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健康加油站|80歲老人腿困腳乏,一查發現腰椎管就像糖葫蘆

2020-12-27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核心提示|如果家中有老人,出現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走路走不遠等症狀,要小心腰椎管狹窄症。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接診了一位80歲的老齡患者,腿困腳乏半年多,輾轉血管外科、神經內科、風溼科等多個科室,終於找到了病因——腰椎管狹窄症,從老人家的磁共振上可以看出,其腰椎管被壓得像糖葫蘆一樣,中間椎管幾乎沒有縫隙。

腿沒勁兒,腰不疼也會病在腰椎

80歲的常老先生平時還算硬朗,除了血壓偏高吃點降壓藥外,也沒太多毛病。誰知半年前,老先生發現右腿不像以前那麼有勁兒了,走500米左右就覺得乏困,像灌了鉛,必須得停下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走。再後來,連200米都走不到,還特別怕冷,總想拿被子蓋著。

家人開始著急了,帶他先後到多家醫院看病。血管外科、神經內科、風溼科,輾轉各個科室後,都沒發現問題。後經人提醒去查腰椎,結果真是腰椎的毛病——腰椎管狹窄。

「控制下肢活動的神經組織就藏在人的脊髓裡,隨著年齡增加,椎間盤發生退變,脊柱韌帶的增生肥厚,椎體與小關節的增生肥大,這些都會引起腰椎管管腔狹窄,不但會壓迫神經,還會壓迫供應神經營養的血管。」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說,缺血以後的神經無法自如地支配雙下肢運動,老人就會感到兩條腿沒有力氣,走路困難。休息以後,神經供血得到恢復,就又能走一段時間了。在醫學上,這種現象叫做「間歇性跛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僅僅考慮腿上的原因,往往做個腰椎的核磁共振,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椎管狹窄。

周紅剛主任說,血管疾病也會造成類似症狀,但主要侵犯小腿後側,其腿疼症狀在站立休息後即可緩解,而不必像椎管狹窄性腿疼需要彎腰或下蹲等動作才能緩解症狀。此外,腰椎管狹窄患者騎自行車時感覺不到疼痛,站立、行走時反而加重。

內鏡下微創治療,再高齡也不怕

常老先生住院次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的專家就為老人實施了局麻下的微創椎間孔鏡治療,通過僅7毫米的小孔就解決了問題。術後,老先生下肢放射痛即刻消失,治療圓滿成功。1天後,老先生便可以自行下床行走了。

「保守療法只能暫時緩解一小部分患者的症狀,很大部分患者需要進一步治療。」周紅剛主任說,多數腰椎管狹窄患者都是中老年人,並且大多往往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加之目前大多數醫院採用的全麻下減壓融合手術創傷大、時間長、出血多,患者不能耐受或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發生,很多人都擔心治療要花錢,又要花費家裡的人力來照顧自己。

周紅剛主任說,其實,這個擔心是不必要的。近年來,微創方法進入脊柱外科領域,藉助脊柱內窺鏡和導航設備,醫生通過不到一釐米的小孔可解決問題,恢復快,傷口癒合快。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率先在國內秉承「竭鏡所能,無微不至」的理念,著力發揮脊柱內鏡優勢,持續推進椎間盤病診療技術創新,自2010年以來,先後開展了腰、頸、胸椎,椎間孔鏡技術、寬通道技術、計算機導航下內鏡技術等,完成脊柱內鏡微創治療一萬餘例,其中局麻下經皮內鏡治療胸椎管狹窄症技術、經後路寬通道技術治療頸椎病等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在微創治療老年性腰椎管狹窄方面更是經驗豐富,計算機導航下的椎間孔鏡技術是解決老年性腰椎管狹窄很好的方法,可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個性化處理。

為更好地服務於公眾,在該院東院區13樓病房,每周四下午三點都會有來自全國20餘家醫院的脊柱專家,專門針對脊柱複雜疑難病例進行會診,由數十位專家討論為患者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編輯:李彬

相關焦點

  • 全可視脊柱內鏡 微創解決腰椎管狹窄症大難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引起腰腿疼的原因多是腰椎管狹窄症。然而,是否需要手術?對很多患有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是個很糾結的問題。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
  • 83歲老人重度腰椎管狹窄長期臥床,手術後可下地行走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脊柱外科成功為一名83歲的重度腰椎管狹窄伴嚴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實施腰椎後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據悉,該患者腰椎管狹窄病史長,症狀重,因疼痛長期臥床,不敢行走,CT及MRI(圖1)顯示L4/5節段椎管嚴重狹窄,且L4/5突出間盤已明顯骨化,手術難度大。考慮到患者已深受病痛折磨,保守治療無效,有絕對手術指徵。
  • 《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新書成功發布!
    健康大河南訊:(責編:方帥 於宇潔 通訊員:喬海洋 肖婧菁)7月24日,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鄭州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新書發布會在河南省直三院舉行。讓更多的患者受益,實現全民健康。
  • 腰椎疾病怕動大手術?這種「小」手術了解一下
    時不時腰疼 一走路腿疼、腿麻 甚至寸步難行 這些「老毛病」總犯 卻只能保守治療
  • 腿疼、麻、抽筋?查查腰椎
    □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閱讀提示|很多人一腿疼就以為是勞累或天氣變化所致,而去單純地治療腿部。其實,很多人的腿疼情況主要是腰的毛病。    ●腿疼,可能是腰的毛病    「椎間盤存在於腰椎的各個椎體之間,為腰椎關節的組成部分,對腰椎椎體起著支撐、連接和緩衝的作用,由髓核、軟骨板、纖維環三部分組成。」周紅剛說,當由於外傷、退變等原因造成纖維環後凸或斷裂,髓核脫出時,就稱為腰間盤突出。
  • 哈醫大一院開展腰椎管狹窄症微創治療大通道椎間孔鏡技術
    &nbsp&nbsp&nbsp&nbsp腰椎管狹窄症是骨科常見病,腰椎退變、腰椎間盤突出、上關節突內聚增生、先天性因素等都可造成腰椎管狹窄,腰椎管狹窄症尤以老年多見。臨床常表現為持續長期的腰痛、腿痛及麻木,走幾步之後腰腿的症狀進一步加重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大小便異常、癱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經濟帶來沉重負擔。
  • 罕見:漣源老人腸子卡進腰椎命懸一線
    臨行前,李爺爺和家人找到婁底市中心醫院15病室脊柱外科主任陳良龍博士等醫護人員,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就在5個多月前,李爺爺竟因為腸子卡進腰椎間隙這罕見的病症一腳踏進了鬼門關!經過婁底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普外科等10科專家的聯手救治,李爺爺得以重生!漣源老人腹痛輾轉求醫數日未排便李爺爺今年73歲,家住漣源農村。
  • 80歲老人寒冬街頭賣糖葫蘆,女孩買兩串給百元;老人拒絕:這是施捨
    文/農豔妮寒風中,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站在街角賣糖葫蘆。兩個女生本來是在逛街,看到老人辛苦的樣子,不由得想起自己已經去世的爺爺。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爺爺也是這樣賣糖葫蘆貼補家用的。她們看到老人一整個晚上,都賺不到多少錢,心裡就想著,要幫他一下,於是就去買了兩支糖葫蘆給錢的時候,女生故意給了一百塊,不讓他找零。她們是出於好意,想讓老人能多賺點錢,早點回家。
  • 腰背痛、走不遠、下肢麻無力,可能患上了腰椎管狹窄!
    今天帶大家一起系統了解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治,有任何疑問和見解歡迎留言~一、認識腰椎管狹窄症1、定義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指腰椎管由於骨性或纖維性結構異常增生等原因導致管腔各經線縮小,最終神經血管在狹窄的空間內受到擠壓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
  • 65歲老人腰疼10年整夜不能睡,這個病從15歲就要開始防
    拖到今年7月,她的脊柱側彎畸形明顯加重了,走路也走不遠,走500米左右就得坐下休息。腰和腿都很痛,整夜睡不著。」許阿姨的兒子介紹。最開始,許阿姨自己買了止痛藥吃,理療也做過,都沒啥效果。家人趕緊送她去醫院,腰椎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第1至第5腰椎間盤突出,多處椎管狹窄,第4、第5椎體不穩、椎間盤脫出,馬尾神經明顯受壓。
  • 弋磯山醫院脊柱外科研究中心脊柱內鏡取得新進展
    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等疾病越來越年輕化。腰椎退行性病變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過程。腰椎是人體軀幹活動的樞紐,而所有的身體活動都無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負擔。年齡的增長、過度的活動和超負荷的承載,都會使腰椎老化加快。
  • 蹺二郎腿的危害 經常翹腿危害健康
    蹺二郎腿的危害1、傷脊椎在現在很多的人會養成翹二郎腿習慣,但是這種情況是非常容易傷害我們的脊椎的,蹺二郎腿時骨盆傾斜,腰椎受力不均,身體前傾的同時脊柱弓起,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脊椎勞損、變形,甚至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原本就有椎間盤突出、脊柱側彎問題的人,還會加重病情。
  • 脊柱外科常見病的診療規範
    因此,我們認為在臨床工作中… …診斷>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1、腰椎間盤突出症2、腰椎管狹窄症3、腰椎滑脫症頸椎退變性疾病頸椎病腰椎退變性疾病鑑別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is)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內腫瘤梨狀肌出口症候群
  • 腰椎椎體被腫瘤吃「光」 一個切口切除整塊腫瘤,並把椎體重建好
    66歲的吳阿姨腰椎第三節椎體被腫瘤吃「光」,在經過醫生妙手換掉一節椎體後竟神奇般站立起來。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範濤教授帶領團隊完成一例脊柱外科領域的高難度、高風險的脊柱轉移瘤切除加重建術——腫瘤切除術合併椎體間植骨融合椎弓根內固定術,為66歲甲狀腺癌晚期轉移瘤患者吳阿姨解除了疼痛,術後效果明顯,老人下肢肌力良好,康復良好,已能站立、下地行走。
  • 健康身體的必備,回歸脊柱中立位,站如松坐如鐘
    以上非中立位會影響脊柱的承重,影響呼吸,身體內部器官,甚至影響大腦功能,比如認知能力、注意力。有些人僅從外觀看起來,就器宇軒昂、自信滿滿。其實這和健康的脊柱中立位形態,有很大的關係。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脊柱的構造,避免將來會出現的一些基本概念混淆。
  • 腰椎滑脫分幾度?哪些情況要手術?——上海市一脊柱外科付強
    專家簡介:付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微創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擅長各種複雜脊柱疾病的國際先進治療,包括青少年脊柱側凸微創矯形、脊柱腫瘤切除、脊髓損傷神經功能的修復重建、重度腰椎滑脫症固定融合等。
  • 【醫療科普】青少年脊柱健康殺手——脊柱側彎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家長和學校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近視,但往往忽略了另一個嚴峻問題:目前我國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的發病率高達20%。什麼是脊柱側彎?脊柱側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罕見:漣源老人腸子卡進腰椎命懸一線 點讚:10科專家合力救治妙手回春
    臨行前,李爺爺和家人找到婁底市中心醫院15病室脊柱外科主任陳良龍博士等醫護人員,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就在5個多月前,李爺爺竟因為腸子卡進腰椎間隙這罕見的病症一腳踏進了鬼門關!經過婁底市中心醫院脊柱外科、普外科等10科專家的聯手救治,李爺爺又得以重生!  漣源老人腹痛輾轉求醫數日未排便  李爺爺今年73歲,家住漣源農村。
  • 孩子發現患有脊柱側彎 媽媽一看急瘋了
    紹興48歲的林女士,在網上看到一篇新聞,嚇壞了。最近一年,帶著女兒跑了上海、北京和杭州的多家醫院,花了十多萬。新聞說的是一個23歲的女生,得了脊柱側彎,腰直不起來,懷孕之後,腰椎變形得更加厲害,臨產那天,是被丈夫和親人抬著去的醫院,生完孩子,兩腿麻木,走路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