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德國:你真的看懂1300億歐元背後的所有信息和信號了嗎?

2020-12-16 騰訊網

導讀:自疫情爆發後,德國聯邦政府反應迅速,在很短時間內拿出超過一萬多億歐元緊急經濟援助。德國各州政府也拿出上千億歐元援助各州經濟和穩定就業。之後,在德法鼎力推動下,歐盟委員會又推出7500億歐元援助歐盟經濟計劃,其中甚至高達5000億歐元是無需償還的。再之後,歐盟央行也宣布購買6000億歐元國債。最後,德國聯邦政府又出臺了1300億歐元刺激經濟政策。看到這麼多天文數字後是不是有點眼花繚亂了?毫不誇張地說,德國都快被歐元淹沒了。

此次出臺的1300億政策很有意思。在宏觀層面上,可以從不同角度和維度讀出很多不同的信息和信號。它不僅僅涉及到經濟領域,也包含了濃厚的政治因素以及影響明年聯邦大選的副作用。

1

我先給大家梳理一下這次一攬子政策都包括了哪些主要內容。(信息來源於德國聯邦政府官方網站: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breg-de/aktuelles/konjunkturpaket-1757482)

1.) 從7月1號開始到今年年底,把增值稅從19%降到16%,以及優惠增值稅從7%降到5%。總額約200億歐元。

目的: 刺激消費; 政策相對公平,因為所有人都得支付增值稅。

2.)每個小孩獲得300歐元兒童津貼(每個月100歐,分三次)。

目的: 減輕低收入家庭負擔,刺激消費

3.)聯邦政府替州立政府承擔失業者的部分費用、幫助地方政府承擔一半因疫情而損失的營業稅(Gewerbesteuer)

目的: 降低地方政府(包括州政府)的額外經濟負擔,避免被高負債壓垮,讓他們保持一定的財務迴旋餘地,對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做適當投資。

4.)25億歐元用於建設電動車充電柱

目的: 促進電動車發展

5.)40億歐元用於衛生領域

目的: 降低醫療供應的依賴以及強化衛生局的功能

6.)50億歐元用於改善手機網絡信號

目的: 不言自明

7.)降低電費

目的: 降低低收入家庭支出

8.)500億歐元用於未來科技領域如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科研經費的稅收優惠、氫氣能源戰略(佔90億歐元),扶持電動車(每輛電動車補貼最高達到6000歐元)

目的: 促進未來技術,環境保護,數位化和電動車行業發展

總投資1300億,聯邦政府承擔1200億。

2

經過21小時的馬拉松協商,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和社民黨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參與發布會的有總理默克爾、基社盟主席蘇德爾、基民盟國會黨團主席Brinkhaus、社民黨主席Walter-Borjans、財長朔爾茨和社民黨國會黨團主席Mützenich。

左起: Brinkhaus, 蘇德爾,默克爾,朔爾茨,Mützenich和Walter-Borjans

參與新聞發布會的人數雖然有點多,但也比較常見。罕見的是,兩位基民盟與社民黨國會黨團主席居然也參加了。

它表明,聯邦政府此次的1300億歐元刺激經濟政策並不完全來自於政府(內閣)部門,兩黨議會代表也積極參與其中。這項一攬子政策獲得了廣泛支持。尤其是基民盟黨團主席Brinkhaus重視國會要起到發揮立法機構的絕對性作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有可能跟上次聯邦憲法法院的裁決有關。大法官指出:德國政府今後在很多問題上要積極地讓國會共同參與。

Brinkhaus

短期看,這筆資金能起到部分經濟刺激效應,但不會導致持續性國民生產總值攀升。不同於上次金融危機,當下全球兩大經濟馬車,中國和美國幾乎同時處於停滯階段。中國無法出臺第二個「四萬億",美國失業人數短期內飆升到四千萬。

中期而言,基民盟和社民黨已經為明年的聯邦大選熱身

總的來說,此次政策缺乏整體性。但由於總額很龐大,涉及到很多領域,有效期時間又很短(18個月)、雙方政治需求能夠得到最大的滿足。它有利於明年大選。

歷史的教訓:寧可多花錢,也不能重蹈覆轍,提供在野黨(尤其是民粹主義政黨選擇黨)成長空間。上世紀20年代,德意志帝國受到美國經濟大蕭條影響,時任德國政府不僅採取財政緊縮政策,又加稅,導致德國經濟急速崩潰,失業人數達到500多萬。政府的無能提供了希特勒上臺的機會。

海報口號: "我們要工作和麵包, 選希特勒"

2018年12月。漢堡。基民盟黨代表大會。黨魁競選者之一梅爾茨表示,基民盟可以再次獲得40%的支持率。他有信心讓右翼政黨選擇黨的支持率降低一半。

梅爾茨

2020年。疫情下的德國。基民盟獲得了近40%的支持率,選擇黨的支持率跟上次聯邦大選結果對比差不多下降了一半。不少人會問,梅爾茨的兩個小目標在沒有他的參與下也完成了,那他今年年底還有必要成為基民盟新一任黨魁嗎?這也是疫情的一個副作用。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德國政治格局。

創建於2013年的選擇黨一路走來到今日,它的成功主要有兩個因素:利用危機和政府的"無能。沒有2015年的難民危機,選擇黨很有可能已經逐漸退出政治舞臺。然而選擇黨迄今為止都未能從中找到可利用的機會和空間。

政府的雷厲風行(之前拿出上萬億歐元緊急援助)以及這次的1300億一攬子政策(聯盟黨高度一致,有效合作精神)都有效地阻止了給民粹主義者乘火打劫的藉口。

如果政府繼續有效地克服由疫情引起的經濟危機,儘快從危機中走出來,攻擊面就會越來越小,選擇黨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假如沒出現大的波動,比如2015年版的難民危機,選擇黨明年聯邦大選結果勢必遠低於2017年的選票。這也是疫情的一個副作用。

3

此次疫情還其他多副作用。除選擇黨外,綠黨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疫情前的綠黨擁有25%的支持率,一度超過基民盟,但現在只剩下16%。社民黨支持率的上升差不多剛好是自民黨支持率下降的百分比(當然,背後原因不一致。社民黨主要靠財長朔爾茨,自民黨是自己犯了一系列大小錯誤)。左黨表現得作為穩健,波動幅度差距是所有政黨中最小的。這正好也說明2017年聯邦大選後的一項統計的正確性。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丟失的票數大多數流向綠黨和選擇黨。如今,綠黨和選擇黨丟失的支持率又重新回到了聯盟黨。

綠黨黨魁: Habeck和Bearbock

一攬子政策裡有多個單項措施能起到不同的針對性作用

每個孩子獲得300歐元補貼、承擔地方政府費用、改善手機信號以及加強鄉下交通投資等措施同時也包含了攻擊選擇黨的政治因素。

近幾年來,選擇黨一直都在煽動輿論,譴責德國政府更願意把錢花在難民身上,而不是德國人身上。城市的鄉下的基礎設施差距越來越大。很多鄉下地區沒有信號,也沒有充分和完善的交通設施等。現如今,德國政府剛好也增加針對這些領域的投資。選擇黨的可利用空間又縮小了一點。

選擇黨目前的低支持率跟自己的表現和黨內訌分不開。黨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簡言之,黨魁之一的Meuthen開除了由13人組成的理事會成員Kalbitz的黨籍。Meuthen甚至還建議圖林根選擇黨黨魁Höcke(Kalbitz和Höcke都是選擇黨極端右翼支流的靈魂人物)建立新黨。

據傳言,以另一位黨魁Chrupalla和黨團主席Weidel為首的陣營準備提議開除Meuthen黨籍。總之,選擇黨正處於分裂邊緣。一旦走向分裂,這將是選擇黨建黨以來的第三次。可想而知,選擇黨目前的處境有多麼尷尬。

左邊: Kalbitz 右邊: Höcke

如果我判斷無誤,選擇黨和自民黨在今後的一段時間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抨擊政府,為自己造勢。任何言辭激烈的口號或出格的事都跟他們目前處於低落的民調有關。自民黨擔心會再次被趕出議會,選擇黨害怕分裂以及被繼續邊緣化。

自民黨主席林德納

選擇黨的低谷也起到了一個正面的副作用。部分支持選擇黨,具有右翼思維傾向的華人的氣勢也明顯降溫了。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四年前和今天的反應。當選擇黨處於高峰期的時候,某些華人的言辭也更具攻擊性。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是的社會現象,但不限制於華人群體。比如,美國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主要取決於總統的表現。世界對德國的形象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默克爾。

出於政治因素考量,它能局部解釋,為何執政黨此次採取那麼積極的措施以及拿出壯士斷腕的力度,其目的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從危機中走出來,儘早重歸常態。對此,德國財長朔爾茨說了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用我自己的話來翻譯就是:„我們想以法拉利的速度走出危機!「(朔爾茨原話: „Wir wollen mit Wumms aus der Krise kommen!")

朔爾茨(他有可能代表社民黨參與2021年的總理競選)

最晚到今年年底,當基民盟選出新一任黨魁以及總理候選人時,德國將逐步進入2021年的聯邦大選模式。

換言之,德國政府當下所採取的一切措施都跟下次聯邦大選有關係。

4

再說一下一攬子政策。

誰出了哪些主意?

提供每個孩子300歐元補貼的建議來自社民党家庭部部長Giffey。她從柏林Neukölln區市長搖身一變成為聯邦家庭部部長。在不久後的將來,她會參與柏林社民黨主席的競選,同時也意味著她有望成為柏林市市長。現任柏林市市長Michael Müller幹完這一屆就下臺,準備競選國會議員。或許Giffey已經意識到,按照當下民調趨勢,社民黨明年有可能退出聯邦內閣。300歐元的建議得以落實能讓她加分。

Giffey

北威州州長拉舍特是第一個公開表態,如果此次刺激經濟政策不包括針對地方政府的援助,他會反對。拉舍特本人是基民盟新黨魁的競選者之一。梅爾茨的兩個小目的差不多已提前完成,呂特根越來越像是一個"濫竽充數"的候選人。這項政策出臺,他也可以加一分。但是在社民黨陣營,財長強調,社民黨一直以來都是減輕地方政府負債的推動者。

左起: 拉舍特,梅爾茨和呂特根

針對臨時降低增值稅到底是誰先提的建議,聯盟黨和社民黨還未能達成一致。雙方都表示,榮譽是屬於自己的

一攬子政策的效果如何?

一攬子政策可以分成兩大類以及兩個時間軸。

1.)刺激消費和拉動內需是短期的。

2.)投資未來技術或採取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是中期和長期的。

降低增值稅和發放300歐兒童津貼不會完全奏效。政府也說了,他們希望藉此拉動內需。如果企業不按時降低增值稅 - 我估計不會所有企業都按時降低增值稅 - 政府設想的200億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300歐的兒童金也不會全部被消費。

數百億對未來技術的投入短期內不會看到效果。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1300億政策會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有強化信心的功能。經濟政策是否能發揮其效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眾的心理因素。如果消費者對政策有信心,對未來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經濟政策就達到目的了。這個道理艾哈德在60多年前就用過。舒爾德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也多次強調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艾哈德: 第一任財長,第二任總理,經濟奇蹟之父

那麼,德國人對未來經濟會有信心嗎?可能有!

德國經濟走向如何?

今年5月28號,慕尼黑Ifo經濟研究院針對德國今年與明年的經濟前景做了預測。2020年第一季度GDP下降了2,2%,第二季度再下降12,4%,全年下降6,6/%。但是,2021年的GDP會急速上升,約10,4%。

調研結果還顯示,大多數企業在8到9個月後才能恢復正常運營,航空業需要16個月。假如德國經濟在五個月後就能恢復,今年GDP只下降3,4%,2021年上漲7,4%。假如德國經濟在16個月後才能完全恢復,今年GDP會下降9,3%,但2021年的德國經濟將會以9,5%的速度復甦,並且延長到2022年。

ifo研究院這項調研結果發表的時間早於政府公布這次刺激經濟政策。這意味著,按照德國政府之前出臺的上萬億緊急援助,學術界對德國明年和後年的經濟預測持樂觀態度。再加上從7月1號生效的1300億經濟刺激政策,不難想像,德國經濟很有可能更快的得以復甦。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今年秋冬又爆發第二波疫情。

很巧的是,今年7月1號,默克爾出任歐盟輪值國主席。如果說,德國本土的經濟刺激政策還不足以拉動內需,德國是否可以把部分希望機寄托在歐盟成員國身上?答案是:可以。這又回到歐盟委員會的7500億復興歐盟經濟計劃。

昨天,德國統計局公布了德國四月份的數據。對比2019年同一時間,德國出口暴跌31%(進口下降22%)。這是自1950年以來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個月。如果仔細看背後數據,不難發現,歐盟依然是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舉例,德國四月份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13%,總額是72億歐元。但,德國對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的出口分別斷崖式暴跌48%、40%和36%。眾所周知,法國、義大利和美國都是疫情重災區。尤其是前兩個歐盟國家。

5

德國政府這次沒有提供汽車行業的內燃機,而是大幅度支持電動車以及電動車充電柱也包涵了多層意義。

1

對內

政府不願意無條件向汽車業「磕頭「,滿足他們所有要求。雖然之前有三位州長(下薩克森(大眾)、巴登符騰堡(奔馳和保時捷)和巴伐利亞州(寶馬和奧迪))試過向聯邦政府施壓,同時提供內燃機和電動車的補貼。但是,聯邦政府這次對他們說了不。只提供電動車補貼。

左起: Weil,Kretschmann 和 Söder

對此,又有三種解讀:

1.1)這是政府對三大巨頭在尾氣排放醜聞的一種「懲罰「。從資金額度分配比例來看,政府不願意過度依賴單一行業。這也是一種信號。

1.2) 繼續補貼內燃機汽車不能讓德國達到環保指標,

1.2.1)符合主旋律。雖然之前的「Fridays for Future「運動被疫情終止,但多數德國人依然很重視環保議題。

1.2.2)環保是綠黨的招牌。現在被大聯盟搶佔先機。在這個問題上,綠黨開始變得比較被動。

1.2.3)增加對德鐵的補貼。

1.3)積極發展電動車行業是未來趨勢之一。

2

對外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歐盟委員會7500億歐元復興歐盟經濟計劃的倡議。它由兩部分組成:5000億歐元的無需償還補貼,2500億的低息貸款。

5000億雖然無需償還,但這筆錢也不是白拿,而是跟具體項目掛鈎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新上任時針對歐盟未來政策發表過一次演講。她提到一個關鍵詞,既The Green Deal,大幅度發展綠色經濟。這是一個宏觀概念,可以簡單地概括環保和可持續性經濟的統稱。電動車以及相關技術(研發)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馮德萊恩

德國針對電動車的高額補貼不是拍腦袋想出來,而是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他要起到以身作則的榜樣。要不然其他歐盟國家為何要效仿?

在上面提到的這次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針對某位記者的提問能充分說明這一點。有記者問道,德國大力扶持電動車,您難道不擔心德國人購買國外品牌電動車嗎?比如法國製造。默克爾大致回覆說,"我不擔心。如果德國人購買國外品牌電動車,國外電動車生產商很多零配件供應商也都來自德國。這也是間接地幫助德國零配件供應商。如果德國人只買德國製造電動車,某些零配件供應商也來自其他歐盟國家。他們也是受益者。我們是一個內部市場。「

默克爾的回覆道出了德國的立場和地位。

1.)只要德國好了,歐盟也會好。反之亦然。

2.)德國不推崇「德國優先「政策(Germany First)。這一點有別於川普治下的美國。

一方面,德國積極帶頭扶持電動車行業(至今為止,歐盟其他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政策。即便有,力度也會相當有限,起不了帶動其他成員國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的復興歐盟經濟計劃也提倡環保經濟,兩者有很高的一致性。歐盟委員會經濟復興計劃的主要推動者以及最大受益者可能都是德國。前不久在圖林根建工廠的寧德時代也會成為這個綠色經濟的受益者之一。

德國之所以放棄以往財政紀律的習慣是有原因的。先跟法國共同提倡5000億歐元無需償還復興計劃,然後歐盟委員會以自己的名義拿出7500億歐元援助資金,讓各成員國積極發展可持續性經濟,其最終目的可能還是為了給德國汽車業以及相關環保技術供應商開拓歐盟市場。

畢竟,德國的環保技術在歐盟沒有太多競爭對手(來自東歐的競爭就更少了)。簡單地說,德國政府先拿錢扶持其他歐盟成員國,然後再讓德企從中獲取利益,最後又把利潤轉移德國,保持或增加國內就業崗位。

結語

美國經濟不僅受疫情,還受到因種族歧視而導致的社會騷亂的影響,不會在短期內走出危機,更無法拉動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狀況從十年前的"四萬億"到後來的"中國製造2025倡議"以及到今天所提倡的"地攤經濟"的大轉變不難看出,它暫時也無法充當引領世界經濟領頭羊的功能。

中美糾紛(貿易戰)是另外一個不確定因素。

歐盟這次只能依靠自己。在所有歐盟國家裡,也只有德國具備足夠雄厚的經濟實力讓歐盟走出困境。

遵循兩個相互影響原則

1. 德國好,歐盟才會好。

耗資上萬億歐元援助本土經濟和就業。

2. 歐盟好,德國才會好。

聯合法國以及歐盟委員會發起7500億復興歐盟經濟計劃。外加歐盟央行的6000億。

疫情下的德國正在不知不覺地改變自身政治格局。

我們做好迎接疫情後的德國的準備了嗎?

相關焦點

  • 德法意西敲定1300億歐元救市 就金融稅達成共識
    德法意西定1300億歐元救市  四大國攜手保衛歐元敲定1300億刺激經濟  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另外同意推動徵收「金融交易稅」  四國羅馬峰會還就推動徵收金融交易稅達成共識我們希望歐洲採取刺激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拿出整個歐盟生產總值的1%,也就是1300億歐元。」
  • 德國一個企業靠P圖,坑了巴菲特6億歐元
    一季度虧損497.46億美元,因為新冠疫情被迫割肉航空股止損,連壓箱底的高盛、摩根大通也不要了……2020年對股神巴菲特來說已經夠糟糕的了。然而最近,他又收到了一則壞消息:心心念念重金收購的德國企業,竟然是個坑子!光靠P圖,就坑走了老爺子6億歐元!
  • 德國被曝擬發50億歐元購車補貼:買純電動車獲4000歐元
    德國政府推大額現金補貼以促進汽車銷售。當地時間5月31日,據路透社報導,為促進汽車銷售,德國經濟部已提議發放50億歐元(約合397億元人民幣)的購車補貼。這個計劃也是德國即將推出的對汽車行業整體刺激計劃中的一部分。
  • 德國商業銀行98億歐元收購德勒斯登銀行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法蘭克福時間9月1日上午10點,德國商業銀行監事會主席Martin Blessing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德國商業銀行將以98億歐元的價格整體收購德勒斯登銀行,此舉將「令商業銀行躋身德國一流銀行,並成為德國銀行業整合道路中的裡程碑」。
  • 營業額6.9億歐元稅後利潤980萬歐元,拜仁疫情後仍保持盈利
    德甲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發布2019-20賽季財報,整個集團的營業額達到6.98億歐元,同時實現了盈利,分別是稅前1700萬歐元,稅後980萬歐元。由於疫情影響,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部的銷售額和利潤相比起過去一個賽季有所下降。
  • 沃達豐欲77億歐元收購德國Kabel
    據外媒報導,全球第二大行動網路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公司23日宣布,將作價77億歐元(約合101億美元)現金收購德國最大有線電視運營商德國Kabel公司。業界分析,這一收購顯示了沃達豐實現歐洲業務增長的雄心。  這是沃達豐2007年以來最大的併購案,也是沃達豐在12個月內第二次對歐洲固網公司發動大型收購。
  • 德國將投50億歐元強化《人工智慧戰略》
    近日,德國政府根據近兩年的形勢變化以及新冠疫情等帶來的現實需求,決定對2018年版的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做出修訂,計劃到2025年,通過經濟刺激和未來一攬子計劃,把對人工智慧(AI)的資助從30億歐元增加到50億歐元。
  • 德國重申力挺歐盟復甦基金,西班牙也加入支持陣營!歐元創逾四個月...
    7月14日(周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後重申,德國願意就歐盟復甦基金做出妥協,而桑切斯敦促歐盟就該基金達成協議。此前,默克爾已經宣布,德國和義大利就歐盟復甦基金達成共識。雖然該基金遭遇「節儉四國」的反對,但市場認為本周歐盟峰會將通過該協議。
  • 數字時代,面對密密麻麻的數據,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們的生活,似乎很多事情和行為背後都可以轉換為數字來說話,也似乎很多事情可以用數字來代言。可是,這些密密麻麻數字,你真的看懂了嗎?「世界上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思辨者」,而另一種就是「吃瓜群眾」。這條信息,你怎麼理解?如果你是個求職者、招資者,或者是正在尋找合作夥伴的人,這條信息有沒有讓你心動,覺得是一家可以信任的企業呢?先不要著急下結論,我們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講述的方法,「切」一下這條信息:1、收入:該企業收入20%,實際利潤如何?
  • 德國留學|德國的大學真的不收學費嗎?
    關鍵字:德國留學、德國大學免學費關注德國留學的人會了解到一個信息,如果選擇去德國留學的話,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德國的大學是免學費的!!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會抱有遲疑的態度,這是真的嗎,對於去英美國家留學動輒幾十萬一年的學費,德國的大學真的不要學費嗎?今天小編告訴你,是!真!的!
  • 鮮花貿易受創:荷蘭銷毀1.4億株鬱金香 損失達50億歐元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疫情重創鮮花貿易 荷蘭銷毀1.4億株鬱金香參考消息網4月16日報導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荷蘭銷毀1.4億株鬱金香》的報導稱,全球新冠肺炎危機嚴重打擊了鮮花貿易,
  • 德國政府狂砸26億歐元 德國最大電力公司萊茵集團股價創5年新高
    德國最大電力公司萊茵集團股價創5年新高放棄煤炭能源,德國政府終於動真格了?對,因為他開始砸錢了,要砸400億歐元!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周四歐市早盤,德國最大煤炭發電公司萊茵集團一度漲超2%,股價創下五年新高。
  • 德國一季度GDP創2009年來最大單季跌幅
    經過兩天的審議,當地時間6月3日晚,德國大聯合政府最終通過了規模達1300億歐元的一攬子經濟復甦計劃。彭博社報導稱,刺激計劃的總金額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30%。計劃還涉及居民補貼,家庭可獲得每個孩子300歐元的一次性補貼;民眾和企業在疫情危機期間能夠享受電費的減免。早在4月份,德國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上次計劃總金額高達7500億歐元,保證德國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維持正常穩定運營。在一個多月的救助後,德國經濟仍難見復甦,政府不得不推出此次救助計劃。
  • 2.1億歐元買下德國私人銀行 復星還收購了哪些金融機構?
    歐洲央行和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已批准中國復星對德國私人銀行Hauck & Aufhäuser的收購計劃。專注於投資健康、快樂、財富的復星又為自己的跨產業併購圖譜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歐盟和德國向中國企業收購德國銀行開綠燈!」
  • 疫情加劇德國城郊房價上漲!
    預計今天晚些時候將公布方案的更多詳細信息。 2.歐洲央行將緊急抗疫購債計劃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 歐洲央行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於0%不變,存款機制利率於-0.5%不變,邊際借貸利率於0.25%不變。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規模將增加5000億歐元。
  • 疫情下經濟大衰退,這家奧地利公司卻逆勢而上,老闆分紅3億歐元!
    迪特裡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圖源:APA/Erwin Scheriau 疫情籠罩期下的奧地利經濟每況愈下,
  • 德國動物園擬宰殺動物應對疫情 一周虧損50萬歐元養不起
    德國動物園擬宰殺動物應對疫情。據BBC報導,在陽光明媚的復活節假期,動物園本應人滿為患,但現在由於新冠病毒的封鎖,動物園裡只剩下動物和工作人員,並且出現資金短缺。她指出,海豹和企鵝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新鮮魚。「如果真的要這麼做,我將不得不對動物實施安樂死,而不是讓它們餓死。」她說。「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將不得不把一些動物餵給其他動物。」
  • 做空歐洲大賺300億 橋水開始平倉了!達利歐釋放什麼信號?
    做空歐洲大賺300億,橋水開始平倉了!達利歐釋放什麼信號? 摘要 【做空歐洲大賺300億 橋水開始平倉了!達利歐釋放什麼信號?】近日全球股市回暖,而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又有新動作!最新數據顯示,橋水正在平倉此前對歐洲股市的做空!
  • 疫情下的德國:一個了解德國的新視角
    今天,這位德國版鍾南山說到德國醫院或許真的還沒有做好面對此次疫情爆發後的全方面準備時,卻獲得很多德國華人網友的支持。在他之後,有更多德國病毒專家對媒體發表意見,比如上面所說的Jonas Schmidt-Chanasit和Alexander Kekulé。另外還有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文中簡稱RKI)主席Lothar H.
  • 疫情下的德國: 一個了解德國的新視角
    今天,這位德國版鍾南山說到德國醫院或許真的還沒有做好面對此次疫情爆發後的全方面為準備時,卻獲得很多德國華人網名的支持。在他之後,有更多德國病毒專家對媒體發表意見,比如上面所說的Jonas Schmidt-Chanasit和Alexander Kekulé。另外還有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文中簡稱RKI)主席Lothar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