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出「壁虎抓手」清理太空垃圾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6月28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28日報告說,受壁虎吸附牆壁原理啟發,他們研製出一種能夠抓住太空漂浮物體的機械抓手,有望用來清理回收威脅日益增大的太空垃圾。

這項成果當天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機械學院姜皓博士告訴新華社記者,近年來,太空垃圾數量迅速增長,導致現役衛星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威脅,抓取並回收太空垃圾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們經5年研究研製出「壁虎抓手」,從原理上說可以抓取很多種形狀、大小、材料的太空垃圾,如太陽能電池板、飛船艙體、燃料箱外殼、火箭外殼等。

姜皓解釋說,壁虎吸附牆壁是靠它們腳上細微毛髮與牆壁接觸的分子間吸附力,他們研發的仿壁虎材料運用了相同原理,核心在於有方向的吸附力,也就是說這種材料在平時不粘,而當有切向力的時候就會牢牢吸住物體表面,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進行按壓。把兩塊這樣的材料組合成一個抓手,使用時看起來「只是輕輕接觸物體表面就能粘上去」。

目前,「壁虎抓手」原型機分為抓平面和抓曲面兩類。抓平面原型機可以抓取任意大小的平面,抓曲面原型機可以抓0.6至2.2米直徑的曲面。「真正應用在太空可以考慮使用尺寸可變化的抓手,或者根據具體應用要求來確定。」姜皓說。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零重力飛機和國際空間站裡進行的測試表明,「壁虎抓手」原型機能抓取並操作重達370千克的目標物體,也能抓取並操作質量不到300克的物體。輕的物體在零重力中很容易被推走,所以抓取小質量物體同樣有必要進行測試。

此前,曾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方案,比如使用一張大網或者磁鐵,但這些方案都只停留在計劃和仿真階段。姜皓等人是最開始製作原型機並投入微重力環境中測試的團隊。現在,他們正在開展的一個研究課題是探索太空垃圾表面的腐蝕情況,確定腐蝕問題對吸附能力的影響。此外,他們還計劃在未來開展飛船艙外的實驗。

「我現在不能預言『壁虎抓手』什麼時候會真正投入應用,」姜皓說,「但是從這5年發展來看,我覺得投入應用不會太遠。在技術上我們還將引入觸覺傳感器和靜電吸附來輔助,更好地提升抓手的性能。」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林小春 [責任編輯: 宋金玉]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研發"壁虎抓手"清理太空垃圾
    他們經5年研究研製出「壁虎抓手」,從原理上說可以抓取很多種形狀、大小、材料的太空垃圾,如太陽能電池板、飛船艙體、燃料箱外殼、火箭外殼等。姜皓解釋說,壁虎吸附牆壁是靠它們腳上細微毛髮與牆壁接觸的分子間吸附力,他們研發的仿壁虎材料運用了相同原理,核心在於有方向的吸附力,也就是說這種材料在平時不粘,而當有切向力的時候就會牢牢吸住物體表面,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進行按壓。把兩塊這樣的材料組合成一個抓手,使用時看起來「只是輕輕接觸物體表面就能粘上去」。目前,「壁虎抓手」原型機分為抓平面和抓曲面兩類。
  • 英媒:NASA研發「魔術貼」清理太空垃圾
    英媒:NASA研發「魔術貼」清理太空垃圾2017-07-02 08:37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花爺責任編輯:zhouxianghua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6月28日報導,太空垃圾由廢棄衛星、太空飛行器碎片和使用過的火箭組成,已對通信系統、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造成威脅。
  • 太空垃圾開始清理!歐洲掏腰包8600萬歐元,與瑞士公司合作清理
    據報導,近日,歐洲空間局和瑞士初創公司「清潔太空」籤署了一項合同,這份合同造價8600萬歐元,合同內容是歐洲航天局委派「清潔太空」公司研發的一款特殊衛星——「清潔太空-1」,去太空中清理太空垃圾,這塊目標太空垃圾的重量大約為100公斤,大約在2025年發射並將它銷毀掉。什麼是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還曾提出了減緩太空垃圾堆積的指導意見。這些規則對可遺棄物作出了限制,他們要求衛星運營商幫助清理36公裡上方地球同步軌道堆積的垃圾,把退役飛船送到位置更高的 「墓地軌道」,以免傷及無辜。到2008年,世界各大主要空間機構都採納了該指導意見。新規則確實減緩了空間碎片的增加。
  • 「太空爪」現世,歐洲計劃首次清理軌道垃圾
    本周,歐洲空間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確定了一項 2025 年的發射任務:清理太空,這將是史上第一次捕獲並處理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的任務。與瑞士初創公司 「清潔太空」(ClearSpace)籤署了總額為 8600 萬歐元的合同,委派該公司製造一款特殊衛星 「清潔太空 - 1」(ClearSpace-1),構造近似於一顆小型衛星,該設備會用爪子抓牢太空垃圾,並將其護送至較低軌道,二者一同進入大氣層並燃燒。
  • 地球軌道上太空飛行器數量快速增長 清理太空垃圾要動真格的
    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籤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圾清潔衛星「清潔太空一號」。   採用「吃豆人」方式捕捉   目前,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清除太空垃圾的技術路線,而利用太空飛行器將太空垃圾抓取後帶離軌道的主動清除技術發展得最為成熟。
  • 歐洲航天局將斥資1億美元清理一塊太空垃圾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30日 消息: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垃圾,通常發射衛星後的一些垃圾會在繞地軌道上漂浮數月,有時甚至很多年。目前,太空垃圾已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大問題,包括廢棄的火箭部件,廢棄的衛星碎片,甚至廢棄的空間站等等。尤其是歐美國家由於製造過多的垃圾,如今面臨處理問題。正如歐洲航天局的一項新倡議所表明的,清理這些垃圾將是一項複雜且非常昂貴的任務。
  • 一周放送l人類終於開始清理太空垃圾了
    置頂【必克英語】,碎片時間提升自己人類終於開始清理太空垃圾了人類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狼藉,太空也不例外。雖說太空很大,但地球周邊的這塊區域是有限的,現在這裡已經漂浮了很多太空垃圾,而且都在高速移動,十分危險。現在,為了應對這個狀況,人類史上的第一次太空垃圾清理工作開始了。
  • 擋住月亮的六便士:太空垃圾那些事
    長期暴露裝置對於太空垃圾的危害,美國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曾於1978年提出理論假設,即凱斯勒現象或碰撞級聯效應。科幻迷非常熟悉的《地心引力》正是對凱斯勒現象的絕佳演繹:一顆俄羅斯衛星被飛彈擊毀,碎片在地球軌道上以極高速度散開,並擊中其他衛星,級聯效應製造了新的碎片,最終釀成太空災難。在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瓦力與伊娃乘坐飛船衝出地球時,必須鑽出厚厚的一層太空垃圾,細心的觀眾還會發現其中有斯普特尼克1號的身影。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太空中也需要進行垃圾分類
    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  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日本太空軍是為了清理宇宙垃圾?專家揭其中的答案
    這一次成立這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太空中的垃圾進行監測,從而進一步確保衛星在正常軌道上的運行,不會受到傷害。但日本這麼做真的僅僅是為了清理宇宙垃圾?其實沒那麼簡單,日本太空軍為了清理宇宙垃圾?專家揭其中的答案。日本的這一行動當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要清理垃圾,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目前,日方已經對此作出了一定的解釋。
  • 超過1億件這樣的垃圾該如何清理?用「漁網」還是「魚叉」?
    太空垃圾的產生方式分為兩種:一類是來自太空人不慎遺落在太空的各種零件和生活垃圾;另一類是由衛星、火箭等太空飛行器相互撞擊後產生的殘骸。倫敦大學學院講師斯圖爾特·格雷在一次演講中以非常直觀的動畫展示了,從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2016年近60年間太空垃圾的增長情況。
  • 雙語|迪士尼/哲理臺詞/清理太空垃圾的「魚叉」捕捉器,BBC英語教學...
    這些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片段賺足了觀眾的眼淚BBC英語大破解The harpoon that clears space junk清理太空垃圾的這是 「魚叉」 捕捉器在太空中發射後幾乎正中靶心的瞬間。這個片段是在地表上空 400 千米處拍攝的,展現了利用 RemoveDEBRIS 太空飛行器進行的最新試驗。由英國薩裡大學帶領開展的這項任務,測試這種可用於清除太空垃圾的技術。
  • 垃圾分類這麼火 太空垃圾屬於哪一類?
    頭條最近,垃圾分類成為了大家新的關注點,除了地面上的垃圾需要分類、清理、再利用,遠在太空中的垃圾也需要人類投注更多的目光。自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目前已將超過800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那麼這些衛星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太空垃圾屬於垃圾分類中的哪一類呢?
  •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原標題 [科學家研製出無痛膠布] 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手術膠布,把它從患者皮膚上撕下來時不會引起疼痛。  科學家的目標是改變早產兒的護理狀況。如果使用粗糙的膠布把導管、監護工具和導線固定在寶寶臉部和身體上,他們嬌嫩的皮膚就可能受到損傷。  生性敏感的成年人也能從中獲益,因為這種技術可以用來生產無痛膏藥。  來自美國波士頓的羅伯特·蘭格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最初受到一項調查的啟發。
  • 日媒:日本官民將合力進行太空垃圾「大掃除」
    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28日報導,日本政府將與企業合作,於2025財年發射「掃除衛星」,以清理殘留在宇宙空間的火箭殘骸等。太空垃圾正在持續增加,可能會破壞人造衛星等。官民合作開發技術,有助於培育新的太空經濟。太空垃圾中包含使用完的人造衛星、發射時分離的火箭殘骸等。
  • 為什麼說每隻壁虎都是貼膜大師?
    我們用肉眼就能看到它柔軟的足墊上呈現出一條條弧狀褶皺,長度約為1~2毫米,就像膠鞋的鞋底凹槽一樣,但要精細很多。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利用掃描電鏡發現,它們的腳掌呈現出一種多分級、多纖維狀表面的錯綜複雜的黏附系統結構。
  • 壁虎也有潔癖?科學家揭露其皮膚奧秘
    其實壁虎還有別的方面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比如說壁虎好像永遠都是保持乾淨的狀態,壁虎骯髒的樣子好像從來都沒有被人們看到過,確實壁虎像是有潔癖一般,不論在什麼地方永遠都是那麼的乾淨。而科學家表示之所以它能夠一直保持這種乾淨的狀態,其實這是它皮膚的功勞。
  • 這個太空飛船比頭髮絲還薄,它的誕生只為與太空垃圾同歸於盡
    地球四周的近地軌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太空垃圾,比如脫落的螺絲螺母,剝落的漆,失效的衛星,以及幾十年來太空任務所留下的各種殘留物。這些加起來超過 50 萬塊的太空垃圾正在以每小時 28000 公裡的速度環繞著近地軌道運行,威脅著近地衛星的安全。
  • 英國衛星實驗,用網捕捉太空垃圾
    據美媒《theverge》9月19日報導,一顆英國衛星最近測試成功一種太空垃圾處理方法:用網捕獲。目標是此前項目組投放的小型衛星「CubeSat」,測試表明,這個網式設計可能是清理地球軌道上所有垃圾的有效方法。衛星被捕獲後,「CubeSat「和捕獲網會攥成一團,並在接下來幾個月中脫離原有軌道,最終墜入大氣層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