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5427字,閱讀需要12分鐘,交流發言需要30分鐘左右(文末下載本專欄全部12篇教學管理電子文稿)
匯報主題:強化課程領導 實現優質教學
——學校課程與教學工作匯報
正文:
這是有所擁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經歷二十餘年的科研歷程的知名小學,在全校教師的努力下形成了豐富的教學實踐智慧和經驗成果。今天,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教學管理者繼往開來、乘勢而上,謀發展之路,行可為之事。
我們踐行四句銘言:發展興校、質量取勝、真愛育人、心智成事。堅持三個觀念: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研促教。完成兩大目標:一是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將學校辦成精品;二是達成學校教學優質化,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推進自主能動學習。明確一個抓手:課程即教學,課程領導力與執行力是學校教學管理的核心要素,確立品質課程,實現優質教學。下面從五個方面展開匯報:
一、加強課程領導 確定整體思路
(一)強化課程理解
課程領導首先是課程理念的領導;課程管理首先是課程理念的管理。學校通過開展校本培訓、自學課程綱要、設立課程論壇、組織課改徵文、課程理念考核(筆試與課堂表現結合)等方式加強教師對課程理念的交流,強化教師對課程理念的理解。我校多次邀請專家到校開辦講座;邀請小語學會會長、市教科所教研員到校指導教師理解課程理念,觀察評估教師是否將課程理念活化為了教學行為。
(二)制定課程規劃
課程規劃是對學校課程的整體部署,是教學管理的行動指南。我校的課程規劃包括三個方面:
1、基於綱要。學校課程規划具有很強的政策制約性,為保障國家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我們在政策允許的範圍之內,在新課程的框架之內規劃國家課程。
2、基於學校。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上世紀九十年代留下的豐富課程資源,根據學校師資狀況和學生發展需求,對校本課程進行了規劃。
3、基於研究。學校課程規劃是以深入的研究為基礎的,制訂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 我們制定規劃的過程經歷了學習、研討、反思、討論、修改……這樣一個摸索實踐的過程。
(三)搞好課程建設
我校堅持以學校辦學目標定位為依據,堅持發展興校、質量取勝,堅持突出重點、資源共享,堅持分類、分級建設和分步實施來開展課程建設。結合學校教學「優效」工程和師資建設「名優特」工程,通過組建教學團隊(教師專業化培訓、技能檢測),加強內涵建設(教材內容的審定),完善教學管理(分層管理機制),優化課程體系(專設校本課程時間、不斷優化調整課程安排),增加教學投入(外聘教師、選購教材)等有效措施,使我校的課程建設逐步達到名稱規範、數量適宜、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目標要求。
二、推進課程發展 凸顯學校特色
(一)夯實基礎課程
我校培養目標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兼顧多元性和自主選擇性的課程體系,因此,夯實基礎課程和發展特色課程成為促進優質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素質整體提升的必要關注維度。
我們所指的基礎課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學生形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效學習方法、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起關鍵影響的學科,如小學語文、小學數學等;二是指學校共同的、常規的、基礎的教學工作要求。學校通過兩方面的工作來抓實基礎課程:
1、形成基本規範。這是學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據教學實際和規律形成的基本常規。主要有:學期授課計劃的規範要求、備課的規範要求(包括集體備課要求、個人備課要求、寫出教案要求)、課堂教學的規範要求、作業布置與批閱的規範要求、課外教學輔導的規範要求、聽課評課的規範要求、複習考試與成績評定的規範要求、教學總結的規範要求等八大方面。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嚴格教學秩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規範、有序是學校教學任務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並分級嚴格執行教學規範系列要求,採用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各級教學執行和教學管理資料,給出評定等級和評語,監控結果進入「教師教學水平評估」,才可能實現教學流程閉環管理,落實基礎課程管理。
2、聚焦基礎課堂。一方面,抓好教學管理者的蹲點學科,參與教研活動,組織教研組長、把關教師、學科教師共同制定語文、數學這兩個學科的優質課堂評估表,細化優質課堂的相關指標。另一方面,採用專家行政捆綁聽課,教研組長、把關教師指定聽課等(暗殺、自殺、點殺等)多種方式,開展經常性的隨堂聽課、集體評課等活動,指導教師進行有效課後反思,以「關注、指導、評價、對話」帶動教師對優質課堂進行探索追求。
(二)打造特色課程
我們所理解的「特色課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