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是班級裡的墊底差生,12年跟蹤拍攝,最後他這樣逆襲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提起00後,很多人腦海裡出現的可能還是一個半大的孩子,但其實00後們也已經邁向了20歲的大門。

2017年,我國史上第一部長時間記錄孩子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播出。經過長達12年的拍攝,讓它被譽為中國版的「人生七年」。

2019年,《零零後》電影在院線上映,沒有多少排片,但卻將中國最新一代們的教育問題和成長鋪陳在90分鐘的電影中。

在中國這種特定的教育環境下,到底什麼對孩子來說才是好的教育,或許能從這部跨越了12年光陰的紀錄片中,找到答案。

01

「混世魔王」池亦洋

2006年,5歲半的池亦洋還在讀幼兒園,是個不折不扣的「魔童哪吒」。

他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帶著小朋友們打仗,自己披著一塊紅布當披風,做著每個小男孩小時候都會有的武俠夢:

有時他是「紅孩兒」,有時他是「齊天大聖」,有時他就單純的是個「大將軍」,別的小朋友都是他的小兵。

如果這些小兵們不聽話,他甚至會動手打人,生氣的時候還大喊:

「誰敢再說,我要把你們都打成肉泥!」

不僅是對別的小朋友,對待老師也是一樣。脾氣上來了,他能拿著和自己手腕差不多粗的棍子去打老師。

面對著這樣一個每天只知道調皮搗蛋,甚至還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幼兒園的其他家長們聯名要求幼兒園將他趕出去。

所幸幼兒園的老師沒有同意,轉眼間5歲半的池亦洋就長大了,升入了小學。

2010年,9歲的池亦洋開始讀小學4年級,但人生依舊沒有轉折,還是一個「差生」。成績在班中永遠墊底,每天都被老師批評:

「是不是想矇混過關了?」

「是不是想偷懶了?」

如果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因為沒有努力、偷懶,成績差也是正常。

但池亦洋其實很努力很努力。

9歲的他半夜還在做作業,別人5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他怎麼都做不完,書上的知識也是越看越看不懂,逼得這個小男子漢在深夜大哭,他已經很努力了,他也很生自己的氣,可他沒有辦法。

他討厭學校,也討厭自己,沒有了幼兒園時候「孩子王」式的意氣風發,池亦洋覺得或許這個世界並不需要他。

在很多人眼中,或許這個男孩的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學習不行,腦子也不夠聰明,加上暴力傾向,以後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好像也不稀奇。

可命運卻沒有放棄這個孩子,2016年15歲的池亦洋代表中國,出徵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

對著紀錄片的鏡頭,他說:「一般正確的路,都是很難走的、布滿荊棘的。」

可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路改變了這個男孩呢?

02

每個孩子都能發光

時間倒回到池亦洋上幼兒園的時候。

面對幼兒園裡,其他家長們聯名讓池亦洋退學的要求,幼兒園的大李老師站出來,保護了這個「暴力」的男孩。

她說:

「池亦洋為男孩子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這是池亦洋充滿反叛和斥責的童年中,受到的為數不多的一句誇獎。

大李老師用了很長時間去改變這個孩子,足球比賽上池亦洋犯規了,但是愛面子的男孩子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打罵老師,換做其他幼兒園老師可能早就找家長了,可大李老師沒有。

她不僅不斥責池亦洋,還反過來安撫池亦洋:

「我知道你不高興,但比賽要遵守規則。」

「你不可以用暴力,用暴力去徵服別人是沒有出息的。」

池亦洋從來都習慣於將自己的不滿用暴力表達出來,每次大人們都說他錯了,都來責罵他,可告訴他暴力為什麼不對、告訴他怎樣是正確的人,大李老師是第一個。

解決了池亦洋暴力的問題之後,大李老師讓池亦洋當了班級調解員,去解決其他孩子之間的糾紛。

結果池亦洋竟然真的做得很好,誰應該跟誰道歉之類的矛盾,他不僅分析得頭頭是道,更難得的是,這些在家是「小皇帝」的小朋友們,都願意聽他的。

誰能想像曾經像混世魔王一樣的池亦洋,真的可以「為男孩子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呢?

其實不管是池亦洋也好,還是我們的孩子也好,身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和問題,又或者看起來就很平凡,但其實每個孩子都可以是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子。

扔在地上的大塊金子誰都能看見,可好的教育恰恰就是沙裡淘金,要沉下心來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能幫助「金子」重新發光。

03

會反思的父母最優秀

時間再前進到池亦洋上小學的時候。

面對孩子糟糕的成績和老師隔三差五的斥責,池爸爸和池媽媽沒有去跟著老師一起責怪孩子,或是質疑孩子的努力,而是擔心這樣一次次的打擊,會不會讓孩子對自己失望,對自己失去信心。

顯然他們的擔心非常有必要, 小小年紀的池亦洋已經不是幼兒園的「孩子王」,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可能是一顆老鼠屎。

看著兒子,常年忙於工作的池爸爸開始反思自己:

「怪我以前管得太少了。」

反思之後,池爸爸和池媽媽沒有急著給孩子報補習班,而是希望多給孩子幾次機會,讓孩子自己體驗,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來比爾·蓋茨的媽媽,面對年少孤僻、拒絕和家人交流的比爾·蓋茨時,她首先想的不是兒子出了問題,而是帶著全家一起去接受心理治療。

沒有一個孩子是相同的,但好的教育是相通的。最好的父母,可能並不是給了孩子多麼富裕的物質條件,或是掌握了多少育兒知識,而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第一時間反思自己。

14歲的時候,池亦洋遇到了橄欖球,他自己說:「我有被震撼的感覺。」

在橄欖球的賽場上他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幼兒園那種意氣風發中,充滿自信。

原來他站在幼兒園的操場上唱國歌,現在他站在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的賽場上唱國歌。

好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千裡馬和伯樂。

成功沒有既定的標準,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像參考書中所講的那樣去成長,可只要遇見了好的伯樂,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自己人生路上的千裡馬。

比如池亦洋,也比如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

你「在看」我嗎?

原標題:《他從小是班級裡的墊底差生,12年跟蹤拍攝,最後他這樣逆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墊底辣妹》,差生的逆襲,超級勵志的電影!
    《墊底辣妹》,差生的逆襲,超級勵志的電影!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猶記得讀書的時候幾乎每個班級裡都會有那麼一兩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被老師放棄,被同學稱之為差生的同學。就因為他們在青春的旅程裡迷茫著,迷失著,老師就能以這樣的理由放棄這群並不壞的孩子?家長就放任他們自暴自棄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這樣問題學生的逆襲電影——墊底辣妹。這是一個講述著學習墊底,在老師眼裡不學無術的學生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奮發努力,成功考上心儀的大學的勵志故事。
  • 《墊底辣妹》一個墊底學生的逆襲之路!
    家長「專家」:海歸爸爸,美國 Top10 大學工科碩士,兩個孩子已輾轉踏上了國際教育之路。
  • 高一班級墊底,高考逆襲上清華,原因就這3個
    在種花種草上我是個馬大哈,那兩片葉子我塞進包裡就忘了,過了好幾天才翻出來。葉子已經綿軟的不成樣子,抱著僥倖心理,我把它們放在了花盆裡。這一放後又忘了,再想起來恐怕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我走去一看,花盆裡長出了一小窩嫩葉,片片翠綠已經有蠶豆瓣大小了!後來跟朋友說起這件事他感慨:你這樣也能把植物養活真是奇蹟啊!
  • 墊底差生逆襲成哈佛研究生,揭露教育潛規則:20年後成功的,大多是這類孩子……
    也就是說,領跑的可能會後勁不足,落後的也可能會逆襲而上。 在韓國紀錄片《差生》中,正好給我們展現了不少這樣鮮活的實例:              一個從小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門門科目不及格,最後卻考上哈佛研究生,畢業後還留校任教。
  • 《逆襲》一個高中差生的三年奮鬥史:從學渣到學霸的真實故事
    可以說,高中三年是我近30年人生裡,活得最充實的3年,那3年裡,我也從一個成績不那麼好的學生變成了一個可以擠進年紀前20名的優等生。最近看到一本書叫《逆襲,一個高中差生的三年奮鬥史》,書裡作者的很多經歷讓我有非常多的感觸,因為我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書裡的作者也在經歷著,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共鳴。
  • 《墊底辣妹》從墊底到逆襲考上名牌大學,她是如何做到的?
    昨日觀看了一部名叫《墊底辣妹》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工藤沙耶加的女孩從一個在班級裡成績墊底的差生逆襲,考上日本名牌大學——慶應大學的故事,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一個家庭、一個老師對女孩的影響,女孩倔強、上進、不服輸的性格同樣也是她最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這不光是一個適合孩子觀看的勵志故事,同樣也是適合家長和老師觀看的一部在教育孩子、學生方面的教學模範片。
  • 墊底辣妹:爆笑見證差生勵志逆襲,將這部電影送給高中時的你我他
    Hello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非常理智的影片《墊底辣妹》女主叫沙耶加,她從小性格孤僻,總是受同學的欺負,所以變得鬱鬱寡歡,沒有辦法媽媽只能帶著她不斷的換學校,在媽媽眼裡如何讓女兒高興是媽媽最看重的。
  • 高考勵志電影《墊底辣妹》:一個差生的逆襲之路
    墊底辣妹》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一顆願意為夢想付出一切的年輕人,即使所有人都會讓他放棄,即使周圍的人都對他冷嘲熱諷,但是依然難以消磨她心中熱血。如果學生在迷茫,沒有動力的時候,我推薦看一看,他講述的是一個經常在班級裡倒數的學生沙耶加,他的成績差到什麼地步呢?在高中的時候只有小學四年級的水平,就是那麼誇張,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最終考取了日本的名牌大學。
  • 高考勵志電影《墊底辣妹》:一個差生的逆襲之路
    如果說最近哪一部電影對我印象最為深刻,我想首當其衝的就是《墊底辣妹》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一顆願意為夢想付出一切的年輕人,即使所有人都會讓他放棄,即使周圍的人都對他冷嘲熱諷,但是依然難以消磨她心中熱血。
  • 從倒數到第一,差生應該怎樣逆襲?
    在這樣的情況下,紀錄片《差生》的第三集,記錄了一些孩子從學習上倒數,到最後名列前茅的過程。經歷了厭學、放棄,他們為何成為差生?他們對自己是如何看待?他們的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熱情?紀錄片中呈現的採訪和細節,讓我們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心理,傾聽他們的想法,理性看待他們的狀態與行為。而紀錄片中家長的做法,也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 小升初的失敗者能否在中考逆襲,一個差生的自救之路|百家故事
    他的失敗和其他學生有所不同,準確地說,小王是老師眼中的差生,一直到小學5年級,他的學習態度都是應付。上課應付,作業應付,所有的學習都是完成任務,整個小學階段,他都處於這種學習狀態。這樣的學習態度自然也不可能有好成績。然而到了小學5年級,小王突然醒了,原因是他的一個好朋友擇校成功了,對方是學霸,跨區進入了上海最好的初中。
  • 看《墊底辣妹》的差生典範,避開學渣成長的坑
    《墊底辣妹》中女主工藤沙耶加所在的班級是全校出名的差生班,上課沒有人聽講,她們化妝,睡覺,聽歌,做什麼的都有,就是沒有一個學生在聽老師講話。任課老師對這個班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她們只能是混到畢業罷了。所以工藤沙耶加的周圍,同學和自己一樣沉淪,老師對他們萬分討厭。老師和同學都不可能成為她成長的助力!
  • 從《終身成長》的角度,看「差生逆襲」背後的心理學知識
    《墊底辣妹》是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講的是「年級倒數第一的辣妹沙耶加,通過一年努力考入慶應大學(日本排名前三的私立大學)的故事」。像很多普通人逆襲的故事一樣,很多人完之後覺得:哇!好電影!激勵人心!但也有人會說:電影終究是電影,普通人就算這麼做也很難創造奇蹟,說到底這只是一碗「心靈雞湯」罷了。
  •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2020高考倒計時80天」逆襲考生血拼高三攻略
    資質普通,成績又吊車尾,這樣的孩子在眾人眼中已經被劃撥為"差生"一類。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部的預錄通知書!他,就是來自南昌十三中高三(1)班的王軒旭,他的完美轉身為普通學生"逆襲"高考提供了一個最為勵志的模板。
  • 把一名差生放到衡水中學,有可能變成尖子生、考進985嗎
    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把一名差生放進衡水中學,以衡水中學超強的師資能力,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位差生,可以逆襲成為尖子生,並考進985大學嗎?同學們七嘴八舌,給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覺得不行,因為衡水中學一向是掐尖招生,不會招收差生。
  • 把差生交給高考名校,高中三年後,能逆襲考上985、211大學嗎?
    要知道優質生源是很難檢驗一所高中名校的真實實力,但是用成績不太好的「差生」檢驗,卻可以很好反應出到底哪所中學才是高中裡的「清華北大」。」進入高考「名校」,能否堅持下來還是未知數,「差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在「名校」中肯定是要墊底的。
  • 8年過去了,從寒門差生逆襲成為北大才女的河北女孩,現狀如何?
    但是命運的手掌裡面還是有漏網之魚的,現實生活中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8年前,一個河北女孩,就是從寒門差生逆襲成為北大才女,她的名字叫劉媛媛。一、出身寒門的差生劉媛媛家有多窮?一個差生一旦開竅,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他那股拼命學習的動力。劉媛媛就是這樣的人,因為她不想將來過著平庸的人生,她要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於是她開始利用所有的空閒時間去學習,向優秀的同學看齊。所謂「笨鳥先飛」,想要逆襲,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 8年過去了,從寒門差生逆襲成為北大才女的河北女孩,現狀如何?
    8年前,一個河北女孩,就是從寒門差生逆襲成為北大才女,她的名字叫劉媛媛。一個差生一旦開竅,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他那股拼命學習的動力。劉媛媛就是這樣的人,因為她不想將來過著平庸的人生,她要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
  • 705考入清華的趙啟琛,曾是班級倒數成功逆襲,老師都說他是黑馬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大家都特別關注班級裡那些學霸的成績,想看看這些學霸到底能考上什麼大學,但是很少會有人在意班級裡那些倒數的學生。不過,今年有這麼一個倒數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 《墊底辣妹》:據說這部電影裡能找到高考指南?
    片子的主題其實並不算新,一個差生的逆襲史,只不過這一次差生是個辣妹,一個你讀書時候校園裡總會出現的裙子短髮型潮化著妝扭著腰不讀書不學習的小太妹。她應該在年級裡最差的那個班,身邊都是和她一樣的同學;或是班級最後排的某個角落,是被老師放棄的那一類。老師眼裡她是一個渣滓,考大學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想要考好大學更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