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底辣妹》是一部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講的是「年級倒數第一的辣妹沙耶加,通過一年努力考入慶應大學(日本排名前三的私立大學)的故事」。
像很多普通人逆襲的故事一樣,很多人完之後覺得:哇!好電影!激勵人心!但也有人會說:電影終究是電影,普通人就算這麼做也很難創造奇蹟,說到底這只是一碗「心靈雞湯」罷了。
差生逆襲,是心靈雞湯還是科學教育的成果?接下來我就從美國心理學暢銷書《終身成長》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討論:科學的教育能否讓差生逆襲?
一、倒數第一差生的「不願努力」症候群
「我,一直討厭大人,只憑外表就說我不行的大人,我覺得很愚蠢。但是,我一無是處,這一點我自己也很清楚。沒有目標的話,也沒有誰會對我抱有期待。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是我唯一的安慰,我也沒有對未來的希望,只會頂嘴,可能是因為這樣才不會受傷。」
這是「差生」沙耶加的自白。從她的自白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她不喜歡別人的評判,自己內心深處也並不自信,不僅從不給自己定目標,也假裝不愛學習。
對這些「差生」來說,青春期是一場巨大的測驗。我是聰明還是愚蠢?我是好看還是難看?我看上去很酷還是書呆子?我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在他們的眼中,一旦失敗就永遠是失敗者。所以,他們才會頂嘴,才從不在課堂上聽講,每天只在意如何玩樂,這都是為了保護他們的自我意識不被別人評判。
這種思維,其實就是《終生成長》中提到的固定型思維,換句話說就是:我不行,所以我不願意努力,因為努力也沒有用。
正是因為這種固定型思維的驅使下,他們才會自暴自棄,才更不願意努力。
二、不同思維的老師,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墊底辣妹》中,西村老師認為,沙耶加是個學習「渣子」,不可能考上慶應大學。
坪田老師立即反駁說:「沙耶加,她是存在無限可能性非常優秀的女生,所以請不要這樣,被說成渣子的學生會真以為自己就是那樣子,可能會變得無法相信自己。」
西村老師認為,學生們的智力水平是固定的,自己可以教授知識,但是優秀的學生永遠優秀,而差生也永遠是差生。西村老師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在這種思維下教出來的學生,往往成績也像老師們預言的那樣,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相反,坪田老師認為:無論基礎如何,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拓展。正是在坪田老師成長型思維的影響下,他成功的讓沙耶加進入了理想大學。
坪田老師的想法並不是個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瑪瓦·柯林斯老師,像對待天才一樣對待芝加哥貧民窟的孩子。在她的輔導下,被認為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10歲就能在暑假閱讀23本書,其中包括《雙城記》和《簡愛》這種有一定深度的中長篇小說。
由此可見:成長型思維不但需要學生學習,更需要在教育者中傳播和實現。而老師的態度對於學生影響巨大,老師們只有真正相信學生的潛力,才能教出創造奇蹟的孩子。
三、思維模式如何使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
沙耶加第一次遇到輔導老師坪田時,需要做一個能力摸底測試。
沙耶加說:測試最討厭了,分數出來不就慘了嗎?
坪田老師說:不是的,知道了分數才算開始,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僅僅弄明白就行了不是嗎?
這時候的沙耶加還是一種固定型思維,她認為測驗結果會決定自己的智力水平,因為害怕成為失敗者,所以會牴觸自己沒有把握通過的測驗。
很多固定型思維的人,對待測試的第一反應和沙耶加一樣,是抗拒。而且往往在知道自己有不好的結果之後,自信心大減,無法面對失敗的自己。
而坪田老師積極的鼓勵她,並告訴她,測試只是幫助自己學習的工具,由不懂到懂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坪田老師還讓沙耶加看漫畫學歷史,並且告訴她「僅僅背下來是不行的,因為日本歷史是嫉妒愛恨糾纏波瀾壯闊的情節劇,應該要更加快樂的去追逐故事」
沙耶加由此漸漸改變了思維方式,懂得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測試,而是獲得知識。她也更願意對於課程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比如說在家中貼滿筆記,在騎自行車時大聲背誦英文,即使課程變得困難,也不讓自己學習的動力消失。
這也是沙耶加從固定型思維向成長型思維轉變的過程,從此以後,她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對待失敗,也漸漸明白了「不再逃跑勇敢面對才是最好的辦法」。最終,她成功逆襲,考上了原本遙不可及的名校慶應大學。
四、運用成長型思維,每個人都能做到出色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教授認為:人們普遍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即使起點不同,每個人也都可以提升自己。
事實證明: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的差異才是人生的分水嶺。《墊底辣妹》中的主人公沙耶加的分水嶺就是坪田老師,遇見老師前後思維模式的改變,也造成了她學習成績上的巨大變化。
這個例子也說明:思維模式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的,當我們教給人們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就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並用更加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挑戰。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會感嘆,如果早點看到就好了!如果高中時能遇見坪田那樣的老師就好了!其實,在終身成長的世界中,即便是高考也無法定義一個人的成敗。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能力和智力隨時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即使已經畢業很久,即使你覺得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好時機,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啟自己的終身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