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硬體有什麼價值?撬動未來十年的中美半導體角力

2020-12-19 電子發燒友

模擬硬體有什麼價值?撬動未來十年的中美半導體角力

腦極體 發表於 2020-12-17 11:22:58

中國半導體行業在集體過冬,美國也未必沒有緊迫感。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半導體研究公司(SRC)就聯合發布了一份題為「半導體十年計劃」的報告,希望美國政府能在未來十年拿出每年 34 億美元的投資,來資助五個半導體領域的「未來之星」,以維持美國半導體的地位。

這五大足以影響晶片技術未來的重大變化領域(seismic shifts)包括:模擬硬體的根本性突破、全新的內存存儲、持續可用的通信基礎設施、萬物互聯的安全隱私保護、智能計算加持的高效能源。

AI、5G、雲計算等浪潮的席捲下,普通讀者或多或少了解後面幾個技術的重要性所在,而跟公認十分重要的 GPU/NPU 等晶片相比,模擬晶片市場就曾被彭博社評為「長期停滯的水」,就連該領域「頭把交椅」、有著 80 多年歷史的德州儀器,大眾認知度也遠不及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廠商。

而模擬硬體位列美國半導體十年計劃的排名 TOP1,其權重究竟為何如此之高呢?

變局中的模擬硬體,並不是一潭死水

要回答開篇提出的問題,先要回到模擬硬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中,模擬硬體就是以模擬信號來傳輸的電子設備。這些信號在時間和數值上是連續變化的,而不像數碼信號那樣由不連續的 0 和 1 組成。

後者需要工程師將物理世界抽象成二進位來展現,那麼模擬硬體工程師更像是一個樂高設計師,需要將各種部件以合理的方式組成一個新世界。從數據來看,2020 年全球半導體工業最大的領域分別是邏輯、存儲器、模擬和微處理器。

如果要選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模擬硬體產品,那就是手機了。在各種智能硬體中,發揮作用的並不僅僅是發布會上大出風頭的 CPU/GPU,還需要一個個模擬晶片,來將各個傳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轉化成電信號,進而讓數字晶片能夠感知並處理。

舉個例子,當我們躺下玩手機時,圖片也會跟著翻轉,背後就是重力傳感器和模擬晶片的聯合做功。

(2019 年全球晶片銷售種類佔比率及其與去年相比變化)

換句話說,模擬晶片已經成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分布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被稱為「一潭死水」呢?答案就來自於,以前模擬晶片只能為數字晶片的「搬運工」,走的是「模擬 - 數字」路線,更加具有技術含量的推理、判斷、決策都是由別人來完成的。

所以其價值改變,自然也需要路徑變化。而萬物智聯革命,給了模擬晶片以全新的機遇,換上了「感知 - 行動」的人設,直接自己就能通過傳感器部署感知環境,然後做出推理、進行行動。

舉個例子,如今大行其道的「智能酒店」,一進門玄關的燈就自動為你亮起,離開之後燈會自動熄滅,這種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更加符合大眾對智能生活的期待,也是靠模擬傳感器來完成的。

不難預測,伴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無處不在的模擬硬體將迎來市場爆發。美國半導體行業押注在此,並不奇怪。

智能傳感,模擬硬體的新人設如何成立?

從「模擬 - 數字」轉變為「感知 - 行動」,模擬硬體的新人設想要成立,顯然沒那麼簡單。

首先,當前的模擬電子技術,面對數據洪流已經力有不逮。傳感器的普及導致人類生成模擬數據的能力比高效處理它的能力要高得多。《報告》中提到,計到 2032 年將有 45 萬億傳感器,每年將產生 100 萬 zettabytes(1027 字節)的數據。目前從物理世界產生的估計總模擬信息相當於~1034 位 / 秒。而人類總感覺吞吐量在~1017 位 / 秒,相當於已經超出了人類感知的範疇。而要將模擬到信息的壓縮比拉升到類似於人類大腦的 105:1,需要「革命性的技術」。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互聯互通與通信環境的高速變化,也給模擬硬體設計帶來了新的挑戰。一個模擬硬體往往需要集成中央處理單元(MCU)、雷達系統、壓力傳感器、無線連接等多個部件,來實現智能感知功能,而這些部件與部件之間、部件與外界之間可能存在的電磁幹擾,都有可能影響傳感器的測量精度。而對於廣泛應用於工業、汽車、醫療的模擬硬體來說,可靠性簡直就是生命線,一點馬虎都不能有,這也是為什麼模擬市場的競爭格局一直是強者恆強。

而且和數字晶片不同的是,模擬晶片對工程師的綜合實戰能力要求也很高,往往需要 5-10 年才能培養出一個頂級人才,這也導致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最後需要提到的,也是《報告》中強調的模擬硬體的設計開發,也不像數字晶片一樣可以藉助一些自動化工具來完成,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軟體爆炸式增長的問題,必須在開發流程上有十倍甚至更大的生產力升級,才能滿足智能社會的需要。

(半導體企業在各年份中研發和資本投入佔比)

而這樣的開發流程顯然是個「吞金獸」。頭部模擬晶片企業每年的研發費用在營收中佔比都要超過 10%,即使在市場需求不足甚至國際經濟形勢動蕩的背景下,依然需要持續投入來保持技術優勢。2001 年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急劇下降,但研發和資本設備的支出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下降。

所以,美國半導體行業才又祭出了這熟悉的一招——遊說政府打錢。開口就是 340 億美元的總預算,老資本主義了。

撬動未來十年的中美半導體角力

讀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有點緊張:在這個頭部企業幾乎全是美國面孔的模擬市場,會因為美國政府不斷加碼投入而拉開差距嗎?

說「吾輩當自強」自然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努力是必須的,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受疫情和內部民眾情緒影響,美國再像上世紀一樣舉國之力扶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阻力並不會小,這就給其他同行業者留出了機會窗口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州儀器、ADI 這樣的模擬巨頭,也是藉助美國高速發展時期國防、工業等領域的巨大需求以及政府訂單而成長起來的。而如今,中國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在傳感器智能化領域所積累的先進算法與解決方案也不斷進步,比如通過傳感器融合將數據上傳到雲端,藉助雷達監測來自動調整產業園區的燈光、空調,或是藉助壓力傳感器監測惡意入侵、電梯故障並實時報警等等,這些都已經在中國的智慧項目中有著大刀闊斧的應用。

今天看來,模擬硬體、智能傳感看起來並不那麼炫酷,往往隱於幕後,但或許美國半導體十年計劃也是一個絕佳的提醒,讓我們狂奔在智能產業加速的路上時,時刻記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每一個可能翻盤的機會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SIA報告建議美國政府為半導體公司提供34億美元研發資助
    SIA和SRC宣布發布了一份報告預覽,該報告概述了未來十年的晶片研究和資金優先事項。他們表示這將有助於加強美國半導體技術發展並帶動人工智慧(AI)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增長。
  • 從中美齟齬看全球及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Michael Chen以歷史的視角,講述了此次新冠疫情,大國戰略轉變的合理性;國之重器的晶片在全球戰略資源爭奪中,目前處於何種局面,中國是否有一席之地。學研相長的矽谷經歷,陳教授近距離觀察矽谷IT行業的發展,提出半導體產業系統生態鏈,從年均增速、產品種類、應用種類、分布區域等多個維度對比分析中國半導體產業市場狀況,並基於互聯生態的發展趨勢,陳教授對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提出六大預測。
  • 郭臺銘:北京那些大佬都不是吃素的;未來世界會有中美兩套系統!!
    1/ 郭臺銘:未來世界會有兩套系統,一套中國的,一套美國的當今世界Unicorn Company(獨角獸公司),美國佔了60%,中國佔了25%,中美兩國加起來85%,就佔了世界大半。在美蘇冷戰時期,叫第一島鏈,東起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這一整條叫做第一島鏈,但是當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其實質早已不是貿易戰,而是科技戰,那科技戰的定義是什麼?真正的科技戰,指的是兩大方面:一、全球供應鏈;二、半導體。
  • 穿行於模擬與數字世界的半導體巨頭:ADI的發展之路
    半導體市場,一直是全球科技競賽的兵家必爭之地。據IC Insight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的半導體產業總值已增長至近50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平均在6%左右。在這快速增長的半導體產業中,模擬晶片則是一個低調而又龐大的市場,2018年全球模擬晶片市場規模已突破600億美元大關,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748億美元。
  • 中美半導體戰爭之三 兩岸早期半導體發展差異探究
    中美貿易談判的時候,就抱怨過逆差中很一大部分是臺灣轉移到中國身上的臺美逆差。美臺半導體產業循環規模有多大呢?2017年臺灣出口大陸總額的85.79%(793.6億美元)是晶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中間產品,待組裝成品後再從大陸出口。而2018年中國出口額TOP10企業中有6家是從事電子組裝代工的臺企。
  • 美光科技(MU.US)、凌雲半導體(CRUS.US)和臺積電( TSM.US):半導體...
    在行業經歷了2018年因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國際貿易的緊張局勢而加劇的下行態勢之後,半導體行業在2019年開始實現反彈,並在今年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為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公司都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爭相進行技術硬體升級。由此,PHLX半導體指數(SOX.US)自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上漲了18%。在經歷了一波迅猛的漲勢之後,該行業目前有進入業務的回調周期的可能性。
  • 國內模擬晶片產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困難?
    國內模擬晶片產業的發展存在哪些困難?在會上,當他被問到,在當前中美貿易緊張的現狀下,中國正在半導體方面努力實現自主可控?那麼,這對於德州儀器在嵌入式和模擬業務領域在中國國內的競爭地位意味著什麼? RichTempleton回應道:首先,中國建立一個本土化的半導體產業並獨立於世界的野心,這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回顧中國過去30年的五年計劃,你會發現這是他們一直的願望。因此,這不是新的野心。這不是新的嘗試。
  • 全球科技格局洗牌,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但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國已經有能力在大部分環節實現大規模國產替代的領域包括泛半導體(光伏、LED、LCD)、成熟製程邏輯晶片以及第三代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泛模擬晶片方面,國產廠商將從消費電子領域逐步向汽車電子、工控產品實施替代。泛模擬晶片行業屬於長坡厚雪賽道,泛模擬晶片對於製程要求低於數字晶片,同時應用面極廣,任何涉及電源管理、數模轉換的地方都需要使用泛模擬晶片。在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國內下遊客戶打開國產泛模擬晶片供應商進入通道,推動國產替代。另一方面,未來隨著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成本逐步下降,有望替代矽基泛模擬器件。
  • 工作九年的硬體工程師,想對我們說些什麼?
    算起來,十年前的這個點兒,剛好是我忙碌著去找工作的時間。前幾天回母校做校園招聘宣講會,我講了一句:選擇了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很可惜的是,十年前沒有人對我說過這句話,我也不知道選擇做硬體意味著什麼……先講一個幾年前的舊事。
  •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回望 2020 年,一些瓶頸正悄悄找到出口,8 個關鍵詞得以詮釋這一年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一、國產替代在中美關係緊張的環境下,今年中國半導體市場異常火熱。數據顯示,截止 2020 年 12 月,我國今年新增超過 6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 22.39%。目前全國約有 24.4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超 2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擁有專利。
  •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 功率半導體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當前半導體行業估值已經達到較高位置,半導體板塊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我們認為整個半導體板塊中,功率半導體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從長期邏輯看,主要有三個驅動力:一是國產替代呈現加速態勢,而功率半導體作為成熟度相對高的產品,當仁不讓成為了國產替代的「先行者」;第二點是功率半導體全球供需關係不平衡,而疫情導致的供需波動又短時間加劇了這種不平衡;三是材料升級推動我國功率半導體長期成長,化合物半導體相比傳統矽基器件,在一些性能參數上擁有明顯優勢,推動功率半導體技術持續升級。
  • 半導體屬於什麼行業_半導體發展前景如何-電子發燒友網
    本文首先介紹了半導體屬於什麼行業以及半導體是做什麼的,其次介紹了半導體行業公司,最後闡述了半導體發展前景,分別從銷售額、發展狀況以及2018-2023年全球半導體前景預測三個方面詳細介紹。
  • 未來什麼行業最賺錢?又有哪些新的就業機會?
    市值排行榜前十公司以及其行業分類 在2020年的末尾回看,你會發現圈錢最狠的行業十年一換,1990年是金融業的天下,到了2000年卻讓通訊與硬體屠了榜,10年前石油行業正在利益漩渦的中心
  • 全球半導體併購潮掀起,主要原因是摩爾定律放緩
    半導體技術自發明以來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發展至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期間誕生了很多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近年來,上遊企業間競爭加劇,行業併購頻頻出現,截止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仍有不少併購投資案可圈可點。截至2018年9月,半導體行業發生了八大影響甚大的併購案例。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根據 Gartner 預測,未來物聯網將約有 1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存儲和分析,按照 這一比例進行推測,2020 年全球邊緣計算的市場需求將達到 411.40 億美元。邊緣計算將 在未來 3-5 年創造巨量硬體價值,為大量行業創造新的機遇。
  • 【重磅】400億總投資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IDM項目正式開工;
    【重磅】400億總投資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IDM項目正式開工;
  • 2020,中美VC都投了啥?
    下面再解釋一個問題,什麼是我們定義的軟體,以及以軟體為核心的產品。軟體為產品核心的企業,普遍市面上有兩大概念誤區:1、軟體呈現的是軟體公司,硬體呈現的是硬體公司。其實不然,很多軟體產品是以硬體外形呈現的。
  • 高考填志願,什麼專業更有前景?
    俗話說得好,考得好不如選的好,選擇什麼專業對於個人未來的發展路徑會有很大的影響。最近也一直有一些朋友來問我,選什麼專業好,選什麼專業未來會更有前景,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想談談我自己對於「好」專業的看法。我覺得首先要考慮的一點是:你有沒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如果有,那就太棒了!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然後把它做好,是人生的幸事之一。
  • 中美技術「脫鉤」,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人工智慧晶片創新主題論壇」在7月10日於上海正式召開,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主任魏少軍教授在「世紀大變局下的中國晶片產業應對之道」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很新穎的角度:中美技術「脫鉤」,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 第五屆瑞芯微開發者大會:新硬體十年,精進多場景SoC
    祿億半導體董事長高啟全先生、百度語音首席架構師賈磊先生、廣州致遠電子董事長周立功教授分別就《「半導體供應鏈」未來的機會與挑戰》、《百度語音技術最新進展》、《面向未來的瑞芯微董事長、CEO勵民總結致辭,以《新硬體的十年及瑞芯微的發展方向》為主題,深入淺出地闡述由於數位技術已全面進入生產、製造、城市、家庭、社會生活各領域,從而帶來由硬體、系統、內容、AI算法及雲端服務融合的新硬體發展必然趨勢,並聯合產業鏈各合作夥伴探討如何聚焦硬體新價值,明確瑞芯微將繼續為客戶提供多場景計算單元SoC,並持續堅定用心做好產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