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在全球範圍內激增,一項有趣的觀察結果浮出水面:兒童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沒有遭受到這種病毒的傷害。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倖免——一小部分兒童會因為COVID-19而患上嚴重的疾病。
與以前的報告一樣,新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病例(超過90%)是輕度或中度的。在這些病例中,兒童出現了諸如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和有時肺炎等症狀。
但約6%的兒童出現了嚴重或危急的疾病,症狀包括呼吸短促和缺氧,或身體組織缺氧。(作為對比,另一項研究分析了中國44,672例確診的成人COVID-19病例,發現其中約18.5%為嚴重或危重病例。)
在極少數情況下,兒童會患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它會阻止氧氣進入肺部,進而進入血液。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名確診為COVID-19的14歲男孩死於這種疾病。
新研究還表示,嬰幼兒對COVID-19尤其敏感。據《泰晤士報》報導,在125名患有嚴重疾病的兒童中,超過60%的兒童年齡在5歲或5歲以下。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醫院應該為一些兒科患者做好準備,因為我們不能完全排除兒童的可能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兒科副教授斯裡尼瓦斯·穆爾西(Srinivas Murthy)博士表示,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這項研究於3月16日在線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題目為「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143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in China」,是迄今為止針對兒童中COVID-19的嚴重程度進行的最大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月16日至2月8日期間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2000多例確診和疑似兒童COVID-19病例的信息。
數據來源
這一新研究對2143例COVID-19小兒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兒童被定義為小於18歲。根據臨床表現和接觸史初步診斷。在過去兩周內,如果一名兒童接觸了COVID-19病例,或生活在疫區(即在報告有COVID-19病例的社區,或未報告有COVID-19病例的非疫區,根據感染該疾病的可能性,分別將其定義為高、中、低風險。如高危兒童有下列兩種情況,即:1)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或消化系統症狀(如嘔吐、噁心和腹瀉)或疲勞;2)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下降,或與淋巴細胞計數一致,或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胸部X線異常。
對於中等或低風險的兒童,在排除流感和其他常見呼吸道感染之後,採用了類似的診斷標準。符合下列任何一項標準的疑似病例被定義為確診病例:通過實時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鼻部和咽部拭子標本或血液樣本檢測出2019-nCoV核酸呈陽性;呼吸道或血液樣本的遺傳序列與2019- nCoV高度同源。
COVID-19的嚴重程度是根據臨床特徵、實驗室檢測和胸部Xx線影像確定的,包括無症狀感染、輕、中、重、危重病例。診斷標準如下:
無症狀感染:無任何臨床症狀和體徵,胸部影像學正常,2019-nCoV核酸檢測正處於陽性期;輕微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疲勞、肌痛、咳嗽、喉嚨痛、流鼻涕和打噴嚏。
查體:咽充血,未見聽診異常。有些病人可能沒有發燒,或只有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
中度:伴有肺炎,常發熱咳嗽,以乾咳為主,繼之以咳嗽多見,有喘鳴,但無明顯的低氧血症,如呼吸短促,肺能聽到痰音或乾性鼾聲和/或溼性鼾聲。有些病例可能沒有臨床體徵和症狀,但胸部CT顯示肺部病變,屬於亞臨床。
重症:早期呼吸道症狀如發燒、咳嗽,可伴有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該病通常進展約1周,出現呼吸困難,並伴有中央發紺。氧飽和度小於92%,有其他缺氧表現;
危重症:兒童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或呼吸衰竭,也可出現休克、腦病、心肌損傷或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和急性腎損傷。器官功能障礙可能危及生命。
結果
截至2020年2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報告2143例COVID-19小兒科患者(表1),其中731例(34.1%)為實驗室確診病例,1412例(65.9%)為疑似病例。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齡為7歲(四分位範圍:2-13歲)。其中男生1213例(56.6%),男生與女生在兒科患者數量上無統計學差異。
在嚴重程度(包括確診和疑似病例)方面,94例(4.4%)、1091例(50.9%)和831例(38.8%)分別被診斷為無症狀、輕度或中度,佔所有病例的94.1%。約半數患者來自湖北(984例,45.9%),397例(18.5%)來自與湖北接壤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山西和重慶。
表2顯示了按年齡劃分的疾病嚴重程度,並顯示幼兒,特別是嬰兒,容易受到2019-nCoV感染。年齡<1歲、1-5歲、6-10歲、11-15歲、≥16歲的重症佔10.6%、7.3%、4.2%、4.1%、3.0%。此外,一名來自湖北的14歲男孩於2020年2月7日死亡。
時間分布來看,2143名兒科患者中,在疫情早期流行時,有一個快速增長的發病趨勢,然後,一個漸進和穩定的降低(圖1)。兒科患者的總數增加在1月中和2月初之間,在2月1日達到高峰,然後迅速下降。自1月20日確診第一例病例以來,確診人數每天都在上升。確診病例(圖2、圖3)和疑似病例(補充圖1、圖2)的發病和診斷趨勢相似,最早發病日期為2019年12月26日,最早診斷日期為2020年1月20日。從發病到診斷的中位天數為2天(範圍:0到42天)。從圖4可以看出,大多數病例是在發病後第1周確診的。
在空間分布上,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即隨著時間的推移,疾病從湖北省迅速傳播到周邊省市。除黑龍江省外,湖北省周邊地區感染的兒童多於其他地區。
據悉,這是國內首次對COVID-19兒科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徵和傳播動態進行回顧性研究。由於這些兒童中的大多數有可能暴露於家庭成員和/或其他患有COVID-19的兒童面前,清楚地表明了人際傳播。關於這種傳播途徑的支持性證據也已從對成年患者的研究中得到報導。截至2020年2月8日,這一研究納入的2143例患兒中,僅有1例患兒死亡,且多為輕度病例,嚴重危重病例(5.9%)明顯少於成人(18.5%)。這表明,與成人患者相比,兒童感染COVID-19的臨床表現可能不那麼嚴重。
大多數兒童COVID-19病例沒有成人嚴重?
為什麼大多數兒童COVID-19病例沒有成人的嚴重,這令人費解。這可能與暴露和宿主因素有關。兒童通常在家受到良好的照顧,接觸病原體和/或病人的機會相對較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 (ACE2)被認為是SARS-CoV的細胞受體。 2019-nCoV與SARS-CoV有一定的胺基酸同源性,可以利用ACE2作為受體。最近的證據表明,ACE2也可能是2019-nCoV的細胞受體。推測兒童對2019-nCoV的敏感性較低,可能是由於ACE2在兒童中的成熟度和功能(如結合能力)低於成人。
此外,兒童在冬季經常發生呼吸道感染(如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並且可能比成人具有更高的病毒抗體水平。而兒童的免疫系統仍在發育,對病原體的反應可能與成人不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年齡組˂1歲、1 – 5歲、6 – 10歲、11 – 15歲和>15歲,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比例為10.6%、7.3%、4.2%、4.1%和3.0%。這些結果表明,幼兒,特別是嬰兒,容易受到2019-nCoV感染。因此,兒童與成人臨床表現差異的機制仍有待確定。
在這一研究中,疑似病例比確診病例擁有更多重症和危重病例,然而,是否由2019-nCoV或其他病原體(如RSV)引起的,仍有待確定。研究還觀察到COVID-19疫情中受影響的男孩略多於女孩(56.6% vs 43.4%),這與最近的兩項流行病學研究相似。然而,這一研究中沒有發現明顯的性別差異。所有兒童COVID-19病例的中位年齡為7歲(四分位範圍:11歲),但其範圍為1天至18歲。這表明,所有兒童時期都容易感染2019-nCoV。
當然,這項研究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並不是所有報告的兒童病例都被證實感染COVID-19。大約34%的兒童被確診,根據他們的症狀、胸透和血液檢測結果,以及孩子是否與冠狀病毒攜帶者接觸,而其餘的是疑似感染COVID-19。其次,沒有關於兒童接觸史的信息,因此,這一研究沒有檢測潛伏期。
此外,另一項針對美國COVID-19病例的研究發現,在已知住院的約500名患者中,不到1%的患者年齡在19歲或以下。相比之下,接近40%的人年齡在20歲至54歲之間,52%的人年齡在55歲以上。來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在3月18日出版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中寫道,這一發現表明,嚴重的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中,只要他們患有COVID-19」。
原文來源:
https://www.livescience.com/coronavirus-children-serious-illness.html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pediatrics/early/2020/03/16/peds.2020-0702.full.pdf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