堂宣布,將於2020年停止運營。12月,51Talk(NYSE:COE)公布2019年Q3財報,其小班課營收同比縮水47.6%。在線英語小班課曾是教育創業的一大風口,試圖解決在線外教一對一的盈利難題。
  • 情懷逝去,風口漸遠,樂童音樂能否走出困局?
    而樂童的野心也絕不僅僅止步於眾籌或者演出票務,當時樂童就提出了"音樂人一站式服務"的概念,在線上實現音樂人所需的基本經紀業務,即幫音樂人規劃巡演路線、搞定場地、開發衍生品、參加音樂節、錄製並銷售唱片等,形成了為音樂人服務的完整鏈條。
  • 「雲教育」迎來新風口
    相關數據國際投行高盛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雲課程滲透率將從2019年的15%升至45%,雲校外培訓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570億美元,是2019年的8倍。相關數據今年5月,騰訊微信聯合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9-2020微信就業影響力報告》顯示,2019年微信帶動就業2963萬個,微信生態中相關就業崗位的行業分布中,教育培訓業高居第二,僅次於IT網際網路業。
  • 「疫情」讓在線教育再次站在風口
    聚焦疫情阻擊戰(10)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曉紅一場疫情的突襲,全民蝸居在家,讓線上業態迎來了意想不到的大爆發。對教育行業而言,呈現出了線下受挫、線上繁榮。疫情讓線上教育站上風口∨疫情的暴發,讓在線教育再次站在了風口上。日前,好未來、新東方、學大教育、巨人學校、猿輔導、作業幫等教育機構結合自身教育資源、教學技術對外開放教學資源平臺,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推出了免費線上直播課,線下培訓機構也開始轉向線上授課。
  • 欲乘在線教育東風赴美上市,火花思維能否博得華爾街芳心?
    2020在線教育迎來風口,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不在少數。前有一起教育已赴美上市,後有K12在線教育平臺掌門擬明年赴美上市。近日,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導稱,騰訊支持的火花思維正在考慮進行2億-3億美元的美國IPO。雖然火花思維回應對此事不予置評,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今年在線教育受疫情利好,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增長明顯。
  • 人工智慧催生在線教育又一風口
    根據AmbientInsight的統計,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大約為479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2020年預計將增長到504億美元。這個持續迅猛增長的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意和資本。已經完成了3輪總計融資超過1.5億美元的Coursera如今又找到了風口上的風口——教育領域中的人工智慧。
  • 新東方在線陷投訴風波,在線教育風口之下還有不少「老問題」
    作者|一顆手榴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給國內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不僅是餐飲、交通、影視行業,疫情給教育行業也帶來了一次嚴峻的考驗。當下,國內春季開學不斷延期,這對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及企業運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環境下,眾多教育企業紛紛轉戰線上模式,開闢了流量市場,這讓在線教育成為了新趨勢。
  • 「蝦米」走下神壇,在線音樂市場還能怎麼變?
    版權的缺失註定了蝦米不能成為一款主流聽歌軟體,而且「蝦米」的種種策略總是背道而馳,加上當時用戶在線付費習慣並未養成,蝦米的營收根本不足以支付高昂的版權費,在版權大戰的掀起之時,蝦米音樂為求生委身於資本巨頭阿里,但是卻沒能迎來下一個春天。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之後,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當抖音快手成為新的流量池,唱片方不再追求獨家授權,在線音樂的版權壁壘日漸鬆動,一個版權掠奪的蠻荒時代終將結束。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或將達到5.4億人,播客和娛樂類音頻將成為行業重要的增長動力。長音頻賽道正迎來巨頭玩家。
  • 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市場報告
    其中,在線 問捲髮放對象為幼兒園-初中適齡學生家長,覆蓋全國1-4線的37個城市,累計發放人次 5123份,回收有效問卷3316份。時間截至2020年4月30日。核心結論:市場規模和品牌份額:1、目前在線青少兒英語培訓市場滲透率達到22%,在線用戶規模約為580萬人,收入規模約260億。
  • 大數據解讀:中國在線教育迎來爆發式風口,你也要入局嗎?
    2014年以來,中國的在線教育市場一直在高速增長。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這個市場的份額更是直升機一般飆升。2020年初,國內疫情伊始,幾乎所有教育機構都不得不轉為線上教學。老牌網校藉助先發優勢狂攬生源,網際網路巨頭們加快入局,線下門店一夜停擺的教培機構也積極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