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問題家庭中的替罪羔羊(497)

2020-08-27 南星教育林老師

孩子手經常會在親密關係中成為夫妻問題的替罪羔羊。並且,是在所有家庭成員都不曾意料到的時候,孩子就突然間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因為父母的逃避,加上孩子長大後產生的各種成長煩惱,比如,叛逆,獨立,不聽話,早戀,學習。。。

而父母把自身的矛盾暫時擱置一邊,或者,不敢不想去面對自己真實的問題。而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問題身身上。

這個時候,這個家庭中真正的大問題被隱藏了。你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叛逆,不聽話。離家出走。可是潛藏在這個現象的背後,可能夫妻之間關係逐步冷卻甚至危機,才是這個問這個家庭真正的不敢碰觸大問題。

《熱鍋上的家庭》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主人公布萊斯一家有5口人,父親是一個成功的金牌律師,母親卡羅琳是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他們有三個孩子,大的女兒克勞迪婭16歲。小兒子丹11歲,還有一個小女兒,蘿拉6歲。

這個家庭因為大女兒克勞迪婭叛逆,不聽母親的話,經常和母親頂嘴,把母親氣得夠嗆。

當母女倆吵到不可開交的時候,父親就會加進來,支持自己的老婆,批評他們的女兒克拉迪爾,那這個時候克拉迪爾就會摔門而出,離家出走,然後布萊斯和他老婆克勞迪婭,就會因為女兒的叛逆而吵起架來。

表面看,是女兒克勞迪婭的叛逆問題。所以當他們告訴家庭治療師說,他們家庭重要的問題只是孩子的叛逆問題的時候,其實他們掩蓋了他們夫妻間真正的大問題。

就是他們夫妻關係已經逐漸的冷卻了,甚至夫妻關係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危險的程度,可是他們又不願意去面對彼此之間真實的夫妻間的大問題,因為他們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太重要了,他們害怕萬一去碰觸這個關係問題,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比如家庭破裂,這是他們潛意識中的可怕局面。

所以,他們不敢去面對這個大問題。

所以,他們把問題的焦點轉移到了女兒的身上,這個轉移的過程似乎是在全家人的一次默許之下,允許克勞迪婭所做的一種叛逆的行為。

而大女兒克勞迪婭也因為這個判定行為獲得了和成人同等的地位,她也享受這種因為叛逆而產生的權力感。甚至有一點點過火的地方。

比如說,她甚至會跟自己的母親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她覺得自己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叛逆的力量。

她似乎覺得自己在教她的父母怎麼吵架,並且因為這樣子的示範吵架行為,而獲得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力量感。

可是,孩子始終是要得到父母的照顧和愛的,而不是突然上升到一個高度,就是要和父母吵架的,甚至要教父母怎麼吵架的那個地步。

最終,還是得要讓孩子回歸被照顧被呵護的那個位置,而父母也要勇敢的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才是最終的解決之道。

孩子成為替罪羔羊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可能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本來就是應該作為家庭氣氛的調節器,這也是他們放棄自己部分成人的責任,轉而讓所有家庭成員共同承擔他們責任的一種潛意識。

可是儘管這種措施並不是那麼完美。可能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一個方法。

而對於作為家庭局外人來說,要看到這個表面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問題。

並且讓父母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部分責任的缺失,最終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成人責任,這樣,孩子才能從替罪羔羊的不利地位擺脫出來,從而,擁有自己的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是南星教育與林老師

每日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497篇

2020年8月1日

相關焦點

  • 「替罪羔羊」是怎麼來的?跟《聖經》裡的耶穌有什麼關係?
    「替罪羔羊」是怎麼來的?跟《聖經》裡的耶穌有什麼關係嗎?現在大家在影視劇特別是一些犯罪片偵探片裡會聽到一個詞,叫做「替罪羔羊」。「替罪羔羊」的意思不用解釋大家也都知道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替別人背鍋的。
  • 家庭治療師:很多時候,孩子都只是父母的替罪羔羊
    但有沒有想過,在某些問題上,個別治療的效果並不好。正如書名《熱鍋上的家庭》一樣,一個家庭會有各種問題,每個人都是家庭這個熱鍋上的螞蚱。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終其一生,也許我們都無法逃脫原生家庭。但只要我們正視它,直到孩子出現問題,並不是讓他接受個別治療情況就會好轉。只有意識要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才能解決問題。
  • 臺學者:柯建銘成了民進黨、蔡英文的替罪羔羊
    還是柯根本就是蔡英文的替罪羔羊?文章表示,各方喊打、喊殺,柯或許也應想想孰令致之?柯本身就有形象與政治操作上的盲點與限制,國民黨順勢將他列為頭號「割綠委」的目標,「時代力量」更將他當作吸收政治養分的操作標靶。
  • 惡性傷醫事件頻發,醫護人員成替罪羔羊,患者何不多些寬容?
    『惡性傷醫事件頻發,醫護人員成替罪羔羊,患者何不多些寬容?』2020庚子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的腳步。湖北伊始,短短時間內疫情傳遍中國大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著未知的新冠病毒逝去,可更多的患者還在與病魔做著殊死搏鬥,命懸一線。每一日都有新增確診或疑似確診,死亡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 美國請悉知,中國不是替罪羔羊,更不是蘇聯
    而美國的災難現狀促使美國當局不得不將自己種的惡果,嫁禍於其他國家,以求淡化川普政府的無能,而最先發現新冠疫情的中國,無疑成為最好的替罪羔羊,也將中國拖入輿論的漩渦。而美國不應該將自身的問題嫁禍於中國,由於前期的輕視,風險預測不足,中期的防護用品缺失、檢測數量的不足、封鎖不能徹底執行,以及追蹤接觸者能力有限等原因,才是美國疫情大爆發的根本原因。
  • 李子勳:陪孩子長大(9)——家庭塑造人
    不想世事難料,我的女兒依舊成了我的替罪羔羊。看到女兒淚眼汪汪且膽顫心驚,我真感覺是造化弄人。」記住,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來源於你對兒時經歷的反芻。  記得小時候,我的鄰居娶了一位二十歲的漂亮媳婦,行為乖巧,深得大夥喜歡。但她有個怪癖:極其怕貓,怕到望貓即逃的地步。住宅院裡,本有兩戶人家養了貓,一黃一黑,習慣了邀歡取寵,遊手好閒。
  • 孩子寧願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維繫「問題家庭」
    她們進一步成長之後,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為,是為了化解父母婚姻關係中的衝突和壓力。也就是說,孩子借著自己的問題行為,來維繫整個家庭的平和,他們寧可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為家庭帶來一些幫助。而且,他們往往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心理疾病(長期積累導致生理疾病)、行為偏差(多動、暴躁、飲食失調、網戀、早戀、輟學、逆反、自卑、自大、憂鬱、精神分裂等),永遠不是單獨的、個人的現象。
  • 「背鍋俠」為什麼俗名叫「替罪羊」 而不是「替罪狗」?
    網友總結當代社會中某社會事件主角為躲避社會譴責或法律懲罰常用的三大背鍋俠:精神病、未成年、臨時工。像「背鍋俠」一類的「替罪羊」古之有之,那麼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呢?實際上,「替罪羊」一詞是舶來品。英語裡專門有(替罪羊)一詞。
  • 逾越節的羔羊‖講章分享
    我曾從信陽搬家到洛陽,清楚搬家必要準備很多的東西,何況以民搬家還包括約瑟的頜骨(出13:19),但以色列民是否相信,就看他們這三天的時間是否預備。在摩西帶領他們之初,曾不信且埋怨摩西將他們陷在痛苦中(出5:21)。這幾天的時間,給他們充分的準備。這三天的時間也預表主曾在墳墓裡三天。
  • 罪與救贖——觀《沉默的羔羊》有感
    看完沉默的羔羊已經是深夜,電影中淋漓盡致的血腥場面讓我震驚卻沒有感到恐懼,關了燈躲進被窩裡,低緩舒長的音樂還在腦中徘徊不去,或許初為少年的漢尼拔暗夜中腦海裡也會迴蕩著妹妹米莎最愛的小矮人歌謠:「林中站著一個小矮人,不動也不語,身穿紫紅小外套……」那是他心中唯一純真的所在,也是他走向毀滅的根源
  • 別讓孩子成為問題婚姻的替罪羊
    如果一個家庭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會扮演可愛滑稽的角色,取悅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這樣的孩子是減少父母摩擦的「開心果」。,借著這些行為來表達父親(母親)隱藏在內心的對母親(父親)的憤怒。
  • 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沒有「替罪牛」呢?
    替罪羊,一般認為是舶來品,英文為 scapegoat,是西方文學中喻指代人受過者、替人頂罪者,替身等。源出於猶太教、基督教聖經故事。據《聖經利未記》載:古代猶太人在每年的「贖罪日」舉行贖罪祭典儀式。其大致程序是:選兩隻公山羊,以抓閹方式決定其命運,一隻殺了作祭典用,另一隻由大祭司將雙手按在羊頭上宣稱,猶太民族在全年中犯下的罪過,已全部轉移到這頭羊身上。然後把羊趕入曠野,即將人的罪過帶入無人之境。最後再把那贖罪的羊燒死。後來「替罪羊」一說由此傳開。基督教的《聖經舊約》則是另一種方法,上帝為考驗亞伯拉罕是否忠誠,叫他把親生的獨子以撒殺了作婚祭,獻給上帝。
  • 親職教育課堂 助「迷途羔羊」回家
    株洲日報記者 沈全華通訊員/祝曉明 童巍 劉雨薇株洲日報訊 11月19日晚上,天元區檢察院聯合星星點燈社工組織開展以「健康陪伴,順利起航」為主題的親職教育課堂,向6名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宣傳法律知識與親子溝通技巧
  • 0409《看,沉默羔羊》
    舊約時期,為了贖人們的罪,以色列人要在兩隻羊中抓鬮,一隻歸於神,一隻歸於阿撒瀉勒。關於阿撒瀉勒的意思,在查考資料時發現三種說法。第一,「阿撒瀉勒」是希伯來語音譯,意為「奉差遣的山羊」;其二,「阿撒瀉勒」意為「被逐的邪靈」、「鬼」,所以將山羊放逐曠野象徵將罪惡歸還給罪惡的禍首「阿撒瀉勒」;第三種說法,「阿撒瀉勒」被看作山羊被逐後所居之地。
  • 替罪的永遠是羊——評電影《誤殺》
    片中從頭到尾都在描述的一個細節,男主角李維傑是泰拳迷,面對朋友「為什麼拳手被打暈後醫護人員要迅速上前掏選手的嘴」的問題,他回答自如,因為拳手遭遇重擊後會出現吞舌現象,會導致選手窒息,呈現假死症狀,但是及時搶救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李維傑很清楚素察被埋下去的時候並沒有死。包括她與家人核對是否出血也和電影《活埋》中的情景相照應。
  • 刑修十一(草案)對騙取貸款罪的調整及司法適用問題集成
    (草案)》調整了騙取貸款罪的入罪標準,取消了「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入罪規定,只保留了「造成重大損失」的入罪條件。雖然騙取貸款罪的罪狀中明確規定「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都是入罪標準,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即可構成犯罪,《立案追訴標準(二)》也依此規定了 20 萬的損失標準和騙貸 100 萬的情節標準,但立法本意及檢法兩家規範性文件的不統一,導致實務部門適用本罪名的問題較為突出。1.立法機關。
  • 替人考試,「槍手」該當何罪?
    臺海網6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集法宣/文 陶小莫/漫畫)一個代人參加成人高考,一個幫他人考「科目一」,兩個「槍手」都被抓了!昨日,集美法院發布兩起代替考試罪典型案例。
  • 耶穌最終章:天國裡的永恆羔羊,手持封印之書的新世界開啟者
    摩西以及舊約裡的先知,列王,其實都是上帝的奴僕,替上帝打理人世間的事情,但耶穌不僅是上帝的奴僕,還是上帝的兒子。但是耶穌不一樣,他是無罪的,是上帝聖靈入體,以無辜之身拯救世人,在上帝面前,耶穌也是最純潔的羔羊。在舊約裡,上帝與人(主要是猶太人)立下契約,會幕裡的金色約櫃就是上帝與他們同在的標誌,但是我們也知道除了少數的先知可以聽見或者偶爾看見上帝之外,一般人都被上帝拒絕在厚厚的幕布之外。
  • 孩子叛逆期心理問題的幾點感受和看法(2)
    心理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關係的問題:和自己的關係、和同學的關係、和老師的關係、和學校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而歸根究底,都會追溯到和父母的關係。我從事中小學生心理諮詢工作這些年來,幾乎無一例外地無法跳過孩子和父母、家庭矛盾與衝突。今天話題:交不到知心朋友,誰的問題?
  •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荊未親職」欄目上線了  即日起,「荊未親職」(荊門市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親職教育)欄目上線,我們在做的,你們想知道的,我們要傳達的,你們所需要的,都在這裡!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