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極體 發表於 2020-12-17 11:22:58
中國半導體行業在集體過冬,美國也未必沒有緊迫感。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半導體研究公司(SRC)就聯合發布了一份題為「半導體十年計劃」的報告,希望美國政府能在未來十年拿出每年 34 億美元的投資,來資助五個半導體領域的「未來之星」,以維持美國半導體的地位。
這五大足以影響晶片技術未來的重大變化領域(seismic shifts)包括:模擬硬體的根本性突破、全新的內存存儲、持續可用的通信基礎設施、萬物互聯的安全隱私保護、智能計算加持的高效能源。
AI、5G、雲計算等浪潮的席捲下,普通讀者或多或少了解後面幾個技術的重要性所在,而跟公認十分重要的 GPU/NPU 等晶片相比,模擬晶片市場就曾被彭博社評為「長期停滯的水」,就連該領域「頭把交椅」、有著 80 多年歷史的德州儀器,大眾認知度也遠不及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廠商。
而模擬硬體位列美國半導體十年計劃的排名 TOP1,其權重究竟為何如此之高呢?
變局中的模擬硬體,並不是一潭死水
要回答開篇提出的問題,先要回到模擬硬體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中,模擬硬體就是以模擬信號來傳輸的電子設備。這些信號在時間和數值上是連續變化的,而不像數碼信號那樣由不連續的 0 和 1 組成。
後者需要工程師將物理世界抽象成二進位來展現,那麼模擬硬體工程師更像是一個樂高設計師,需要將各種部件以合理的方式組成一個新世界。從數據來看,2020 年全球半導體工業最大的領域分別是邏輯、存儲器、模擬和微處理器。
如果要選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模擬硬體產品,那就是手機了。在各種智能硬體中,發揮作用的並不僅僅是發布會上大出風頭的 CPU/GPU,還需要一個個模擬晶片,來將各個傳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轉化成電信號,進而讓數字晶片能夠感知並處理。
舉個例子,當我們躺下玩手機時,圖片也會跟著翻轉,背後就是重力傳感器和模擬晶片的聯合做功。
(2019 年全球晶片銷售種類佔比率及其與去年相比變化)
換句話說,模擬晶片已經成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分布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被稱為「一潭死水」呢?答案就來自於,以前模擬晶片只能為數字晶片的「搬運工」,走的是「模擬 - 數字」路線,更加具有技術含量的推理、判斷、決策都是由別人來完成的。
所以其價值改變,自然也需要路徑變化。而萬物智聯革命,給了模擬晶片以全新的機遇,換上了「感知 - 行動」的人設,直接自己就能通過傳感器部署感知環境,然後做出推理、進行行動。
舉個例子,如今大行其道的「智能酒店」,一進門玄關的燈就自動為你亮起,離開之後燈會自動熄滅,這種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更加符合大眾對智能生活的期待,也是靠模擬傳感器來完成的。
不難預測,伴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無處不在的模擬硬體將迎來市場爆發。美國半導體行業押注在此,並不奇怪。
智能傳感,模擬硬體的新人設如何成立?
從「模擬 - 數字」轉變為「感知 - 行動」,模擬硬體的新人設想要成立,顯然沒那麼簡單。
首先,當前的模擬電子技術,面對數據洪流已經力有不逮。傳感器的普及導致人類生成模擬數據的能力比高效處理它的能力要高得多。《報告》中提到,計到 2032 年將有 45 萬億傳感器,每年將產生 100 萬 zettabytes(1027 字節)的數據。目前從物理世界產生的估計總模擬信息相當於~1034 位 / 秒。而人類總感覺吞吐量在~1017 位 / 秒,相當於已經超出了人類感知的範疇。而要將模擬到信息的壓縮比拉升到類似於人類大腦的 105:1,需要「革命性的技術」。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互聯互通與通信環境的高速變化,也給模擬硬體設計帶來了新的挑戰。一個模擬硬體往往需要集成中央處理單元(MCU)、雷達系統、壓力傳感器、無線連接等多個部件,來實現智能感知功能,而這些部件與部件之間、部件與外界之間可能存在的電磁幹擾,都有可能影響傳感器的測量精度。而對於廣泛應用於工業、汽車、醫療的模擬硬體來說,可靠性簡直就是生命線,一點馬虎都不能有,這也是為什麼模擬市場的競爭格局一直是強者恆強。
而且和數字晶片不同的是,模擬晶片對工程師的綜合實戰能力要求也很高,往往需要 5-10 年才能培養出一個頂級人才,這也導致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最後需要提到的,也是《報告》中強調的模擬硬體的設計開發,也不像數字晶片一樣可以藉助一些自動化工具來完成,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軟體爆炸式增長的問題,必須在開發流程上有十倍甚至更大的生產力升級,才能滿足智能社會的需要。
(半導體企業在各年份中研發和資本投入佔比)
而這樣的開發流程顯然是個「吞金獸」。頭部模擬晶片企業每年的研發費用在營收中佔比都要超過 10%,即使在市場需求不足甚至國際經濟形勢動蕩的背景下,依然需要持續投入來保持技術優勢。2001 年半導體市場銷售額急劇下降,但研發和資本設備的支出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下降。
所以,美國半導體行業才又祭出了這熟悉的一招——遊說政府打錢。開口就是 340 億美元的總預算,老資本主義了。
撬動未來十年的中美半導體角力
讀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有點緊張:在這個頭部企業幾乎全是美國面孔的模擬市場,會因為美國政府不斷加碼投入而拉開差距嗎?
說「吾輩當自強」自然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努力是必須的,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受疫情和內部民眾情緒影響,美國再像上世紀一樣舉國之力扶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阻力並不會小,這就給其他同行業者留出了機會窗口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州儀器、ADI 這樣的模擬巨頭,也是藉助美國高速發展時期國防、工業等領域的巨大需求以及政府訂單而成長起來的。而如今,中國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在傳感器智能化領域所積累的先進算法與解決方案也不斷進步,比如通過傳感器融合將數據上傳到雲端,藉助雷達監測來自動調整產業園區的燈光、空調,或是藉助壓力傳感器監測惡意入侵、電梯故障並實時報警等等,這些都已經在中國的智慧項目中有著大刀闊斧的應用。
今天看來,模擬硬體、智能傳感看起來並不那麼炫酷,往往隱於幕後,但或許美國半導體十年計劃也是一個絕佳的提醒,讓我們狂奔在智能產業加速的路上時,時刻記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每一個可能翻盤的機會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