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生自殺,輟學差生卻成哈佛教授,逆襲的背後是……

2020-08-25 玩瘋了未來學院

吳今越

玩瘋了創始人

曾任央視、北京臺多檔少兒及科學節目總導演,獲得過冰心童話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大藝術管理碩士。

分享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案例,創意帶娃的好方法。希望每一個家長和孩子,精神富足、心靈充盈、靈魂有趣。


最近,隨著高考成績的放榜,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紛紛落下了帷幕。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小到幼升小,就愁倒了一大片家長,沒能上好學校。到了高考放榜,一片七百分往上的狀元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愁到了心力交瘁。


成績不好,不好好學習,上不了好學校,孩子還有未來嗎?


別焦慮,更別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形成更大的壓力。給大家推薦一部韓國EBS的紀錄片《差生》。巨大的學習壓力面前,沒有一個孩子能夠倖免。好的家庭環境影響,差生也會逆襲。


目標藤校的他,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紀錄片後半段的這個案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Roee的媽媽一定是有太多話想跟家長們說,才願意在鏡頭下面,回顧自己兒子的死亡經歷。這是一種多麼痛徹心扉的經歷啊!


Roee生活在美國牛頓市,票選美國最好的城市。然而,也意味著教育的競爭更為激烈。他是優秀學生,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為了考上美國的常青藤名校,他給自己報了五門AP考試,要在兩天裡完成。然而,就在考試前一天,他在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回顧兒子自殺前那一周的時光裡,Roee的媽媽不斷反省,不斷提到她忽視了方方面面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環境、考試、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她發自內心地,想跟全天下的父母們說:「聽你孩子自己說的話,如果他們說自己太累了,那就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Roee媽媽用親身經歷告訴了家長們「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重要性,但我相信,還是有非常多的家長不敢掉以輕心。下面,讓我們看看《差生》中另外兩個真正的差生逆襲的真實案例,反思一下什麼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從趕出校門的差生到哈佛教授


《差生》這部紀錄片的第三部分起了這樣一個小標題:

成績優異的秘訣。而這個部分講述的人物,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差生。


開篇,愛因斯坦畫龍點睛的這句名言,點醒家長們——每個孩子生而不同


每個人都是天才。

但如果以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條魚的話,

他將一輩子都相信自己是個笨蛋。


——愛因斯坦


Todd Rose,哈佛大學年輕、富有創造力的教授,卻曾經是生長在猶他州鄉下,因成績不及格被學校退回的問題兒童。



成績差,上課調皮搗蛋,被同學欺負、被老師告狀。父母每日心驚膽戰怕接到學校電話。中學時,被診斷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Todd也曾非常努力,連續三天熬夜寫詩,然而,被打上深深的「差生」標籤的他,卻依然得了一個F。因為老師根本不相信是他寫的。



老師的歧視,同學的排擠,讓學校對於Todd而言,是個非常可怕的地方。全部成績為F的Todd高中輟學了。


19歲,Todd結婚生子。孩子剛出生那兩年,他靠著政府補助金生活,換了10個工作,過得極其艱難。



然而,看起來前途黯淡的Todd是如何成為哈佛教授的呢?從他父母的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影響的重要:


1、他在學校已經過得夠糟糕的了。任何打罵、呵斥只會適得其反。所以,他的父母會在進門的時候,給他最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家永遠是最安全的,父母是愛他的。



2、永遠相信自己的孩子。19歲,高中輟學、兩年換10個工作、靠政府救濟金生活,所有人都給他貼上了「懶人」的標籤。而在最糟糕的這段時間裡,跟他交流最多、依然對他充滿信心的,是他的父親。



為了生計,Todd報名上了一個門檻非常低的大學,去嘗試研究教育。在求學期間,父母不斷的鼓勵激發出他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最終,在從高中退學七年之後,他考入了哈佛大學。


基於自身的經歷,Todd深深反思教育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斷推動著美國教育制度的改革。


永遠相信孩子,就是最深的愛


回想自己帶娃的經歷。高中畢業時,要面對IB統考、要申請大學卻擔心分數不夠,更糾結於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多重壓力之下,兒子也曾夜夜焦慮、難眠。


雖然申請到了國外的大學,他卻拒絕去上,說那不是他想學的專業。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說:自己想學設計。我們卻驚呆了。從來沒畫過一張畫,卻要申請國外藝術專業?這可能嗎?


然而,我們選擇了相信他,並給他報了補習班。果然,一旦知道想要什麼以後,兒子激發出無限的學習動力,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學習、做作品,最終考入了心儀的學校。


為人父母,我深深地理解,選擇相信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給被各種考試成績折磨中的父母們推薦這部紀錄片,相互激勵,發現自己孩子的生而不同。


我們無法包辦孩子的未來,我們也不應該過多幹預他們自己的成長。我們最能做的,就是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從始至終,給予孩子接納、信任,給予他們愛的力量。



用Todd母親的話結束今天的文章:


「即使他拿到很低的成績,我也知道這不代表這個孩子的一切。低分、見校長、對他失望的老師,但我只希望孩子可以在上學期間愛自己。」


獲取紀錄片《差生》的收看連結,公信號後臺留言「差生」。


END

相關焦點

  • 16歲輟學、30歲成哈佛教授,差生的逆襲口述:我活著很絕望……
    》這樣的觀點在紀錄片《差生3》也得到了驗證,當導演聚焦幾位差生高考後十年人生旅程的故事,那些曾經的「差生」淪落為社會底層或是被邊緣,反而「由弱變強」逆襲為人生贏家。:父母的信任是永恆的陽光在美國波斯頓,哈佛大學教授託德·羅斯溫潤敦厚,對待任何學生都一視同仁,即使很多叛逆學生是教育圈公認的問題少年,他卻摒棄戴著有色眼鏡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否認差生的存在。
  • 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哈佛教授:「開竅晚」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做對了...
    如果自家孩子成績不盡人意,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成績逆襲,獲得更好的未來人生?從注意力障礙到哈佛知名教授 如果你家娃從小調皮搗蛋,每科成績都是倒數,高中就輟學了,但是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考上了哈佛大學,你覺得可能嗎?
  • 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哈佛教授:開竅晚的孩子,他父母做對什麼?
    紀錄片《差生3》裡,就追蹤了幾個差生高考後10年的生活,講述了他們的人生。我選了紀錄片中三個最讓人觸動的孩子,希望能對所有父母有所啟發。本文來源:公眾號「小樹媽媽」(ID:tree2050)。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墊底差生逆襲成哈佛研究生,揭露教育潛規則:20年後成功的,大多是這類孩子……
    也就是說,領跑的可能會後勁不足,落後的也可能會逆襲而上。 在韓國紀錄片《差生》中,正好給我們展現了不少這樣鮮活的實例:        一個有著學習困難,患上厭學症,初中一度要自殺的孩子,現在邊讀大學邊創業,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如果說一名差生的逆襲是幸運,是天賦,那麼多名差生的逆襲,肯定有共同點。
  • 16歲輟學,30歲成哈佛教授:開竅晚的孩子,父母做對了什麼?
    從注意力障礙到哈佛知名教授現在的託德,已經成為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孩子暫時落後,淪為差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連父母也放棄他們。 成浩想到父母一直的鼓勵,覺得很愧疚,他也開始考慮新的發展方向。 那時是高二年級,成浩雖然成績倒數,可他對學習並不反感,並且很有意志力。
  • 16歲輟學,19歲早婚早育,30歲成哈佛教授:他告訴所有父母,最好的教育是……
    我選了紀錄片中三個最讓人觸動的孩子,給大家分析下一下他們「由弱到強」的人生路。託德·羅斯從注意力障礙到哈佛知名教授託德從小就是班裡既淘氣,又愛惹麻煩的那種孩子幾年後,他居然考取了哈佛教育研究院的研究生。畢業後,又成功留校任教。現在的託德,已經成為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
  • 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
    一個班有差生有優秀生,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差生和優秀生的標準是什麼?成績嗎?姑且就當是根據成績分出的優和差。成績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簡單地將責任歸於一方。加之部分老師急於求成,過早地將學生分為優秀生和差生;致使一部分學生自暴自棄,放棄了努力。學習者自身的原因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悟性不同,不可能齊頭並進。有的學生就是能舉一反三,有的學生就是慢一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學習計劃都會從不同程度影響學生的成績。努力不一定能提高成績,不努力肯定提高不了成績。
  • 刷爆家長圈的《差生》揭露成績單背後秘密:成績倒數孩子怎麼救?
    我不由得想到了一部自己前不久看過的紀錄片《差生》。正如片中所展現的那樣——每一個成功逆襲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因為他們的背後站著永不放棄的父母。幾年後,他又成功考上了哈佛,留在哈佛成為了一名教授。託德是幸運的,但更是幸福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從未放棄過他,而是源源不斷地給予他鼓勵和認可。正因如此,他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從《終身成長》的角度,看「差生逆襲」背後的心理學知識
    差生逆襲,是心靈雞湯還是科學教育的成果?接下來我就從美國心理學暢銷書《終身成長》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討論:科學的教育能否讓差生逆襲?一、倒數第一差生的「不願努力」症候群「我,一直討厭大人,只憑外表就說我不行的大人,我覺得很愚蠢。但是,我一無是處,這一點我自己也很清楚。沒有目標的話,也沒有誰會對我抱有期待。
  • 差生如何實現人生逆襲?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有了答案
    前幾天,米粒媽看了一部紀錄片《差生》,第三集就是講成績優異的秘訣,講了三個大家眼中的差生,是如何在之後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如果你家娃從小調皮搗蛋,每科成績都是倒數,高中就輟學了,但是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考上了哈佛大學,你覺得可能嗎?
  • 成績從倒數第一到成為哈佛教授:他的父母說,最好的教育是這個
    紀錄片《差生》,講述了一個孩子小時候成績倒數第一,到最後逆襲成為哈佛教授的真實案例。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孩子母親的做法吧,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受到一些啟發。主人公託德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名。沒辦法,他只好輟學了。輟學後的他只能靠領取救濟金過日子。
  • 差生悲歌:難道我是韓牛嗎?還要分什麼等級?
    「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根據對全韓國青少年的調查,最近一年來,每五個孩子裡就有一個產生自殺意向。而讓他們精神抑鬱到想要自殺的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學習」。甚至有孩子在採訪中說,「一想到不用去學校,哪怕生病都很開心」。為什麼學習會成為孩子們如此不願接受的事情?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是重要的一環。
  • 從倒數到第一,差生應該怎樣逆襲?
    然而,這樣一名學校的差生,如今已經從名牌大學畢業,進入韓國龍頭公司三星工作,成為了一名IT工作人員。他是怎樣逆襲的呢?——是父母的信任,改變了他的人生。在他渾渾噩噩,沉浸在遊戲之中,成績一直倒數的時候。
  • 險些輟學、高考落榜復讀,卻逆襲哈佛大學:學渣蛻變學霸關鍵3點
    他是南京林業大學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天然產物化學,每日與實驗室朝夕相伴,並且發表了許多專業論文,並因為一篇論文被哈佛大學的教授看中,邀請他來哈佛醫學院訪學。對此唐國勝感到非常不切實際,因為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學霸。
  • 曾被嘲學渣,逆襲為哈佛法學博士,父母獨特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
    她不停的學習奮鬥,成了香港優秀的經濟學博士,後來進入哈佛大學,成為哈佛法學博士以及政治學博士。在哈佛求學期間,她拿的是全額獎學金。父母要成為孩子背後的大山,給他安全感和信任感,讓他擁有充沛的精神力量,能夠抵禦外界的萬千風雨。
  • 差生逆襲?達不成這三點高考別想贏學霸
    差生真的能逆襲學霸嗎?答案是肯定的,每年高考都會上演這樣的勵志橋段,從400分逆襲到600分的勵志故事屢見不鮮。洋茗高一高二時成績也非常差,後來在高三做到以下三點,高考提升了近200分。關注,我把差生逆襲學霸的三條乾貨說給你聽。1. 覺醒和契機:學習的主動性所有逆襲學霸的差生都有一個相同點——強大的學習主動性,或者說內推力。我之所以逆襲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在高三複習時衝勁特足。
  • 從學渣蛻變成學霸:一部紀錄片,揭秘「差生」逆襲的關鍵
    最近看了一部韓國EBS紀錄片《差生》,才了解到,原來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內心,有著那麼多的無奈和委屈。01、「生為差生,我很抱歉」有一位學生,提到了自己4年級一次拿成績單的情景。02、學渣也能蛻變成學霸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差生」都會就此一蹶不振。一個名叫洪成浩的男孩,就實現了逆襲之路。高二之前,他的成績一直是倒數,除了吃飯和去學校的時間,他每天大概要花6個小時玩遊戲。一到周末,更是玩得昏天黑地的。
  • 當孩子成了倒數的差生...
    他覺得這個「丙」太刺眼,於是想到一個好辦法來「遮掩」,就是把所有成績都變成了「丙」……最開始時,他的願望是成為一名軍人,不過由於身體原因(曾患小兒麻痺症,右胳膊落下了殘疾),只能忍痛放棄;後來他還想加入黑道,不過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被「嫌棄」了。於是,他只能灰溜溜回到學校繼續上學。在中考兩次落榜後,終於勉強擠進高中;在大學期間,他的成績基本上一直都穩居全班倒數第一。
  • 從網癮少年逆襲第一,再到考取名牌大學:原來父母最好的教育是...
    最近看了一部系列紀錄片叫《差生》,其中有一部就追蹤了幾個差生高考後10年的生活,講述了他們的人生。知名教授託德從小就是班裡既淘氣,又愛惹麻煩的那種孩子。現在的託德,已經成為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讓我們感慨:孩子暫時落後,淪為差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連父母也放棄他們。
  • 開學,《差生》可能逆襲嗎?這部電影的真實紀錄讓我不再...
    開學季到了,只要一開學,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就會陷入一種評判——優等生和差生,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標準來評判、來定義著這些優等生與差生。但是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卻讓我看到了差生的逆襲,而這種逆襲的方法更讓我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