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為何有的學生品學兼優,有的學生成為思想和成績兩方面的「雙差生」?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家長越尊重老師,相應的學生對老師也會越尊重,學生的成績就會越優秀。有人可能會納悶:難不成尊師這個行為也可能會「遺傳」嗎?
「在教師職業神聖化,教師形象妖魔化,教師待遇民工化的當下,我們鄉村的中小學教師真的太難了!家長沒有把我們老師看在眼裡,學生自然也有樣學樣,學習成績和思想狀況一塌糊塗,真的很讓人頭疼!」一個朋友在和我聊天的時候聊到這麼一席話。
學生不尊重老師,根源在哪裡?兩個字——家長。家長不尊重老師,家長看不起老師,家長覺得孩子就算學得和老師一樣也沒什麼用,這種家長製造出來的孩子自然在學習上很難成氣候。
親其師,信其道,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連老師都不尊重,還會在意老師傳授的知識嗎?不在意老師傳授的知識,想要做到「品學兼優」,這無異於痴人說夢。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楊時拜程頤為師,彭德懷穿著便裝會見授業恩師,華羅庚成名後不忘老師栽培,居裡夫人在某次開學典禮上請自己兒時的老師上主席臺……這些名聲在外的牛人或者大佬,他們對傳授自己知識的老師是那麼恭恭敬敬,沒有一絲看輕的態度。
家長尊重老師,家長製造出來的學生十有八九也會學著家長尊重老師。而尊重是相互的:學生尊重老師,老師必定對其嚴格要求並傾囊相授。反之,如果學生和家長完全不把老師看在眼裡,甚至把老師當作訛詐的對象,那就千萬不要抱怨老師成了傳說中啥都懶得理的「佛系教師」。很多「佛系教師」並非一開始的時候就充當「甩手掌柜」,而是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寒徹心扉,他們只是失望了,看透了,所以不能管、不敢管,不想管。
「老師你大膽管我的孩子,我孩子最聽你的話!」沒什麼事的時候家長如是說。
「你憑什麼批評數落他?你有什麼權力批評他?」出什麼事的時候,家長立馬換另外一副嘴臉。
得寸就會進尺,教師懲戒批評學生,家長立馬「強出頭」,這就讓很多學生產生一種「老師對學生無可奈何」的錯覺。一旦這種錯覺變成了一種固化的習慣之後,學生所謂的「自尊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甚至動不動就玩「自由落體」。而在多年前老師大膽嚴管的年代,又有幾個學生脆弱到「登高一躍」?
尊重老師、感恩老師的家長,孩子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中自然也學會了尊重和感恩,也有很大的可能在尊重、感恩老師的過程中孝順父母,成為一個孝親敬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