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酷刑極多,其實都是因為古代科技文化落後,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遏制犯罪、展現威嚴所採用的一種以血腥和恐懼為橋梁的手段,因此越是遠古落後的時代越是容易出現酷刑。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起源於商朝,卻「沿用」至今的一種酷刑,炮烙。
炮烙之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它起源於商朝,是商紂王發明出來的一種酷刑,其殘忍程度甚至被列入中國古代十大酷刑之一,這也成了後世對於紂王殘暴的一個證明。但是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酷刑的發明還與古代著名的美女妲己有關,甚至直到現代都還有這個酷刑的影子存留。
妲己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美女,一直以妖女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人們將其視為商紂王墮落、甚至商朝滅亡的元兇,是禍國殃民、紅顏禍水的具現化人物,商朝幾乎所有負面的典故、傳說都與其有關,炮烙之刑也不例外。傳說之中,商朝本無炮烙之刑,紂王極為寵愛妲己,但偏偏妲己平日裡笑容極少,紂王為了讓妲己一展笑顏幾乎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某日商紂王與美人妲己一同出遊,恰逢雷雨天氣,有雷擊古木、天火轟然,樹上蚊蛇蟲鼠一時逃脫不得,被烈火焚燒只能垂死掙扎。這種情形要是換做別的女子,即使不心生懼怕也不會覺得多麼開懷,但偏偏妲己見此一幕卻兀自輕笑,笑得紂王眼中除此一笑別無他物。
出遊結束擺駕回宮之後,紂王腦海中仍迴蕩著美人笑靨。為搏美人一笑,命人在宮中豎起一青銅巨柱,青銅柱下點燃火堆,命犯人赤足走在燒的通紅的青銅柱上,下方便是熾烈的火海,犯人的腳被燙的起泡、潰爛,只能在青銅柱上瘋狂地交替雙腳、又要保持平衡拼命向另一頭走去,狀若瘋魔、殘虐到了極點。而到頭來也沒有人能通過這一道死亡路,紂王和妲己兩人便站在一邊的高臺之上觀賞這一幕,妲己被犯人的慘狀逗得哈哈大笑,紂王也終於得償所願,從此為了博妲己一笑,這一酷刑便被保留了下來,手下稍有人犯了錯,便被施以炮烙之刑。
也許便是這一刑罰太不人道,加速了商朝的滅亡,商朝在之後很快便被推翻了,而炮烙之刑這一酷刑也被廢除。不過炮烙之刑雖然不再,但古人們受到炮烙之刑的啟發,便發明了「火鬥」這一生活用具,以金鐵製,狀如水壺,內部有一空間可置入熱水、火炭,用來燙蒸衣物,歷史上普遍將火鬥認作是現代燙鬥的原型。
劉安所著《淮南子》對炮烙之刑卻另有記載,認為「炮烙始於鬥」,炮烙之刑其實與妲己無關,是紂王看到有百姓用燙鬥不小心燙傷手而得到的靈感。其實妲己真的是禍國殃民的妖女嗎?卻也未必。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以古代女子的地位,妲己陪伴在紂王這等暴君身旁,不管君王作出何等殘暴之舉,君王要你笑,誰敢不笑?不如說妲己也只是個身不由己的可憐女子。
古代酷刑終究太不人道,早已被時代所拋棄,維護統治靠的是秩序而非殘暴。倒是由此演變而來的燙鬥,造福百姓至今,被記載於青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