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軍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都投放了一顆原子彈。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的時候,威力已經被人所知,所以去日本投放的話,很有可能扔下去就回不來了,但為了勝利,還是有人敢接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有人敢接這個危險的任務,那麼必須將這個人的裝備做到最好。所以必須得有一架完美的轟炸機才行,當時日本的防空系統在美軍的轟炸下已經形同虛設了,但為了執行此次任務,還得需要一架性能優越的轟炸機,在投完彈之後以最快速度逃命。
當時美軍為了轟炸日本本土,在國內研發了很多性能優良的轟炸機,選擇了半天之後,美軍最終確定了使用B-29來執行此次任務。B-29是當時美國體積最大的轟炸機,並且質量也重,速度還最快,被世人稱為空中的超級堡壘。
B-29的性能十分優秀,他可以在四萬尺的高空以350英裡的速度航行,當時的日本和德國都沒有與此種轟炸機相媲美的飛機。在本土訓練的時候,科學家得出結論,當原子彈爆炸後,飛機必須與爆炸中心相距13公裡才能保證安全,有讀者會說直接飛到大氣層上扔是最安全的,但如果飛到大氣層扔的話,飛機和駕駛員都能安全返航,但爆炸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值。經過精密的測算,原子彈爆炸時,離地面600米左右是最佳爆炸點。要想做到這點,飛機最好的投彈高度是十公裡。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轟炸機在投彈的時候還要將物體本生的慣性考慮在內,炸彈在出艙的時候還會保持一定的速度繼續往前飛,所以B-29在投放完成之後必須掉頭飛行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如果直接來個180度的掉頭的話,飛機本身是經受不住如此大的方向調動,所以並不能實現180度的掉頭,後來的科學家在試驗中得出結論,掉頭155度是飛機能接受的最大掉頭角度。
在實際操作中,飛行員為了保命,完全按照預先安排的流程來操作,投放之後155度掉頭,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此地。據當時的飛行後來回憶說,投放完之後,飛機就趕緊跑開了,雖然已經距離爆炸中心13公裡以上了,但還是有氣浪將飛機衝得搖搖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