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麼變好的?12年跟蹤拍攝,發現了許多人不知道的真相

2020-12-20 年糕媽媽

1

2006 年,北京郊區一所叫芭學園的幼兒園裡,5 歲的池亦洋成了整個幼兒園最調皮最霸道的「孩子王」。

他長得又高又壯,滿身泥土,披著超人的紅披風,想像自己是一個英雄,揮舞著手中的木棍大喊:「把你們打成肉泥!」

誰靠近他就打誰,老師一走近,他也一棍子往老師腿上打去。

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犯規,老師教育他,他哭著爭辯,說不過老師就大喊:「混蛋,我走了。」

把其它小孩弄哭,還恐嚇他們:「再說討厭,我掐死你。」

因為欺負同學、上課不配合老師影響大家,來控訴的家長坐滿了園長的辦公室。大家討論的主要就是一件事:池亦洋這個「壞孩子」什麼時候可以被送走?

在幼兒園階段就表現不好的池亦洋,到了小學遇到了更多問題:

他變得更孤立,上課聽不懂,作業寫不完,老師總在批評他。他也想要努力,但結果還是不行。

看起來又高又倔的他對自己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我討厭學校,每天早上起床我就想,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聽起來,這個故事的走向是不是要變成,一個在幼兒園階段就輸了的孩子,如何輸了人生?

因為自己的蠻橫不講理、不適應學校,讓同學老師都有困擾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呢?

答案和我們想的,還真不一樣:

池亦洋最後不僅收穫了朋友,也變成了一個人格健全、能夠接納自己的失敗、人生目標清晰且知道自己該如何前進的孩子。

這樣巨大的轉變是怎麼發生的?

答案就藏在《零零後》這部剛上映的電影裡。

2

《零零後》之前也做過劇版的紀錄片,導演張同道連續 12 年跟蹤記錄了十幾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念大學的過程。池亦洋是這次電影版的其中一個主角。

一開始表現不那麼好的池亦洋,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後來的模樣?

他的成長經歷裡,有三個人很重要——

一個就是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

前面說到很多家長去學校控訴池亦洋,但大李老師卻給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結論:「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會這樣說是因為她觀察到,雖然池亦洋調皮搗蛋,但是孩子們卻非常喜歡跟他玩。

甚至,園裡的其他小孩之間發生了衝突,也會主動找池亦洋來做調解員。他說的話讓人服氣,是池亦洋身上的閃光點。

當然了,對於那些擔心孩子受到欺負的家長,大李老師也保證:不會讓任何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很弱。老師們關注著每一個孩子,也會在適當時候出來保護他們,讓他們知道老師和 ta 站在一起。

在這樣的約束和引導下,池亦洋身上的優點被看到得更多,他成了一個有英雄夢的孩子。

這段經歷,成為改變他的第一步。

但好景不長,一升上小學,面對學業的壓力,池亦洋又不能適應了。

他對自己很迷茫,覺得自己就算努力了,學習還是跟不上。而這時候,池亦洋爸爸媽媽看待孩子的方式,直接決定了他的未來。

看到池亦洋的這個狀態,他的父母首先並不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壞孩子」。他們更擔心的反而是,池亦洋會在一次次打擊後越來越沒自信。

他們決定讓孩子多去體驗,慢慢摸索到自己想做的事,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初中的時候,這種方向找到了:池亦洋遇到了橄欖球。

橄欖球給池亦洋帶來了新生的感覺,也帶來了力量。不僅僅是身體變得更強壯,而且因為發自內心地熱愛這個運動,他找到了自信。

能夠走上這條路,池亦洋的爸爸功不可沒——在此之前,池爸爸坦誠自己也犯過錯誤:覺得管小孩的事情就是媽媽做的。

這就導致了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一度非常緊張,池亦洋出現問題的時候,他都不知道怎麼去溝通和幫助。

他意識到自己陪伴的缺失,等孩子長大一些後,就主動做出了改變:在孩子的人生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既像個朋友,也像個長輩一樣參與和幫助池亦洋成長。

池亦洋早戀影響學習的時候,是池爸爸用自己「大學時候因為談戀愛,影響了自己踢足球的水平」,用幽默又輕鬆的方式,提醒孩子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遇到問題的時候,爸爸也成為解決問題的主導人之一。

3

在這樣的助力之下,池亦洋真的蛻變了。他成了抗壓能力更強、目標更堅定的孩子。

他試著去申請國外的學校,但是被拒絕了。學校給的理由是池亦洋不夠好,「我們是為優秀學生準備的。」

但遭遇打擊的池亦洋,卻並沒有因此否定自己,他獨白:「挫折讓人難受,但正確的路就是難走的,越往後會越難走。」

一個 15 歲孩子,能夠有這樣的抗壓能力,真的讓人驚嘆。

2016 年,15 歲的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徵世界橄欖球青年競標賽,賽場上他搶斷對手的球,教練摟著他興奮地衝人群大喊:「看見沒,爺們兒在這兒呢!」

到這裡,距離池亦洋拿著木棍衝著孩子們大喊「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已經過去 13 年,他的英雄夢依舊在,只是對英雄的定義早已悄悄發生了變化。

沒有人再說他是壞孩子,也沒有在意他曾是學渣,在大家眼中,這是個找到自己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的孩子。

4

池亦洋最後去到了國外念書,也一直堅持著橄欖球夢想。

他有了新的朋友,也和住家的寄宿父母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很多人都喜歡他。

他的故事還在繼續,這個不到 20 歲的孩子,現在已經知道「人生不光是買車買房娶媳婦,人生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而正確的路總是布滿荊棘的。」

成人總是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價孩子:打架了是壞孩子,成績不好是壞孩子,撒謊了是壞孩子……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的力排眾議,看到池亦洋的閃光點;如果沒有父母堅定地認為,池亦洋只是不適合這樣的方式,選擇給他更多的,那麼池亦洋的人生軌跡,是不是又會不一樣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被正確對待的孩子。

成就一個孩子,其實並沒有那麼艱難。

孩子需要的,只是一點點理解和鼓勵。

只是在偏見面前,父母能和他站在一起。

當我們做到了,孩子又怎麼會變壞呢?

(本文配圖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6年跟蹤拍攝《出路》:揭露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真相很殘酷
    《出路》這部紀錄片是鄭瓊導演花了6年時間跟蹤記錄3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片中有三個主人公,分別來自甘肅農村、湖北小城鎮、北京繁華大都市。2009年,來自甘肅山溝溝的馬百娟12歲,才上二年級,她家住在窯洞裡,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文化,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她們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馬百娟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她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這座大山,窮人家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她說:「長大後我想去北京讀大學。」
  • 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 跟蹤拍攝歷經12年
    原標題:電影《零零後》定檔9月3日跟蹤拍攝歷經12年  電影《零零後》,將於9月3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電影《零零後》歷時12年拍攝,呈現了2001年出生的兩個孩子,長達12年的垂直成長影像,刻畫出時間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給兩個特別的孩子從身體到內心帶來成長與蛻變。
  • 導演跟蹤拍攝12年,學渣學霸都可以看
    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導演跟蹤拍攝了12年,記錄了兩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成長經歷。張同道的代表作品很多,《小人國》,《成長的秘密》,《零零後》,都是記錄同一群幼兒園00後孩子的成長故事。2009年,《小人國》上映,豆瓣8.4分,攝製組從2006年到2008年在北京郊區一所名為「巴學園」的幼兒園,跟蹤拍攝了三年時間,記錄了一群2-6歲孩子的日常生活。電影中沒有做影視化的改動,完全是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他們在生活中的情緒,行為,動作,都是無修飾的。
  • 「機智寶寶」火了,熊孩子寫作業變快,媽媽知道真相後哭笑不得
    在抖音上刷到一條視頻:一位媽媽發現自家娃寫作業速度突然變快了,但是知道真相後卻哭笑不得。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媽媽有一天發現孩子的房間裡有動靜,於是好奇地推開門看看是啥回事,沒想到走進就聽到了天貓精靈的聲音....「天貓精靈!」「我在,你說。」「13+17等於多少?」「等於30。」
  • 他從小是班級裡的墊底差生,12年跟蹤拍攝,最後他這樣逆襲
    2017年,我國史上第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播出。經過長達12年的拍攝,讓它被譽為中國版的「人生七年」。2019年,《零零後》電影在院線上映,沒有多少排片,但卻將中國最新一代們的教育問題和成長鋪陳在90分鐘的電影中。
  • 《絕密跟蹤》有望今年拍攝第二部?
    《監視者們》2012年拍攝,2013在韓國上映,2014年在中國大陸上映,並正式更名為《絕密跟蹤》,影片開頭是韓孝周主演的女主在地鐵裡跟蹤一位大叔,這位大叔正是考核她的組長,女主有過目不忘的技能,加入了以跟蹤監聽為職業的政府部門,部門中代號全部都是動物。
  • 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電視臺為何要跟蹤拍攝24年?
    好容易被媽媽抓住按著坐下來,面對記者的問題,福原愛的回答,要麼是嬉皮笑臉地看媽媽不做聲,要麼就是搞怪地對著話筒大喊:「不說不說不說。」記者第一次對福原愛的採訪,就這麼狼狽地結束了。而富士電視臺對福原愛長達24年的跟蹤拍攝,就此也拉開了序幕。
  • 難怪永遠買不到廣告裡的美食,知道拍攝真相的我笑cry
    難怪永遠買不到廣告裡的美食,知道拍攝真相的我笑cry!廣告裡的美食總是讓人垂涎欲滴可現實中拿到手的食物卻讓人emmmm……為什麼我們永遠買不到廣告裡的美食知道拍攝真相的我笑cry營造出一種熱氣騰騰的假象02啤酒為什麼廣告裡的啤酒泡沫又多又持久而且還不會溢出杯來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 怎麼對熊孩子心平氣和:父母不教我也不教,以後社會教他做人!
    2020年一過,相信在很多人心裡最怕的還不是直接老了一歲,而是馬上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就過年了。要說小時候咱們對待過年的感情可不一般,畢竟有新衣服還有好吃的,經常還能收到壓歲錢。可是現在的過年卻變了味,我們明明每年幾乎都很難親戚們聚聚,可是越到後面,我們的感情越越變味。
  • 「熊孩子」偷偷拔後座乘客腿毛,被發現後的反應,令人哭笑不得
    許多孩子的性格都古靈精怪,腦子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蹦出那麼一個兩個奇怪的想法。特別是當孩子在一些自己覺得新奇的場合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開始調皮搗蛋。比如在商場裡、高鐵動車上等,都會有「熊孩子」的身影。李先生看著孩子這可愛的反應,頓時覺得哭笑不得,看來「熊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為什麼孩子會做出一些讓人不待見的「熊」事情呢?沒有形成是非觀念許多孩子因為年紀小,缺少生活經歷,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自然就不知道影響別人是一件不對的事情。
  • 這一部漫畫你不看到最後一刻 你永遠都不知道真相
    故事本身也層層反轉,你不看到最後一刻,永遠不知道真正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橫濱線的分身》  男主至少知道,兇手就是自己身邊的人,而且對他抱有深深的惡意。  他之前有做過什麼遭人恨的事嗎?  思來想去,還真有那麼一件。  在案發的兩年前,男主五人都曾是美術大學裡一位教授的學生,那位教授在雕刻界中是神一樣的存在,備受學生的崇拜——
  • 熊孩子趁媽媽不在,要把二胎弟弟「燉湯」,發現時配料都放好了
    小編相信許多父母都擔心自己養了一個像「哪吒」一樣的孩子,因為當著面還不怕孩子調皮搗蛋,就怕一轉身他們就「無法無天」了。孩子在小的時候,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力氣」,一不留神就會送給父母一份「大禮」,讓父母防不勝防,而他們自己又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經常使父母「哭笑不得」。
  • 熊孩子貪玩把自己玩成"泥人",神獸不歸籠家長好崩潰
    最近網絡上瘋傳一段熊孩子變&34;的視頻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反而是與拍攝視頻的網友一起笑彎了腰。當然,熊孩子還不止這幾個:在合肥市的一小區內,孩子在樓下玩,媽媽在樓上幹活。一段時間以後,媽媽看見外面下雨了,就有點擔心孩子。她便透過窗戶往下看看孩子在幹啥,但卻沒有發現孩子的蹤跡。情急之下,媽媽隨手拿來一件雨披一套,就往樓下衝找女兒。
  • 《我家的熊孩子》改變態度:本周沒有金建模的拍攝與播出計劃
    此前態度堅決力挺金建模的《我家的熊孩子》節目,終於也頂不住輿論的壓力。在上周節目中,不顧網民反對,不進行編輯、完整播出了金建模的求婚場面後,《我家的熊孩子》收視率明顯下降。11日,SBS《我家的熊孩子》相關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本周沒有金建模的播出計劃,同時也沒有追加的拍攝計劃。對於「是否金建模已從節目下車」的問題,該人士則表示,金建模不是每周都出演《我家的熊孩子》,因此說是「下車」也不合適。SBS曖昧的態度也引起了不少網民的嘲諷,認為節目組依然不死心、保持觀望態度。
  • 跟蹤拍攝13年,獨家揭秘00後「變形記」
    團隊全程跟蹤拍攝13年,講述了00後一代的成長故事。在《成長進行時》的改編過程中,節目組將片中的主人公再次請到鏡頭前,對孩子們進行了英文採訪,並讓他們聚在一起觀看自己曾經的影像,互相解讀和評論,結合最新拍攝的素材,為國際觀眾製作了兩集不一樣的影片。
  • 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都戳上一個洞,網友:真是媽媽的好「幫手」
    點開圖片一看,畫面裡是一大堆破了一個小洞的桃子,再看到默默站在一旁的孩子,大家才知道這孩子做了什麼「好事」。原來,照片拍攝的當天這位大約七八歲的男孩在跟媽媽一起逛超市。逛了好一會兒都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但是到了賣水果的區域時,孩子的媽媽去挑選水果了,這名男孩就趁著媽媽不注意,將貨架上所有的桃子都戳上了一個洞。媽媽的好「幫手」!熊孩子把超市桃子全都戳了洞,只能全部買回家。拿著這些桃子去結帳時,看到媽媽氣得不想說話的表情,孩子意識到自己闖禍了也不敢吭聲。
  • 「兩面派」的熊孩子,家長該怎麼治
    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成了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我的大侄女馨馨,今年剛上一年級,在學校團結同學,聽老師話,作業認真完成,得到各科老師一致好評。不止如此,馨馨從幼兒園開始,就學了茶藝、舞蹈、藝術體操,就在上個月她們團隊的體操表演,還獲得了青少年比賽的二等獎。馨馨不僅在學校表現優秀,連出門逛街,或者在小區遛彎,碰到鄰居都特別有禮貌。
  • 紹興某法院副院長足浴收禮 被人跟蹤拍攝發網上
    與以往不同,這次的通報點名道姓,而且涉及紹興所轄的6個縣、市、區,在當地官場引起不小震動。「每個地方一個典型案件。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頂風違紀行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決不手軟。」紹興市紀委一名官員昨日向記者表示。
  • 《熊爸熊孩子》熱拍 張熙媛:誰說美女只能演花瓶
    一邊是緊張的拍攝工作,一邊是網友善意的調侃,張熙媛坦言:「挺享受的,觀眾喜歡是我最大的驕傲。」張熙媛劇照網易娛樂12月3日報導  正在廈門趕拍《熊爸熊孩子》的演員張熙媛怎麼也不會想到,她在大熱劇集《濤女郎》中出演的壞女孩方彤被萬能的網友大起底,甚至之前紅極一時的病毒視頻《張熙媛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惡毒的女配
  • 調查發現:10%的美國人使用跟蹤軟體跟蹤伴侶和前任
    調查發現:10%的美國人使用跟蹤軟體跟蹤伴侶和前任 站長之家(ChinaZ.com) 2月13日 消息:根據殺毒軟體提供商NortonLife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