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九大定律,做得到定能改變命

2020-12-11 好玩的國學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裡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神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的進步。

七、應得定律: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相關焦點

  • 大數定律:如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數定律:如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根據大數定律,數據越多就準確,離差就越小,保險的性價比就越高,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3穿越能改變命運嗎?美國2016年車禍死亡人數37,461人,2017年車禍死亡人數37,133人。如同硬幣的命運,由自身的結構決定的一樣,車禍數據之所以這麼穩定,不是巧合,而是美國整體道路交通系統決定的。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能改變命運嗎:大數定律
    多少次我們夢想有一臺時光機器,這樣我們就可以回到過去做一些我們現在認為正確的事情,改變我們的命運,比如:傾其所有買比特幣買房買現在漲的一塌糊塗的股票買彩票回到過去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嗎?這就是大數定律:只要樣本足夠大,最終結果都趨向一個穩定值。這個定律無論是在數學、物理還是社會學領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論證。就拿北京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來舉例:這個數字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基本處於一定的區間範圍,就好像死神有KPI考核,每年必須通過交通事故帶走一定數量的人。
  • 改變命運的定律——你信仰什麼,生命就走向什麼!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 「改變命運」的十個規律!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 要改變命運,必須先「知命」、「革命」,最終達成「復命」
    人的命運能否改變,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你要「知命」、「革命」,懂得如何去改變,並且能順應命運發展規律,不斷完善和提升個人德行,趨吉避兇,最終自然會創造出光明的未來。什麼是知命,知命類似於蘇格拉底所說的「認識自己」,當然「知命」的內涵比「認識自己」深刻廣泛得多。
  • 用命改變學生命運的正能量不單薄無力
    一個女老師要做腫瘤手術,張桂梅讓她請假,她說:「能穿衣服,我就回來……」她說:「我的學生可以考到廈大、川大、武大!我們是用命換來的。」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們過得比我好就足夠了。知識改變命運,讀書跳出貧窮,這是人們常說的話,似乎是不證自明的天理,可在很多地方並非如此,「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不僅需要有人去播撒,更需要有人用力去託起,有時甚至要用畢生的投入和生命的代價。
  • 你相信命運嗎?你相信命運能改變嗎?
    你相信命運嗎?你相信命運能改變嗎?
  • 命運是什麼 怎樣如法的去改變命運 李雙林
    所以孩子命運好壞,也要視這種因緣好壞來定。1. 我能為我兒子做些什麼,減輕他的災難,哪怕再大的困難和永久的恆心,我都可以克服去做到。不圖孩子有富貴,只求他能平安健康就好。另外聽說還可以多次搬家、離祖寄居外地、或者他將來選擇適合職業等等,就可以應衝,能化解一些災難是嗎?
  • 知識改變命運隨談
    同理,知識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恐怕也有幾種形式。1、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想當年,範進大人中舉,不僅自己手足舞蹈的,連向來對他粗言粗語的老丈人胡屠戶也對他刮目相看,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親自登門祝賀。數學李老師,北大畢業,總把課本裝在口袋裡進教室,但課堂上壓根不看教材,是好老師沒的說,但卻感覺其名校學歷與教師身份不匹配,同學說他有學問,但倒不出來,與其走不上仕途,做個名師也不錯。3、知識沒有改變命運。
  •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老鼠掉進了半缸米中,這樣的意外讓它十分開心。確認沒有危險後,它就一直待在米缸裡,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好日子沒過多久,米缸就要見底了,可它依舊不想離開。終於米吃完了,它卻發現自己出不去了,最後死了在米缸裡。這個故事,或許有些誇張,卻不失其哲理性。
  • 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
    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一、因果定律厚道,才有厚報原文: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 苦逼的原因千千萬,但你的命運可改變!
    說到底還是命和運的事,命由天定,運由己生。生於泥淖之地,這是你的命,而人生之所以彪悍,是你可以通過努力跳出泥淖,立于堅石,甚至邁上前程的高速路。所有,彪悍的人生需要有一種偏執狂的勁兒,要有不成事就成仁的果敢和堅毅,要有改變命運之雄心壯志,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持之以恆,有用盡餘力把事做成的踏實和能幹……只有這樣,你才能改變自我,成就自我。有人問,我的命運真的能改變的嗎?
  • 佛說:凡事有因就有果,改變命運的九大定律之一
    佛說凡事有因就有果,任何結果的產生,必然存在其所依賴產生的前因,這也是數千年來不變的定律之一。從古至今,許多人都很尊崇"因果循環"這一定律,佛教就特別重視這一說法。種下善因可以得到善果,如果先種下了好的開始,就會有好的結果。
  • 《了凡四訓》六句話,改變你的命運
    08-23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不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這句話奉為信仰:農村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上大學,將來有知識有文化能成為人上人,城市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原生家庭的固有階層,將來成為行業精英待在社會中上層,有錢人的孩子當然不止高考一條路走,他們有錢,可以很小就出國,可以曲線考名校,沒錢的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指望在高考這件神器中變魔法。
  • 假如可以回到過去,你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改變個體的選擇,並不能讓犯罪在整個社會上消失。那我們是不是就對城市的犯罪率沒有辦法了呢?也不是,是有辦法的。但你要做的不是控制住一兩個犯罪者,而是探究本質原因,去改變整個社會的大系統。不僅犯罪率是這樣,其他統計數據也是這樣。2017年美國車禍死亡人數是37133人,2016年是37461人。
  • 別不信,婚姻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改變命運是一種必然結果,這種改變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且具有強制性,不是說富人結婚就不改變命運,窮人結婚就改變命運。對富人和窮人都一樣,對男人和女人均如此。白富美義無反顧嫁了鳳凰男,婚後的日子說不定就是一地雞毛;窮酸女一不小心被高富帥娶了,從此錦衣玉食用度無憂。當然,白富美嫁給高富帥,強強聯手也可能幸福美滿;鳳凰男娶了麻雀女,同甘共苦白手起家,小日子也不一定不愜意。
  • 趙樸初:佛教中改變人生命運的13大定律之「80-20定律」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覺得自己命不好?掌握這點,你就可以改變命運
    叔本華就曾說痛苦和焦慮,是人類前行所必須的,這裡面其實就傳達了一個對待痛苦和焦慮的態度,不用排斥他,也是前邊提到的臣服,臣服並不意味著被馴服,當你開始向你的命運低頭的時候,當你開始四處燒香拜佛的時候,當你開始怨天尤人的時候,意味著你被潛意識的思維模式所馴服,你也就變得聽天由命,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要懂得命理,那什麼是命理呢?
  •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人類的智慧和能力
    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都深信不疑,因為這句話確實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道理,而且也誕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很多人都在疑問,我擁有了很多的知識但為什麼不能獲得成功呢?首先我們要把知識和智慧分開,你得到了知識但不一定能夠得到智慧,你所擁有的知識到底算不算一種能力,這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在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知識的獲取方法變得更加快捷,你所想要解決的事情都能夠從網絡上尋求答案,解決問題。你覺得你自己得到了答案,獲得了知識,但是你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尋求結果,那麼到最後你獲得的只有那些知識,而沒有得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